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宜蘭線舊隧道(三)猴硐連續隧道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這次的宜蘭線舊線跡踏查系列將鎖定在因為改線而失去鐵路運輸功能的隧道,尋找這些隧道現今的模樣。

短距離內一連三個隧道,可說是俗語「一錢鑽九孔」的體現

短距離內一連三個隧道,可說是俗語「一錢鑽九孔」的體現

隨著縱貫線通車及東部統治局勢穩定,長年被擱置的東西部聯絡鐵路的重要性越來越高。鐵道部於是在1916年提出了宜蘭線及枋寮線的五年建設計畫。宜蘭線八堵猴硐間於1917年11月正式開工,共分為由澤井組承包起點至3哩53鎖50節的第一工區(0公里至約5.9公里)、鹿島組承包3哩53鎖50節至6哩61鎖的第二工區(約5.9公里至10.9公里),以及大倉組承包6哩61鎖至9哩的第三工區(約10.9公里至14.5公里)。歷經一年半的施工,八堵瑞芳間率先於1919年5月5日通車,1920年1月27日再通車至猴硐。

由大倉組負責的第三工區在1917年11月22日於瑞芳舉行開工儀式,包含從瑞芳街至猴硐間路線、第三瑞芳隧道、第二基隆河橋及此次踏查的猴硐連續隧道群。大倉組創辦人大倉喜八郎是新潟出身,他年僅21歲時就自立門戶從事貿易行業,並在1873年與數位資本家合資在東京成立了大倉組商會。隨著事業版圖擴張,大倉組在1880年代跨足了土木事業,參與過的建設包括明治時代接待外賓的鹿鳴館、東亞第一條地下鐵──東京地下鐵銀座線。日本統治臺灣之後也積極參與縱貫線鐵道、烏山頭水庫大壩等等基礎建設。戰後大倉組的土木部門改稱為大成建設,完成了青函隧道、臺灣國道三號高屏溪橋等大型建設,持續活躍於營造業界。

第三工區在第二基隆河橋跨河之後一路緊鄰著基隆河左岸,圖釘點由北往南分別是第一員山隧到、第二員山隧道及猴硐隧道(底圖: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

第三工區在第二基隆河橋跨河之後一路緊鄰著基隆河左岸,圖釘點由北往南分別是第一員山隧到、第二員山隧道及猴硐隧道(底圖: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

雙線化工程在舊線山側新建了兩座隧道取代舊隧道

雙線化工程在舊線山側新建了兩座隧道取代舊隧道

從柑坪社區出發沿著跨越鐵道的陸橋下方的巷道穿越瑞芳舊街,渡過基隆河向左走即可抵達猴硐連續隧道群。猴硐連續隧道群包含了長152.083公尺的第一員山隧道、長39.328公尺的第二員山隧道、長32.187公尺的第三員山隧道,以及長48.260公尺的猴硐隧道。由於四座隧道都是單線規格,因此在1980年代的雙線化工程中遭到捨棄,由山側新建的福住隧道與示德隧道取代。四座隧道在鐵道拆除之後轉為道路使用,但在近年自行車旅遊風氣盛行之下,由新北市政府納入瑞芳與猴硐間的自行車道路線。2012年新北市政府正式將四座隧道以「舊宜蘭線猴硐隧道群」的名義公告為歷史建築,成為受到文化資產保存法保障的鐵道文化資產。

四座隧道洞口皆以石砌構成,內部則是石砌加上紅磚拱頂;當中第一員山隧道首先在1917年12月11日自北口開工,但原計畫其實只有三座隧道。多了一座隧道的原因是因為員山連續隧道沿途地質主要是堅硬的砂岩層,尤以第二員山隧道的開挖特別困難,1918年2月20日南口導坑開工以來一天進度甚至不到2呎(約61公分),因此工程單位決定變更設計,將第二員山隧道中間約23公尺切除,使得第二員山隧道一分為二,造就從第三員山隧道南口望去特別的連續隧道景觀。由於隧道年久失修,目前管理單位在內部架有鋼架及防護網以防止磚塊掉落,內部不時也有蝙蝠駐留。

猴硐隧道是離猴硐車站最近的一座隧道,從車站往遊客中心的半路上就能看見它。過去要從猴硐遊客中心開車進入猴硐站前都要經過這座隧道,但近年地方政府在隧道的基隆河側另外開闢了新道路,場長探索當日又遇到隧道被用紐澤西護欄封閉,不知道何時能再度恢復通行。

其他宜蘭線舊隧道踏查系列:
【時光土場】尋找宜蘭線舊隧道(一)四腳亭連續隧道
【時光土場】尋找宜蘭線舊隧道(二)瑞芳連續隧道
【時光土場】尋找宜蘭線舊隧道(三)猴硐連續隧道群

參考資料: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十九年報 大正六年度》,頁44-48。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二十年報 大正七年度》,頁39。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台鐵縱斷全圖》(1940)
北投埔林炳炎,〈鹿島組在台灣
維基百科: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舊宜蘭線猴硐隧道群大倉財閥

探訪時間:2023.8.
完稿時間:2024.3.


avatar-img
46會員
190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光土場 的其他內容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這次的宜蘭線舊線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
近期因臺鐵選定花蓮港作為新購車輛下船地,花蓮港因此人氣大增。但許多人不知道花蓮港開港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日本時代最後完成的現代化大型港灣,在北迴線通車之前可說是東部對外重要的交通門戶。但其實花蓮港周邊的環境不論在氣象或是地形等自然條件都相當差,讓人不禁好奇當初這座港口是如何開發而成?
在台南之後,2023年初連嘉義已經消失很久的轉車盤遺跡也隨著嘉義鐵路高架化工程而出土了,位置就在正進行高架化工程的嘉義車站後站站區。可惜的是目前網路公開資源裡關於這座轉車盤的地圖,只有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收錄的1932年的嘉義市區計畫平面圖,而這可能也是這座轉車盤末期的見證。至於這座轉車盤從何而來?
集集線是南投的唯一一條鐵道,在躲過了臺鐵支線的廢線潮後於2022年迎來通車百週年。說到集集線的沿線物產,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香蕉或是木材,不過百年前這條鐵道卻不是為了輸送沿線物產,而是輸送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的資材。這次旅行趁著蒐集紀念章的機會,我來到了集集線的終點站──車埕,來見見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們。
兩年前抽空從現今深澳線終點的八斗子車站出發,完成了長度近4公里的舊線跡踏查後,我仍心心念念著遠在3.7公里外、名義上深澳線的終點濂洞車站!這回我再次回到濱海公路,從海濱走向比起全線更早就沒有火車的濂洞,並試圖從頭理解那段公路與鐵路的恩怨。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這次的宜蘭線舊線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
近期因臺鐵選定花蓮港作為新購車輛下船地,花蓮港因此人氣大增。但許多人不知道花蓮港開港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日本時代最後完成的現代化大型港灣,在北迴線通車之前可說是東部對外重要的交通門戶。但其實花蓮港周邊的環境不論在氣象或是地形等自然條件都相當差,讓人不禁好奇當初這座港口是如何開發而成?
在台南之後,2023年初連嘉義已經消失很久的轉車盤遺跡也隨著嘉義鐵路高架化工程而出土了,位置就在正進行高架化工程的嘉義車站後站站區。可惜的是目前網路公開資源裡關於這座轉車盤的地圖,只有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收錄的1932年的嘉義市區計畫平面圖,而這可能也是這座轉車盤末期的見證。至於這座轉車盤從何而來?
集集線是南投的唯一一條鐵道,在躲過了臺鐵支線的廢線潮後於2022年迎來通車百週年。說到集集線的沿線物產,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香蕉或是木材,不過百年前這條鐵道卻不是為了輸送沿線物產,而是輸送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的資材。這次旅行趁著蒐集紀念章的機會,我來到了集集線的終點站──車埕,來見見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們。
兩年前抽空從現今深澳線終點的八斗子車站出發,完成了長度近4公里的舊線跡踏查後,我仍心心念念著遠在3.7公里外、名義上深澳線的終點濂洞車站!這回我再次回到濱海公路,從海濱走向比起全線更早就沒有火車的濂洞,並試圖從頭理解那段公路與鐵路的恩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拍攝於2018年左右,現已消失,以前每次要去大潤發、迪卡農搭火車到鳳山車站總是要穿過這個地下道,一開始看到入口處很多塗鴉又昏暗的樣子實在不太敢進去,不過鐵路地下化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Thumbnail
造訪牡丹車站及穿越三貂嶺生態隧道的經歷,介紹了隧道的建築結構、歷史及周邊景點。 2024/04/10
Thumbnail
之前要去白沙屯拱天宮路過這裡,好多人好多車,一直好奇這裡有什麼。趁著今日非假日過來看看,一看頗為驚奇。「後龍過港隧道」---這個隧道很特別,有一個名稱為「彩虹燈光步道」,整理得很不錯。 . 這裡有三個隧道,分別是編號一號,二號,三號隧道,據稱是日治時
Thumbnail
宜蘭車站前後站之間的跨站體驗、車站的特色、印章、交通號誌和轉運站等景點,並提到了李科永紀念圖書館。可以欣賞宜蘭的照片、蓋印章,逛超商和伴手禮店,以及進入圖書館乘涼。文章中提到的宜蘭車站、交通號誌、紫色花朵結合艷陽和幾米裝置藝術主題等
Thumbnail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談論南迴鐵路前,先讓我們認識關於南迴鐵路的十大冷知識: 1. 共98.2公里,西起枋寮車站,東至台東車站。 2. 共14站(含起訖車站、2個號誌站)。 3. 歷經12年,1980年動工興建,1991年12月16日通車典禮(履勘尚未通過),1992年1月12日正式營運。
Thumbnail
之前要去白沙屯拱天宮路過這裡,好多人好多車,一直好奇這裡有什麼。趁著今日非假日過來看看,一看頗為驚奇。「後龍過港隧道」---這個隧道很特別,有一個名稱為「彩虹燈光步道」,整理得很不錯。 . 這裡有三個隧道,分別是編號一號,二號,三號隧道,據稱是日治時代興建的舊海線火車隧道。火車隧道內壁全
Thumbnail
過年之前的週四清晨,寒流剛剛肆虐完北台灣,到處都有追雪人。我從台北搭上早上7:20的客運, 8:00到達羅東轉運站,剛好看到太平山專車從我眼前離開。 車行途中過了雪隧之後,美美的宜蘭風景—宜蘭厝農舍的倒影映在水田裡,這就是正宗的宜蘭風情啊!進入羅東之後沿路見到不少木材行,連路邊都有木材堆放。羅東,
Thumbnail
拍攝於2018年左右,現已消失,以前每次要去大潤發、迪卡農搭火車到鳳山車站總是要穿過這個地下道,一開始看到入口處很多塗鴉又昏暗的樣子實在不太敢進去,不過鐵路地下化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Thumbnail
造訪牡丹車站及穿越三貂嶺生態隧道的經歷,介紹了隧道的建築結構、歷史及周邊景點。 2024/04/10
Thumbnail
之前要去白沙屯拱天宮路過這裡,好多人好多車,一直好奇這裡有什麼。趁著今日非假日過來看看,一看頗為驚奇。「後龍過港隧道」---這個隧道很特別,有一個名稱為「彩虹燈光步道」,整理得很不錯。 . 這裡有三個隧道,分別是編號一號,二號,三號隧道,據稱是日治時
Thumbnail
宜蘭車站前後站之間的跨站體驗、車站的特色、印章、交通號誌和轉運站等景點,並提到了李科永紀念圖書館。可以欣賞宜蘭的照片、蓋印章,逛超商和伴手禮店,以及進入圖書館乘涼。文章中提到的宜蘭車站、交通號誌、紫色花朵結合艷陽和幾米裝置藝術主題等
Thumbnail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談論南迴鐵路前,先讓我們認識關於南迴鐵路的十大冷知識: 1. 共98.2公里,西起枋寮車站,東至台東車站。 2. 共14站(含起訖車站、2個號誌站)。 3. 歷經12年,1980年動工興建,1991年12月16日通車典禮(履勘尚未通過),1992年1月12日正式營運。
Thumbnail
之前要去白沙屯拱天宮路過這裡,好多人好多車,一直好奇這裡有什麼。趁著今日非假日過來看看,一看頗為驚奇。「後龍過港隧道」---這個隧道很特別,有一個名稱為「彩虹燈光步道」,整理得很不錯。 . 這裡有三個隧道,分別是編號一號,二號,三號隧道,據稱是日治時代興建的舊海線火車隧道。火車隧道內壁全
Thumbnail
過年之前的週四清晨,寒流剛剛肆虐完北台灣,到處都有追雪人。我從台北搭上早上7:20的客運, 8:00到達羅東轉運站,剛好看到太平山專車從我眼前離開。 車行途中過了雪隧之後,美美的宜蘭風景—宜蘭厝農舍的倒影映在水田裡,這就是正宗的宜蘭風情啊!進入羅東之後沿路見到不少木材行,連路邊都有木材堆放。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