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如何挑選:感測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現行的電動自行車內部至少存在3種以上不同應用的感測器,本文就針對各種不同用途的感測器種類一一介紹說明之。

一、馬達驅動感測器:使馬達正常運轉

於永磁馬達中,大多採用3顆霍爾感測器(Hall Sensor)為下圖中亮綠色的元件,其原理係利用永久磁鐵NS極性的不同,當磁場流經霍爾感測器感測後,會對應磁鐵極性而顯示出通電或斷電的電壓訊號,藉此判斷馬達磁鐵轉子的位置資訊,回授給驅動器以利於調整正確的供電,讓馬達能正常運轉。

霍爾感測器

霍爾感測器

此外有也無感測器(Sensorless)的技術,不使用霍爾感測器,而是利用馬達反電動勢(Back Electromotive Force,Back-EMF)來判斷磁鐵轉子位置,是一種不需要倚靠外部硬體裝置就能對馬達轉子位置進行觀測的演算法。然筆者的老師曾告知,單靠軟體演算,失誤的風險偏高,對於會承載人生命的交通工具,必須得安裝實體感測器,才能提高安全性。而在筆者的實務經驗中,體會到感測器其實也是存在者故障或是異常的可能性;因此筆者認定,就算是安裝硬體感測器的系統,其內部程式應該同時併行無感測器的演算,讓硬體資訊與軟體演算雙方核對確認,方可達到最高安全級別。

霍爾感測器其實提供的是位置資訊,再將兩個位置訊號進行時間微分,就可以得到速度訊息;而兩組速度值再次進行時間微分,則會變成加速度。因此藉由馬達轉子位置感測器可以延伸很多馬達的相關參數;但因僅採用了3顆霍爾感測器,解析度較差,故還有更高階的磁編碼器或是編碼器可以使用,然而霍爾感測器是其中最為便宜的選擇,採用的普及率最高。

有鑑於此,將現行的馬達驅動感測器做個規格高低排序,其結果如下

編碼器 > 磁編碼器 > 霍爾感測器 > 無感測器

編碼器與磁編碼器大多用於工業等級以上的產品,霍爾感測器則是用於民生等級的產品,無感測器則會用於電動滑板車、無人機及風扇類的產品當中。

至於安全性的考量,目前法規僅要求若將馬達的霍爾感測器切斷後,馬達會停止輸出動力。老實說,這是因為電動自行車的馬達當中,有一組單向軸承,當馬達不動作時,並不會直接影響到車況,使用者僅會感覺到沒電或是馬達壞了;這樣的行為有點類似汽車開到沒油了,會有種突兀的動力消失感,其實並非最妥善的做法。筆者當初於英國所學的容錯系統,是要在異常產生後,仍維持系統正常運作,直到安全停妥後才切斷動力;也就是當霍爾感測器故障時,要先判斷出霍爾感測器異常,就切換到無感測器模式,同時於車錶上顯示故障,誘使車主將車子安全停置後,才真正切斷馬達動力。


二、輪速感測器:轉速的量測及顯示

其實輪速感測器也是一顆磁鐵搭配霍爾感測器,但磁鐵會安裝在輪子上,因此輪子每轉一圈就會回傳一次訊號,就是轉速頻率。輪轂馬達是將此輪速感測器安裝於馬達內部當中,與馬達外殼件結為一體;而中置馬達則需要另外安裝於車輪幅條及車架上。由於轉一圈才僅有一個訊號,若是車錶要顯示時速,則必須要等待兩次訊號回傳後再進行時間微分,才能轉換為時速,所以會有種非常延遲的感受。這點其實是可以搭配馬達驅動感測器內的3顆霍爾感測器及這1顆的輪速感測器混合採用,達到更為即時的時速顯示,但並無廠商進行要求,導致筆者配合的電控廠商僅將這種即時的速度變化資訊自行使用,而非外傳置車錶上顯示。

輪速感測器

輪速感測器


三、踏頻感測器:量測騎乘者狀態

主要用於觀測騎乘者的狀態,以回傳給控制器調整馬達輸出狀態。目前的定位是高階車款會使用轉矩感測器來直接量測騎乘者的腳力,而低階的車系僅使用速度感測器,量測騎乘者的踏頻,無法直接回饋騎乘者力量表現。

高階的轉矩感測器其實採用了應變規,針對微量的形變進行電壓訊號回授,也就是騎乘者施力踩踏板時,轉軸上會感受到扭轉的力量,在軸心上產生類似擰毛巾的變形;當力量越大時,變形量就越嚴重,因此可以反映騎乘者腳力的強弱。

應變規量測形變

應變規量測形變

而低階的速度感測器,依然是使用霍爾感測器,但會搭配較多的磁鐵,筆者目前已知的產品分別有18及36兩種規格可以選擇,代表旋轉一圈會有18組訊號輸出,或是36組。訊號數量越多則代表控制反應會越即時,因此騎乘者可以感受到馬達反應較為快速;但這其實跟馬達特性並沒有關係,而是直接受到感測器的訊號數量所影響的。額外分享,最低階的磁編碼器,轉一圈會有600個訊號數,而編碼器則是1024個訊號起算。

速度感測器最為人詬病的是無法對於力量產生反應,因此在爬坡或是重載時的馬達輸出反應會不正確,無法達到人車合一的協同性,因此被視為低階車系。但若搭配馬達轉矩訊號做合成判斷,就可以分析出目前是否為爬坡、下坡或是載重等;是因為面對不同的路況及重量,馬達所消耗的電能就會不同。在相同的車速下,馬達耗電較兇,其實就代表著爬坡或是載重,如汽油車一般,爬坡及載重時會增加油耗。如此一來可藉由低階的速度感測器及馬達內部資訊混合應用判斷車況,再輸出恰當的動力,達到智慧化的人機合一表現。

而轉矩感測器,則是讓筆者很不習慣的產品,由於需要利用騎乘者的腳力來做為馬達出力的判斷,但當筆者騎到鐵腿時,僅能維持踏頻,無法出力,結果馬達也不出力,大夥一起躺平,是啥道理?導致後來筆者很不愛騎轉矩感測器的車款。

四、加速度感測器:確認車體姿態

筆者僅在中置馬達中看到過,雖然名為加速度感測器(G-Sensor),但主要是用來判斷自行車的姿態,作為判斷上下坡的參考,而非真的用來做加速度的應用。加速度感測器並不普及,主要是運用上可以有許多的替代方案,而且騎乘者也會主動變速調整來面對上下坡的變化,導致加速度感測器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然而筆者卻覺得這加速度感測器其實對於生命安全有很大的幫助,當遇到車倒或是車禍時,它會有立即的反應,若能加以判斷並即時通知救護,就能對騎乘者的安全有莫大的幫助。

對於交通工具,筆者的觀念是安全回家最要,能擁有一台確保安全的車款,比一台性能超跑還要吸引筆者。


重點整理:

感測器其實有硬體裝置也有軟體技術,混合應用相互驗證,更為安全。

#可擔任業界顧問、講師

#個人經營歡迎贊助

馬達製造的專家-路昌工業

電動生活體驗-哿暢機電

電機產業的專業代工生產廠-富竹企業社

馬達技術傳承計畫

想要馬達的技術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

我把所有的知識都放在那裡了。



avatar-img
248會員
216內容數
歡迎贊助或是多點廣告,謝謝 可擔任業界顧問、講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達技術傳承計畫 的其他內容
身為一個馬達相關從業人員,對於KV值這項參數的存在,常讓筆者覺得滿頭問號,即便是瞭解KV值的使用方式及思考邏輯,知道了KV值對某些使用者的存在意義,仍然是覺得難以接受。 由於永磁馬達的轉速與電壓之間可視為明確的線性關係,如下圖所示,電壓越高則轉速越快;因此在馬達領域有了一個專有名詞,反電動勢常數(
電動自行車產業喜歡玩數字之爭,因此有段時間筆者常被要求拉高馬達轉矩值;以中置馬達為例,開始基本要求的轉矩值為50Nm,之後一路擴增到120Nm,現今是否有再持續增加,筆者就沒有再追蹤下去了。 筆者不愛這數字之爭,主要是從系統搭配的角度來看,就算馬達能作到如此大的轉距動能輸出,其實整台電動自行車並沒
挑選電動自行車規格時,針對電池的部分有幾個常見規格描述,如電壓(V)、安時(Ah)及瓦時(Wh)等,其關聯性如下圖的數學式所列,也就是電壓值(V)乘上電流值(A)就等於功率(W),再導入時間函數並以小時(h)為單位來定義,將此定義作為一種電池容量的描述。由於安時(Ah)與瓦時(Wh)皆係用於告知電池
筆者剛開始接觸電動自行車產業時,大馬力及時速45公里的車款正在風頭上,因此廠商希望筆者能設計一款出力達到1馬力(1hp=750W)的動力馬達。筆者就在原本250W的體積空間內嘗試加大馬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測試,最大曾經達到1,000W的輸出功率;若能進一步優化散熱設計,預計將可達到1.5KW的功率
KHS曾經詢問過筆者個人意見,希望知道自行車的續航力到達幾公里後,就可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筆者基於自行車的活動判斷,除了過硬的一日雙北、北高、雙塔的挑戰賽外,大部分的單車活動會控制在200公里以內,因此筆者建議電動自行車的續航力達到250公里,就可以滿足90%以上的使用情境。然而這標準,是針對把騎自行
中置馬達作為目前電動自行車的主流,但筆者的直覺卻對這項產品不甚喜愛。一開始筆者只是單就自行車的造型來看,中置馬達就是硬是擠了一大坨東西在車架的下方,實在有礙觀瞻。當然輪轂馬達也是甚為突兀,但剛好變速飛輪的發展越來越多段,面積也就越來越大,擋住了裝在後輪的輪轂馬達,使得後驅的輪轂馬達開始不那麼難看,也
身為一個馬達相關從業人員,對於KV值這項參數的存在,常讓筆者覺得滿頭問號,即便是瞭解KV值的使用方式及思考邏輯,知道了KV值對某些使用者的存在意義,仍然是覺得難以接受。 由於永磁馬達的轉速與電壓之間可視為明確的線性關係,如下圖所示,電壓越高則轉速越快;因此在馬達領域有了一個專有名詞,反電動勢常數(
電動自行車產業喜歡玩數字之爭,因此有段時間筆者常被要求拉高馬達轉矩值;以中置馬達為例,開始基本要求的轉矩值為50Nm,之後一路擴增到120Nm,現今是否有再持續增加,筆者就沒有再追蹤下去了。 筆者不愛這數字之爭,主要是從系統搭配的角度來看,就算馬達能作到如此大的轉距動能輸出,其實整台電動自行車並沒
挑選電動自行車規格時,針對電池的部分有幾個常見規格描述,如電壓(V)、安時(Ah)及瓦時(Wh)等,其關聯性如下圖的數學式所列,也就是電壓值(V)乘上電流值(A)就等於功率(W),再導入時間函數並以小時(h)為單位來定義,將此定義作為一種電池容量的描述。由於安時(Ah)與瓦時(Wh)皆係用於告知電池
筆者剛開始接觸電動自行車產業時,大馬力及時速45公里的車款正在風頭上,因此廠商希望筆者能設計一款出力達到1馬力(1hp=750W)的動力馬達。筆者就在原本250W的體積空間內嘗試加大馬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測試,最大曾經達到1,000W的輸出功率;若能進一步優化散熱設計,預計將可達到1.5KW的功率
KHS曾經詢問過筆者個人意見,希望知道自行車的續航力到達幾公里後,就可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筆者基於自行車的活動判斷,除了過硬的一日雙北、北高、雙塔的挑戰賽外,大部分的單車活動會控制在200公里以內,因此筆者建議電動自行車的續航力達到250公里,就可以滿足90%以上的使用情境。然而這標準,是針對把騎自行
中置馬達作為目前電動自行車的主流,但筆者的直覺卻對這項產品不甚喜愛。一開始筆者只是單就自行車的造型來看,中置馬達就是硬是擠了一大坨東西在車架的下方,實在有礙觀瞻。當然輪轂馬達也是甚為突兀,但剛好變速飛輪的發展越來越多段,面積也就越來越大,擋住了裝在後輪的輪轂馬達,使得後驅的輪轂馬達開始不那麼難看,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有關歐洲自行車展場的觀察,內容包括電動輔助自行車系統、變速套件與其他零件、IoT、攤位設計概念、人身部分與趣味產品。文章內容充滿豐富圖片和詳細說明。
Thumbnail
隨著全球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與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日益增加,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s, EVs)成為了未來交通工具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其中,EV動力傳動系統(EV Powertrains)中的電動機技術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EV的效能與性能有著重大影響。
Thumbnail
馬達(也稱為電動機)是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的重要裝置,廣泛應用於各種工業和日常生活中。馬達根據工作需求、應用場合的不同而分為多種類型。接下來本文將介紹幾種常見的馬達類型及其應用。
Thumbnail
隨著電動車(EV)日益普及,充電技術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不同的充電規格適應了不同的市場和技術需求。在台灣的充電樁也有各式的充電標準正在使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電動車充電標準:J1772、CCS1、CCS2、CHAdeMO 和 NACS(TPC)。 J1772、 CCS1
在迎接未來的挑戰中,電動車供電設備(EVSE)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和環境永續議題日益重視,電動車作為一項清潔能源交通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然而,要實現電動車的普及,建立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至關重要。
Thumbnail
全球各大車廠都在研發 EV 電動車,媒體也時常討論電動車的未來,什麼 EV 電動車、BEV 純電動車、 HEV 油電混合、PHEV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名詞常常把人搞得一頭霧水,明明都是電動車究竟差別在哪裏? 以下簡單說明解釋這些名詞,讓你能快速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 EV 電動車 EV 電動車
Thumbnail
在追求永續環境的今日,電動車被視為解決城市污染和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然而,電動車普及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顯著的挑戰:如何有效提高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和續航里程。來自未來的解決方案——「能線通途」EnerPath,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答案。
Thumbnail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許多國家對於綠色能源及綠色交通提供了更多補助與支持。除了環保議題受到重視之外,隨著大家生活方式改變,健康生活也是關心的議題之一。 因此,具有健康、省力、輕便、免駕照等優勢的電動自行車,成為現今綠色交通與健康生活中的新趨勢之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有關歐洲自行車展場的觀察,內容包括電動輔助自行車系統、變速套件與其他零件、IoT、攤位設計概念、人身部分與趣味產品。文章內容充滿豐富圖片和詳細說明。
Thumbnail
隨著全球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與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日益增加,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s, EVs)成為了未來交通工具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其中,EV動力傳動系統(EV Powertrains)中的電動機技術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EV的效能與性能有著重大影響。
Thumbnail
馬達(也稱為電動機)是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的重要裝置,廣泛應用於各種工業和日常生活中。馬達根據工作需求、應用場合的不同而分為多種類型。接下來本文將介紹幾種常見的馬達類型及其應用。
Thumbnail
隨著電動車(EV)日益普及,充電技術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不同的充電規格適應了不同的市場和技術需求。在台灣的充電樁也有各式的充電標準正在使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電動車充電標準:J1772、CCS1、CCS2、CHAdeMO 和 NACS(TPC)。 J1772、 CCS1
在迎接未來的挑戰中,電動車供電設備(EVSE)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和環境永續議題日益重視,電動車作為一項清潔能源交通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然而,要實現電動車的普及,建立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至關重要。
Thumbnail
全球各大車廠都在研發 EV 電動車,媒體也時常討論電動車的未來,什麼 EV 電動車、BEV 純電動車、 HEV 油電混合、PHEV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名詞常常把人搞得一頭霧水,明明都是電動車究竟差別在哪裏? 以下簡單說明解釋這些名詞,讓你能快速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 EV 電動車 EV 電動車
Thumbnail
在追求永續環境的今日,電動車被視為解決城市污染和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然而,電動車普及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顯著的挑戰:如何有效提高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和續航里程。來自未來的解決方案——「能線通途」EnerPath,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答案。
Thumbnail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許多國家對於綠色能源及綠色交通提供了更多補助與支持。除了環保議題受到重視之外,隨著大家生活方式改變,健康生活也是關心的議題之一。 因此,具有健康、省力、輕便、免駕照等優勢的電動自行車,成為現今綠色交通與健康生活中的新趨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