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治嫉妒?

如何對治嫉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匯集經》云:「三千須彌可稱量,隨喜善根無法量。」僅僅只是對治嫉妒,不需要任何的人力、物力、財力,以無分別心就可以獲得廣大福德的極妙方便法。我們耳聞、目睹他人行善的功德,塑佛像、造佛塔、印佛經、精進於聞思修等,如果可以捨棄自己心量狹小、無法忍受或是擔心別人的善根與累積的功德超過自己,而生起嫉妒心;或者是在心底暗想:我一定要達到像他那樣…的競爭心、不隨喜心。

反過來思考:我真的太高興了!他能有這樣的發心去做這樣的善事,太慈悲了。我們自己能夠以真誠心來隨喜讚嘆。佛陀曾經開示:對方親自行持,自己觀想去做,結果自己也可以獲得他同樣的福德。因此,我們應當為自己無法成辦善法而感到羞愧,對他人行善有成,感到欣喜並讚嘆!如果對無量的善根修歡喜心,可以獲得無邊的功德。經典有云:「佛德不可思,正法不可思,聖僧不可思,若信不可思,果報不可思。」隨喜既然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功德,因此,我們對於聖者與凡夫所做的一切善事都應該隨喜。


具體而言,對於小乘聲聞、緣覺的聖者們,累積資糧、修證智慧、斷除一切應斷所斷,達到有餘涅槃境界時,廣利有情的善根。大乘菩薩聖者們於歷劫中,累積資糧,覺悟解脫等五道十地所攝的一切功德,和圓滿二利的一切無漏善法。凡夫們因不同業力而轉生不同六道,已經進入解脫道者、加行道者及未入道者,所有凡夫所做的大小有漏善法都應當隨喜。


什麼叫做「於發無上菩提心」?那就是我們應當隨喜諸佛最初發無上殊勝菩提心,以清淨殊勝意樂於諸多大劫中行持六波羅蜜,成熟眾生的相續,最後究竟圓滿、成熟、清淨三種功德,現前圓滿正等覺果位。凡夫也可以利益眾生,例如:對眾生生起一剎那的饒益心,想方設法令他人心生歡喜,令一個眾生的心轉向正法,成辦一分善法也懂得迴向有情,總而言之,一切所做的善事皆是以利眾為基點而做,沒有一絲一毫的自私自利之心。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avatar-img
如日中天的沙龍
0會員
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如日中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慈悲心懂得善待世間萬物,世間萬物自然會對其回饋美好的事物。人與人的關係能夠溫暖友好,一定是有一方先付出愛,另一方感受到了再予以回應。​ 世間的天地萬物都是平等的,眾生都有感受,我們慈悲看待每一條生命並且尊重珍惜,將來果報還自受,我們也可得長壽無病。​ 觀音山海內外各地道場長期推動戒殺、素食、保
根據統計全球每年平均一人共吃下17公斤的海鮮!因為龐大的市場需求,我們過度捕撈、掏空海洋,強迫剝奪每條生命。 全球每年產生3億噸塑料,約10%進入海洋。到2050年,海中塑料垃圾可能會超過魚類。除了塑料汙染外,還有看不見的「微塵」型汙染,吸收各種汙染物,留存在魚兒的消化系統,產生神經毒素,長久食用
福報是怎麼來的,如何讓福報生生不息?龍德 上師開示:「量大則福大」。 人的心量大,德就大;德大的人,福就大。福報跟所有眾生息息相關,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領導人,都需要擁有權巧方便,錢財、健康,受人敬重,眷屬和睦,朋友忠義等各種類型的福報,皆由修德而產生。若人的心地能包容一切,則心中可以萌生一切靈妙,
有慈悲心懂得善待世間萬物,世間萬物自然會對其回饋美好的事物。人與人的關係能夠溫暖友好,一定是有一方先付出愛,另一方感受到了再予以回應。​ 世間的天地萬物都是平等的,眾生都有感受,我們慈悲看待每一條生命並且尊重珍惜,將來果報還自受,我們也可得長壽無病。​ 觀音山海內外各地道場長期推動戒殺、素食、保
根據統計全球每年平均一人共吃下17公斤的海鮮!因為龐大的市場需求,我們過度捕撈、掏空海洋,強迫剝奪每條生命。 全球每年產生3億噸塑料,約10%進入海洋。到2050年,海中塑料垃圾可能會超過魚類。除了塑料汙染外,還有看不見的「微塵」型汙染,吸收各種汙染物,留存在魚兒的消化系統,產生神經毒素,長久食用
福報是怎麼來的,如何讓福報生生不息?龍德 上師開示:「量大則福大」。 人的心量大,德就大;德大的人,福就大。福報跟所有眾生息息相關,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領導人,都需要擁有權巧方便,錢財、健康,受人敬重,眷屬和睦,朋友忠義等各種類型的福報,皆由修德而產生。若人的心地能包容一切,則心中可以萌生一切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