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氣別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生而為人,我們只能要求自己,無法要求他人,因為心不好控制,也由不得自己。好比如,我們要求每一位手足也要跟自己一樣孝順,偏偏手足用自己的標準衡量覺得已經夠孝順了,這就是每個人對事情的要求和看法不同,互相勉強只是互相為難,更是一種執著和放不開。


有一位先生,開車途中看見一名女士卡在右側的小巷子想順入車流卻動彈不得,這位先生慢了下來,讓女士先行順入,沒想到女士順利進入車流後,連一個招呼也沒打,男子有些憤慨,心想,這名女士真沒禮貌。這名男子回家後跟妻子抱怨,妻子這樣說,「你禮讓對方先行,是基於個人的修養,不是為了討對方感謝。對方要不要感謝,不歸你的修養範圍所管。」


調伏管理我們自己的心有時都是百般困難了,如果還要管他人的想法、管他人的心意,實在是為難了自己。生活中,有許多人總是看不開,總是放不下自己對別人如何的好,別人又如何對自己不夠好,總是執著在沒有「禮尚往來」。我們只要管好自己,順著良心,別人的反應跟我們無關,要感謝、要回饋,那是他們的事,不想感謝、不想回饋,也是他們的事。總不能我們自己主動給對方一口飯,也要求對方回一口飯,是我們自願的,就不能要求對方照樣配合,那是處事修養。


常常聽見有些人說,某某人怎麼可以這樣,我對他那麼好,真是太不值得了。如果我們把錢借給友人,就不要去想對方還不還,如果把這樣輕安自在的心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就不會事事執著、日日抱怨、時時計較了。


#顧好自己的心念

#不執著不瞋心

#修身養性

avatar-img
51會員
1.2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時候,我們會因別人一句話而生煩惱心,或是別人一句不好聽的無心話造成我們的心受傷。老智者說,我們可以原諒一個因為無心之言而傷害人的人,卻不能原諒一個自願被別人傷害的人。這中間的差別是我們這顆心的自主性,心不堪承載他人的三言兩語,又怎堪承受更大的人生重擊。 有一位先生,教官退休,年輕時就對坐禪讀
所謂功成名就,一定要在幾歲以前五子登科,在幾歲以前什麼都擁有了,順風順風,意氣風發,好不得意。可是,這樣的人真的快樂嗎,真的從此天上人間了嗎。 有一個女人,三十歲就圓滿人生的頂極成就,當上外商金融公司的亞洲區副總裁,人生最風光一刻就此誕生。女人可以說日進斗金,風光無限,當她得到許多人夢寐以求的
小時候讀課本,讀到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當時年紀小,不懂花,加上親友普遍務農,習慣跟泥土打交道,不懂汙泥有什麼不好。總之,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這句話一直無法入心,直到修行之後才知道它真正的涵意。 在人群中修身養性不容易,心不穩定,就會受別人三言兩語激怒而生氣,別人一個眼神就足以讓我們懷疑自己。如果
「禍從口出」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就算沒有認真修行的人也知道飯可以多吃,話不能亂說,多說多錯,有時還會招徠不必要的麻煩和噩運。口業守好不僅可以避禍,更可以招吉祥,常聽老一輩人說一個人很有口福,意思是不缺吃,走到哪都有人請客。如果我們能時常說好話,就是福從口出,用溫暖的語言安慰受苦之人,隨口積福緣、福緣
有時候,我們會因別人一句話而生煩惱心,或是別人一句不好聽的無心話造成我們的心受傷。老智者說,我們可以原諒一個因為無心之言而傷害人的人,卻不能原諒一個自願被別人傷害的人。這中間的差別是我們這顆心的自主性,心不堪承載他人的三言兩語,又怎堪承受更大的人生重擊。 有一位先生,教官退休,年輕時就對坐禪讀
所謂功成名就,一定要在幾歲以前五子登科,在幾歲以前什麼都擁有了,順風順風,意氣風發,好不得意。可是,這樣的人真的快樂嗎,真的從此天上人間了嗎。 有一個女人,三十歲就圓滿人生的頂極成就,當上外商金融公司的亞洲區副總裁,人生最風光一刻就此誕生。女人可以說日進斗金,風光無限,當她得到許多人夢寐以求的
小時候讀課本,讀到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當時年紀小,不懂花,加上親友普遍務農,習慣跟泥土打交道,不懂汙泥有什麼不好。總之,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這句話一直無法入心,直到修行之後才知道它真正的涵意。 在人群中修身養性不容易,心不穩定,就會受別人三言兩語激怒而生氣,別人一個眼神就足以讓我們懷疑自己。如果
「禍從口出」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就算沒有認真修行的人也知道飯可以多吃,話不能亂說,多說多錯,有時還會招徠不必要的麻煩和噩運。口業守好不僅可以避禍,更可以招吉祥,常聽老一輩人說一個人很有口福,意思是不缺吃,走到哪都有人請客。如果我們能時常說好話,就是福從口出,用溫暖的語言安慰受苦之人,隨口積福緣、福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抱著對他人的期待,認為別人應該這樣,事情應該那樣。然而,當現實與我們的期望不符時,心中的無明火便會被點燃,開始不快樂。 為何要視他人滿足自己的期待為理所當然呢?這種期待本身就帶有一種不合理的我執。我們期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家家有
人與人之間 開始讓人舒服的 也許是你的言語 但後來讓人信服的 是ㄧ個人的人品 做人 就要做ㄧ個讓人放心的人 無論認識多年 都能由衷地說ㄧ句 認識你真好 人與人之間 真正能吸引對方的 不是你的容顏 不是你的財富 也不是你的才華 而是你傳遞給對方的信賴和踏實 傳遞給對方的真誠和善良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Thumbnail
自我課題在爆發的人我沒有義務善後,這跟幾歲、你行不行沒有關聯。
Thumbnail
你活在他人期望裡,卻無法自拔嗎?請放下那些不重要、無須在乎的人,好好活在自己的期望裡吧!
Thumbnail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對別人做那些連自己也討厭的事,這可以說是人與人相處的最低限度,但不是顛倒所有假設都能成立,尤其是在感情裡。 也就是並非 「己所欲,便施於人」:我希望別人對我這麼做,我就先對他這麼做,希望藉此來感動對方,進而對自己做一樣的事。 我喜歡有人在家等門的感覺,於是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這「義」,是自己的“義”。
Thumbnail
因為對自己嚴格要求高標準,覺得事情做好是應該的,比起讚美自己更喜歡找到缺點改進,要求自己沒有不對,甚至可因此獲得很好結果,只是很容易把這嚴格標準,也投射在別人身上。 會覺得對方怎麼做不到這點小事,這想法是把自己當主角,自我出發的對話,雙方當然不會感到愉悅。 學會不將自己的標準與價值觀,強加於
Thumbnail
對自我要求和對他人要求,一樣也不一樣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抱著對他人的期待,認為別人應該這樣,事情應該那樣。然而,當現實與我們的期望不符時,心中的無明火便會被點燃,開始不快樂。 為何要視他人滿足自己的期待為理所當然呢?這種期待本身就帶有一種不合理的我執。我們期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家家有
人與人之間 開始讓人舒服的 也許是你的言語 但後來讓人信服的 是ㄧ個人的人品 做人 就要做ㄧ個讓人放心的人 無論認識多年 都能由衷地說ㄧ句 認識你真好 人與人之間 真正能吸引對方的 不是你的容顏 不是你的財富 也不是你的才華 而是你傳遞給對方的信賴和踏實 傳遞給對方的真誠和善良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Thumbnail
自我課題在爆發的人我沒有義務善後,這跟幾歲、你行不行沒有關聯。
Thumbnail
你活在他人期望裡,卻無法自拔嗎?請放下那些不重要、無須在乎的人,好好活在自己的期望裡吧!
Thumbnail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對別人做那些連自己也討厭的事,這可以說是人與人相處的最低限度,但不是顛倒所有假設都能成立,尤其是在感情裡。 也就是並非 「己所欲,便施於人」:我希望別人對我這麼做,我就先對他這麼做,希望藉此來感動對方,進而對自己做一樣的事。 我喜歡有人在家等門的感覺,於是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這「義」,是自己的“義”。
Thumbnail
因為對自己嚴格要求高標準,覺得事情做好是應該的,比起讚美自己更喜歡找到缺點改進,要求自己沒有不對,甚至可因此獲得很好結果,只是很容易把這嚴格標準,也投射在別人身上。 會覺得對方怎麼做不到這點小事,這想法是把自己當主角,自我出發的對話,雙方當然不會感到愉悅。 學會不將自己的標準與價值觀,強加於
Thumbnail
對自我要求和對他人要求,一樣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