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文化生活體驗

32公開內容
1私密內容

我喜歡傳統文化,與你分享我喜歡的文化生活!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有在買茶葉的朋友,應該會看到有些產品會標榜手採一心二葉......但是說實在的,機器採摘能有效率、降成本,......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怎麼分辨這兩種採茶方式吧
Thumbnail
醫療金筆客-avatar-img
2024/03/27
謝謝分享~👍👍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7
醫療金筆客 不客氣呦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有些人擔心外面的茶飲製作過程,喜歡自己泡茶,但又懶得或沒時間使用茶葉、茶具…拿個保溫瓶放個茶包加入熱水,就出門了。 今天就來聊聊茶包吧,剛好手邊有一些不同的類型,就簡單來分享一下實際經驗。
Thumbnail
醫療金筆客-avatar-img
2024/03/24
謝謝分享~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4
醫療金筆客 不客氣,祝你找到自己喜歡的茶品。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點一柱鵝犁帳中香,使用玻璃蓋碗,泡上一款包裝寫著梨山茶的好茶,給自己一個靜心的儀式感。 傳統文化中,宋朝人就有所謂「閑情四事」:焚香、掛畫、插花、點茶。香與茶,都能讓人心情放鬆愉悅…
Thumbnail
CV教養生活-avatar-img
2024/03/23
感謝分享!「漢文化生活儀式感,不是單純擺拍,行為做作而已,而是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間,讓自己的心靈可以沉澱的時光。」👍邀請課業壓力大的媗日 來這坐坐😊原來您也有研究「香」?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4
CV教養生活 臥虎藏龍阿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相信你一定聽過「我們製茶只採用一心二葉的部分...」這樣類似的廣告詞,這一心二葉就好像金科玉律一樣,是採摘茶葉的最高標準。難道除了這部分以外都沒價值了嗎?
Thumbnail
Angela Chen-avatar-img
2024/03/28
非常認同:"喝的是茶湯而不是吃茶葉",謝謝分享。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8
Angela Chen 謝謝認同^^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
Thumbnail
CV教養生活-avatar-img
2024/03/21
「茶葉(好水好土)來源」越來越難了😅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2
CV教養生活 對啊,像是大禹嶺也被林務局收了不少茶園。但也有茶農/茶商的二代三代,導入好的管理/製程與品牌行銷,讓台灣茶在國際上有不錯的表現!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在挖貝平臺上,鶴茗提供了一個訂閱制的服務,每個月選用主題茶樣,來品味臺灣茶的多元。他們家的包裝精美,內容是精心挑選的臺灣茶,對於想累積臺灣茶知識的人來說很有價值。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3/18
茶葉可以做成這樣的生意!很不錯!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18
普普文創 很有趣的模式,對於想累積不同茶風味經驗的人來說,算是很值得的學費。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距離上次寫找茶筆記系列,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了,之前寫品鑑茶葉的風味體驗,喝茶感受是很主觀的,沒有真的看到、聞到、嚐到,應該很難透過文字去感受到我所形容的那些味道。   那今天就來分享我在尋找這些茶來品嘗的一個經驗心得吧,今天還就真的來找碴一下。
Thumbnail
CV教養生活-avatar-img
2024/03/16
感謝分享!說出我沒注意到的細節👍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17
CV教養生活 很高興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接觸飲茶文化,一定會有一個內容是介紹目前主流的「六大茶系」,也就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這順序也是依照製茶程序中「發酵程度」由低到高排列。
Thumbnail
Angela Chen-avatar-img
2024/03/04
以前只知道熟茶生茶,沒想到還可以細分成六大茶系呢!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05
Angela Chen 應該說六大茶系「主要」以「發酵度」(氧化程度)作區別。在臺灣常說的生茶熟茶,是烏龍茶(青茶)系列中跟焙火程度有關的,無焙火或輕度焙火,保留較多的原始風味,茶湯顏色輕淺,口感較清新;焙火程度再上去有中度跟重度,就會有所謂的「半熟茶」「熟茶」(如鐵觀音)。範例:如圖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玩遊戲都會有一個新手村時期,也都會選擇一把入門武器來使用,開局選到好武器,會讓你一帆風順到後期。 那對於剛進入「找茶世界」的玩家來說,選一把好的「開局茶具」,品茶、找茶不杯具!
Thumbnail
Angela Chen-avatar-img
2024/03/01
謝謝你分享泡茶的知識,現在喝茶的人比起喝咖啡的人少之又少。想當年學生時代流行的是去茶館泡茶聊天,現在僅存的茶館真是少之又少了!非常感謝你的贊助,清理信箱時突然看到,非常開心。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01
Angela Chen  你的南極相關文章真的好讚,一點點贊助也能體會南極行~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在網路上看到有風味盲測的問卷,就手癢填寫了表單,2/17寄到i郵箱,今日才去取貨開測。   古人說「良藥苦口」,雖然這兒茶素讓茶味苦澀,卻是有對人體健康有幫助的功效,最常聽到就是「抗氧化」以及促進「新陳代謝」。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喝茶可以很隨性,也可以很有儀式感,端看是在怎樣的時空條件,選一個最方便的模式,體會茶在不同水溫、水量的呈現,體會生活滋味的變化。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最近練習品鑑了兩款茶葉。 來啦,我要看到血流成河!修旦幾勒,我們文明一點,好好感受一下這兩款的不同就好了。 畢竟喝茶感受很主觀,不必真的要找碴啦。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今天要來開箱品鑑的是前世杉林溪,相關的廣告介紹,有興趣的可以上他們的網站查看。 老樣子,這篇不是業配,都是我自己生活中找茶的經驗分享,歡迎討論交流。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之前有一篇聊到我因為上了茶藝線上課而入手一套品鑑杯,東西買了就是要使用,不然就浪費哩~   今天來分享我使用品鑑杯,使用朋友以前來訪時送的茶葉,就依據下列條件來泡茶吧。 泡茶條件 茶葉5克左右 100攝氏度的沸水 150C.C.的品鑑杯+普通白瓷湯匙 浸泡時間5分鐘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喝茶就喝茶還搞噱頭!? 綠茶就綠茶,真的會有高粱的氣味嗎?抱持這樣的疑惑,在網路上嘗試購買茶包回來試試,結果一試成主顧。 來看看我的實際體驗吧!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作為喝茶的生活實踐家,這篇文章分享了泡茶器具對茶葉進行品鑑的經驗。除了分享品鑑杯的選擇外,實際使用情況及其替代方法,對於喜愛品茶的朋友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肥龍的生活札記
  話說快過年了,想好要送親朋好友什麼禮品了嗎?如何送禮還能展現自己的文化氣息呢? 先來喝杯茶吧~   
Thumbnail
吳寓林所-avatar-img
2024/01/22
很漂亮的禮盒😀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26
Justin Wu(吳寓林所) 挺精緻的,對於器具蒐集癖好的我來說,覺得值得收藏這套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