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沒有令人尊敬的典範呢?
他給人的映像總是冷靜的面對問題,成熟的處理人際間的矛盾,並且在你心中擁有一個良好的形象,而他正過著優質的生活呢。
我很幸運的身邊正好有這樣的一位師長。
有一次我和這位長輩聊到他在我心中的榜樣,當他聽完我的評價之後,微微笑得問了我一句:「你現在感覺怎麼樣?」
我答:「很雀躍,因為我正在跟未來的目標交流,我可以從你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他接著問:「那在外人眼裡你現在看起來像甚麼樣子?」
我思考了一下:「像個孩子、學生或是…?」
他說:「沒錯,像個孩子」
因為小孩的情感真誠,但並不懂得清晰的控制、表達、理解自己的情緒,所以也意識不到行為受情緒影響的過程。
孩子容易使自己的想法受外界影響,差勁一點的會將闖禍的理由歸咎於外界,如果一直到成年都無法改善,那結果就是無法對自己負責。
而這一切就和你心中的成熟、冷靜,可靠等優良的形象相違背,因此…
【你必須了解情緒從何而來,才知道從何學習,最終為自己承擔責任,才能成為心中的典範】
這些對話深刻的留在我的心中,也讓我開始找出自己的情緒與責任之間的關係。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有百百種,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只對重視的人事物產生情緒】。
例如一句讚美話:「你好帥/美」或是批評:「你變胖了欸!」
從親人、愛人、朋友、陌生人之間說出來的影響能力就有所不同。
當自己重視的人給出資訊,我們必然會對其做出回應。
動物擁有這種特性源於社會化的過程,在基因中存在著『個體與族群之間的連結強度,決定了大部分的生存機會』的設定,尤其是社會結構如此複雜的人類。
同樣的道理也體現在周遭事物的變化。
儘管某些事情離我們遙遠,如國家外交決策或亞馬遜雨林砍伐,雖然是一般人無法決定的事情,但只要心裡有『開始認為很重要』的感覺,就很難再對其漠視或不關注。
而這個演化的能力讓人類產生了憐憫和同情,使我們願意對陌生人伸出援手,幫助在地球另一端挨餓的難民。
大腦經常將『重視的』認為『可以控制的』。
由於我們本能會與重視人事物連結,所以會想透過自己的影響力讓連結的力量增強得到安全感。
但是,當重視的範圍大過於自己能力的範圍,就會產生想得到卻做不到的痛苦。
就像我們身邊一定有對政治極度狂熱的親友,明明只是網路上的報導對其支持的候選人或政黨提出質疑,他們就會用過激的情緒加上嚴厲的斥責,在群組或是聚會中大聲嚷嚷,有時甚至會藉此情緒勒索身邊的人。
這些人就是將『重視的範圍』擴大到能力無法觸碰的範圍,心中那股控制慾又趨使身體做出行動,但他們能做的頂多就只有在網路和螢幕前叫罵,對現況並沒有有實質的影響力,因此感到痛苦接著產生負面情緒,並宣洩在身邊的親友身上。
他們就像容易被刺激情緒的孩子,因為知道自己是家人重視的對象,就會反過來利用哭鬧來逼迫身邊的大人妥協,試圖控制親友來滿足自己的控制慾。
但現實是如此的殘酷,可以接受孩子哭鬧的只有母親。
抱持這種思維的人會一直被這個社會教育『你不是特別的』,因此他們得不到環境的認同,同時自己也不尊重周遭的親友。
內心強烈的控制欲不斷地與外界衝突,而他們又無能為力,所以只好將自己退化成嬰孩在原地等待好心人來拯救他,最終成為巨嬰。
必須將『重視的範圍』逐漸縮小到能控制為止。
既然我們知道不能將注意力都放在外界的人事物,就該從自己的身心著手,開始重視自身的生活以及行為,開始為自己負責。
所以我們必須讓一切重新排序,從最內心的【自願做出什麼開始】,知道自己的行為99.9%都是自我決定的,就算是在工作提案報告被拱為組長或是忍受不了壓力辭職,都是因自己心中有我好像可以或我真的不行而做出決定,且先不論結果如何,在下決定的同時就要承擔相對應的責任。
接著在嘗試各種挑戰之後,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做出甚麼貢獻】,同時認知到如果不盡力達到自己所及的邊界,當災難發生時要承擔的後果更是會加倍奉還,因為你沒有盡力而為,那缺失的部分當然由自己承擔。
而向外摸索、擴張能力的過程中,也會體會到【他人期望我做出甚麼】,畢竟強大能力之人可以照護他人,在這之下的群眾自然會想依靠、分享你的紅利,也因此體會到人際關係的經營與個人的能力息息相關,所以人際關係的強弱還是由自己決定,你也必須為自己所處的環境負責。
最後認知到能力再好也【做不到的極限】,而世界同時有太多無法衡量和規劃的意外,當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時,如果前面所述的三個階段都已盡力,最後可以坦然接受一切再出發,為自己底下的所有人擔下領導的責任。
這一切就是對自己負責。
當我們做到將責任當仁不讓,自然不會出現太多因外界和引起的情緒,就像在擂台上的拳擊手,不會因挨揍產生憤怒。
因為那是我們親自走上的擂台,而那5*5m的範圍裡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事先知道也是可以預先練習或準備的。
如果出現意外,那責任也在於過去的努力不足、情搜不到位或努力方向不對,並不會怪罪對手能力太好或主辦單位安排不周。
儘管最後比賽輸了,那也就代表自己跟不上環境的強度。
而賽後是否還有再次挑戰的機會,也全看日後的檢討與練習,並不會期待下一次的對手是個能輕易解決的傢伙。
最後,當我們將自己的責任釐清,並付諸行動去完成使命,為自選的未來負責,把自己的生活過好,這一切就夠你忙一輩子了,哪裡還有餘裕關心外界的流言蜚語。
當然你也會發現這麼做的代價就是沒辦法將理由推到外界,在願意為自己行為負責之後有了選擇,相對應的必須承擔做出決定後失敗的風險。
只是跟隨意被媒體資訊操縱或是他人情緒勒索比起來,接受自己失敗、承擔痛土再努力爬起來,我會選擇後者。
雖然辛苦,但至少自己不再隨波逐流,並且向著心中的天命前進,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
既然你對於人生的思維有所好奇,不如就留下疑問與分享並追蹤我的文章,或是到【My Instagram】看看我的戰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