踏實感的練習2- 接納現在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本章重點

1.人普遍存在動機性推理 :
當事情發展不如預期般順利時,我們普遍不願意接受,反而傾向說服自己現在的處境沒那麼糟。比如:買股票套牢很嚴重,假裝沒看到,告訴自己是長期投資。

2.快樂 = 現實 - 期待 。

3.人會跟自己理想的事物去比較,但那個理想的事物在現實當中是否真的存在?

4.學習接納自己,並且承諾自己會依循內新的價值觀,讓自己去感受並接受現實。


人往往會在心中有一個理想化的事物,並且會試圖朝這個目標去達成。但是這個理想化的事物,他受到了外界的影響跟內心的形塑後,反而成了一個不現實的事物。比方說你在社群網路看到,有一個身材很好的網紅,每天身穿名牌,每天搭百萬豪車上下班,吃飯都是到高級餐廳,看起來每天都過得很好很舒服,你的心裡就會想,我會不會有一天,也可以變成像他一樣「成功」的人?


所以你嘗試往這一方向去努力,但是過不久你會發現,你很難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馬上衝刺,就可以達到你的理想狀態,所以你會感受到挫折,接著你會說服自己,現在生活也還可以嘛,「反正我總有一天會成功」。但是就是這樣的觀點,讓你無法真心接納現在的自己,反而裹足不前。


所以作者認為,要追求理想化的目標,首先要先認清,你夢想的事物是否真實存在於現實?你看到外表光鮮亮麗的人,他們的實際生活真的過的好嗎?還是只是包裝出來的形象。就算他們真的在社會獲得一定成就,他們也能保持快樂,沒有任何煩心事?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既有錢有權有幸福有快樂有成就感...並且能持續一輩子?仔細分析一下,你會發現,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這樣的事情,那我們追尋這樣的目標有意義嗎?


接著,作者認為,人應該要學習活在當下,接納自己。因為過去你無法回溯,未來你無法預知,只有當下的事物,是你有辦法掌握的,我們可以繼續往前走,但是不意味著,我要追逐理想,而是透過察覺自己,理解自己的想法,讓自己在做任何事的時候,不受其他事物的影響,這就是接納自己的重要。



我的心得


看完這一個章節,我自己深有感觸。因為不論是求學過程:我會期待自己考上好學校,雖然自己成績普普通通;或著是剛出社會:我會期待自己年輕有為,在職場上殺出一條血路,但明明自己還沒有累積甚麼職場經驗。過程中,我都是在追求那個理想的狀態,沒有去意識,這個理想的「完人」,你很難馬上在很短的時間,又不怎麼努力的情況下,就達到跟這個「完人」一樣的高度。


所以,當我在職場第一份工作結束,身心俱疲的從菲律賓回到台灣,我開始學習承認,自己永遠不會成為,可以獨闖江湖,改變一切的天才。我現在就是一個普通人,既然身為一個普通人,那就接受現況,去學習,善用自己手上握有的工具,規矩的做好眼前的事物。


也就是這一個心態轉變,讓我在後續,轉職軟體工程師的過程,莫名的順利,並且在第二份工作的心態,我發現,自己要比第一份工作,表現要來的穩重、細心與踏實。雖然不免,腦中還是會蹦發出,對未來憧憬的幻想,但是這個幻想,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有多少比例,是我現在有耐心的努力,是能夠做到的。下一個章節,將繼續分享「耐心」對於踏實感練習的重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鶴年的沙龍
1會員
17內容數
分享讀書心得,並利用書中論點進行實踐。幫助大家不只是把書看完,更要發揮書中的論點,改變自己的人生。
林鶴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20
自我訊號加上社會訊號,會更吸引人做出我們想要的事情嗎? 自我訊號可以傳遞一個人的自我價值,社會訊號則代表一個人想對社會大眾展現的樣貌,兩種訊號都可能會誘使一個人做出要證明自己的行為。 但是如果設計出,兩種訊號都很強的環境,是不是更會誘使一個人做出我們希望得到的結果?
Thumbnail
2024/01/20
自我訊號加上社會訊號,會更吸引人做出我們想要的事情嗎? 自我訊號可以傳遞一個人的自我價值,社會訊號則代表一個人想對社會大眾展現的樣貌,兩種訊號都可能會誘使一個人做出要證明自己的行為。 但是如果設計出,兩種訊號都很強的環境,是不是更會誘使一個人做出我們希望得到的結果?
Thumbnail
2024/01/14
這一周平均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控制在使用一小時以內,常用軟體的前五名具體做了如下: 1.Safari: 下意識拿起手機第一件事情,還是上網看資料。 2.FB: 主要看我關注的幾個粉專的財...
Thumbnail
2024/01/14
這一周平均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控制在使用一小時以內,常用軟體的前五名具體做了如下: 1.Safari: 下意識拿起手機第一件事情,還是上網看資料。 2.FB: 主要看我關注的幾個粉專的財...
Thumbnail
2024/01/12
我們常說的話和我們的誘因訊號時常發生衝突。 大學時期,我曾經做過一份打工,負責接聽客服電話,解決客戶在使用手機上遇到的疑難雜症,或者安排客戶手機送修服務等。 當時,公司提出了獎金方案,如果在一個月內,接聽超過1000通電話,就可以多拿10%的薪水,這對缺零用錢的我很是心動...
Thumbnail
2024/01/12
我們常說的話和我們的誘因訊號時常發生衝突。 大學時期,我曾經做過一份打工,負責接聽客服電話,解決客戶在使用手機上遇到的疑難雜症,或者安排客戶手機送修服務等。 當時,公司提出了獎金方案,如果在一個月內,接聽超過1000通電話,就可以多拿10%的薪水,這對缺零用錢的我很是心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三、五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三、五章 (摘錄)
Thumbnail
「當你的才華撐不起你的野心,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實力駕馭不了你的目標,就應該沉住氣來歷練」。 沉著的面對夢想而不是浮燥,夢想是自我沉澱再透過生活的累積。 「價值觀」來自於我們對於身處的世界、人生以及事物而對是非對錯的看法。 一個人的成就、價值不一定是社會意義上的成功,通於追求優秀的人是
Thumbnail
「當你的才華撐不起你的野心,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實力駕馭不了你的目標,就應該沉住氣來歷練」。 沉著的面對夢想而不是浮燥,夢想是自我沉澱再透過生活的累積。 「價值觀」來自於我們對於身處的世界、人生以及事物而對是非對錯的看法。 一個人的成就、價值不一定是社會意義上的成功,通於追求優秀的人是
Thumbnail
做著一件看似沒有結果的事,除了要面對自己時不時的靈魂烤問,還要承受他人投來異樣的眼光。 不管不顧放手一博的創業家,即使犯錯跌倒了,身邊的人還是會給予支持及肯定。 一個深思熟慮,追求心靈層面及自我成長的人,要得到認同就顯得比較困難。 追求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型態。 「物質欲望」與「心靈欲望
Thumbnail
做著一件看似沒有結果的事,除了要面對自己時不時的靈魂烤問,還要承受他人投來異樣的眼光。 不管不顧放手一博的創業家,即使犯錯跌倒了,身邊的人還是會給予支持及肯定。 一個深思熟慮,追求心靈層面及自我成長的人,要得到認同就顯得比較困難。 追求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型態。 「物質欲望」與「心靈欲望
Thumbnail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Thumbnail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Thumbnail
人天生就會期望受到肯定,我們總是會尋求他人的認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可以不要追求這些認同感? 上面這段話是我在看了「創勝心態」後腦中浮現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因為追逐外顯的成就而迷失自我,例如在理財時總是要比拚報酬率,上班時總是想要...
Thumbnail
人天生就會期望受到肯定,我們總是會尋求他人的認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可以不要追求這些認同感? 上面這段話是我在看了「創勝心態」後腦中浮現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因為追逐外顯的成就而迷失自我,例如在理財時總是要比拚報酬率,上班時總是想要...
Thumbnail
文章提及面對未知時的煩躁和不安,以及對他人成功的羨慕和自我懷疑。透過書寫,作者解開了內心的鬱結,認識到自己缺乏對自己的信任,並準備挑戰自己,相信自己。文章中反映了很多人內心的掙扎,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文章提及面對未知時的煩躁和不安,以及對他人成功的羨慕和自我懷疑。透過書寫,作者解開了內心的鬱結,認識到自己缺乏對自己的信任,並準備挑戰自己,相信自己。文章中反映了很多人內心的掙扎,能夠引起共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