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海薰梓
2024 年出品的電影《武替道》(Stuntman)由《九龍城寨之圍城》(2023)監製陳羅超擔任監製,動作演員出身的梁冠堯(Albert)及梁冠舜(Herbert)聯合執導,集合了劉俊謙、伍允龍及蔡思韵,聯手香港傳奇武術指導董瑋(Dee 哥)共同演出,透過電影的武師替身演員故事,道出八十年代武打演員的辛酸經歷及對電影產業的貢獻,傳承動作電影的精神,更是向香港電影幕後勞苦功高的武師們致敬。
「只要提起動作電影就會諗起香港。」
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的發展正值輝煌,經典作品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百花齊放,亦成就一大批銀幕前的經典角色。邵氏武俠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精神,李小龍讓世界影壇颳起「中國功夫」旋風。黃金時代的香港電影,不但本地票房常打敗好萊塢電影,還在文化上深刻影響著好萊塢,也引起美國導演模仿致敬。彼時香港享有「東方好萊塢」美譽,也堪稱華人的「造星工廠」。《黃飛鴻》系列的電影標榜南派真功夫,為電影界與武術界合作開創了先例。南拳中的武術滋養粵劇,而粵劇中的武術滋養了電影,故此武指多來自武術家、龍虎武師等,得益於香港新派武俠文學的興盛,武俠電影大行其道,而粵劇武術也進入片場,填補了動作指導這一空缺。
可惜隨著電影內容和形式的發展,電影中的「武」也不再局限在傳統的題材中,衍生出的「動作片」逐漸成為主流。動作片的表演加入了更多的現代元素,例如追車、撞車、飛車、爆炸、極限運動等等。「武術指導」的名稱改為了「動作指導」或「動作設計」,見證了武師和香港武術電影的變遷,而《武替道》的故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探討。
董瑋師傅所飾演的角色李森(董瑋飾),因為昔日拍檔導演(杜燕歌飾)邀請,決定共同拍攝以八十年代背景為題的武術動作片。重返片場的李森卻頓覺一切已今非昔比,更與現已為知名動作巨星的梁志威(伍允龍飾)狹路相逢。他們對「何謂香港動作片精神」的看法分歧,與此同時,沉醉電影卻苦無機會的年輕動作演員李世龍(劉俊謙飾),一直在理想與現實邊緣苦苦掙扎,也夾在森與威的新仇舊恨間左右為難,拍攝過程中的種種難關與森的一段過往,令他逐漸對李森與動作片的前路產生懷疑。
記得角色大概這樣說過:「我們過去那些輝煌有什麼不是拼命得來的,沒有經費沒有時間,但依舊創造出這些出色的作品!現在我們再不去努力、不去做好,拍得唔撚好睇,香港武術片就會畀人睇唔起!」我覺得,做好一件事十分重要,但如果只是為了做好一件事,那麼「人」似乎更加重要。做好一件事是否與我們重視人的價值互相矛盾?武術指導在功夫片中擁有相當高的專業性和獨立性,因此他們是實現導演意圖的靈魂人物。然而,這種藝術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如果我是沒有任何歷史知識的年輕人,或許會覺得這只是一場老人癡夢,握著過去的輝煌卻無法放手,而這種象牙塔卻壓死了一切可能性。其實更多的是我感到有些無力,因為我不懂他的執著,因為我從未擁有過那樣的經歷,也從未見過他所看過的世界。因此我無法理解為什麼努力就會成功,慢工出細活和嚴師出高徒的年代是什麼樣的。當投資方覺得作品不好時,導演、演員和武術指導又該如何應對?感覺如果做不好一件事就會後悔,許多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消失,但這種責任真的是我們的錯嗎?還是說,其實電影業已經無法承載夢想?
「It's like a finger pointing away to the moon.
Don't concentrate on the finger or you will miss all that heavenly glory.」
什麼時候星光大道上的李小龍銅像被移開了一旁,香港的價值再次被定義?受傷受苦是必然的嗎?或者,港產片從來就不只是黑社會,也不只是武術片,或許──港產片應該是更多!是一個又一個時代革命,是一個又一個影響社會現象的新嘗試。港片可以是發洩不公,可以是女權崛起,也可以是電影自己的紀錄片,只要關於香港文化,注入了香港精神的電影,就應該是港人出產的電影──就叫做港產片。
其實李森的角色十分豐富(好吧,香港作品用語音寫好容易笑到,電影冇睇到,無奈到笑曬口), 一方面他是作為對工作認真甚至嚴格的武師,另一面他和女兒(蔡思韵飾)相處時,又總是愧疚的模樣。因為事業和兄弟,妻離子散值得嗎?劉俊謙飾演的龍仔,因為成為武師的夢想,而在家人和現實之間陷入困境,其實這兩個難處是類同的。龍仔可以視為〇〇後的代表,不開心就在社交網站 post 長文,會夾在老一輩的嚴厲教育,忍不住也會挑機(我就是幾次被劉俊謙的對白感動到的怪人),在職場沒權沒勢沒人當一回事,家人又不理解自己的熱血夢想。有些人說:「最好嘅時間已經過咗。」這樣一說即是我們根本沒可能再經歷最好的時代,我們只能單憑口頭文字的轉述,透過電視遊戲等去假想這個歷史,我們永遠趕不上最美的時代。
總是處於迷惘的,是我們這一代,總是受到鼓舞的,也是我們這一代。
而透過陶瓷,或許我們能夠藉此探究到香港是什麼。因為用泥土做的話,它自然會成型,但它不會成為水的容器,也不能盛載更重要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學習,我們可以去嘗試,直到知道用燒製的方法讓他更加穩固。即使不小心弄碎也不要緊,你永遠有機會創造新的杯子。「所以不如我們重新認識?」也許真正的香港,是禁得起考驗的。
煙火的聲音就像爆裂聲,你會害怕,你會緊張,但當你眼看著這種感覺,你知道他是永恆不變,它曾經耀眼過,所以閉上眼,用心去感覺,將它一直留在您的心中。
你好,我心目中的香港。
所以我們的未來是什麼?
有人認為香港是一種感覺,一個集體回憶。有人覺得香港人唔駛識講港式粵語,有身份證咪得,亦有人講只要你心中有香港就可以。我想了想這個問題,但我答不出來。
這塊土地培育了輝煌盛世,曾經走上國際的大舞台,處處留下時代的痕跡,而這塊福地養育了我們,也許正因為這樣的起點走得太前爬得太高,所以我們才更加迷失。就像你怎麼定義香港文學和香港文化?你可以想到張愛玲、王家衛,又或者霓虹燈、茶餐廳,但也許香港本身就是一種靈活性,不被形式所拘,既柔軟又剛強,能適應萬物,又能匯聚為強大的力量。也許有些事物本就應該跟著時代變遷才能長久,但至少我知道我可以怎樣做。所以我握緊著鉛筆,寫了起來。
劇照提供/華映娛樂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