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頻道的目標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但除此之外呢?就算不是透過三民主義,我們也希望我們的神州大陸,有一天能夠實現前烈們的百年追求,也就是讓自由、民主真正落實在這片土地上!雖然有些人覺得這是癡心妄想,但是只要可能性不是0,那只要堅持下去,他就一定會被實現的。但淪陷區裡面也有人堅信,目前災胞們過的生活很滋潤啊!在黨的英明領導之下,經濟快速起飛,科技高度發展,一切都是黨的功勞啊!只有黨可以帶領中國再次偉大!什麼民主、人權之類的,中國人才不需要。
但問題來了,是中國不需要民主化、還是中國很難民主化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國民主化!
讓我們先來想像一下,假如有一天,像是星際科幻電影一樣,整個地球共同加入了一個聯邦,並且用同一套民主制度來發展,那會發展的很順利嗎?
當然這只是個想像啦!畢竟如果這個幻想成真的話,你想想看,這光是宗教,就會在這個體制下,產生非常多的衝突跟對立了。因為本是同根生的天主教跟基督教,以前也都不斷在發生衝突,已經持續了幾百年了,最近才主張,宗教應該要自由、要和平才是。這邊就更不用講,那些信仰跟教義,差很大的其他宗教了。
宗教跟信仰,很多時候會造成對立跟分裂,這在我們生活也很常見。你認為民主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嗎?有些極端的信徒或是霸權主義者,往往都不接受民主,他們可能會鎮壓或是消滅,其他跟他不同意見的人,這難道不會影響民主制度的運作嗎?
雖然民主制度強調多元,但實際上也希望,社會能夠保持一致。因為在民主制度裡面,雖然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但每個人能做出抉擇的重量是等值的,所以在某些共同利益上,會需要有一些共識,這就是所謂的「最低共識」。例如,臺灣之所以走向民主,是因為在某些事情上有共同的看法,這讓民主化更容易實現。
例如臺灣,對大部份年輕人來說,「不被中共吞拼」可能是一個多數人追求的共同利益,畢竟還是有些人想統一的嘛!(彩條),整個臺灣的政治,就可以從這點來作出發點,接著再延伸上去,因為任何的衝突,都可以有一個最高的意識形態,然後從這個致高點就相對容易凝聚共識。就是誰可以阻止中共併吞,這就會變成一個主流。
當社會有一個共同的基本認知,以及相似的價值觀的時候,大家的利益就更容易一致,政府的決策也會更清晰、更順暢。這樣的社會,通常會展現出更多的犧牲精神,還有自我約束。民主政治主要也是在確保這樣的情況。換句話說,民主政治的前身是國族主義,當然,有些人也認為,像是國族主義或愛國主義,往往會變成無能的政治人物護身符,只要你把事情套進去,接下來的事就簡單了。
可是也不要忘了,國族主義是一個確立大家的身份,互相認同對方是同伴的過程,就像是新一代的臺灣人,誰還在乎你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呢?而是會認同這些,有共同成長記憶的新一代,全都是「臺灣人」,是守護這個島,對抗外來者侵略的同伴。 慢慢地,定義臺灣人也從血緣,變成共同文化跟成長記憶,這也是很多西方國家都有的經驗。
中國很害怕民主嗎?其實這邊說中國害怕民主,不如說是中共害怕民主,因為你知道的,神洲大陸地廣人稠,所以內部的差異性非常大,同質性也不足。我大中華民國疆域的建立,在法統跟道統都承繼了滿清,而中共的建政,大概就是少了外蒙古、又少了法統跟道統的中華民國。
在這塊神州大陸上,具有非常多樣的氣候跟地理環境,包括了大量宗教和語言,生活習慣以及意識形態,還有種族完全不同的族群,特別是在新疆跟西藏就更明顯了。
在滿清時代,帝國維持疆域統一的方式,就是用中世紀帝國常見的方法。包括軍事鎮壓、分化異民族,讓內部產生對立這類的,傳統手段來維持統治。即便是在關內十八省,保持統一的方法,也是透過科舉制度跟官僚體制來維持。
「漢人」一詞在滿清時期,指的是一群願意接受帝國統治,並透過考試成為官員的人。然而,漢人之間在生活習慣、飲食、思想跟語言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大家都怕帝國的暴力、統治跟鎮壓,因此他們在生存方面,採取了消極抵抗的態度。科舉制度、官僚體制,以及對於清帝國的消極抵抗,這些因素是清帝國,可以維持統治的主要原因。一旦這種暴力和恐懼的統治被削弱,帝國也會隨之瓦解。
也就是說,這代表帝國的同質性,實際上是非常低的。在這種中世紀帝國裡面,社會單位的分界,通常是以「家族」為基礎。只有在家族內部,才存在高度的同質性。這樣的社會,非常注重個人之間的「關係網」,擁有權力的核心人物,除了用各種政治手段以外,靠他的家族關係,也成功控制了帝國的發展。而現在中共核心的人物,基本上也是這種現象的繼承人。
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在服務,人們信任的對象,主要是自己的家族。人與人之間,大家都不會把對方看得太重,在不同的家族和人與人之間,都缺乏信任跟共通性,他們之間可能是競爭對手,甚至是敵人,在體制裡面很容易相互出賣,為了個人的利益而濫用權力。所以有人常說「華人最喜歡內鬥」了,但不如這樣解釋,華人大部份的時間,並沒有把其他華人當成自己人,真正的自己人是家人。 其他華人都是外人,跟外人之間的爭鬥,算得上是內鬥嗎?
有很多小粉紅喜歡說「留島不留人、只留周杰倫」,於是島上只有周董活了下來(彩條)這句話對臺灣來說是很霸道的,但是對小粉紅來說,他們沒什麼感覺,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沒有把你當成自己人,他們只想到自己。但是拿到我們臺灣來說,不論淪陷區出了什麼事,就算你們的官員再貪、再爛,我們都還是會出手協助。
梁啟超當初提出,建立「國民」和「國體」,是針對當時滿清王朝底下,人們的同質性缺失問題所提出的。他意識到在這樣的環境裡面,人們缺乏共同性,因此需要重新塑造一個,具有共同性的群體。
在還沒有建立這種同質性之前,唯一能維持類似滿清的形式的結構,那就是帝國了。甚至科舉制度也必須重振,否則帝國就會面臨崩潰。因此,直到今天,中共的體制仍然是個帝國,一種官僚制度的帝國。然而,相較於傳統的帝國,中共所維持的體制就更困難了,因為他們沒有「天子」這樣,無條件被信任的統治權威。有些人勉強試圖塑造「共產黨」,拿來取代天子的地位,但這樣的做法,卻沒辦法說服所有人。
所以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國家跟黨綁在一起,國家之所以能夠強盛,是因為有黨,是偉大正確的黨,以及國家領導人的功勞。這也就是為什麼,「經濟發展是不能停下來的」,因為他們就是用這個經濟發展的利益,作為合理統治的象徵。
要創造同質性這件事,如果本身就沒有同質性,其實沒有太好的方法,通常會需要透過強迫教育的方式,消除不同地方的文化差異,讓大家看起來都很相似。大家可以看看新疆、西藏發生的事情,就會知道了。
另外,利用共同的敵人這種情緒,也是一個方法,像美帝國主義跟仇日情緒,也是被利用的議題。抗日戰爭帶來的恐懼,還有那些痛苦的回憶,曾經相同的感受,這也是同質性的一種形式。不過,這些事情已經過太久了,不能再用記憶的方式來維持,只能透過教育來傳承情緒,來保持同質性的凝聚。
在民主化之前,比起共產黨為了讓人礦們,覺得中國是民主的,所以進行沒意義的鄉村投票。不如說目前的大陸,需要的是一個獨立公正的法院,然後實現憲法,才能嘗試開始保障宗教、言論,個人的自由跟權益,讓社會學會尊重文化差異,想辦法讓大家坐下來好好談,這些都是西方在民主化以前,就已經可以做到的事了。
不過目前的中共,難以實行改革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統治權的維持,以及對權力的高度集中。這些因素導致少數人的意願,能夠扭轉本來應該發展的方向。權力者通常希望掌控更多事務,避免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最後社會的體制,不但沒有改進,甚至還向後退。最好的證明就是淪陷區的災胞們,從相信體制的力量,變成只能相信擁有權力的強權。
但中共的政治手段,其實是也算是有跡可循的,比如說過去胡錦濤,上任時強力打貪,但其實是為了整肅政敵,最近聖上也在開始大力打貪,你說他是為什麼呢?
只要不進行改變,這樣的悲劇就會不斷重演:出現希望然後再次消失,直至大家都習慣了,甚至是自己騙自己,接受「現實就是這樣,我們能做什麼?」的想法。
廣大的淪陷區災胞裡面,因為過去接受共產黨的教育,所以認為民主制度,只是簡單的投投票,而且共產黨無所不用其極,把民主制度批評的一無是處,所以更出現了很大一群人,擁護聖上的威權統治,而直接或間接支持反民主的勢力。而且,即使在知識菁英裡面,真正由衷擁護民主化的人,可能也只是一部分人。
目前中國的民主化運動,碰到最大的問題是,長期的獨裁體制,所塑造出來的社會環境。再加上那些錯綜複雜,但又等級分明的裙帶關係。現行中共所執行的民主化措施,比如說剛剛的例子,讓部分的鄉村幹部,可以透過選舉的方式產生,但這個不是為了宣揚民主制度,反而是讓民眾產生一種,就算有了民主制度,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另外也因為鄉村幹部的選舉,有了一定的限制,對候選人的背景加以限制,這種裙帶關係還可能會利用選舉,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勢力。畢竟,你不入黨的話,可能連選舉都沒辦法參與。
這種等級分明的裙帶關係,可能會滲透到不同的社會層面,並且相互支持,變成一個強大的網絡,主導事務的發展,讓中國民主化變成一種,只有形式沒有實質的儀式。
淪陷區內有一句順口溜,「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來說明淪陷區的社會風氣,也有人說這是民族劣根性的表現,但其實這不盡然,因為沒道理我們中華民國,成功的邁向民主化了,但淪陷區沒辦法。
有些人很喜歡講,中共改革開放以後,建設上的豐功偉業,說這個專制體制真的是行!甚至會嘲笑美國,他們在民主制度下的表現,尤其是對槍擊案等犯罪行為,管控上似乎力不從心。
雖然民主制度,沒辦法產出有效率的政府。甚至有些時候,一些開明專制的政府,會顯得比民主制更有效率。所以有些人就會看到,開明專制體制取得的成果以後,會更贊同專制體制。
但開明專制,還是專制,在專制體制之下,人民的意見跟想法,基本上很難受到重視,決定權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如果統治者獨斷自私的話,人民就沒有辦法影響決策。就算是一個開明的統治者,也可能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了一個人,到時候人民也束手無策。比方說唐玄宗,又或是明朝的萬曆皇帝,就是這樣的例子。
就算是開明的專制,也會存在下面的問題:這樣的體制,往往會削弱人民的創造力。近代中國文明發展停滯,很可能就是長期專制統治的結果。專制體制通常要求個人服從,犧牲了個人的創造力。專制體制以人治為主,法規常常會模糊不清,下位的人常常會摸不清楚,自己的行動是不是合法。這讓大家不敢進行創新的行動,久而久之,創造力也就會被消磨殆盡了。
原本打著人道主義的共產主義,逐漸背離了人道主義,變成了一種壓制性的,充滿仇恨跟憤怒的運動。但中共高層可能也拉不下這個臉,承認自己的錯誤。「阿我就怕被罵」。畢竟中國人什麼都可以丟,就是不能丟面子嘛!但拒絕承錯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他們寧願承受更多損失,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犯錯。面對涉及國家發展,還有人民生活的政策抉擇的時候,也抱持著這樣的心態。
最好的例子就是,毛匪澤東推動的大躍進,在明明就是風調雨順的情況下,導致逾了三千萬人災胞死於飢荒。而劉少奇只因為表示「餓死這麼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因此惹惱了毛匪,遭到了批鬥,最終含冤而死。更有一說,毛匪就是因此挑起文革,進一步造成無法挽回的災難。這種不肯認錯、重視面子的性格,明顯給中國社會,帶來了許多不幸跟悲劇。
在一個社會裡面,大家不是在跟他人爭鬥,就是被人爭鬥。這樣的社會,怎麼算是自由跟解放呢?現在的中國共產黨,不斷打壓法輪功跟民運組織,也抵制各種想獨立,或是半獨立的運動,像是西藏、維吾爾、香港、臺灣獨立等。同時還鼓吹仇恨日、美跟西方等國家,這些做法都缺乏對人道主義的尊重,又怎麼能稱得上是解放呢?
懶得看文字的話,歡迎來看YT影片,我們用說的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