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人>第六章—摘句、我的對照(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p.135

●在體驗中發現自我

 

某位案主寫的:「……人要想的是怎樣自己弄出一個造型;但是零組件太多了,很不容易看出哪一塊該放什麼位置。有時你會放錯,然後放錯的愈多,你要調整它就得花更多的力氣,搞到後來,實在太累了,就覺得,管它去亂七八槽也比拼命在那裡抓著要好得多。然後你會發現,留在那裡的一大塊,掉下去就自自然然地各就各位了,而你自己的生活造型就不費吹灰之力地向你展現開來。你的工作只是去發現它,在那當中,你會找到你自己和你自己的位置。你甚至必須聽你自己的體驗告訴你,它本身的意義何在;一旦你去告訴它,它的意義是什麼那你就是跟自己宣戰了。」

 

這意思是說:真正的自我乃是可在自身的體驗中找到的,而不必以外物強加於其上。

 

以摘錄呈現的方式,我試著要表達的乃是:案主在治療者溫暖而充滿瞭解的襄助之下,可能會發生什麼反應。在我看來,這位案主會慢慢地、掙扎著去探索面具後面,他如何向世界呈現東西,甚至在面具後面,他如何對自己行騙。他經常會深深感受或鮮明地看見一些潛藏在內的各色因子。由此,他會逐漸變成他自己—而不是一張和大家一樣的臉,不是苛薄寡情地排斥所有的感覺;也不必擺出一副聰慧理智的模樣。最好是讓活著、呼吸著、感覺著、上下波動著的過程持續—簡而言之,最好是他成為一個人。

 

[我→]看到這一段實在很感慨。人在長大、活著的過程中,等於是處在否定自己、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外在的種種、讓外在來形塑自己的過程,這是可悲的。
 
反過來問,那些「外在的」是怎麼來的?規則是誰制定的呢?深究下去,也是「人」啊!那為什麼只聽特定人制定的規則,而不承認每個人自己的規則、感覺和經驗呢?這實在是很奇怪的事。

 

p.136

▓個人的展現

 

可能有人問:「人把表面撤除掉,撤掉以後露出來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每個人都有傾向於成為一個單一、獨特、無可仿造的人。不過,我倒想要以己之見指出某些特徵。沒有哪個人可以完整地集合這些特徵於一體。沒有一個人可以照我的描述而做個完美的模範。但我仍可以抽出某些一般性的特徵。我的根據乃是多年來和許多案主所共渡的治療關係。

 

p.137

●向體驗開放

 

這個過程的第一件事乃是要人變得對自己的體驗更為開放。這是和防衛性相反的情狀。心理學研究告訴了我們:如果人由感官而得的證據和人對自我的影像構圖不符,則這些證據會受到扭曲。換句話說,我們不太能看到感官對我們報告的一切,而只能看見那些符合寄存於心象的東西。

 

現在,由於有個安全的關係,這種僵硬死板的防衛性通常被漸增的開放性所取代。人會變得更開放地知覺到他自身的感覺和態度,且能讓感覺和態度在有機官能的層次上表現。他也會對目前實際存在於周遭的事物更能知覺,而不只是以人家的看法或自己從前的看法去看待事物。

 

他現在有辦法根據新的處境來看待證據,看出如其所是,而不是把事物先行扭曲,以便符合自己一向秉持的觀念造型。對於此刻和自己所置身之境能有開放的知覺,這樣的能力,我相信正是我所描述的那種人所必具的重要條件之一 —這個人通過了治療的過程而終得以萌發展現。

 

[我→]我常說的是,有人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聽,凡事用自己腦袋中現成的模組來看待眼前的事情,馬上得出結論或判斷,或是只聽到一句話,看了一眼,就說:「這是XXX」,充滿了成見和他的推論。
 
成為一個人的第一個能力就是,自己的感覺比較敏銳了,而且相信自己的感覺和體驗,凡事都好好看、好好聽,用所有的感官看清楚、聽明白、感覺正確眼前、當下的情況,再好好地思考和判斷,來得知真象。
 
這段說得太好了,我常說有些人沒長眼睛、沒長耳朵,一有動靜,「習慣」、「某人說」、「人家說」、「我的經驗」等等就直覺地反應迸出來,事實上根本不是那個樣子的。

 

一位案主說完了之後,治療者說:「我覺得你是說,你現在能更準確地傾聽自己了。要是你的身體說累了,你會聽它的,而且相信它,而不是批評這個訊息;要是你痛了,你也可以聽它的;要是你的感覺是真的愛你太太和小孩,你會感覺到,而且這種感覺也會表現出很不一樣的情形。」

 

以上的摘錄,可以看到更多關於對體驗開放的實情。起先他沒辦法自在地感覺到自己的病痛,因為生了病就表示不能接受了。他也無法對孩子感到愛和體貼,因為這種感覺表示他的脆弱,而他得撐著一張堅強的表面。但現在他可以對自己的有機官能之體驗真誠地開放了—他累的時候可以累,他的身體疼痛時可以感覺到疼痛,他可以自在地體驗到他對女兒的愛,他也可以對那小女孩感覺和表達他的惱怒(這是他在後的晤談中說的)。他可以完全和整個有機體的體驗一塊兒過生活,而不必把體驗關在知覺之外。

 

[我→]我以前是看時鐘吃飯、睡覺的,餓了,時間還沒到,就不能吃飯;時間到了,還不餓,也要吃;想睡覺時,因為還沒到睡覺時間就撐著;累了,因為事情還沒做完,也不讓自己先休息一下;病了也不承認,因為那就不能「照常」工作了。這些一個人的原始能力通通不見了,全部讓外在的規則、節奏綑綁了,實在很悲哀。
 
作者說的是對體驗「開放」,乍看之下,可能不明白要怎麼「開放」?說長一點是:「將自己的心向自己的體驗『開放』,讓它進來,而不是否認它,或拒絕它。」
 
如果我來說的話,會說「相信自己的體驗」,並且「取用體驗到的東西用在自己的身上」,這樣有比較白話嗎?哈!
 
自己本來就可以「和體驗一塊兒過生活」,是誰將自己的體驗趕離開自己的生活,而只取用他人說的、他人的體驗呢?這真是奇怪的事情,不可思議。我唯一想到的是,世俗是不相信個人,不相信老百姓的,總認為要聽從有權威、有權力的人,或是前人累積下來的經驗才可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紀餘的沙龍
90會員
682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紀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我不跟人家說:「要小心喔!注意安全喔!」那就預設了他會碰到危險的事情。有人很愛說,每次說再見的時候都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表示她好心提醒,或很會照顧人嗎?我聽到的言下之意是人家不會小心囉!哈!   以前,我媽媽最會在我們要出門時說這句話。有一次弟弟和鄰居去小溪裏玩,腳割到了,流血,回家來,媽媽一
Thumbnail
2025/04/17
我不跟人家說:「要小心喔!注意安全喔!」那就預設了他會碰到危險的事情。有人很愛說,每次說再見的時候都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表示她好心提醒,或很會照顧人嗎?我聽到的言下之意是人家不會小心囉!哈!   以前,我媽媽最會在我們要出門時說這句話。有一次弟弟和鄰居去小溪裏玩,腳割到了,流血,回家來,媽媽一
Thumbnail
2025/04/15
我看到<與神對話>的第3冊,神重覆多次的,大意是:我和你是一體的,你和其他人也是一體的,你對別人做好事,也是對自己做;你傷害人,也是傷害自己,因為大家都是一體的。   我這幾年對於一直做好事,當好人的人很感冒,她本人看起來很忙、很累的樣子,經濟上也不寬裕,可是一直做好事,對人好,幫助人家,我覺得
Thumbnail
2025/04/15
我看到<與神對話>的第3冊,神重覆多次的,大意是:我和你是一體的,你和其他人也是一體的,你對別人做好事,也是對自己做;你傷害人,也是傷害自己,因為大家都是一體的。   我這幾年對於一直做好事,當好人的人很感冒,她本人看起來很忙、很累的樣子,經濟上也不寬裕,可是一直做好事,對人好,幫助人家,我覺得
Thumbnail
2025/04/05
女婿這個人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是什麼意思呢? ■他和人相處的邏輯跟人家不一樣; ■問他事情時,他的回答中,將發生過的實情和他的想像、推論混在一起,有時候是隨口亂說的,女兒最近跟我說:「他說的話不能全部相信。同一件事情要在不同的時間問幾次,然後我自己拼湊出大概是什麼情形?」 ■生活的東西和秩序亂七八
Thumbnail
2025/04/05
女婿這個人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是什麼意思呢? ■他和人相處的邏輯跟人家不一樣; ■問他事情時,他的回答中,將發生過的實情和他的想像、推論混在一起,有時候是隨口亂說的,女兒最近跟我說:「他說的話不能全部相信。同一件事情要在不同的時間問幾次,然後我自己拼湊出大概是什麼情形?」 ■生活的東西和秩序亂七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們總是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卻沒有想到”更好地成為自己”。
Thumbnail
我們總是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卻沒有想到”更好地成為自己”。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做自己」是很長的一個過程, 我們會藉由理解自己、調和內在衝突、逐漸能為自己負責。 成為自己並不容易,但每當完成一個階段, 我們會越來越感到內外一致的喜悅和感到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 ◎理解自己的方式可藉由他人回饋、深度談話、回顧自己的日記、諮商、或各種探索團體。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做自己」是很長的一個過程, 我們會藉由理解自己、調和內在衝突、逐漸能為自己負責。 成為自己並不容易,但每當完成一個階段, 我們會越來越感到內外一致的喜悅和感到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 ◎理解自己的方式可藉由他人回饋、深度談話、回顧自己的日記、諮商、或各種探索團體。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整合到核心的動機與信念,就是「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我認同怎樣的典範?」
Thumbnail
整合到核心的動機與信念,就是「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我認同怎樣的典範?」
Thumbnail
p.145 ●成為一段過程的意願   我要為這些摸索掙扎以成為自己的人,指出最後一個特徵。那就是:這些人好像寧可成為一段過程而不願只是個成品。當他開始進入治療關係之時,他會希望達到某一個固定的狀態;他希望到達的是「問題已獲解決」,或「工作甚有效率」,或「婚姻十分美滿」等等確定的終點。但在自由無
Thumbnail
p.145 ●成為一段過程的意願   我要為這些摸索掙扎以成為自己的人,指出最後一個特徵。那就是:這些人好像寧可成為一段過程而不願只是個成品。當他開始進入治療關係之時,他會希望達到某一個固定的狀態;他希望到達的是「問題已獲解決」,或「工作甚有效率」,或「婚姻十分美滿」等等確定的終點。但在自由無
Thumbnail
p.135 ●在體驗中發現自我   某位案主寫的:「……人要想的是怎樣自己弄出一個造型;但是零組件太多了,很不容易看出哪一塊該放什麼位置。有時你會放錯,然後放錯的愈多,你要調整它就得花更多的力氣,搞到後來,實在太累了,就覺得,管它去亂七八槽也比拼命在那裡抓著要好得多。然後你會發現,留在那裡的一
Thumbnail
p.135 ●在體驗中發現自我   某位案主寫的:「……人要想的是怎樣自己弄出一個造型;但是零組件太多了,很不容易看出哪一塊該放什麼位置。有時你會放錯,然後放錯的愈多,你要調整它就得花更多的力氣,搞到後來,實在太累了,就覺得,管它去亂七八槽也比拼命在那裡抓著要好得多。然後你會發現,留在那裡的一
Thumbnail
p.132 ●對感覺的體驗   關於上述的體驗,我還願再多說些。那種體驗實際上是在找尋自我的未知因子。我所試圖描述的現象,用任何方式都不太能輕易碰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有成千個理由不讓我們充分體認我們自己的態度,我們的理由有來自過去的,有來自眼前的,也有內在於我們社會處境之中的。在當事
Thumbnail
p.132 ●對感覺的體驗   關於上述的體驗,我還願再多說些。那種體驗實際上是在找尋自我的未知因子。我所試圖描述的現象,用任何方式都不太能輕易碰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有成千個理由不讓我們充分體認我們自己的態度,我們的理由有來自過去的,有來自眼前的,也有內在於我們社會處境之中的。在當事
Thumbnail
最近很常在各個平台上或心靈勵志小品上聽見或看見:「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不禁讓我進一步的思考什麼是成為自己?又如何成為自己?如何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最近很常在各個平台上或心靈勵志小品上聽見或看見:「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不禁讓我進一步的思考什麼是成為自己?又如何成為自己?如何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在有的人面前, 你無法百分之百做自己, 但那也沒有關係,有的時候免不了要逢場作戲; 要緊的是,不要忘了真正的自己, 也要找出在誰的面前你可以真正完全地做自己。 自己也要學著逐漸更認識自己, 才能在獨處時也能好好地和自己相處。 光是認識自己就已經是不容易的功課了。 -- END
Thumbnail
在有的人面前, 你無法百分之百做自己, 但那也沒有關係,有的時候免不了要逢場作戲; 要緊的是,不要忘了真正的自己, 也要找出在誰的面前你可以真正完全地做自己。 自己也要學著逐漸更認識自己, 才能在獨處時也能好好地和自己相處。 光是認識自己就已經是不容易的功課了。 -- END
Thumbnail
想與自己和解,或想成為你在世界上最想見到的樣子,這本書大力推薦給你!
Thumbnail
想與自己和解,或想成為你在世界上最想見到的樣子,這本書大力推薦給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