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療遇|通往小宇宙的酷兒陰部~參加台中開放畫室;覺察選後情緒歷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4-9

2024-9


創作旅程~忠於自我,超越性別框架

這幅畫對我而言滿特別的,看起來很像女陰。不知是不是因為剛好先前有人說我另一幅畫讓他聯想到女陰?後來這個靈感就自己跳出來。


畫這幅的時候還在重感冒,#難得體驗到特別放慢步調…因為也快不起來;而且因為人不舒服,所以特別覺得要照顧自己…不會覺得要像以前,比較用力去探索或達成什麼…。


總之是一層一層在畫墨藍、深紫色,本來以為是海,不知不覺比較像星空。最後飛過銀色的波紋…。


後來把紙從橫的轉成直的,不知怎的,腦海突然就浮現一個大大的女陰圖像?!這是我第一次畫這個…從外往內,粉色轉向紫色,然後中央黑色之中透出一點紙的白色顆粒…我覺得那像是 #通往宇宙。😆


其實我滿喜歡看女陰創作,我覺得那是女性覺醒的象徵;但是因為我對生理性別的認同比較流動和微妙…所以我對於畫自己的身體沒啥興趣,沒有很多認同感。


所以我也不知道我畫這個要幹啥?但反正他自己存在那,看起來滿開心的~就自己玩自己的~無拘無束?


我拿了小珍珠、大小星星、水鑽,輪流放在陰蒂的位置。雖然我選了小珍珠,但閃亮的大星星也留下來,就像一個漂亮的飾品或皇冠,是他可以視心情去裝飾配戴的~真是個歡樂自主的陰部。(這個靈感應該是以前看過類似的繪本和傳說,比如什麼扮裝女陰、女陰出去玩之類的 #神奇擬人化故事,很可愛。)


「通往宇宙」,聽起來有點像什麼航向星辰大海~ #沒有特別要為誰活著,就自己過自己想要的日子,有種灑脫的感覺。


總地來說,他和我的關係是什麼呢?我覺得他比較像 #外星人~可以活得比較無拘無束、變化自在,不用拘泥於生理性別或社會性別…啊!有點像這次課堂討論到的性別議題。我分享自己在雙泛性戀社群的體驗:一個人可能「既是無性別、又是流性別、多元性別、自成一個性別」~這大概就是我體會到的酷兒精神吧?


所以這是一個酷兒陰部😆!哈哈哈太可愛了!現在他被我貼在房間的牆上,感覺是有活力的圖像~


對我而言,他作為一個身體器官,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不好…比較像是一個中性偏陰性特質的存在?重點還是希望他能開開心心就好。


藝療·易聊

百搭藝術治療師 Being With Art Therapy


/


生活點滴~選舉是靜心試煉


隔好多天才寫之前的創作,雖然還是浮現有趣的靈感,但總覺得小小遺憾,因為今天就沒有畫畫了…若有所失。


昨晚滿晚睡,看很多選情分析…最感動的是看到林志潔的敗選發言,其次是苗博雅的,讓我見證到一種超乎想像的高度,雖敗猶榮。前者說的這句不知為何特別打動我:「#我們永遠不要對民主失望」,整段話鏗鏘有力,即使只是文字,還是可以體會到那是她身體力行的肺腑之言。我敬佩願意投入第一線的人們,也希望自己可以對政治有更多了解。


今天剛好有機會跟朋友聊天,就耐著性子多好奇一下,到底他欣賞第三黨的什麼部分?又對執政黨有哪些不滿?如何具體舉例?🤔


其實我沒有很喜歡研究政治議題,頂多只喜歡看一些比較理性、宏觀的政論文章。但我發現,學習諮商心理的能力原來也可以應用到這些日常溝通…。比如,觀察對方最強烈的情緒是什麼?刺激源是什麼?他形成什麼觀點,以及他如何形成?其中若有矛盾之處,他是如何支持自己(邏輯自洽)?


與此同時,我也用這樣的方式在觀察自己,包括承認我沒辦法去平心靜氣了解我厭惡的政治人物…。我太習慣用個人情緒與直覺處事,的確也是種煩惱,因為在需要邏輯溝通時就無法派上用場。


對比之下,當我看到苗博雅可以非常冷靜、精闢、甚至幽默地回擊對手陣營對「廢死」議題的攻擊,我就很震撼,因為那是超乎我想像的強大辯論能力,就是清楚地釐清他人論述、闡述個人論述,而且還能巧妙掌握討論的導向。


那是很值得學習的實用能力。


總之,我的感想是「選舉真是靜心試煉」。可以一路回顧自己的情緒起伏、心路歷程。比如震驚、失望、不甘、不平、不解、憤恨、極度憤恨、嫌惡、自責、指責、感動、遺憾、不捨、思考到底還可以做點什麼、挫折、茫然、羞愧、遲來的亡國感等等。


比如我讀了一些外媒報導(感謝割蘿蔔外電譯站),意外讀到超清晰的台灣近代史。這讓我羞愧,因為外國人比我更清楚我的國家發展史。後來我終於比較接上不同族群的腦波,比如「大中國認同」是什麼感覺?「教訓民進黨」是什麼感覺?「寄望明日政治之星」是什麼感覺?🤔


這過程其實也都滿好玩的…至少當我經過上次討論政治的突然崩潰,現在比較懂得怎麼喊停和抽離了,練習 #當情緒的主人,就事論事。


我也發現每個人真的要善用自己天賦特質…我真的就是擅長情緒共感,當我比較可以理解不同陣營的人是什麼感受與信念,我才比較能平靜下來…能夠消化自己勾起的種種負面情緒,恢復相對的掌握感。


最後很感謝一些人的努力…走在最困難又必要的國安議題上(認知作戰)…「能者多勞」,如果看到好人被踐踏,其實也是民主常態之一,慢慢習慣就好,學習用更強大的心態去克服與超越。


以上,祝福大家,願台灣越來越好~歡迎幫我按讚、留言、轉貼~感謝支持!


#活動預告

【彩繪2023大事記,走向2024心願景】(線上公益)

【2024願景板拼貼,校準心方向】(2/4台中場)


創作:2024/1/8

書寫:2024/1/14


––


🏳️‍🌈夜希的談心空間🏳️‍🌈

~涵容陰影,常懷希望~


|藝術療遇|牌卡諮詢|催眠陪伴|

|雙性戀真人書|

https://linktr.ee/live_enlight

藝術連結內在與外在世界,協助遇見自己,啟動自我療癒。夜希從2013年開始接觸表達藝術,2021年完成直觀式歷程繪畫專訓,開始分享創作札記。創作沒有真正完成的一刻;它會跟著生命旅程而發展,融入日常生活的靈感與煩惱,直到最後時刻我們才會知道:到此一遊,留下什麼,帶走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Noam |藝術療癒課X塔羅師:你與直覺的契合度是幾%?依照直覺選一張牌卡吧! 請你專注呼吸,思緒放空,去直接感覺,你的選擇。 塔羅師表示她鎖定了「選這張牌的人」而特別製出這三個選項。 因此,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希望能在牌卡中選取你需要的訊息。
Thumbnail
avatar
Noam
2023-09-21
Noam |老師,你怎麼沒回你也愛我?結束課程後,回顧了一下這兩批的學生特質與教學內容。 突然發現我都會依學生的調性不同,以及班級氛圍的狀態,而有所調整。 而我也還在學習,所以想記錄下來。
Thumbnail
avatar
Noam
2023-09-11
全球首創獨一藝術療癒之旅 陳玟蓉《遇見・一見》個展26日登場圖說: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理事長張羿文(右)看中了陳玟蓉(左)的天賦和潛力,並親自策劃了她的首次個展。 【李婉如/ 報導】藝術家陳玟蓉即將於8月26日至9月3日,在波翼藝術中心(位於台北市建國北路二段3巷37號B1)舉辦名為《遇見・一見》的藝術療癒個展。此次個展將呈現她對中華文化古典水墨畫的獨特融
Thumbnail
avatar
時尚品味生活誌
2023-08-22
Noam |藝術療癒課的第一堂都是直覺繪畫老師笑了並回應:「不要急著把自己框架進去一個角色或是工作,你怎麼定義教育呢?也許你會當上某間公司的主管管理下屬,那也是一種教育,也許你會成為母親教導孩子,這也是一種教育啊,不是嗎?」這段話給了我很大的反思。所以這幅自由創作,沒辦法立刻告訴我適合哪一種工作,但可以帶領我思考我想要工作的元素會是什麼。
Thumbnail
avatar
Noam
2023-06-06
以閱讀為媒介的藝術療法 --- 療癒身心的書目療法你/妳喜歡看書嗎?又或者說要喜歡看書才能夠好好閱讀嗎?其實如果你/妳是要找一種放鬆&調整心理狀態的方式,那麼不妨可以從閱讀這件事下手看看,畢竟沒有試過怎麼會知道呢? 在這本書裡會分享關於書目療法的相關應用,以及分享有哪些選書的方式?不論是喜歡看書或是想嘗試閱讀方式的你/妳,都歡迎參考看看囉。
Thumbnail
avatar
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
2023-06-01
Noam |從無到有的七堂藝術療癒課備課過程「欸,我接下高中選修課「設計思考與創意」,但「設計」是以人為本,要先認識自己,我腦中就閃過你是適合的人選,你有許多「自我探索與療癒」的經歷,所以想邀請你跟我一起上課!」 一通老朋友的電話,意外開啟我成為講師的起點。我和老友都有各自的正職工作,在一陣討論後,我放入7堂自我探索為主題的藝術課程,而我的朋
Thumbnail
avatar
Noam
2023-01-21
《有愛相隨就可以勇敢飛翔》藝術療癒初體驗(下)這次藝術療癒初體驗中經歷了一段內心奇妙的旅程,也許是從一個問題開始的:「要畫幾隻白鳥呢?」,起初直覺地想畫兩隻,經過一番掙扎,最後畫了難度較高的一群白鳥。發生了什麼事呢?
Thumbnail
avatar
蔓蔓
2022-10-16
《你值得好好被賞識》藝術療癒初體驗(上)在這個秋日午後,我帶著愉快的心情踏入了左岸畫室,眼前一切的人事物都是新的,我和Joan老師互相認識聊聊,從這裡展開了我的藝術療癒初體驗。
Thumbnail
avatar
蔓蔓
2022-10-08
Noam | 人物專訪謝宜潔:踏入藝術療癒的契機與自我認識宜潔告訴我:「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只要講到我的感覺,我就會一直哭,無法講話。我才發現我沒有辦法描述出來我怎麼了、為什麼哭,我講不出那個情緒是什麼,我也發現我身上有很多壓抑很久的東西,我不知道怎麼整理跟看待。」當時的組員回饋給宜潔,表示當提到「媽媽」這個關鍵字時,宜潔會特別激動、情緒漲滿。
Thumbnail
avatar
Noam
2021-08-16
從心理跨入藝術 〈二〉藝術治療與藝術療癒的分界線本篇說明了用詞「藝術治療」與「藝術療癒」在不同職場中所使用的場合及其所給人的感受。 為自己從心理學跨入到藝術領域的過程做點記錄。希望這個尚未成功但也還沒失敗的經驗可以給想跨領域的人做參考,或是讓對心理學或藝術感興趣的人多了解一些。
Thumbnail
avatar
Julia Hsia 茱莉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