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築現象學》談建築現象學的實踐轉向

更新於 2024/03/1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本書出版於1992年,彙集了建築哲學的相關文章,分為本論、地方、建築與環境,一共四篇。並附錄1990年於東海大學舉辦的「第一屆建築現象學研討會」摘記,只可惜僅辦了一屆。從1990年至今(2017)已過了27年,當年所談論的理論於今有什麼值得省思與改進的地方呢?而建築現象學轉向後如何做為一更為普遍的「設計方法」?


首先,從哲學的背景來談,建築現象學是從哲學的現象學(phenomenology)發展而來,現象學的代表人物為胡賽爾(Husserl)、海德格(Heidegger)與茵加登(Ingarden)。現象學談論回到物自身的「本質」,但其後在海德格的哲學中做了轉向,轉向談論回到物自身的「意義」。海德格統一了理論與實踐的二元分法,認為「哲學是思考有意義的東西」,其意義在於,還原事物與人的理解關係、意義關係。並認為:「理解是存在的方式。」理解的問題源於人類的不理解問題,從而於生活世界出發探討理解(Verstehen:懂)是什麼。從對事物的懂,反過來懂自己,進而反映出對存有的懂。因此海德格為哲學做了一個實踐的轉向;現象學轉為詮釋學的理解問題。那麼什麼是建築現象學?其又該如何實踐轉向呢?


現象學相信世界是二元的,如同柏拉圖提出的理想(理型)與現象(感官經驗)的二元論,並認為回到物自身,是要回到先於知識的世界自身。以現象學轉向的說法,便是由回到建築自身的「本質」,轉向回到建築自身的「意義」。柯比意認為建築的根本是情緒:「經由原料的使用和或多或少功能性的狀態開始,你已經建立了曾引發我的情感的關係。這就是建築」、「建築是一個藝術的事物一個情緒的現象,並處於構造的問題之外且超越之。構造的目的是讓事物結合在一起,而建築的目的是要感動我們」。建築的意義是感動嗎?


談論本質者,常認為性質並非本質,例如在思考麥克風的本質時,麥克風不是顏色、空間、零件等性質,最後僅剩麥克風的「存有」可思,其便是麥克風的本質。如同科學家在找尋最小粒子,認為找到最小粒子並了解其特性,便能夠解釋由此粒子所組成的世界。但問題不在於是否有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或部分(粒子)如何推導出整體(世界),而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是什麼?整體如何包含差異的部分?回到物自身,也僅能回到物所能被人「感知」的自身,而永遠無法回到物自身的自身(存在),因為感知經驗是有範圍的。而意義的思考則是,性質與本質、部分與整體、相同與差異皆讓我們更加理解我們原先的不理解問題。並在彼此的「辯證關係」中,不排除思考非存有與矛盾,讓理解有解消異同達到體係性的可能。讓談論目的性的本質(機械論),轉為談論內在目的性的意義(機體論)。例如,原先談論手的本質是什麼、有什麼功能等;轉為談論手(部分)與身體(整體)的關係,思考從原則、基礎出法轉為從整體出發,進而在內在目的性中形成絕對主體的自我自思、自我認識。


建築的關係當然不僅感動而已,感動不過是建築與人眾多關係的其中一種。但感動之所以相對較有意義的原因在於,感動或者美的感知,是因為自然的合目的性與人的合目的性是一致的這一假設下,感動的情境、所觸發的感知,較為深刻而或有接近真理的可能。例如海德格在〈建‧居‧思〉一文中則認為,「人與空間的關係是定居(to dwell),定居的關係便是保其本性的自由,保存和自由圈圍中平安。」建築做為一場所的部分或內部環境的整體,與物理環境、與使用者之人格、經驗意向產生關係;在與建築的關係中,自由的創造屬於自己唯一性和私人性的意義。


建築的實踐轉向,從本質轉向意義。建築為「意見的創造者」─建築師或業主所指定。重點不在於環境如何影響人;認為建築有能力、有power能夠設計人的活動或經驗。而在於人如何創造環境、人與環境的關係中產生的意義是什麼。建築不應只反映過去和現在,而應該反映過去、現在與未來。現在的建築詮釋會影響未來的建築詮釋(價值),建築詮釋過去、現在與未來,不僅讓建築有了歷史、時間發展的向度,更讓建築有向未來發展的可能。從原先身心靈縱向關係;使用者、活動經驗、意義的關係,轉為時間線性的辯證關係。


在「第一屆建築現象學研討會」摘記中,季鐵男提出現象學式的設計方法其特徵為:1.直觀的,非分析性的,從個人出發找尋普遍客觀的東西2.存在的立足點為設計方法的出發點3.整體的、非片斷組合的設計方法4.設計的內涵是本質的。


我認為建築現象學的實踐轉向在設計方法上的轉向為:1.建築必須從直觀出發,也僅能從直觀出發,直觀係指我們的歷史的、文化的、語言的、價值的等前結構。其客觀性在於理性與情感的客觀性,例如:體育館是像體育館的空間、建築的物理環境與建築結構系統皆屬於客觀的、人在此空間的關係是自由的、自然的。最後必須回到使用者與環境的意義關係上,與自然、場所精神、地景等環境的前結構產生關係,例如:海邊旅館的客觀性在於遊客、居民與自然關係的意義,探討怎樣的空間是有意義與可被理解的空間。2.海德格認為「理解是存在的方式」,而將理解作為設計方法的出發點,如同從自我的理解出發(直觀),產生如何在我的理解與他人的理解中產生融合、相互辯證、相互理解的可能,此便涉及到3.整體的設計方法。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是,部分通過整體得到理解,整體通過部分的內在和諧得到理解;彼此是一相互影響、互為意義的辯證關係。此設計方法便是一種在不同時間性、歷史性、變動之中的思辯關係。建築不再是凝固的音符,而是有時間向度的,其時間性不僅為過去與現在,而是過去、現在與未來。建築如同文本,皆與使用者(讀者)隔著一段時間;一段與建築師、營造廠興建(創作)過程的時間(過去),與不同使用者(讀者)的使用(現在),產生差異性、連續性、累積性的感知經驗,並指向可循的發展方向(未來),此便產生4.設計的意義內涵。


黑格爾在批評謝林的哲學時說:「在黑暗中所有牛都是黑色的。」牛當然不都是黑色的,但是卻因為僅考慮到某些情境、原則、基礎而未考慮整體與部分差異的辯證關係。例如欣賞音樂是整體的,當我們說某段音樂好、某段音樂不好時,我們已經喪失了音樂整體性的樂趣。如同建築,建築設計僅是部分,而且是環境、場所、地景中的其中一部份,相較於人也僅是感知經驗的一部分,但是當部分(人的自由)與整體(自然規律)產生合目的性時,建築便有了美、認同感、歸屬感的可能。建築理論家諾柏休茲(Norberg Schulz)說:「讓人詩意地棲居,是建築的終極目的。」建築師設計了詩的格式與文字,其價值在於有人去讀詩、唱詩、聽詩,使用者如同吟遊詩人般試圖將詩的原意理解與表達出來。雖然吟遊詩人的詮釋皆不相同,但都是有價值的,正因為有差異、對立的價值,才有相互辯證的張力,並在張力中,產生前進與實踐動力的可能。

2017/3/29

    avatar-img
    46會員
    575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現在談論的永續建築,真的永續嗎?永續建築的「永續」也只是一種「價值」的概念,而非建築「永」恆存「續」的永續。根據成大建築系江哲銘教授於(2003)〈未來百年的台灣永續建築發展趨勢〉建築師雜誌一文中提及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s)的含意為:「一個永續需思考的操作事項是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看完展覽的第一個感想,套句金鐘評審藍祖蔚的評語:「品質低落、創意不足、娛樂不夠、知識沒有。」一個標舉定義「家」的展覽,卻只如隔靴搔癢般的完全搔不到癢處,試問參與展覽的建築師和策展人,你們真的重新定義了「家」嗎? 展覽的出發點是想像10年之後2025年的我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首先,過著什
    「經由所創造的整體關係,決定了我們精神上及心靈上各式各樣的活動;使我們得以感受到美的存在。」 閱讀中深刻地感受到柯布(Le Corbusier)是一位信仰建築極為虔誠的建築師;相信建築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創造。認為營造所講求的是穩固;建築則追求令人感動的效果。其目標在於創造愉悅或安詳的心情
    《理性之夢─科學與哲學的思辨》(The Dreams of Reason: The Computer and the Rise of the Sciences of Complexity)英文的副標題是「電腦與複雜科學的興起」,作者─裴傑斯(Heinz R. Pagels)是一位美國的物理學
    毀三觀,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受到顛覆的看法所改變或影響。《世界觀》一書正是一本人類世界觀更迭的演化史。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談起,到後來的牛頓力學的世界觀、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觀、以及當代量子力學的世界觀。說明過去被堅信是鐵一般事實的世界觀,是如何慢慢的受到新的證據、新的儀器、新的理論等的
    現在談論的永續建築,真的永續嗎?永續建築的「永續」也只是一種「價值」的概念,而非建築「永」恆存「續」的永續。根據成大建築系江哲銘教授於(2003)〈未來百年的台灣永續建築發展趨勢〉建築師雜誌一文中提及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s)的含意為:「一個永續需思考的操作事項是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看完展覽的第一個感想,套句金鐘評審藍祖蔚的評語:「品質低落、創意不足、娛樂不夠、知識沒有。」一個標舉定義「家」的展覽,卻只如隔靴搔癢般的完全搔不到癢處,試問參與展覽的建築師和策展人,你們真的重新定義了「家」嗎? 展覽的出發點是想像10年之後2025年的我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首先,過著什
    「經由所創造的整體關係,決定了我們精神上及心靈上各式各樣的活動;使我們得以感受到美的存在。」 閱讀中深刻地感受到柯布(Le Corbusier)是一位信仰建築極為虔誠的建築師;相信建築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創造。認為營造所講求的是穩固;建築則追求令人感動的效果。其目標在於創造愉悅或安詳的心情
    《理性之夢─科學與哲學的思辨》(The Dreams of Reason: The Computer and the Rise of the Sciences of Complexity)英文的副標題是「電腦與複雜科學的興起」,作者─裴傑斯(Heinz R. Pagels)是一位美國的物理學
    毀三觀,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受到顛覆的看法所改變或影響。《世界觀》一書正是一本人類世界觀更迭的演化史。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談起,到後來的牛頓力學的世界觀、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觀、以及當代量子力學的世界觀。說明過去被堅信是鐵一般事實的世界觀,是如何慢慢的受到新的證據、新的儀器、新的理論等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瑞士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作為現代建築的代表人物,這裡倒有兩部書可以介紹,先上來的是《The Sunny Days of Villa Savoye》以及繪本《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 時間來到1928年,當時柯比意接到Eugenie S
    Thumbnail
    包浩斯名字一出,想到的必然是著名的設計學派,這所由德國建築師Walter Gropius創立於1919年的藝術學校,百年前的宣言擲地有聲:學校理念是將藝術與工業融合,藝術家與工匠之間不再設有界線,換句話說設計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形式,而是融入人們生活。
    Thumbnail
    這集節目將探討未知的死亡,從克里希那穆提《活著這件事》II、III 部和《莊子》談及死亡的三個故事,讓我們重新感受死亡。準備好咖啡,讓我們輕鬆地談天說地吧~
    Thumbnail
    倘若提到「女性主義」四個字,大家會在腦海中浮現什麼印象與想法呢? 日本的女性主義代表人物上野千鶴子教授說許多人誤解女性主義者是「厭男」或「想變成男人的女人」,其實女性主義者並非想要成為強權者,只是單純想要追求並主張自己的權利,但卻很難被既得利益者的男性所理解,甚至認為女性威脅到他們的地位而
    Thumbnail
    其實,很多經典的鬼片,不是只有嚇人橋段,也有許多發人深省的議題藏在一個個故事裡。 近期很喜歡的恐怖片作品不少,其中有些探討的是邪教,這是一個相當深奧又耐人尋味的層面。為什麼邪教也會有廣大的信徒呢?為什麼明明深知哪裡怪怪的卻還是義無反顧陷入其中?
    Thumbnail
    《超出建築》的理想,或許需要由非建築生產領域的一般民眾參與其中,一同感受生活中理所當然存在的建物,經過展覽的編排,是如何融洽地與生命產生連結。此展的藝術家不帶有高高在上的作態,反而是將生活的赤忱剖開,邀請觀眾一同踏於其上。
    Thumbnail
    文昌宮台灣許多學子必定拜拜廟宇,文昌宮祭祀神明為文昌帝君。台灣各地有不少文昌宮、桃園市也有文昌宮,桃園市文昌宮又名桃園市指南宮。位於桃園市桃園區文昌公園內。二十幾年前文昌公園,公園內當時後流鶯不少、是許多老桃園人負面印象之地。由於文昌宮位於桃園市桃園區文昌公園內經過數此整修後一併整修文昌廟,整修後外
    Thumbnail
    一篇文章、一則金句、一個小觀念大改變,透過文字啟發你的一週,幫助你持續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無限起自於限制;限制不只是設限,也是創造! 近200幅珍貴圖版,探索極限的力量,破解設計演化之謎 盡覽世間萬物最美麗的比例所建構的和諧
    Thumbnail
    我們在百年內讓整個地球幾乎變了一個樣子,工業革命的確是人類史上極為重大的突破,它使人們的生活徹底翻轉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世界,也幾乎都是工業革命後的成果。但是這樣的巨大成就,以某個角度來說,它也是一把雙面刃。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瑞士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作為現代建築的代表人物,這裡倒有兩部書可以介紹,先上來的是《The Sunny Days of Villa Savoye》以及繪本《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 時間來到1928年,當時柯比意接到Eugenie S
    Thumbnail
    包浩斯名字一出,想到的必然是著名的設計學派,這所由德國建築師Walter Gropius創立於1919年的藝術學校,百年前的宣言擲地有聲:學校理念是將藝術與工業融合,藝術家與工匠之間不再設有界線,換句話說設計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形式,而是融入人們生活。
    Thumbnail
    這集節目將探討未知的死亡,從克里希那穆提《活著這件事》II、III 部和《莊子》談及死亡的三個故事,讓我們重新感受死亡。準備好咖啡,讓我們輕鬆地談天說地吧~
    Thumbnail
    倘若提到「女性主義」四個字,大家會在腦海中浮現什麼印象與想法呢? 日本的女性主義代表人物上野千鶴子教授說許多人誤解女性主義者是「厭男」或「想變成男人的女人」,其實女性主義者並非想要成為強權者,只是單純想要追求並主張自己的權利,但卻很難被既得利益者的男性所理解,甚至認為女性威脅到他們的地位而
    Thumbnail
    其實,很多經典的鬼片,不是只有嚇人橋段,也有許多發人深省的議題藏在一個個故事裡。 近期很喜歡的恐怖片作品不少,其中有些探討的是邪教,這是一個相當深奧又耐人尋味的層面。為什麼邪教也會有廣大的信徒呢?為什麼明明深知哪裡怪怪的卻還是義無反顧陷入其中?
    Thumbnail
    《超出建築》的理想,或許需要由非建築生產領域的一般民眾參與其中,一同感受生活中理所當然存在的建物,經過展覽的編排,是如何融洽地與生命產生連結。此展的藝術家不帶有高高在上的作態,反而是將生活的赤忱剖開,邀請觀眾一同踏於其上。
    Thumbnail
    文昌宮台灣許多學子必定拜拜廟宇,文昌宮祭祀神明為文昌帝君。台灣各地有不少文昌宮、桃園市也有文昌宮,桃園市文昌宮又名桃園市指南宮。位於桃園市桃園區文昌公園內。二十幾年前文昌公園,公園內當時後流鶯不少、是許多老桃園人負面印象之地。由於文昌宮位於桃園市桃園區文昌公園內經過數此整修後一併整修文昌廟,整修後外
    Thumbnail
    一篇文章、一則金句、一個小觀念大改變,透過文字啟發你的一週,幫助你持續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無限起自於限制;限制不只是設限,也是創造! 近200幅珍貴圖版,探索極限的力量,破解設計演化之謎 盡覽世間萬物最美麗的比例所建構的和諧
    Thumbnail
    我們在百年內讓整個地球幾乎變了一個樣子,工業革命的確是人類史上極為重大的突破,它使人們的生活徹底翻轉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世界,也幾乎都是工業革命後的成果。但是這樣的巨大成就,以某個角度來說,它也是一把雙面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