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在外交部工作》談外交沒有局外人

2024/03/1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本書作者劉士傑,1980年出生,曾駐洛杉磯辦事處、帛琉大使館及擔任外交部歐洲司科長。相較於一般新聞上外交部發言人、外交部長談論的外交,本書除了分享第一線外交工作的內容,身為一位年輕有理想的外交人員,作者更省思其中種種的外交沉痾(如:賀電文化是支持體育,還是支持體育冠軍?)如何改善?及在中國崛起、無法避免中國影響的今天,只有15個邦交國(作者書寫時還有17個)的台灣外交人員與一般「正常」國家的外交人員有何不同?最後,外交人員是一份工作、亦是公務人員的一種,在公務體系下,如何作一位樂在其中的外交人員?


  首先,我們對外交人員的想像是什麼?是在燈光美氣氛佳的晚宴上與各國政要談論國際時事或雙邊政策?可以環遊世界(但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我國的領事館或辦事處)?還是如同電影007中碟對諜的情節?作者認為:「外交官要具備說服對方的能力,不是說要口才或舌燦蓮花,而是散發一種令人信服的個人特質,傳遞你的訊息然後達標,這就是外交工作的本質。」簡單說,外交是說話的藝術。除了要傳遞我國的價值(如:自由、和平、經貿、醫療等),更要建立雙邊價值的基礎,以達到深化價值、永續外交的目標。然而,價值是一種選擇哲學。現實的問題是,邦交國為何選擇與中華民國建交而非與中國建交?


  在具國際法意義的「一中原則」下,我國的國際空間被中國壓縮。因此,外交便常牽涉兩岸關係。而這就不單只是外交部的業務,更涉及了國安單位、陸委會。作者也建議,外交、國安及兩岸系統的官員應該藉由相互借調來增加歷練;讓國安人員懂外交、外交人員也懂國安。在兩岸相同的歷史脈絡及語言上,我國除了可藉由中國在亞洲及世界的相對定位與互動,掌握中國的政策及未來走向外,更多了理解歷史縱深的中國。


  「我們剛在迪士尼樂園。現在我媽被園區的警察抓起來,他們說他偷竊。我們都不會講英文。」、「我女兒失戀要自殺了!快救救她!」


  相較於談判桌上的外交,一線基層外交人員的日常更多是與國人相關的「海外急難救助」或媒合、宣導當地與我國的交流(如醫療、教育、農技等)。以海外急難救助為例,雖然外交部是代表國家的正式單位,但外交部也並非十項全能,有時遠水救不了近火。例如:當時還是駐洛杉磯辦事處的作者,光南加州占地面積146,347平方公里,就是台灣(3萬6千平方公里)的4倍。車程動輒超過5小時,便無法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此時,外交部的角色便是媒合其他資源與人脈,如:當地的僑胞、華人警官、台籍律師、甚至慈濟分會等。以快速地解決急難救助的問題。最後,那位在迪士尼被警察抓的當事人重獲自由,代價是永不能再入境美國。而被告知失戀要自殺的當事人,則不過是母親護女心切,虛驚一場。重點不是外交人員什麼都要會,而是「同理心」。一顆願意站在當事人立場思考,以有效解決真實問題的同理心。


  「若沒有對自己國家保有熱忱與熱情!你對於台灣的了解,對於各項國內議題的掌握與看法,形塑了你向外國政要介紹國家的角度。」


  外交人員本質上也是公務員,而不管任何公務員都應該對國家保有熱忱與熱情,也都應該對公共議題表達意見。因為公務員首先要是公民,然後才是公務員。又作者在這個不鼓勵公務員思考和創新的公務體系中,如何突破守舊與循例的沉痾?作者舉了他駐帛琉時主動向大使提出舉辦「台灣系列巡迴講座」的活動,最後成功的在帛琉的5間高中與社區學院宣傳台灣的各項獎學金計畫,及串聯其他在帛琉工作的台灣團體,如:台灣醫療計畫的新光醫院、台灣技術團的農業技師、國合會的華與教師等。一同下鄉宣講,將台灣的友善與正面形象傳遞給帛琉學生。


  外交人員與一般公務人員相同的是,皆是藉由考試任用,但兩者考試不同。一般公務人員的晉用是由7月的高普考或12月的地方特考,而外交人員則是每年9月的外交特考(全稱: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外交領事人員及外交行政人員考試),其中又分為兩試,分別是9月的筆試及12月的口試。因此,一般公務人員一年可報考兩次,外交人員則一年只能報考一次。而外交人員也同公務人員有分高考及普考兩種等級,分別是三等外交領事人員及四等外交行政人員。高考等同三等外交領事人,普考則等同四等外交行政人員,其起薪、職等皆相同。


  外交人員與一般公務人員的主要差異在於,外交人員若駐外,另有「地域加給」(所以年薪破百)。且外交人員採「六三三」輪調制:先在部內服務3年,其後外派兩任共約6年,回部內服務滿3年後,再次外派。高普考則是訓練期滿成績及格取得考試及格之日起,於服務3年4個月後,得轉調原分發任用之主管機關及其所屬機關、學校以外之機關、學校任職。外交人員如此漂泊的輪調制,造就了外交人員較難找到另一半的現象。即便有了家庭,小孩的成長教育又是另一個挑戰。


  身為地方文化局的公務低層,很高興藉由本書,看到其他單位的同仁分享他機關的辛酸與感動。我最有感的是,文化資產修復的公務員可否外派?若可外派,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工作?若邦交國是聯合國的會員國,或可協助其申請聯合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或協助當地建築技藝的保存,並提供台灣修復技術、修復方式、及修復後再利用等的交流,而不是只是出國考察、回國寫寫報告。例如:作者曾外派的帛琉,亦曾被日本占領(一戰及二戰期間),日本戰敗,帛琉獨立後,甚至選出日裔的中村國雄為總統。台灣或可分享修復日式建築的經驗及工法。且帛琉同為南島語系民族(母系社會),其文化亦可與台灣原住民族文化交流、保存與深化。


  若說「部部都是文化部」,為何不能「部部都是外交部」?外交應該是全民都可參與的文化,只要我們持續對台灣保有熱忱與熱情、持續關心台灣的各項議題,任何工作都能直接或間接的讓台灣民主自由的價值被看見。 

2019/10/12

3會員
520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