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學三部曲之一:從《現象學十四講》談偏見的核心是心智的封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現象學是理性在可理解對象的顯現中所獲致的自我發現」、「現象學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個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象的組合」、「現象學是去發現當顯露活動發生時,事物與心智的必然樣態」、「現象學所做的,是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來矯正笛卡兒與洛克思想對心智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表象之現實的偏見」、「現象學描述某一特定事物所適宜的多種呈現樣態」、「現象學描述某一特定事物所適宜的多種呈現樣態」、「現象學幫助我們避免了化約主義」。


  現象學起源於胡塞爾(Edmund Husserl, 1859-1938)1900年出版的《邏輯研究》,然而,在胡塞爾艱澀難懂的描述下,現象學難以被一般人所理解?例如:胡塞爾提出現象學是「回到物自身」,但如何回到物自身?我們既非物,如何理解物自身?本書作者美國天主教大學(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in Washington, D.C.)哲學教授索科羅斯基(Robert Sokolowski ,1943-)則試圖用淺顯的語言描述他所理解的現象學,讓讀著能夠透過現象學的這14堂課,對現象學有一初步、輪廓性的理解。


  首先,什麼是現象學(phenomenology)?現象學為何重要?在胡塞爾提出現象學之前,傳統哲學認為心智是封閉的。如同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便是以我思、以自我為中心。然而,若說只有「我思」是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知識,便會產生以下兩個問題:第一,他人如何驗證你認為無庸置疑的知識?第二,若我思無法分享與他人,而每個人的我思又都不同,那麼這宣稱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知識是否否定了真理的可能?


  他人,即是自我之外的外在世界,如:看到的東西、感知到的環境等。若說心靈是封閉的,為何自我意識與外在世界脫離不了關係?目前最先進的腦科學,依然無法指出意識從何而來、意識在哪裡?無法解釋自我如何跨出頭殼外,感知到外在世界?如此便產生思想上的矛盾。要解釋這一切,唯有打破「心智是封閉」的這一假設,改為心智是「非」封閉的,心智是「公共性」的。因此,外在世界皆可現於內在,現象學幫助我們得以宣稱思考、推理與知覺的公共性,並保有追求真理的可能。


  現象學承認現象,即現象的事物的實在與真實。笛卡兒哲學認為我們所看到的一幅畫、一個可感物、一個符號,都只存在於我們的心智。然而事實卻是,事物能夠以圖畫、可感物或符號等的方式存在,彼此的存在方式是不同的。例如:草是濕的事實存在於沾濕的草上,而不存在於說出這些字的人的心中。因此,事物是公共性的,事物所產生錯誤的記憶也是公共性的。例如:原先我認為地上的反光是一攤小水窪,結果近看卻是塊玻璃碎片。在這個經驗中,從小水窪改正為玻璃碎片並非是封閉的心智作用,而是水窪在某種情況下看起來像玻璃的「事實」,水窪在這種情況下是以玻璃的方式存在。將某物當作是另一物的現象,都是真實的錯誤,都是公共性的。錯誤、遮蔽與偽裝都是某物存在的可能樣子。


  現象學的核心即是我們的每一個意識動作,每一個經驗活動,都是具有意向性的(intentionality):意識總是「對於某事某物的意識」(consciousness of),經驗總是「對於某事某物的經驗」(experience of)。我們所有的覺知都是指向事物。現象學做的即是區分並挑出不同的意向性以及與其關聯的各種不同的事物。幫助我們了解人類認識的不同形式。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矯正笛卡兒對於心智是封閉而非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僅是表象而非現實的偏見。


  事物沒有純粹的表象,表象是存在的一部分。我所看到的比我眼睛所遭受到的刺激還要多。以對一個立方體的知覺過程為例,立方體有六個「面」(sides),每個面可以在不同遠近、不同角度透視下呈現不同的樣子,例如:正面看正立方體是一個正方形面,向後轉個角度變成不規則四邊形,再向後轉,原先的面最後變成了一條直線,直到消失。我們將一個面的不同呈現稱為面相(aspects),一個正立方體能夠呈現多種面相。而隨著不同時間,如閉眼後再睜開眼,同一個面相在不同時間的呈現則稱為輪廓(profile)。藉由輪廓,我們得到正立方體的「同一性」。正因為正立方體不同輪廓的呈現,彼此疊加,不管顯現多少或不顯現多少都是同一正立方體。於是,在同一個正立方體,一個面、面相是主體際性的(intersubjective),是公共性的經驗。然而,輪廓則是瞬時呈現的、是私己的、主體的。因此,我們在不同的輪廓中,產生了不同的經驗、不同的意向性。


  現象學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幫助我們脫離對心智封閉性的偏見。人不是單純的只有好壞人之分,不是單純的只以非好即壞的方式存在。好人或壞人都只是存在的一部分。下一篇將談論現象學的三種結構形式、三種常用的進路。分別是:1. 部分與整體、2. 同一與多重、3. 顯現與不顯現。 

2019/9/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65會員
657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Thumbnail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時代,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有其他的可能性,這種現象引發人們了對空間和自身存在的另類思考。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異質空間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空間定義上的理論框架,幫助解釋並理解這些交錯的空間關係。異質空間是現實中的特
Thumbnail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時代,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有其他的可能性,這種現象引發人們了對空間和自身存在的另類思考。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異質空間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空間定義上的理論框架,幫助解釋並理解這些交錯的空間關係。異質空間是現實中的特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邏輯學如何作為一種科學(知識論)?   何謂科學?黑格爾認為「認識自身作為精神的精神,即是科學。」「科學在其自身之內包含了概念之形式該外在化的必然性,並且它包含了從概念成為意識的過度。」「邏輯即是對於純粹觀念-亦即對於思維之抽象要素中之觀念-的科學。」「邏輯是最困難的科學,因為它必須,
Thumbnail
邏輯學如何作為一種科學(知識論)?   何謂科學?黑格爾認為「認識自身作為精神的精神,即是科學。」「科學在其自身之內包含了概念之形式該外在化的必然性,並且它包含了從概念成為意識的過度。」「邏輯即是對於純粹觀念-亦即對於思維之抽象要素中之觀念-的科學。」「邏輯是最困難的科學,因為它必須,
Thumbnail
當我們在談論心物二元論、存有與存有者或主客二元論時,這些看似矛盾的理論,其共通點是什麼呢?是─「語言」。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或者說語言就是思考、語言與思考是不可分的。思考決定了自我的世界觀,以及認識他人世界、甚或存有世界的可能。關於對世界(宇宙、自然)的認知,如同海德格所言,我們皆是被拋擲
Thumbnail
當我們在談論心物二元論、存有與存有者或主客二元論時,這些看似矛盾的理論,其共通點是什麼呢?是─「語言」。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或者說語言就是思考、語言與思考是不可分的。思考決定了自我的世界觀,以及認識他人世界、甚或存有世界的可能。關於對世界(宇宙、自然)的認知,如同海德格所言,我們皆是被拋擲
Thumbnail
嘗試解釋三個身心靈相關的基本概念,包括集體意識的佔據、對於未知的最佳解、世界終究是二元的。通過這些基本概念的探索,希望讀者能種下一個對內探索的種子,回歸真實和平衡的心態。
Thumbnail
嘗試解釋三個身心靈相關的基本概念,包括集體意識的佔據、對於未知的最佳解、世界終究是二元的。通過這些基本概念的探索,希望讀者能種下一個對內探索的種子,回歸真實和平衡的心態。
Thumbnail
意識具有波粒二象性,處於知與不知之間的變化,需要觀察和關注才能展現。文章講述了量子實驗和意識之間的類似性,以及對自我本質的認知。說明恆久不變的變化、對生命及存在的愛和厭惡的觀念。
Thumbnail
意識具有波粒二象性,處於知與不知之間的變化,需要觀察和關注才能展現。文章講述了量子實驗和意識之間的類似性,以及對自我本質的認知。說明恆久不變的變化、對生命及存在的愛和厭惡的觀念。
Thumbnail
萬物與靈性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深奧且多面向的主題,涉及宗教、哲學、科學和個人信仰等多個領域。不同文化和信仰體系對萬物與靈性之間關係有著不同的解釋和理解。這些包括宗教觀點、哲學觀點、科學觀點、個人信仰與體驗,生態與環境觀點,以及東方哲學與靈性。
Thumbnail
萬物與靈性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深奧且多面向的主題,涉及宗教、哲學、科學和個人信仰等多個領域。不同文化和信仰體系對萬物與靈性之間關係有著不同的解釋和理解。這些包括宗教觀點、哲學觀點、科學觀點、個人信仰與體驗,生態與環境觀點,以及東方哲學與靈性。
Thumbnail
現今的社會風氣開放,許多未知的力量也漸漸揭開面紗,不論是站在科學論點,還是神秘學派,都已經有非常多的數據與論點能參考。靈性本源為人的自性,人的存在可分爲四個層面:生物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和靈性層面,其中靈性層面最為核心的部分。 [高頻與低頻] 時常的,能從不管是友人、客戶、或者是時下
Thumbnail
現今的社會風氣開放,許多未知的力量也漸漸揭開面紗,不論是站在科學論點,還是神秘學派,都已經有非常多的數據與論點能參考。靈性本源為人的自性,人的存在可分爲四個層面:生物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和靈性層面,其中靈性層面最為核心的部分。 [高頻與低頻] 時常的,能從不管是友人、客戶、或者是時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