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碎唸】回覆老鳳:出了一本書之後,就一定要有然後嗎?【即時精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昨天格友老鳳曾在本格的〈【編輯碎唸】回覆熟齡文青:出紙本書不是白日夢哦!〉一文中留言,我想回覆他的留言,但又有點複雜,我沒辦法用一個完整的段落,回答所有的留言,只能最笨的拆解法,將老鳳的留言拆開來回覆。 

不過,與其說是回覆留言,我覺得更像聊天,所以我沒有要分析什麼,就是把我所知所想寫出來,也許可以給老鳳或其他格友當做一點參考。

以下粗體字是老鳳的留言,細體字則是我的想法。


我自己覺得現代人的課題是:「有了一本書,然後呢?」

我覺得這句話可以再精確一點,不是「現代人的課題」,而是「想成為專業作家的人的課題」

就像我在文中提到的,有些人只是想寫自傳或家族史,或完成死前願望清單之一,這種有目的性的出書,只要目的達到了,任務也就完成了。

自傳只能寫一次,家族史分贈家族成員並供起來,願望實現了,就完結撒花,沒有「然後」,也不用有「然後」。 

只有想成為專業作家、以寫作維生的人,才需要去思考這個問題。


從前從前知識的載體就從書出發,因此那一條敲開磚頭的必要道路,而且量體很大。然而載體已經轉換成電子書、書以外的載體,如影、劇、動畫、Podcast、短影音。雖然流量之王也可以出書,但然後呢?終究是自己的真鐵粉、親朋好友買單。

看到這裡,感覺有點難以回答,因為我覺得主詞好像有變,我搞不清楚該怎麼回答。就照我想的講了,請見諒。

如果是影音流量之王,那他們不需要「然後」,因為他們最多出一、兩本書。

他們會成為影音流量之王,就是因為他們喜歡創作影音,而不是創作文字。他們的書再暢銷也不及在影音創作上的收入,出書不過是錦上添花,沒有第二本也無所謂。 

而且流量之王(粉絲百萬)就算永遠只有真鐵粉和親朋好友買書,那也夠了,如果他能在一年內賣掉首刷的2000本,就稱得上是暢銷作家了。

他能嗎?我覺得他能。

如果是一個素人文字作者,一開始是鐵粉、親朋好友買書,是很正常的,不用太悲觀。只要是個好故事,鐵粉和親朋好友也可能把書推廣出去,這不就是口碑行銷嗎?

假設有100個鐵粉和50個親朋好友買你的書,你賣出了150本書,但這100個鐵粉中有10個人、50個親朋好友中有5個人,幫你把書推廣出去,於是在你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又多賣了15本。

你永遠不知道你的鐵粉和親朋好友有什麼人脈,又會產生什麼效應。所以只要寫好你的書,天底下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而素人作者若是在出版社出書,那出版社為了賺錢,也會盡其所能地宣傳作者的書,作者要做的是配合出版社的宣傳活動,以及構思計劃下一本書要寫什麼。

素人作者會知道出版社對他的書有什麼行銷計畫,也可以提出建議,但行銷活動還是由出版社主導,他們才是了解書市的專家,素人作者不必擔心這個。

 

如果沒有認真掏心掏肺寫作,那書的完成品終究是圈子裡的人會購買,而若真的是要流量變現,開團購、業配收入都是更簡單的選擇。

這個邏輯有點怪怪的。認真掏心掏肺寫作是一定要的,否則就算是圈子裡的人,也未必買帳,甚至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圈子」。

開團購、業配收入就更遠了,因為這兩者都需要大量的粉絲,不認真寫出好作品,就不可能有粉絲,哪還談得上開團購、接業配?


更別說是自費出書,只要有錢,就可以找到相對的供應商,但書上市之後能夠「橫放」在書店多久?

那還真是不久。

其實每本書橫放的時間都不久,書店的空間非常有限,那麼多出版社每個月都要出書,除非是超級大書(例如當年的《哈利波特》,還能做將近一個人高的「金字塔型落地陳列」,這要是放到了現在,那簡直就是作夢),否則每本書橫放時間都不會太長,而且會愈來愈短,因為實體書店愈來愈少,而單店的擺書空間也會愈來愈少。 


你的那1000本書扣掉親朋好友到底可以賣出多少本。真的賣完1000本,有信心再做下一本書嗎?

那還真不一定,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那位醫生,也是一個素人作者,他長年請出版社幫他編書印書,卻從來不需要出版社幫他發行,也持續在做下一本。

我猜他可能有在教學,他的書就是給學生的講義,也可能送給醫院的後輩或他的患者。

等一下,你這個「你」指的是我(小日光)嗎? (我在文中指稱我可以做所有的出書環節,有錢的話,也可以做發行云云)還是泛指所有人?兩者的答案會不同哦。


因此現代人這一步踏出,不單只是這一步。而是想好了後面的步數。

你是指想到哪個程度?如果是通路分析、競爭性商品分析、之後的行銷企畫之類的,出版社會自己考慮,作者不需要太早煩惱柳。 

還是你所謂的「步數」另有所指,是我誤會了?(汗)


依照現在的媒體型態,出書像是一種跨圈運動,因為書店來往的人就像是在META開的廣告觸及,每一天都會增加上百、上千觸及,至於會不會買單,那就是看那本書的底氣與行銷能力。

你說的沒錯,書的底氣靠的是作者講故事和寫作的功力,但行銷能力卻是掌握在出版社手中。

 

好幾年前逛書店時,曾看過一個新稅的本土作家出了一本算是科幻小說嗎?那時看了看覺得有趣,但不到想要買的程度,隔週在逛書店已經沒辦法看到書的整體,後來在非常角落的邊櫃的角落,只能看見書背。

只不過一週不到就退得那麼快XD 我也是傻眼,但若我是書店店員,似乎好像也是合理,曝光度絕對要留給當期最有可能讓路人買下的書才可以。

這是正常的速度,以前我還在出版社工作時,書店只放三、四天就換書所在多有,時間寶貴、空間有限,賣不好的書就要趕快撤下,換上賣得動的書。

所以我們公司的業務員隔三差五會去書店巡店,其中的一個任務,就是偷偷的把自家的橫放書挪到最顯眼的位置,若他們能跟店員打好交情,店員可能就會睜隻眼閉隻眼,讓我們家的書多放一、兩天。


我想出書之前,會是有很多步伐需要思考。就像您分析的一樣,若非文學作品,評論類、工具類書籍,市場調查、書的題材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你說的沒錯,我說的,應該或許可能也沒錯。(我到底分析了什麼?為什麼連我自己都不知道?)


我回頭看了一下,感覺好像有點答非所問,是我看不懂題目嗎?

此時此刻,我不禁懷疑,會不會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看不懂老鳳的留言,然後大家被我氣得要死,想說天底下怎麼有這麼笨的人這樣? 

這個留言回覆太長,我覺得不放到正文區來,我太虧了,所以我就放了。

希望老鳳看了本文之後一切平安,沒有氣暈吐血,或生出要退粉、跟我絕交之類的念頭后。(抖)


raw-image

出自小丸子圖庫

我只追隨靈感,想寫啥就寫啥。 最愛寫小說和搞笑文,其他文章通常是用來掙錢和練文筆的。 希望有生之年皆能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年頭要出紙本書其實不難,問題是......都寫在我文章裡了。
我想將葛里遜的書定位為娛樂小說,不想強調它們是法律小說。
話說編書到都在幹啥呢?以老葛的這本《自白》為例,簡單說明一下特約編輯(就是我)的工作流程。
不知道為什麼,我明明是一個很愛看小說的人,可每次接到編書案子都以財經管理類的書居多,實在很無語,為何都沒人找我編小說呢?直到那年接到遠流發的案子,要我編的居然是一本小說,而且是我最最最喜歡的美國作家的作品。
每次交完雜誌稿,我總會膽戰心驚一陣子,因為主編大人看完稿子之後,一定會回稿要我修改,改稿無妨,但起碼要讓我知道,你究竟要我改什麼?更頭痛的是,主編大人總會問一些很令人三條線的問題。
這年頭要出紙本書其實不難,問題是......都寫在我文章裡了。
我想將葛里遜的書定位為娛樂小說,不想強調它們是法律小說。
話說編書到都在幹啥呢?以老葛的這本《自白》為例,簡單說明一下特約編輯(就是我)的工作流程。
不知道為什麼,我明明是一個很愛看小說的人,可每次接到編書案子都以財經管理類的書居多,實在很無語,為何都沒人找我編小說呢?直到那年接到遠流發的案子,要我編的居然是一本小說,而且是我最最最喜歡的美國作家的作品。
每次交完雜誌稿,我總會膽戰心驚一陣子,因為主編大人看完稿子之後,一定會回稿要我修改,改稿無妨,但起碼要讓我知道,你究竟要我改什麼?更頭痛的是,主編大人總會問一些很令人三條線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老師說寫有共通性的東西,讀者才會有共鳴,有共鳴才比較會有人看。 可我愛跟老師作對,就愛亂寫…… 夢,這種東西呢太個人了,不容易讓人共鳴。但是,讓我夢到了,我就想《它跟我有緣!我要把它寫下來!》…………
前言:因發現留言實在不好找尋,有時回覆詩句想保留下來,積少成多,遂發成集。 花雪無心籠眼目,行人懷念住腳步。 心有偏執難改道,身轉偶觀無限路。 春花未盡南風起,夏綠搖曳西風續。 秋日燠燠朔風和,冬雲翳翳青風祛。 四時行焉不流止,百物生焉無喜虞。 萬緒雜紛及吾身,一心見性明實
Thumbnail
一本言情小說在讀者人生裡的存在期間短則一小時,長則十幾年,很少有讀者會把通俗小說留在書櫃裡二三十年的。
Thumbnail
首先謝謝跑大叔回覆我這篇Threads。 一位脆友也有跟我留言式互動,我的回覆大致是因為自己要寫戀愛小故事,偏偏自己沒有戀愛過,她問我都寫什麼樣的故事,我是沒有回答,在猶豫是否要說我主要是寫GL百合,因為想到對方不一定會想看。 但有回覆我都寫甜的,因為現實的自己過得
Thumbnail
「不知為何,我總覺得對公子有股熟悉感。」 小強還來不及、也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千繪夜已經繼續說下去了。 「公子讓我想起一位僅見過幾次面的故人。」 小強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先故作鎮定的反問:「此話怎講?」 「公子和那位故人一樣都學識淵博,也都有不少奇思妙想。」
原本呢,想說,400篇就收攤這系列 單純想表示舊的我已死去,這樣而已 後來,若把400不唸死吧,唸成是吧 這樣想,反而不是垂死掙扎的老天鵝 可能是隻在尋找身分認同中的醜小鴨 然後,繼續寫,搞不好又能湊個五百 以前回答過旅人前輩... 文字獄不是清朝搞的那個文字獄 單純覺得坐在書房爬格
10/03/2010 晚上吃完晚飯後,回到書房,兒子丟了本書給我。 他跟我說: 我看了第一篇的最後一句。 講不出來,但就是有個不知道怎麼講的感覺。   這是他的方法,我知道他想我也看看這本書。   我一看是龍應台寫的書。前陣子我也才要他看了龍應台寫的大江大海。 聽他這麼說,我也翻了
Thumbnail
一早起來收信,看到某篇文章又上了精選,what? 這不是我兩年半前發表的短文嗎? 我記得那時方格子甚至還無法給自己文章類型分類,也沒有點讚功能,都快忘記寫過這樣的內容了,那豈不表示,我在這裡滿資深的??(有點汗顏)。不知不覺又過了兩年多... https://vocus.cc/article/61
首先 我承認 我是因為書名而想翻開閱讀的😄😄😄 但書中的內容不能說是勵志類型 比較像是心情分享 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 寫了好幾封信給你 而信中的敘述有時候是這人的朋友發生的 有時候是她自己遇到的 很真實 也令人共鳴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老師說寫有共通性的東西,讀者才會有共鳴,有共鳴才比較會有人看。 可我愛跟老師作對,就愛亂寫…… 夢,這種東西呢太個人了,不容易讓人共鳴。但是,讓我夢到了,我就想《它跟我有緣!我要把它寫下來!》…………
前言:因發現留言實在不好找尋,有時回覆詩句想保留下來,積少成多,遂發成集。 花雪無心籠眼目,行人懷念住腳步。 心有偏執難改道,身轉偶觀無限路。 春花未盡南風起,夏綠搖曳西風續。 秋日燠燠朔風和,冬雲翳翳青風祛。 四時行焉不流止,百物生焉無喜虞。 萬緒雜紛及吾身,一心見性明實
Thumbnail
一本言情小說在讀者人生裡的存在期間短則一小時,長則十幾年,很少有讀者會把通俗小說留在書櫃裡二三十年的。
Thumbnail
首先謝謝跑大叔回覆我這篇Threads。 一位脆友也有跟我留言式互動,我的回覆大致是因為自己要寫戀愛小故事,偏偏自己沒有戀愛過,她問我都寫什麼樣的故事,我是沒有回答,在猶豫是否要說我主要是寫GL百合,因為想到對方不一定會想看。 但有回覆我都寫甜的,因為現實的自己過得
Thumbnail
「不知為何,我總覺得對公子有股熟悉感。」 小強還來不及、也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千繪夜已經繼續說下去了。 「公子讓我想起一位僅見過幾次面的故人。」 小強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先故作鎮定的反問:「此話怎講?」 「公子和那位故人一樣都學識淵博,也都有不少奇思妙想。」
原本呢,想說,400篇就收攤這系列 單純想表示舊的我已死去,這樣而已 後來,若把400不唸死吧,唸成是吧 這樣想,反而不是垂死掙扎的老天鵝 可能是隻在尋找身分認同中的醜小鴨 然後,繼續寫,搞不好又能湊個五百 以前回答過旅人前輩... 文字獄不是清朝搞的那個文字獄 單純覺得坐在書房爬格
10/03/2010 晚上吃完晚飯後,回到書房,兒子丟了本書給我。 他跟我說: 我看了第一篇的最後一句。 講不出來,但就是有個不知道怎麼講的感覺。   這是他的方法,我知道他想我也看看這本書。   我一看是龍應台寫的書。前陣子我也才要他看了龍應台寫的大江大海。 聽他這麼說,我也翻了
Thumbnail
一早起來收信,看到某篇文章又上了精選,what? 這不是我兩年半前發表的短文嗎? 我記得那時方格子甚至還無法給自己文章類型分類,也沒有點讚功能,都快忘記寫過這樣的內容了,那豈不表示,我在這裡滿資深的??(有點汗顏)。不知不覺又過了兩年多... https://vocus.cc/article/61
首先 我承認 我是因為書名而想翻開閱讀的😄😄😄 但書中的內容不能說是勵志類型 比較像是心情分享 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 寫了好幾封信給你 而信中的敘述有時候是這人的朋友發生的 有時候是她自己遇到的 很真實 也令人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