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都是我在《逆思維》這本書中原句摘錄的筆記,但是有些可能是我消化后的理解哦。
1.一個議題的兩個立場都采取平衡報道,你和對手很有機會達成共識。
「在墮胎議題上為46%」
2.100%的共識:把這項爭論設定成有許多灰色區域的複雜議題,呈現出許多不同的觀點。
3.二元偏誤傾向的解藥:「複雜化」
「透過棱鏡的許多鏡片來呈現這些主題,人們其實會更傾向重新思考」
「一點複雜性能瓦解過度自信的循環,并且激發重新思考的循環」
「讀到了輔助化的版本,比起針對自己的觀點提出看法,他們會加倍評論雙方的共同觀點」
4.人們要是不喜歡解決的方法,就會忽略甚至否認問題的存在。
「在討論的時候强調灰色地帶,有助於把注意力從爲何是個問題轉移到我們能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當人們看到做某些事,例如經濟及科學進步以及建立更具道德及關懷的社群,所帶來的集體利益時,他們會比較願意去采取行動及支持」
5.納入警告:當新聞報道包含警告的科學時,它們成功地吸引讀者的興趣。
「如:有很多原因導致A,如果科學家對於做出强烈的因果結論抱著遲疑的態度時,在信念上更具彈性」
6.强調可能性:當訊息具有更多細緻差異(也更精確)時,人們比較有可能鼓勵多樣化及包容性。
「EQ與IQ的爭論:與其爭論情緒智商是否具有意義,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可能性上,説明它何時比較重要或不重要」
7.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這回事:實務上並不這麽單純
「去思考政治對手的意圖和興趣:結果讓他們比較不願意重新思考自己對議題的態度」
「想象他人的觀點無法帶來更多精確的洞察力,而且讓受試者對自己不正確的判斷力更具信心」
8.有成效的對話涵蓋了更多樣化的情緒
9.得知他人的錯誤理念,和自己學習不要相信哪些事之間,有著很大的差別。
「事實查核準則:質問資訊而不是只是吸收它;拒絕以級別及普及度取代可信度;明白資訊傳播者通常不是它的來源」
10.互動學習課程學到更多知識及技能:這些需要付出更多心力,所以樂趣較少,但是瞭解的更深入。
「當中學老師花在講課的時間多過主動學習時,學生在數學及科學能力測驗的分數會比較高」
「當講者傳遞激勵人心的訊息,觀衆比較不會仔細檢查教材,而且會忘記更多内容,即便他們聲稱自己記得大部分」
11.缺乏心理安全感的團隊,人們會隱藏他們的錯誤以避免懲罰,這使大家難以判斷根本原因,預防未來的問題。
「在績效文化里,强調結果經常逐漸破壞心理安全感」
「我們會在專家面前自我審查:他們似乎知道所有答案,尤其是當我們對自己的專業缺乏信心時」
12.你怎麽知道?
這是我們需要更常提出的問題
「如何詢問后的答案是:“因爲有人告訴我“。這個答案就會引發警訊」
13.管理者的標準建議,是要示範開放與包容。
「實驗一:隨機分配經理人,請他們的團隊提出由建設性的批評。接下來一周内展現較高安全感,但是無法維持」
「實驗二:隨機分配的經理人分享他們的過往經驗及收到的回饋意見,還有未來的發展目標。在第一周造成較小的衝擊,不過一年后在心理安全感上有顯著持續的增長」
14.藉由公開承認他們的不完美之處,經理人示範了他們能承受得了,也公開承諾對回饋意見保持開放的心態。
「他們把脆弱正常化,讓他們的團隊能更自在地接受他們自己的不足之處」
15.要打造學習文化,我們也需要建立某種特定的責任歸屬,引導人們重新思考工作場所的最佳典範。
「在績效文化中,人們經常變得依附最佳典範:這麽做的風險是,我們一旦宣佈某種慣例是最好的,它就千年不變了」
「把焦點放在結果,對短期表現可能是好的,不過對長期學習會造成阻礙」
「我們不該等到太空梭爆炸,或是太空人差點溺水,才開始判斷某個決策是否成功」
16.在責任歸屬之外,我們能透過評估人們在做決定時,有多謹慎考慮不同的選項,藉此建立流程責任歸屬。
「當心理安全感在缺少責任歸屬的情況下存在,人們傾向於留在他們的舒適圈之内」
「有了責任歸屬卻缺少了安全感,人們傾向於保持緘默地待在焦慮圈」
17.Amazon的責任歸屬:重大決策的備忘錄,陳述一個問題、過去考慮的不同策略,以及提出的解決方案如何服務顧客。
「會議一開始,爲了避免團體迷思,每個人安靜閲讀備忘錄」
「在揭曉結果之前可以對流程品質加以評估,依據的是作者在備忘錄裏的想法有多少精確度及創意,以及會議上的討論有多徹底」
18.如果結果是負面的,但是你徹底評估這項決策,你便完成一項聰明的實驗
「進行這些試驗的理想時間,是當決策相對來説「無關緊要」或「可翻轉」時」
「要求證據是進步的敵人。這就是爲什麽亞馬遜這類公司使用「不同意,但執行」的原則」
19.流程責任歸屬不只是獎懲的事,他也是關於誰擁有決策權。
「重新思考比較像是我們把最初的決策制定者和後來的決策評估者區隔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