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功德迴向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覺得彿教所說的把功德「迴向」給某人,是個很有趣的東西。


先看一下迴向的定義:「迴向」通常指的是將某個人或某些行為的好意、祝福或功德,以某種方式轉向他人,特別是轉向亡者或有需要的人。


而在自由書寫裡,有時會有對某人感覺到抱歉或是擔心等各種情緒,都可以用迴向這個方法來緩解自已的心情。


例:我國小一年級,把隔壁同學的帽子藏起來,害他隔天找不到,但我有時會想起這件事情。但我也找不到該同學了。也沒有辦法做補償。

後來,每想到這件事,我就會捐錢給弱勢,希望可以把功德帶給他,也可以降低我心中的不舒服。


這就是迴向的一個用法,當然也可以用唸經的方式,希望這個經文的能量可以迴向個某個當事人。


各種的擔心,遺撼,難過,只要找得到當事人,都可以用用看這個方法。

    4會員
    3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聯合國際世界佛教總部 特別公告 望大家看到以下公告,互相傳遞功德無量經過這兩年對為師者和行人們的書面考試,從實踐中驗證出,具有尊者、法王、大活佛、法師稱號之上師身分的人,他們的經律論書面答卷成績,百分之九十八的為師者都沒有考過六十分,有的法王、活佛,只考到二十幾分。旺扎上尊說:「我一直認為社會上有很多著書立說的法王、....
    Thumbnail
    avatar
    cultivator
    2023-10-08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延伸閱讀】 真西遊記文/《佛法真義3》星雲大師 當時的國家政令,嚴禁人民私自出國,玄奘大師想要到印度,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只有選擇偷渡。在這個過程中,他得到一位看守玉門關的將領王祥的幫助,但是「西出陽關無故人」,因為一路經過八百里的流沙,沒有路,只有用死人的骨頭來辨識這裡有人經過。
    Thumbnail
    avatar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2022-02-28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中國僧侶尋根求法】文/節錄於《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Lewis R. Lancaster) 圖/佛陀紀念館 法顯大師(公元337–422) 義淨大師(公元635-713) 阿底峽尊者(公元982-1054) 菩提達摩(公元382-536)
    Thumbnail
    avatar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2022-02-28
    佛教植物園區《雜阿含經》 種植園果故,林樹蔭清涼,橋船以濟度,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客舍給行旅,如此之功德,日夜常增長,如法戒具足,緣斯得升天。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的經證》
    Thumbnail
    avatar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2022-02-08
    佛教的精神生活一個人在生活中,除了物質以外,還有很重要的精神存在,所謂精神,就是一個人的思想見解,一個人內心的認識,所以學佛的人如何過自己的精神生活,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精神生活是要從心裡的空間去開拓,也就是要開擴我們自己的心胸。佛法描寫一個人的心量,空間之大,可以容納三千大千世界,不論什麼人,如果能
    Thumbnail
    avatar
    心印法師文集
    2021-06-09
    佛教於生活中的意義,稍縱即逝的十年│泰小人物誌-แสง(下)在她的媽媽歷經最小的兒子養大後竟被下蠱拐走,這無處宣洩的傷痛使她的媽媽開始吃齋唸佛,有了所謂的信仰。 那แสง(Saeng)呢?不好意思問她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信仰,或許小時候就是了,也或許和媽媽一樣,是從某一次的傷痛開始,我只能在心中如此猜想著。
    Thumbnail
    avatar
    泰太
    2021-02-25
    佛教專題~薩迦法王為創建臺灣薩迦寺賜予祝福 佛教專題~薩迦法王為創建臺灣薩迦寺賜予祝福:  我很高興為各位解說,有關八思巴佛學院(現:臺灣薩迦寺)在臺灣一事。我認為這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在臺灣的行者,非常熱切的追隨佛陀的教法。 並且佛法對所有眾生來說是一切幸福與安樂的根源,而且事實上 佛陀教法之實行,是以道德行為基礎去實踐的,它的架構與一般傳
    Thumbnail
    avatar
    alice wang
    2020-08-06
    佛教專題~2020年尊貴的 直貢澈贊法王賜予臺灣薩迦寺及龍德嚴淨仁波切祝福 佛教專題~直貢澈贊法王為創建緣滿的臺灣薩迦寺及龍德嚴淨仁波切祝福文:  非常高興今天你們到來,在這裡臺灣的觀音山的 龍德仁波切的弟子,金剛上師仁波切的弟子,看到你們的寺廟已經建成,非常高興的,我先祝福你們寺廟的順利完成。   那我在這裡 薩迦法王也,我們非常,印度德拉敦很近。互相他來、我們也會來往
    Thumbnail
    avatar
    alice wang
    2020-08-06
    佛教教大家放下,到底要放下什麼? 以前花了很多時間讀佛經,讀不太懂,一則文言文難懂,二則搞不清楚要如何放下,真的,讀佛經真的是一件苦差事。 我們人生實相模型的研究意外的解開了佛經的面紗,四個字就可以讓我們快速的讀懂佛經的內容。 放下什麼? 放下標準 意識是二元性的,會去自我定位,再去訂標準,有了標準之後,好壞對錯就出來了。 然而我
    Thumbnail
    avatar
    存乎一心
    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