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教會我們的事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彰化縣立二林高中所共同合作設計的校訂必修「二林譜系列課程」,是我們接觸教育的第一個起點,自2019年的試行課程開始至今,已走過五個年頭,有六屆高中部學生經歷了這一系列課程,而在課程之初,我們都會設計一堂關於何謂「文化」的入門課程,以「觀察」和「人」兩大主題,深入探討二林的歷史、文學地景、市場飲食文化和職人生活節奏等面向。透過這些主題,期望開啟學生對於地方文化的好奇心,激勵他們探索自我,並看見理解他人的重要性。而這也是我們認為,地方文化教會我們最重要的事。
二林高中校訂課程二林譜,自2019年開始試行,課程之初皆透過文化講座,讓學生開啟辨識文化的眼光。

二林高中校訂課程二林譜,自2019年開始試行,課程之初皆透過文化講座,讓學生開啟辨識文化的眼光。


「這不是一門讓你愛上家鄉的課,而是在讓你找到自己喜歡生活模樣之前,陪你一起看見身旁真實人事物的過程。」


二林譜系列課程,是一門結合各種學科知識來探索地方的課程,在這門課程裡,最有趣的是藉由不同角度結合地方知識,每一位參與的老師,不管是從自己的專業或者興趣出發,都引領著學生將知識性的學習,轉化為對生活的理解、詮釋,甚至是實際行動。作為課程的入門講座,我們希望帶給同學們的,是一場不那麼制式的演講,更是能夠共同思考、參與的過程,猶如二林譜課程的學習過程,在課堂裡開啟對話,在走進市場街區時的真實感受,又甚至是進到產業現場所帶來的感官體驗。


在這堂文化課程中,我們想讓大家認識的是:


  1. 地方文化的根本元素:文化的累積包含人、空間和時間的交互作用,透過二林街區的文化資產,強調時間和空間的流動,而地方文化的關鍵,則是建立在人們的真實生活,在不同生活環境所衍生的行為和意識,會促成一個地方的共同記憶。
  2. 覺察好奇心和觀察力:藉由看見市場職人們的生命歷程,發現他們共同存在的特質,以二林市場的各種小吃料理而言,為何攤商總是強調「三代」、「百年」、「老店」等字樣,而這些味覺記憶對於在地人而言,又是什麼樣的意義?從而找到自己對於地方的好奇與感受。
  3. 文化的累積與流失:文化的累積來自於日常生活,「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文化」。文化在累積的過程中,也可能隨著時間而被遺忘,記憶便因此不斷流失,累績或流失,端看地方人們對於自我的意識與認同。而文化的探究,需要擁有願意理解他人與謙卑的心態。
  4. 文化的多種樣貌:延續上述文化的累積來自於日常生活,進而能夠成為不同的具象、抽象形式,可能是文字、音樂、影像、味道,當然也包含實際勞動的身影。
  5. 挑戰心中的理所當然:透過不同的方式,如改變觀察角度、語言、路線、時間、對象等,來開啟生活中新的視角,嘗試去提問自己認為理所當然存在的人事物,從中找到背後所隱藏的知識。
  6. 反思自我與理解他人: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反覆詢問「我是誰?我來自何方?我要去哪裡?」,從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和生命故事,進而願意去理解他人、接受不同觀點,探尋自我所期待的生活方式。
  7. 以行動驗證思考:在微課程中細細感受和品味每一個過程,透過感官去理解、詮釋和實際行動,在課程中感受到透過接觸地方文化所引致的改變,並領會其中重要的價值。


每一年度的二林譜,無論各個微課程的主題為何,總是緊扣著「人」的核心概念,著重於師生與在地人的連結與互動。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建立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超越既有社會角色的框架,突破彼此心中那道無形的牆,是在課程設計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尤其對於習慣於網路虛擬世界活動的學生們而言,真實世界的互動能力,以及人際相處間的倫理問題,是拓展視野之前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


在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在地文化、歷史和社會之前,透過自我揭露、電影閱讀、人物想像等教學活動,從而增進他們對於「人」的理解動機,促使積極參與課程互動,也從中看見他人的觀點,在近幾年的課程中,我們嘗試過這些方式:


看見你我之間的同與不同


在有限的時間裡,思考自己願意與他人分享的三個關鍵字,並向現場的所有人,包含老師與學生,分享自己的關鍵字,也嘗試去傾聽他人的聲音,進而去進一步的提問,發現彼此的共同點與差異點,尊重彼此存在的異同,體認到文化沒有優劣只有差異。在這樣的練習當中,練習突破老師與學生、長輩與孩子的框架,理解到每一個社會角色背後,彼此所擁有的生命故事。


看見文學與生活的連結


藉由改編自洪醒夫文學的同名影像作品《有誰要到二林去》的提問,請學生自由地想像,有什麼樣的人會來到二林這個地方,嘗試去透過描繪這個人的特質、動機、形象,去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於二林這個地方的想像和期待,在不同層次的表達形式裡,能夠看出他們對於地方的理解狀態,繪畫、書寫、口頭分享,都是很好的表達方式。在分享過後,再從影像文本中所出現的日常風景與共同記憶,去連結彼此腦海中的地方印象,將想像與真實的地方空間串聯起來。


看見真實在地方生活的人


在分享的尾聲,同學們嘗試去思考自己對於在地的連結,我們也舉出幾位嘗試在不同領域當中,實踐自己生活想法的實踐者,像是在二林溝頭社區持續經營友善耕作的清靜田/米滿品牌負責人洪恩斌,二林地區嘗試以合作模式開產農業經營思維的蒔季農場經營者紀平安,以及跨足聲景與自然農法實驗的犁田計畫發起人洪永鑫,這三位都是以不同思維來面對農業的實踐者。此外,還有Loca cafe追夢午早餐兩間店家,也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生活價值,而選擇回到二林創業的實際案例,這些人的故事不僅激勵著我們對於人生價值的思考,也提醒著同學們,選擇自己所喜愛的生活方式,是對於人生的負責態度。


「什麼是地方文化?它絕對不是什麼高深的知識,它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展現。」


這場講座的分享內容,作為每個學年二林譜課程的前導,不僅試圖增加學生對於地方文化的認識,也希望能夠培養在真實世界中建立深刻人際關係的能力。這樣的能力,不只在未來的微課堂上發揮作用,更期盼為未來的社交和專業發展奠定的基礎,能夠在往後的日子裡都持續活用。因此,在課程設計中,「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元素,期望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並培養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社會人文素養。


在當代社會,運用團隊合作和社群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必須的,在二林譜的微課程中,高度透過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協作中學習溝通技巧、共享資源、問題解決與接納多元觀點,共同克服挑戰,同時在每個課程中嘗試反思自己的所學。同時,透過地方踏查的方式,讓學生親身走進地方社會,促使他們與在地居民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結。這種身歷其境的感受,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社會互動能力,也讓他們更加敏感於人際相處的倫理問題。

系列課程中的「重返二林庄」,即為讓學生走進生活場域的重要過程。

系列課程中的「重返二林庄」,即為讓學生走進生活場域的重要過程。


在我們與彰化縣立二林高中合作設計校訂必修「二林譜系列課程」之初,曾多次對於這門課程進行討論,包含對於在地/外地學生而言,這門課程夠帶給他們有什麼樣不同的收穫?走進在地人的生活空間,如何在不過於干擾對方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有所學習?又每一個不同的學科,真的都能夠與地方生活進行結合嗎?


這些問題,在2019年至今的種種嘗試後,似乎也都在師生們的實際行動下,印證了只要在教育和地方文化之間保持好奇心和開放心態,終究能夠找到一條具體可行的道路,而在不同的受眾中,也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連結路徑。對於在地的學生而言,能夠運用既有的生活經驗、連結去給予其自身所擁有的視角;對於外地的學生而言,則是能夠以自身最直接的感受,來提供不同於在地的觀點。兩者互動與交流的過程,便是促成開啟多元價值對話的開始,從中學習到的各種能力,更是能夠跟著他們一生的重要學習經驗。

透過實際踏查,學生與在地居民出現了另一種建立連結的途徑。

透過實際踏查,學生與在地居民出現了另一種建立連結的途徑。

與彰化縣立二林高中所共同合作設計的校訂必修「二林譜系列課程」,是我們接觸教育的第一個起點,而這一堂「地方文化教會我們的事」的分享,也是我們從每一年的課堂觀察裡,逐漸調整、聚焦與濃縮的一堂課程,我們相信這些概念與行動,都能夠運用在每個人的實際生活之中,想帶給學生們的,不僅是對於學校課程的認識,而更是希望能夠開啟大家對於日常觀察的眼光,看見自己身處的文化脈絡,逐漸去深化對於生活的理解,以及自身與地方的情感連結。


在五年來和二林高中夥伴們的實踐,也證明這是一個可行的方式,我們也深信不只二林這個地方能夠長出文化課程,每個地方都應該有著屬於她的文化課程,陪伴著每一個世代的孩子共同成長。


avatar-img
9會員
20內容數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找尋地方文化和體制教育的交會點,共同思考如何將生活中的每個大小事物,轉譯成教育現場的學習元素,不管是田野調查的觀點、地方文學的解析,或者是我們實際走進教育現場的課程案例,期盼更多人一起投入地方教育的工作領域,作為地方社會與體制教育的橋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新竹中正台夜市,是民國70、80年代桃竹苗居民的共同記憶。在那個還沒有百貨公司的時代,所有最新潮、時尚的服飾百貨都集中於此,每到假日,來逛街的人潮總滿得水洩不通。這座精品商城,承載著無數讀書時期的青春汗水、親子相處的時光和一段段情侶間的甜蜜約會。 在新竹市攤販協會理事長的帶領下,走入中正台經營四、
Thumbnail
提及老戲院,所有長一輩的礁溪居民,總會不約而同地指向位於大忠路上的「礁溪戲院」。斑駁的水泥建築牆上,以金屬立體字橫列在木板上的「台灣國術文化館」招牌搶先入眼,幾個大大的燈籠與壁飾,標誌著這棟建築的「今生」。至於「前世」痕跡,則須退後好幾步,仔細觀察建築最上方半圓形的屋頂,淡淡的金黃色字體,寫著「礁溪
Thumbnail
「桂竹林」為礁溪鄉六結村的舊地名,由第一代林添郎開拓,形成以宗親為主的聚落,多年累積,林氏家族也成為礁溪的地方大家。 在桂竹林長大的林秋芳,和多數學子相同,高中畢業離鄉到外地讀書,近30年間,除了完成學業,更朝向藝術美學、博物館深耕,完成多項計畫、展覽的創辦。2009年,因緣際會搬回礁溪居住。對她
Thumbnail
基隆「正濱漁港」曾經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大港,現在的漁港雖沒落了,卻有地方的文化工作室與在地商家結盟,聯合以藝術創生的方式,讓地方文化慢慢地轉型。 深耕於基隆的在地文化團隊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沿著海港邊建築了一座無牆無邊界、地域型的永晝海濱美術館,今年以"那些漁港人們的日常故事".....
Thumbnail
昨天是元宵節(正月十五),台灣人的習俗是吃湯圓,代表長一歲,其實台灣人吃湯圓的習俗要從宋朝開始講起,但是今年我們不講台灣吃湯圓的習俗,我們來講講越南河靜省(饅頭的家鄉)祿河縣(Lộc Hà)的一戶家族裡,在正月十五的這天會有一個小小的傳統。而這個傳統也不斷的被延續下去。
Thumbnail
拜全球化所賜,我們早已習慣文明社會無塵無垢的微量生態,即使被硬塞進自由的細縫,仍主張著中產階級式的生活(看看疫情期間爆炸式成長的網購和國旅就知道了)。這是最要命的:難道潘朵拉的盒子一旦開啟,就覆水難收了?不能喊卡嗎?怎麼喊卡?深入「實地星球:臨界區、蓋婭」展區,我看見被點亮的「地方特色」。
Thumbnail
這是寫有關於四川區域,尤其以成都為中心的長時間生活後的一些觀察與體驗。沒有學術性,沒有專業性,主要就是個人觀察的觀感與一些隨筆記錄。 過去已經寫了兩篇,分別是: 飲食篇 - 關於川菜,這個迷人又有特色的料理菜系的簡單觀察。原文在此:https://matters.news/@jerome/地方文化觀
Thumbnail
前篇寫了讓所有人幾乎第一印象想到的 - 飲食,麻辣鮮香的川菜,用有特色酥酥麻麻花椒入味的各種形形色色菜品與小吃,都是不可錯過的好滋味。連結在此:地方文化觀察與差異趣味 - 飲食篇。 這次來聊聊 - 語言 大體來說,整個中國大陸西南區域的語言可以感受到一定的關聯性,如果會四川話,幾本上重慶話(原本也
Thumbnail
在外地工作,除了事業上的各種調整適應之外,其實還是有著很多其他方面有意思的差異。這種差異,我見到太多無謂的「地域傲慢」,雖然個性不愛說,但其實心裡總是覺得蠻沒有意義的,何必帶著有色的眼鏡觀看一方水土孕育出來的成果?更何況很多其實一邊嘴巴上抱怨著,其實還不是在此片土地上奮鬥發展呢? 因此,就來分篇寫寫
Thumbnail
弘大附近的區域,具有一種特殊且吸引人的文化。不斷變換的獨特風景和色彩迷人的小型咖啡館,創造了令人想不斷探索的感覺。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新竹中正台夜市,是民國70、80年代桃竹苗居民的共同記憶。在那個還沒有百貨公司的時代,所有最新潮、時尚的服飾百貨都集中於此,每到假日,來逛街的人潮總滿得水洩不通。這座精品商城,承載著無數讀書時期的青春汗水、親子相處的時光和一段段情侶間的甜蜜約會。 在新竹市攤販協會理事長的帶領下,走入中正台經營四、
Thumbnail
提及老戲院,所有長一輩的礁溪居民,總會不約而同地指向位於大忠路上的「礁溪戲院」。斑駁的水泥建築牆上,以金屬立體字橫列在木板上的「台灣國術文化館」招牌搶先入眼,幾個大大的燈籠與壁飾,標誌著這棟建築的「今生」。至於「前世」痕跡,則須退後好幾步,仔細觀察建築最上方半圓形的屋頂,淡淡的金黃色字體,寫著「礁溪
Thumbnail
「桂竹林」為礁溪鄉六結村的舊地名,由第一代林添郎開拓,形成以宗親為主的聚落,多年累積,林氏家族也成為礁溪的地方大家。 在桂竹林長大的林秋芳,和多數學子相同,高中畢業離鄉到外地讀書,近30年間,除了完成學業,更朝向藝術美學、博物館深耕,完成多項計畫、展覽的創辦。2009年,因緣際會搬回礁溪居住。對她
Thumbnail
基隆「正濱漁港」曾經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大港,現在的漁港雖沒落了,卻有地方的文化工作室與在地商家結盟,聯合以藝術創生的方式,讓地方文化慢慢地轉型。 深耕於基隆的在地文化團隊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沿著海港邊建築了一座無牆無邊界、地域型的永晝海濱美術館,今年以"那些漁港人們的日常故事".....
Thumbnail
昨天是元宵節(正月十五),台灣人的習俗是吃湯圓,代表長一歲,其實台灣人吃湯圓的習俗要從宋朝開始講起,但是今年我們不講台灣吃湯圓的習俗,我們來講講越南河靜省(饅頭的家鄉)祿河縣(Lộc Hà)的一戶家族裡,在正月十五的這天會有一個小小的傳統。而這個傳統也不斷的被延續下去。
Thumbnail
拜全球化所賜,我們早已習慣文明社會無塵無垢的微量生態,即使被硬塞進自由的細縫,仍主張著中產階級式的生活(看看疫情期間爆炸式成長的網購和國旅就知道了)。這是最要命的:難道潘朵拉的盒子一旦開啟,就覆水難收了?不能喊卡嗎?怎麼喊卡?深入「實地星球:臨界區、蓋婭」展區,我看見被點亮的「地方特色」。
Thumbnail
這是寫有關於四川區域,尤其以成都為中心的長時間生活後的一些觀察與體驗。沒有學術性,沒有專業性,主要就是個人觀察的觀感與一些隨筆記錄。 過去已經寫了兩篇,分別是: 飲食篇 - 關於川菜,這個迷人又有特色的料理菜系的簡單觀察。原文在此:https://matters.news/@jerome/地方文化觀
Thumbnail
前篇寫了讓所有人幾乎第一印象想到的 - 飲食,麻辣鮮香的川菜,用有特色酥酥麻麻花椒入味的各種形形色色菜品與小吃,都是不可錯過的好滋味。連結在此:地方文化觀察與差異趣味 - 飲食篇。 這次來聊聊 - 語言 大體來說,整個中國大陸西南區域的語言可以感受到一定的關聯性,如果會四川話,幾本上重慶話(原本也
Thumbnail
在外地工作,除了事業上的各種調整適應之外,其實還是有著很多其他方面有意思的差異。這種差異,我見到太多無謂的「地域傲慢」,雖然個性不愛說,但其實心裡總是覺得蠻沒有意義的,何必帶著有色的眼鏡觀看一方水土孕育出來的成果?更何況很多其實一邊嘴巴上抱怨著,其實還不是在此片土地上奮鬥發展呢? 因此,就來分篇寫寫
Thumbnail
弘大附近的區域,具有一種特殊且吸引人的文化。不斷變換的獨特風景和色彩迷人的小型咖啡館,創造了令人想不斷探索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