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那一小時我真是太認真了,我決定給自己獎勵,讓大腦稍微放鬆一下!」這時,我打開了Youtube,想看看我的稍候再看清單裡有沒有我感興趣的影片。然而,我沒有機會選擇,Youtube就直接塞了個short給我!
老實說,好幾年前短影音還只在抖音平台的時代,我完全無法想像這種東西有什麼吸引力。甚至直到現在,如果讓我回想上一個我覺得很讚的短影音是什麼,我可能一個都講不出來。然而,它現在卻像是在大咬蘋果一般,輕易地吞噬著我們的時間。
短影音已經成為一種極具影響力的娛樂形式,它為我們帶來更即時的視覺與聽覺刺激,激發著我們的情緒共鳴,就像是高多巴胺商品一樣。
每次滑動下一個短影音都帶來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能夠提高我們體內的多巴胺濃度,進而使我們容易上癮。
在2010年賈可伯•林尼特(Jakob Linnet)的團隊在賭博成癮研究中,實驗發現,當贏錢與輸錢的機率各半時,獎勵路徑中釋放的多巴胺達到最高水平,因為此時的不確定性也達到最高程度。
在現今各大一線平台積極推廣短影音的策略下,進一步增加了我們接觸這些所謂「廣義成癮品」的機率。
這讓我不時會想:「只是滑個短影片而已,會有什麼問題?」
爽痛平衡
根據《多巴胺國度》一書,人類大腦內建了一個爽與痛的天秤。當我們體驗到愉悅時,多巴胺被釋放到我們的獎勵路徑中,這尊天秤就會傾向於爽的一端。而且,傾斜的幅度越大,傾斜的速度越快,我們感受到的爽感就會越強。
人體也擁有一個機制來維持爽痛天秤的平衡。每當天秤傾向於愉悅的一側時,腦內強大的自我調節機制就會介入並開始調整,試圖將其恢復至平衡狀態。
爽痛失衡
看完一部短影音之後,由於影片長度短,我們往往會立即轉移到下一部影片。然而拜科技進步所賜,下一部短影片是如此容易取得,只要輕輕動一根手指頭,源源不絕的影片立即供大家觀看。
長時間如此,太多的即時愉悅會讓我們的爽痛天秤失衡,使得痛苦佔據上風。我們可能會發現,對同樣的物質感受愉悅的程度降低,以前覺得好看的影片漸漸失去吸引力,甚至可能滑了整晚手機都無法達到“看爽”的感覺。
同時,高多巴胺的商品會擾亂我們延後滿足慾望的能力。比如說,“現在可以拿一塊糖果,但如果多等15分鐘,可以拿到兩塊糖果”,這就是一個需要忍耐一段時間後才能獲得更大獎勵的情境。如果情況嚴重,甚至可能影響我們的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
面對失衡的爽痛,該如何矯正回來?
神經科學家諾拉•沃科夫(Nora Volkow)的團隊證實了重度且長期使用高多巴胺物質最終反而會導致多巴胺的缺失狀態。
根據《多巴胺國度》一書提到的方法,總結來說有三個主要面向:
- 意識:
- 意識到自己正處於上癮症狀中,並注意到這種狀況對生活的影響。
- 意識到「想要的瞬間」,包括記錄上癮的頻率、使用上癮物質的目的以及上癮後可能引起的問題。
- 禁斷:
- 遠離、禁斷上癮物質是恢復身體恆定狀態的不可或缺的過程。
- 重新使用較少的獎勵來獲得愉悅,讓我們看清楚上癮物質使用與日常感受之間的因果關係。
- 正念:
- 透過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感覺、思維和情緒上,以非評判性和接受性的方式觀察自己的內在體驗。
- 正念不是試圖改變或控制,而是嘗試以一種開放、包容和充分意識的態度去接受它們。
- 在禁慾的早期尤其重要,因為停用高多巴胺商品後,情緒容易立即感受到痛苦。
這個時候我們要謹記的祕訣就是不要背對"痛苦的情緒"逃跑,而要讓自己去包容那些情緒。
擁抱痛苦
布拉格查爾斯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實驗,由十名男性志願者將自己的身體除了頭部以外都浸入攝氏十四度的冷水中,持續一小時。
在實驗結束後,科學家們檢測了受試者的血液樣本,發現在冷水澡的過程中,多巴胺濃度穩步上升,並在澡後的一小時內保持著高水準。
另一方面,正腎上腺素濃度在冷水澡的前三十分鐘急劇上升,然後進入一個高水準的平台期,直到澡後一小時才下降約三分之一,即使在澡後的第二個小時,濃度仍保持在高於基線水準的範圍。這表明即使痛苦的刺激結束,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濃度仍然保持在一定水準之上。
如果痛是我們為了爽而必須付出的代價,那爽就是我們付出痛苦後所能兌換到的獎勵。 - 多巴胺國度
洗冷水澡無疑是在「爽痛天秤」中向痛的一邊傾斜,而由痛所帶出來的多巴胺有兩個特點:一是比較間接,二是潛在地比較持久。因此,下次當你想要放鬆時,可以嘗試使用較慢、較無趣的娛樂方式,例如閱讀、運動、書寫、烹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