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買不到幸福嗎?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有人說金錢不是萬能,金錢買的到物質,但買不到幸福。你相信金錢真的買不到幸福嗎?在你挨餓的時候金錢可以用來買食物,飢餓後的飽餐一頓不會讓你感到幸福嗎?夫妻為了要不要買某樣東西或該省錢而經常爭吵,如果收入夠高,夫妻的爭吵頻率是不是就可以大大降低,如果還能偶爾送對方一些小禮物,家裡是否就可以更常感到幸福呢?


我相信金錢可以買到幸福,而且很多幸福感都可以由金錢來達成,譬如吃一餐米其林美食、買一款喜愛的包包或衣服、買一台名貴進口車或是送給心愛的人一個貴重的禮物,這些都可以讓人感到幸福,至少能帶來一小段時間的幸福感。


只是這個幸福感流逝的很快,就像我們剛換新手機、新電腦甚至是新車時,開心新鮮的感覺可以維持一陣子,但過段時間習慣以後,這個幸福感就消失了,想要擁有幸福感,就要繼續消費買東西,買新奇或不容易獲得的東西,來重新獲得新的幸福感。


有人認為金錢買不到幸福,或是只能買到很短暫的幸福,那是因為你沒買對東西。


到底買甚麼才能讓我們更幸福呢?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買體驗,不要買物質。體驗就是一段人生的經歷,譬如旅遊、聽講座、學習新事物。你所獲得的是一段人生體驗和經歷,研究發現,購買體驗筆購買物質能帶給人們更多的幸福感。


如果你買的是一個包包,你會短暫興奮幾天或幾週,三個月後你看到那個包已無動於衷。但如果買的是一次旅行,那麼三個月後,甚至是三年後,你想起那趟旅行還是很開心,會很興奮的跟朋友分享旅遊經驗。


還有一個原因,體驗不會因為比較而黯然失色,因為體驗很難被拿來比較


如果你新買了一輛TOYOTA,本來是很開心,可是後來發現鄰居新買了一輛BMW,那你就會變得不那麼開心了。但如果你去墾丁旅遊,而鄰居去了關島,雖然海外更令人羨慕,但旅遊體驗很個人,這個比較的差距就沒那麼大,美好的體驗更難被比較。


另一個原因,你的人生取決於你做了甚麼,而不是你有了甚麼


如果你購買的是一次旅行,或是一場劇場表演,這次旅行或表演觀賞會變成寶貴的記憶,變成你人生的一部分。但如果購買的是一個包包,那麼這個包包未必會變成你人生的一部分,它很快會被另一個新的包包所替代。


人生的體驗和自我聯繫更緊密,你的人生就是由一個個體驗所串連起來的,這些體驗塑造了自我,幫助定義我是誰,而非那些包包或名車。


如果你覺得買東西沒讓自己變的更幸福,那可能是因為你沒買對東西。比起物質,你更應該花錢買體驗,體驗會帶來更多的幸福,因為它是時間的玫瑰,更不容易因為比較而黯然失色,你的人生取決於你做了甚麼,而不是你占有了甚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雨果的理財生活觀的沙龍
497會員
420內容數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2025/05/05
之前看到朋友分享的一個『存金融股非常低能』的影片,裡面有幾句話,個人不太能認同,一個是銀行的負債是93%,你怎麼會覺得這種公司很穩(它的產業性質本來就是那樣)? 另一個因為它不會倒,所以金融業從業人員不會認真工作,因為他的工作是有保障的。這個就讓身邊的金融從業人員不開心了,他們相信他們的工
Thumbnail
2025/05/05
之前看到朋友分享的一個『存金融股非常低能』的影片,裡面有幾句話,個人不太能認同,一個是銀行的負債是93%,你怎麼會覺得這種公司很穩(它的產業性質本來就是那樣)? 另一個因為它不會倒,所以金融業從業人員不會認真工作,因為他的工作是有保障的。這個就讓身邊的金融從業人員不開心了,他們相信他們的工
Thumbnail
2025/04/28
最近看了一些影片,討論到不要緊是追求財富,人生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也有影片訪問到一些已經達到一些財富地位的人,開始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與捐獻等事情。 這些人分別在不同的財富階層,但都在反思錢對人生的重要性,與除了錢以外的其他價值。藉由這些內容與探討,我也在想,我們到底要追求多少財富,除了
Thumbnail
2025/04/28
最近看了一些影片,討論到不要緊是追求財富,人生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也有影片訪問到一些已經達到一些財富地位的人,開始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與捐獻等事情。 這些人分別在不同的財富階層,但都在反思錢對人生的重要性,與除了錢以外的其他價值。藉由這些內容與探討,我也在想,我們到底要追求多少財富,除了
Thumbnail
2025/04/22
近期傳言美國欲發行百年期零息債券,引發投資人恐慌。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說,倘若美國這樣做,相當於美債的倒債,美國恐會因此發生金融上的混亂與危機。 也有人說,如果美國發行零息美債,那也會是折價債券,不會是真的完全沒有利息。所謂折價債券就是用低於票面的價格購買債券,在債券到期時可以拿回票面價,等於
Thumbnail
2025/04/22
近期傳言美國欲發行百年期零息債券,引發投資人恐慌。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說,倘若美國這樣做,相當於美債的倒債,美國恐會因此發生金融上的混亂與危機。 也有人說,如果美國發行零息美債,那也會是折價債券,不會是真的完全沒有利息。所謂折價債券就是用低於票面的價格購買債券,在債券到期時可以拿回票面價,等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或許,擁有大量的金錢財富,能夠帶來美好的人生,但,這卻不是必要的條件。要不然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富人,會被憂鬱、疾病,以及各種的痛苦給纏身。
Thumbnail
或許,擁有大量的金錢財富,能夠帶來美好的人生,但,這卻不是必要的條件。要不然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富人,會被憂鬱、疾病,以及各種的痛苦給纏身。
Thumbnail
透過重新評估自己的信念和態度,我們可以建立新的神經通路,並找到內在綻放的喜悅。 同時,讓自己平靜下來,經歷每一刻的滿足,將會使你與內在財富連接,創造自由的生活。
Thumbnail
透過重新評估自己的信念和態度,我們可以建立新的神經通路,並找到內在綻放的喜悅。 同時,讓自己平靜下來,經歷每一刻的滿足,將會使你與內在財富連接,創造自由的生活。
Thumbnail
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開銷,匱乏感的意識容易使人總是感到錢不夠用,久而久之成為了吝嗇的人,對於錢總是斤斤計較或是一毛不拔。 豐足喜悅的祈禱與練習,可以使自己重新與光和愛連結,回到源頭意識到任何一切都是豐沛滿溢,於是我們的生活品質將會逐漸提升,顯化更多的金錢與富足的感受來到生活中。
Thumbnail
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開銷,匱乏感的意識容易使人總是感到錢不夠用,久而久之成為了吝嗇的人,對於錢總是斤斤計較或是一毛不拔。 豐足喜悅的祈禱與練習,可以使自己重新與光和愛連結,回到源頭意識到任何一切都是豐沛滿溢,於是我們的生活品質將會逐漸提升,顯化更多的金錢與富足的感受來到生活中。
Thumbnail
錢,只不過是錢,有錢不會保證帶來幸福,但沒錢多數會活在不幸當中。大部份人在拍拖時很少會認真講到錢的問題,一天未結婚也不會覺得錢是一些很認真要討論的事情,覺得講錢傷感情。有沒有想像過一對熱戀的情侶,在結婚後兩人之間的話題很大可能只剩下小孩子和錢兩樣東西?或者你現在已經是這樣,希望不是。
Thumbnail
錢,只不過是錢,有錢不會保證帶來幸福,但沒錢多數會活在不幸當中。大部份人在拍拖時很少會認真講到錢的問題,一天未結婚也不會覺得錢是一些很認真要討論的事情,覺得講錢傷感情。有沒有想像過一對熱戀的情侶,在結婚後兩人之間的話題很大可能只剩下小孩子和錢兩樣東西?或者你現在已經是這樣,希望不是。
Thumbnail
錢是重要,偏偏大眾就認定它的機會成本是自我價值,空虛就不會是個意外。
Thumbnail
錢是重要,偏偏大眾就認定它的機會成本是自我價值,空虛就不會是個意外。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金錢和愛情常常被描繪為相互矛盾的兩極。一方面,浪漫的愛情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情是無價的,不應該用物質來衡量。另一方面,現實生活中,金錢卻是維繫日常生活和實現夢想的必要工具。這種看似對立的關係,實際上提示我們需要在金錢與愛情之間找到一種健康而平衡的關係。愛情在許多人的生活中佔有重要的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金錢和愛情常常被描繪為相互矛盾的兩極。一方面,浪漫的愛情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情是無價的,不應該用物質來衡量。另一方面,現實生活中,金錢卻是維繫日常生活和實現夢想的必要工具。這種看似對立的關係,實際上提示我們需要在金錢與愛情之間找到一種健康而平衡的關係。愛情在許多人的生活中佔有重要的
Thumbnail
作者在前言探討擁有多少錢才會幸福? 伊斯特林悖論主張,當人們貧窮時對於收入增加會帶來幸福感。然而當年收入達到某個高度之後,就算收入再增加,幸福感也不會有所改變。 金錢的確可以帶來物質的享受與歡愉,但有許多心靈層面的感受是無法用錢買來的,難怪俗話說: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倒也不是說自己很富有,而是
Thumbnail
作者在前言探討擁有多少錢才會幸福? 伊斯特林悖論主張,當人們貧窮時對於收入增加會帶來幸福感。然而當年收入達到某個高度之後,就算收入再增加,幸福感也不會有所改變。 金錢的確可以帶來物質的享受與歡愉,但有許多心靈層面的感受是無法用錢買來的,難怪俗話說: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倒也不是說自己很富有,而是
Thumbnail
「你會怎麼形容你與金錢的關係?」P.36 《允許自己變有錢》共讀會後半小時的討論,我通常會拋磚引玉先分享自己的答案和心得。我寫了我和金錢的關係逐漸從傷痕累累開始變得平靜自在,認為目前合作愉快,我提出的需求它都有幫我做到、沒有讓我的需求(例如房租)開天窗、過得也算溫飽滋潤,但同時又覺得隱
Thumbnail
「你會怎麼形容你與金錢的關係?」P.36 《允許自己變有錢》共讀會後半小時的討論,我通常會拋磚引玉先分享自己的答案和心得。我寫了我和金錢的關係逐漸從傷痕累累開始變得平靜自在,認為目前合作愉快,我提出的需求它都有幫我做到、沒有讓我的需求(例如房租)開天窗、過得也算溫飽滋潤,但同時又覺得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