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論與邏輯和認識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觀念,也就是對於所觀看到的人、事、物,在於心中所產生的意念想法。

但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人、事、物,卻會產生不完全相同或是差異性的看法。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每個人的生長背景、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及自身的能力、興趣、身份地位、立場,

這些都會影響人的觀念養成方向。

因為人都有私心,所以往往都會先建構出對自己有利的想法。


觀念,也就是想法、思想。

人的想法可以不斷的延伸,也可以不斷的改變。

而這些延伸與改變,也直接的影響或決定對於人事物的邏輯與認識。


為何有智慧的生物體會建構自我的觀念、邏輯、認識?

生存需要物資,有了物資,心中又產生了更多的理想與欲望。

為了達成目標,在心中便有了方向與目的。

所以對人事物定出了意義。是非、對錯、好壞、善惡因此而生。



觀念是如何生成的,對人又有何影響呢?


觀念可以無中生有,也可以在固有的觀念上延伸或改變。

從觀察人事物的相互關係,事件的發生與結果,然後經由自我的思考與判斷而產生新的觀念。

所以新觀念的產生也受到個人已存在的舊觀念影響著。

當然也可能發現新舊觀念之間存在矛盾與錯誤,這時就會產生困惑。


觀念也可以從外界直接給予的訊息中,接受產生。

比如書本上的知識,或是別人的知識觀念傳授。

觀念也影響一個人的邏輯思考、認識判斷。


這怎麼說呢?


不管是邏輯或認識,都是由觀念的積累而形成。

所以同樣邏輯與認識,也可以不斷的延伸或改變。


邏輯有何作用呢?


邏輯是一種推導、預判。對於環境中面臨的人事物所發生的事件,作一種預先的判斷。

因此可以事先知道該如何行動,可以讓事情的發展照著所預期的一樣。

當然,若事情的發展不如預期,那就得從中找出問題,而改變某些觀念。


認識是什麼呢?


認識是對某個或某些人、事、物的了解,或是說接受訊息。

認識一件事物,可以從無開始生有。也可以在固有的認識上更進一步的延伸或是改變,

而產生新的認識。



我們是如何認識事物的呢?


首先一定要有可接收訊息的感官。

視、聽、嗅、味、觸,這些感官接收到了事物所展現傳達的訊息,

然後這些訊息會經由心智的解讀而產生意義或感覺。

心智以經驗知識與邏輯思考的積累為基礎,

對於所接收到的訊息進行解讀。

所以當一個人的經驗知識、邏輯思考不同於別人時,對於訊息的解讀,

也會有不同的感覺與看法。

avatar-img
1會員
10內容數
如果有更多的人,能看清真相。 世界就會趨於和平,生活也會更加幸福。 我需要更多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力王 的其他內容
想要改變自己,首先就要了解自己。其實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自己,因為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而且也不是自己覺得如何就是真實的。 真實的自己,必須由事件發生時自己的反應,及與人相處互動的反應,來映照出來。 比如說,在咖啡廳服務員不小心將咖啡灑出噴到你的褲子上。 你會生氣嗎?還是會對著服務員微
生活中可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習慣、個性、興趣、專長都有差異。 有的人善於交談,喜歡結交朋友。有的人富有商業頭腦,對於商品的價值有較高的觀察力。 有的人善於有條理的安排事務讓工廠生產效率提升。 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個性,或是增強某些專長的能力。 那麼唯一的方法只有改變思想或是建構新的思
什麼是哲學呢?為什麼要去了解哲學呢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欲望與需求,也會有追求的理想與目標。 而在滿足需求與實踐理想的過程中,總會有許多困阻與問題,導致事物的發展狀況無法符合心理所期待的。 這時我們心裡就會產生困惑,到底是哪裡有問題?於是我們就會開始思考, 想要找出問題,來改善狀況與結
想要改變自己,首先就要了解自己。其實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自己,因為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而且也不是自己覺得如何就是真實的。 真實的自己,必須由事件發生時自己的反應,及與人相處互動的反應,來映照出來。 比如說,在咖啡廳服務員不小心將咖啡灑出噴到你的褲子上。 你會生氣嗎?還是會對著服務員微
生活中可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習慣、個性、興趣、專長都有差異。 有的人善於交談,喜歡結交朋友。有的人富有商業頭腦,對於商品的價值有較高的觀察力。 有的人善於有條理的安排事務讓工廠生產效率提升。 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個性,或是增強某些專長的能力。 那麼唯一的方法只有改變思想或是建構新的思
什麼是哲學呢?為什麼要去了解哲學呢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欲望與需求,也會有追求的理想與目標。 而在滿足需求與實踐理想的過程中,總會有許多困阻與問題,導致事物的發展狀況無法符合心理所期待的。 這時我們心裡就會產生困惑,到底是哪裡有問題?於是我們就會開始思考, 想要找出問題,來改善狀況與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是自己生命的過客嗎?總是實現著各式各樣的價值觀! 不論生從何來,有呼吸的那一刻起,便落入了生存的現實中;各式各樣的風俗習慣,言語信仰引導著每個人的視聽和觀念,適合你的?你能負得起責任的?是否也慎重的思考過濾了呢? 外貌、體質、反應能力、環境、家庭人際,人人各不相同,所以,也應該有自己的步伐,穩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所攜帶的情緒記憶及社會的集體意識形塑了我們內在的信念,而這些信念影響了我們投射於外境的思想與言行,也逐步影響我們對內在自我的認知。
我們都知道換一個腦袋、換一種思維模式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
培養哲學的思維,它的作用是在一個人心性上的潛移默化。
Thumbnail
用邏輯來理解事情的人,你用精確的數字,可靠的數據來源,有邏輯的分析,通常會表示理解,但有一類人不吃這套,你需要比喻,甚至展示那個情境給對方看,對方才能容易理解你說的。 比如:「你看那個人說話,就是這個語調、音量,然後他會等對方有回應才繼續說...」是用情境畫面來理解事情。 邏輯和情境是我們解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
Thumbnail
這是個感性與理性的抗衡 表面看似牴觸其實是相輔相成 時間 角度 重要性都有密切關係 人生課題金錢 情感 健康 人際 無一不牽扯心靈與邏輯 通常人都會以自己人生經歷來斷定哪個重要 當以哪個解決自己的疑難來判斷 如果疑難能先預防是否更為重要呢! 完全的邏輯思考- 認為所有事都不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是自己生命的過客嗎?總是實現著各式各樣的價值觀! 不論生從何來,有呼吸的那一刻起,便落入了生存的現實中;各式各樣的風俗習慣,言語信仰引導著每個人的視聽和觀念,適合你的?你能負得起責任的?是否也慎重的思考過濾了呢? 外貌、體質、反應能力、環境、家庭人際,人人各不相同,所以,也應該有自己的步伐,穩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所攜帶的情緒記憶及社會的集體意識形塑了我們內在的信念,而這些信念影響了我們投射於外境的思想與言行,也逐步影響我們對內在自我的認知。
我們都知道換一個腦袋、換一種思維模式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
培養哲學的思維,它的作用是在一個人心性上的潛移默化。
Thumbnail
用邏輯來理解事情的人,你用精確的數字,可靠的數據來源,有邏輯的分析,通常會表示理解,但有一類人不吃這套,你需要比喻,甚至展示那個情境給對方看,對方才能容易理解你說的。 比如:「你看那個人說話,就是這個語調、音量,然後他會等對方有回應才繼續說...」是用情境畫面來理解事情。 邏輯和情境是我們解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
Thumbnail
這是個感性與理性的抗衡 表面看似牴觸其實是相輔相成 時間 角度 重要性都有密切關係 人生課題金錢 情感 健康 人際 無一不牽扯心靈與邏輯 通常人都會以自己人生經歷來斷定哪個重要 當以哪個解決自己的疑難來判斷 如果疑難能先預防是否更為重要呢! 完全的邏輯思考- 認為所有事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