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偏鄉貧童上學要走10公里好辛苦?!閱讀這則新聞的孩子,只有同理心還不夠,更需要的是……

2024/01/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國語日報》上有一則報導〈上學路迢迢 南非學生徒步10公里求學〉。在帶孩子閱讀報導時,他們很難憑空產生同理心,因為「10公里」對他們而言是一個很抽象的數字,沒辦法體會究竟有多遠。因此,必須先為他們加強距離感;有了距離感,才能確實強化同理心。

在我唸國小時,因為是跨區就讀,所以每天由爸爸開車載我和弟弟上學。有專車接送當然很方便,一上車倒頭繼續睡,但其實我很羨慕家住學校附近,可以跟朋友結伴走路上學的同學。

由於坐車上學的緣故,我完全缺乏地理概念和距離感,以為從家裡到學校起碼10公里。直到最近,我為了設計這堂課,使用Google地圖搜尋,才驚覺住家和學校間的距離僅僅3.6公里;我現在外出慢跑一趟都是6公里起跳,沒想到以前覺得遠在天邊的學校,其實並不算遠。

大多數和我一樣住在都市的小孩距離感應該也不太好,難以體會偏鄉地區學童上學有多麼的困難。我們冬令營的閱讀寫作班有一堂「新聞閱讀與心得寫作」,我帶領學生閱讀以下這則新聞:

raw-image

看到10公里這個數字,小朋友的直覺反應是「哇!好遠喔!」但好遠到底是多遠呢?我當然沒辦法在短短一個半小時的課程中,帶小朋友走一趟10公里。於是,我退而求其次,請他們以自家和學校的距離作為比較對象,引導他們建立距離感。進行方式如下:

一、估計自家與學校間的距離

首先,我請孩子估算從自家出發到學校間的距離。對於沒有距離感的人來說,講好聽是「估算」,但實際上是「亂猜」,除了幾個住得離學校極近的學生估得差不多外,其他都差了一大截。最誇張的是一個孩子估計兩地間的距離是6公里左右,不過輸入Google地圖一查,竟然連1公里都不到……

二、查詢實際距離並說明通勤方式

估算完後,我一一輸入學生的住家地址和學校地址,查詢實際距離及路線,他們才驚覺剛剛估算得有多麼離譜。

接著,請他們進一步敘述通勤方式和所花時間,並且對照Google地圖所顯示的結果,判斷誤差是否太大。我發現:絕大多數孩子的通勤方式是仰賴父母開車或騎車接送,即使路程不到10分鐘,爸媽也不會輕易讓孩子走路上學。以下圖為例:

raw-image

一個孩子由媽媽騎機車載他上學,他總以為走路上學起碼要20分鐘,然而實際上只要7分鐘。可見,沒有實際走一回,孩子很難建立具體的距離感。

三、運用距離感加同理心,體會南非偏鄉貧童的處境

建立起具體的距離感之後,同理心自然會更加強烈,能夠深刻體會南非偏鄉貧童的上學路,是多麼的漫長,寫起心得便可以採用對比(南非貧童的上學路和自己的上學路)凸顯他們所面臨的受教權被剝奪和路途中遭遇風險的狀況。有一個孩子在心得中表示:

從我家到學校只有1.1公里,但每天都是我媽開車載我上學,一路平安。很難想像南非偏鄉地區的學童竟然要徒步走10公里,算一算起碼要走2個小時;換作是我,偶爾去爬山爬半個小時就唉唉叫了,何況是每天走2小時。再說,路途中存在許多風險,像是下雨天路況不佳、河水暴漲,或是遭人搶劫、攻擊、性侵……等,遇到這些狀況,弱小的學生要如何自保?期盼……

當孩子將自身的情形和對方相比較之後,便會產生共鳴,寫出深度。

然而,即使我們運用Google地圖可以輕鬆幫孩子算出自家到學校的距離,但距離感的建立光是看地圖還不夠確實。建議父母:

有空帶孩子親自「走」一趟學校,不但培養距離感、細細品味沿路特色外,他們更能夠深切意識到自己比起偏鄉地區的學童,有多麼的幸福……
  • 延伸閱讀:


鴻雁從事寫作教學多年下來,研發出許多教材,幫助學生組織與思考。 這些教材不是最好的,還有許多改善空間,所以我將逐一放進典藏室中,供同好瀏覽與指教。 希望此舉可以拋磚引玉,大家一同為讀寫教育激盪出更多創意的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