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求助的淑燕,是很有誠意想要改善夫妻關係的。因此我建議她,找一個恰當的時機(兩人都沒有情緒的時候),引導先生儘量說出對自己的不滿,自己則單純的當個「聆聽者」。全部聽完之後,找個獨處的時間,把先生說的都整理出來。
回到家的淑燕,對這件事情完全沒把握,她擔心先生如果什麼都不說,事情就不會有進展。
在心中反覆練習多次之後,淑燕終於等到先生看起來心情不錯的時刻。她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坐在沙發的另一側(和先生隔著一個空位)眼睛望著前方的地板,彷彿做錯事的小孩,怯懦的開啟了話題:
「上次我用陽傘遮住大腿,是不是擋到你開車了?」
先生瞥了淑燕一眼道:「這還用說嗎!不知道跟你講幾次了,不要擋到我後視鏡的視線,你有在聽嗎?不會開車至少要當個好乘客,結果你不是拿遮陽帽就是拿雨傘……」先生果然累積不少怨氣,一開口就碎念了好幾句。
淑燕其實很想說:可是太陽曬得我的腿好痛!但她提醒自己要「當個聆聽者」。只好低著頭很費力的才勉強擠出下面的話:「真的很抱歉!從現在開始,你的提醒我都會注意。」
先生轉過頭來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淑燕:「我之前一直講你都不聽,現在是怎樣,怎麼突然轉性了?你是靈魂出竅嗎?還是發燒了!」
先生的酸言酸語讓淑燕感到很委曲,但她深吸了幾口氣,告訴自己:「今天本來就準備要來聽先生抱怨的,這個時候不要辯解,自己不是來吵架的。」
於是她忍住情緒低著頭繼續說:「我有發現自己好像都沒把你的話聽進去,對不起!為了我們的關係,我希望你願意跟我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是我一直都沒有注意到的?比如說,我老是做太多菜、我太常看手機、或是我太晚洗澡之類的。」
聽見淑燕的話,先生有些驚訝,但是心裡似乎能感受到淑燕的誠懇,語氣變得和緩了一些,開始吐露長年累積的不滿。
這個只當「聆聽者」不為自己辯解的過程,對淑燕來說是很難熬的。淑燕必須不斷告訴自己,「即使再委曲,都不要辯解,要讓先生全部說出來」。這個夜晚,淑燕覺得時間比生小孩還長。但在生先說完的那一刻,淑燕如釋重負的鬆了一口氣,她終於熬過來了今晚,而且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後來的幾天,淑燕利用獨處的時間,把先生的不滿一一的整理出來。就在這個整理的過程中,淑燕發現先生對她的許多抱怨,其實大都是出於「善意的提醒」,只是自己一直用「慣用的模式」在過日子而沒有理會。透過這個「清楚」,淑燕也發現之前自己對先生的種種情緒,原來都只是因為「不瞭解」而引起的誤會。
「先生說我做那麼多菜,常常都吃不完,隔天再拿出來熱,就變得不好吃。然後不想吃剩菜的先生,就會努力把餐桌上的食物吃完,常常都吃得太飽,胃撐得很不舒服,所以就叫我別煮那麼多。可是我會覺得菜如果都吃光了,搞不好家人沒吃飽,所以就繼續煮更多,根本沒把先生的話當一回事……」淑燕有些難為情,但也露出了難得的笑容。然後低著頭繼續說著生活中那些「先生對她的提醒,她都置之不理」的事情。
「每天晚上洗好碗盤之後,我就只想窩在沙發上看電視,一直看到孩子們該睡覺的時候,我就去哄小孩睡覺,然後就跟著孩子一起睡著了,睡到半夜又醒來才去洗澡。先生常常跟我說那麼晚洗澡會吵到他睡覺,要我早點去洗,但我也沒在聽。」
淑燕說自己的頭一碰到枕頭,不用三分鐘就能睡著,所以壓根不相信自己洗個澡,先生就會睡不著。她覺得先生就是愛碎唸,只要自己不理會,先生唸一陣子就會自動停止。
現在淑燕才發現,自己在婚姻生活中一直是個「我行我素」的人,完全沒有為對方做任何調整。先生在生活中對她的提醒或期待,都被她當成碎唸。漸漸的先生覺得「怎麼講都沒有用」,所以乾脆不講了,但其實心裡對淑燕的不滿卻愈積愈多,因此常常為了一件小事而發飆。
當我們願意當個單純的「聆聽者」時,心是比較「有空間」的,這個多出來的空間,就能幫助我們發現自己以前沒注意到的「盲點」,然後就能夠去調整自己長久以來的模式。淑燕一直以來,都用自己「慣用的模式」活著,欠缺對周圍的觀察和調整,透過這個歷程,她終於開始學習調整自己。
在婚姻關係中,這種「磨合」是個重要的學習歷程。透過生活中的衝突和碰撞,彼此都更瞭解自己和對方,並且為此做出些許改變或調整,那麼兩人的結合,才有了靈魂上的意義!
#讀書會
#兩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