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基本上都是走大通脹的路線,咱們也不要扯太遠,就說說台北,瞧你家巷口乾麵和奶茶都已經漲多少錢了?
更不要說資產價格,那可是漲到讓人懷疑人生。
我們先來看客觀數據,自2020年以來美國CPI累計上漲約20%、印度25%、俄羅斯35%、土耳其310%、阿根廷780%....
就算有些地方的通脹低於10%,但咱們心裡都明白,那是官方不希望通脹數據太誇張,所以統計總是往低的算。
不信的話,隨便找一位你身邊移民美國的朋友問問,看他是不是覺得生活開支的上漲遠不止CPI所公布的數字。
當全世界都在為了通脹傷透腦筋,紛紛搞起通脹清零的升息政策,有一個地方顯得格外特別,那就是大陸。
在大通脹環境下,大陸的通縮形成了鮮明對比。
首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不升反降不說,房地產和股市更是跌成全球最慘。
於是撿到槍的西方和台灣媒體便借機攻擊說大陸經濟不景氣,而且馬上就要大難臨頭崩潰完蛋了...
但是全球經濟不是也都不景氣嗎?
別跟我扯台灣經濟有多好多好,資本家的數據是很漂亮沒錯,但大多數平凡的普通人呢?
還是那句老話: 莫忘世間苦人多。
若要客觀的講,大陸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經濟成長率依舊是全球第一。
再說,不景氣才容易形成通脹,靠放水印鈔來維持表面繁榮。
講了這麼多你肯定會感到疑惑,所以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想要解開大陸通縮的真相,那麼首先就要定義通縮是什麼。
簡單講就是東西越來越便宜了,例如奶茶突然從75元一杯變成35元,雞排從80變成40元,雞腿便當從150元變成80元....
這就是通縮。
不需要太複雜的學術理論、假大空的官話,雪大就喜歡用直白的人話來解釋財經。
回來聊大陸的實際案例,我們看到豬肉價格降低很多,而汽車就更不用說了,降價到頻頻上新聞的程度。
那為什麼大陸的東西越賣越便宜了呢?
第一個說法是因為競爭激烈所導致的產能過剩,各大商家只好降價促進買氣。
但這個說法很明顯有問題,因為大陸從改革開放以來,基本上都是產能過剩的。
至於競爭激烈,那也是個常態,都說內捲內捲,就知道各行業有多激烈了。
再說,商家賣不出去的東西也未必就會降價,通過銷毀的方式來去庫存也是一種常見做法。
於是關於通縮的真相,就變成了大多數人不知道,西方媒體和專家有的人是真不知道,而有些知道的人但不敢說,又或是不想說。
大陸通縮的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 經濟結構轉型真的有效,生產成本下降了!
看到這裡我知道肯定有不少人會說: 又來了,看雪大老是在無腦吹捧大陸。
做為自媒體人,咱們凡是講證據,講事實,不是靠一張嘴瞎掰扯。
關於經濟結構轉型、生產成本下降的案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