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盲目向外探索,不如先對自己"向內"產生好奇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找回"自己對自己的"好奇心,將能海闊天空,

高敏感者的好奇心,不如用在自己身上吧!


小時候的自己,

自然而然的就對這個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心",

這份既簡單又單純的感受,

如今的你,還剩下多少這種感覺?


還記得小時候剛拿到一個新奇的玩具時,

會感到開心、好奇,甚至愛不釋手,

巴不得自己可以馬上把這個玩具掌握得熟悉、了解,

但長大後的自己,"究竟有多久"已經失去了這種熱愛的感覺?


小時候只要玩玩泥沙、踩踩水就很開心了,

但不知道何時開始,

失去了如此簡單的快樂,

反而把一件事情想得極其複雜,

彷彿不這樣做就是自己不夠努力,

換來的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且永無止境。


然後直到把自己壓垮,精神擊斃...

請讓那個瀕臨崩潰的自己出來透透氣吧!

他已經被壓抑得夠久了。


"請允許"每一次遭逢精神斃命的自己勇敢出面,

允許自己"可以有負向情緒"出現,

負向情緒其實是來"幫助自己釐清"我怎麼了?

也許..

在工作上做錯事,然後被譴責了,

可能會怒斥自己"我為什麼會做錯!",

然後就開始深陷在自責的情緒裡,無限循環,

其實出現這樣情緒的自己,反而是好事喔~

因為這表示自己是一個"有情緒反應的人",

而我只是要來釐清...

"自己為什麼"會因為這等小事就深陷在情緒裡,

而無法自拔了?


不懂的事會提問"為什麼?"

那自己在情緒裡打轉,為何不問自己"為什麼呢?"

不懂的事,會好奇問為什麼?

那自己的情緒"也可以去好奇、深究"為什麼?

做錯事不代表自己很糟糕,

會出現這樣的情緒,"也不代表"自己是因為做錯事的糟糕情緒而起,

一切都只是"誘因"而已,

你只是還沒找到"自己在意的點"在哪裡?

"如此細膩的感受"出現在哪裡?


你會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糟糕",

為何不問問自己"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緒?"

這兩者之間是"毫無絕對關係的",

那只是代表"自己的慣性"而已。


如果不先對自己產生好奇,

又怎麼會了解"自己的誘因"在哪裡。


誘因..

就如同自己很想要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

但可能自己沒這麼多錢,於是就負債買下,

到頭來深陷在還款的情緒裡頭,

每天背負著龐大的壓力,大到快窒息了,

買了間房子,反而動彈不得,

也沒有餘裕打造出自己夢想中的家。


上述例子出現..

自己"有預設"心目中的理想目標,

"以自己對自己的"了解程度與掌握度,

"透過思維"做了一個行動,

但"自己不如預期"而擁有各種情緒,

開始深陷在"慣性思維裡"而產生"困住自己的情緒",

造就進退兩難,抽離不出來的自我情緒。


然而再往下探究便會發現,

原來自己只想要有個安穩的家而已,

那這份安穩踏實的感覺,能有家的感覺,

是不是就不一定要買下造成自己情緒壓力的房子,

而是"找到自己心目中"能有家的感覺。


其實這個決定本來就沒有對錯,

只是"慣性思維的導向",

終究還是會造成"自己困住自己的局面",

得先找到對的情緒焦點,方向才會對。


許多事情做了,不一定會如意,

但不做,也不一定會知道,

一件事的發生,

就只是"探究一部份的自己"而已。


在深陷情緒的同時,

加一點"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

看看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正在糾結",

也許"能打破"自己想像中的樣子。


好奇一下自己產生的負面情緒也沒有損失吧!

先停下來~ 大口深呼吸~~

腦中出現的"第一個念頭"先留住它,

然後問自己:為什麼出現的第一個念頭是這個?

伴隨著自己的感受去回覆這個答案,

記得!

每一個答案的"感受"很重要,

你不需要急著去排斥它、否定它,

你需要好的照顧它、留意它,

先用好奇心去探索自己的負向情緒,

就如同我們對待他人的照顧般,

好好的照顧自己、善待自己。


  • 如果自己對自己都沒有好奇心了,

那別人又怎麼會對你產生好奇呢~


正被情緒阻礙前進而糾結的你,

★我想給你一點力量:

「探索自己不堪的每一個面向,需要一點勇氣,

勇氣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擁有,

需要慢慢的培養、鍛煉和反覆練習,

但在負向的情緒裡,

"有的是機會"好好的去練習"照顧自己",

再怎麼複雜的情緒,

"都可以"用好奇的眼光去看待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記憶點
4會員
23內容數
Hi,我是INFJ人格的Roxanne, 在我的高敏感世界裡, 撰寫出我個人經驗的真實心聲, 用文字分享這份共感。 非常歡迎您能留下您的足跡, 讓我知道您的觀後感受, 我將會持續創作更豐富的內容, 繼續分享。 Welcome to my world.
記憶點的其他內容
2024/10/02
人生不可能永遠順心如意,也不可能內心不起波瀾,我試圖追回內在的平靜感,原來也都是追求不完的,不如將人生放輕鬆點去感受、去體會,就會如同火車過站一樣,一站站的就過去了~ 能夠在任何環境的狀態下感受到"我好愛我自己、我接納我自己",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每一處"人格缺陷",其實就是愛自己、做自己的舒適狀態。
Thumbnail
2024/10/02
人生不可能永遠順心如意,也不可能內心不起波瀾,我試圖追回內在的平靜感,原來也都是追求不完的,不如將人生放輕鬆點去感受、去體會,就會如同火車過站一樣,一站站的就過去了~ 能夠在任何環境的狀態下感受到"我好愛我自己、我接納我自己",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每一處"人格缺陷",其實就是愛自己、做自己的舒適狀態。
Thumbnail
2024/08/28
寬恕他人並不是不與人計較、不把事件放在心上, 而是自己終於懂了.. 讓自己痛苦的"思維"被建立在什麼樣的過程裡, 在人際關係裡..被騙怎能不心痛? 心痛的是"實情不如自己的預想", 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 會帶有過去累積的"印象與認知", 組合成自己"預想的標籤"在身上。
Thumbnail
2024/08/28
寬恕他人並不是不與人計較、不把事件放在心上, 而是自己終於懂了.. 讓自己痛苦的"思維"被建立在什麼樣的過程裡, 在人際關係裡..被騙怎能不心痛? 心痛的是"實情不如自己的預想", 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 會帶有過去累積的"印象與認知", 組合成自己"預想的標籤"在身上。
Thumbnail
2024/08/16
對"家"多少都會抱有幻想或"期待", 當期待不如預期中的樣子, 家就是種束縛,被所謂"家的責任"綑綁了一輩子。 歲數增長,不代表"心智年齡"也同步成長。 父母幫孩子二十年,孩子卻承擔父母一輩子? 出生的順序決定了在這個家"擔任的職責?" 年紀小就什麼都不懂?
Thumbnail
2024/08/16
對"家"多少都會抱有幻想或"期待", 當期待不如預期中的樣子, 家就是種束縛,被所謂"家的責任"綑綁了一輩子。 歲數增長,不代表"心智年齡"也同步成長。 父母幫孩子二十年,孩子卻承擔父母一輩子? 出生的順序決定了在這個家"擔任的職責?" 年紀小就什麼都不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Thumbnail
突破自己 每一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渴望,那就是突破自己,達到新的高度。然而,這種渴望常常被生活的壓力、失敗的恐懼和無法預見的未來所掩蓋。我們習慣了舒適區,習慣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卻忘記了真正的潛力只在全力以赴時才會展現。 回顧過去的自己 回想一下過去的自己,有多少次因為害怕失敗而選擇退縮
Thumbnail
突破自己 每一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渴望,那就是突破自己,達到新的高度。然而,這種渴望常常被生活的壓力、失敗的恐懼和無法預見的未來所掩蓋。我們習慣了舒適區,習慣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卻忘記了真正的潛力只在全力以赴時才會展現。 回顧過去的自己 回想一下過去的自己,有多少次因為害怕失敗而選擇退縮
Thumbnail
最近比較有不同的機會更走向 內在覺察 跟 自我對話 的層次,發現起承轉合還是蠻有趣的,而對於一些人事物的清除還是有持續進行,更加勇敢正視跟選擇合適的,感恩這樣的自己。 慢慢的,不再只是人云亦云,也更加精進自己的口語表達和思維方式。當然,還是要先做好 ‘’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好好療癒
Thumbnail
最近比較有不同的機會更走向 內在覺察 跟 自我對話 的層次,發現起承轉合還是蠻有趣的,而對於一些人事物的清除還是有持續進行,更加勇敢正視跟選擇合適的,感恩這樣的自己。 慢慢的,不再只是人云亦云,也更加精進自己的口語表達和思維方式。當然,還是要先做好 ‘’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好好療癒
Thumbnail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Thumbnail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Thumbnail
透過深入探索自己的恐懼,可以讓我們看見內心的真誠和感恩的品質。由愛的角度出發,去深入直指核心,觀察自己的心思變化和行為方式。持著愛的主軸去看,別人的恐懼和行為就不再讓我們感到不耐、厭煩或抱怨。愛上自己,便是今生最大的創造力。
Thumbnail
透過深入探索自己的恐懼,可以讓我們看見內心的真誠和感恩的品質。由愛的角度出發,去深入直指核心,觀察自己的心思變化和行為方式。持著愛的主軸去看,別人的恐懼和行為就不再讓我們感到不耐、厭煩或抱怨。愛上自己,便是今生最大的創造力。
Thumbnail
小時候的自己,對這個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心", 長大後的自己,還剩下多少這種感覺? 請讓那個瀕臨崩潰的自己出來透透氣吧! 允許自己"可以有負向情緒"出現, 負向情緒其實是來"幫助自己釐清"我怎麼了?
Thumbnail
小時候的自己,對這個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心", 長大後的自己,還剩下多少這種感覺? 請讓那個瀕臨崩潰的自己出來透透氣吧! 允許自己"可以有負向情緒"出現, 負向情緒其實是來"幫助自己釐清"我怎麼了?
Thumbnail
文章提及面對未知時的煩躁和不安,以及對他人成功的羨慕和自我懷疑。透過書寫,作者解開了內心的鬱結,認識到自己缺乏對自己的信任,並準備挑戰自己,相信自己。文章中反映了很多人內心的掙扎,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文章提及面對未知時的煩躁和不安,以及對他人成功的羨慕和自我懷疑。透過書寫,作者解開了內心的鬱結,認識到自己缺乏對自己的信任,並準備挑戰自己,相信自己。文章中反映了很多人內心的掙扎,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且多變的世界中,我們常常迷失在繁忙的生活中,忘記自己究竟是誰?自己的價值在哪?尋找自我探索的旅程是件漫長且有趣的事,透過發現自己的潛力和價值,讓我們充分發揮我們的潛力和才華。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且多變的世界中,我們常常迷失在繁忙的生活中,忘記自己究竟是誰?自己的價值在哪?尋找自我探索的旅程是件漫長且有趣的事,透過發現自己的潛力和價值,讓我們充分發揮我們的潛力和才華。
Thumbnail
 改變你最固著、深刻的態度。 重新去探索、發現和改變。 學習使用創造性視覺心像的觀想,可以成為一個深入而有意義的成長過程。 我們經常發現,其實是自己一直在阻止自己。 是我們自己讓恐懼和消極觀念阻止我們在生活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生活中所發生且經歷的混亂現象,不會僅僅通過正向的思考
Thumbnail
 改變你最固著、深刻的態度。 重新去探索、發現和改變。 學習使用創造性視覺心像的觀想,可以成為一個深入而有意義的成長過程。 我們經常發現,其實是自己一直在阻止自己。 是我們自己讓恐懼和消極觀念阻止我們在生活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生活中所發生且經歷的混亂現象,不會僅僅通過正向的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