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的甘蔗往事:循五分車軌跡,探索蔗農歷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與彰化縣立二林高中所共同合作設計的校訂必修「二林譜系列課程」,是我們接觸教育的第一個起點,自2019年的試行課程開始至今,透過不同的課程主題,期望開啟學生對於地方文化的好奇心,激勵他們探索自我,並看見理解他人的重要性,而這也是我們認為,地方文化教會我們最重要的事。
「聽聞的甘蔗往事」,是二林高中校訂必修二林譜當中關注在地糖業發展歷史的戶外踏查課程,由二林高中師生共同設計。

「聽聞的甘蔗往事」,是二林高中校訂必修二林譜當中關注在地糖業發展歷史的戶外踏查課程,由二林高中師生共同設計。


「聽聞的甘蔗往事」是一堂將歷史與土地連結的在地戶外踏查課程,透過實地探索與自行車體驗,帶領學生走入五分車糖鐵遺跡,追尋甘蔗時代地方歷史的印記。課程以二林蔗農事件及糖業鐵路為主題,讓學生沿著香田車站遺址、外竹里林爐故居、二林蔗農事件紀念碑等場景,感受過去糖業發展的軌跡,並透過學長姐的解說,深入了解蔗農運動對地方的影響。


在這趟旅程中,學生不僅親身體會歷史的厚度,也用自己的方式與土地對話,重新審視在地歷史的價值與意義。


課程核心:結合歷史與土地的學習體驗



「聽聞的甘蔗往事」課程由二林高中師生共同規劃,期望透過五分車糖業鐵路改建的自行車道,引領學生認識二林的在地歷史與文化。課程以實地探索為主要方法,以二林蔗農事件及糖業發展為主題,建構了解地方歷史與其對當地經濟、社會的框架。


課程核心強調「現地學習」,希望學生不僅停留於課堂知識,而是透過親身體驗去感受歷史現場的氛圍,與土地建立情感聯繫。同時,這也是一堂由高三信天翁學長姐主導的課程,他們運用所學,將文獻整理轉化為課程當中的故事與關卡,激發學弟妹對地方文化的興趣,進一步探索自我與家鄉的連結。


課程內容


騎行與探訪:沿著五分車鐵道尋找歷史足跡


課程以騎自行車為主要形式,學生們分隊沿著五分車鐵道遺跡,從香田車站、二林蔗農事件紀念碑到外竹里的林爐故居,一路探訪二林的重要歷史場景。在香田車站,學生們駐足於廢棄的鐵道旁,透過信天翁學長姐的導覽,了解這條鐵路的設置目的及其對糖業經濟的重要性。同學們討論了「番仔田」這個地名的由來,以及五分車如何連結起二林與外界的經濟活動,認識「田中-二林」線的設立緣由。


接著,在外竹里的林爐故居,這裡曾是日治時期二林庄長的住所,也與二林蔗農事件有著密切關聯。在這裡,學長姐以互動方式讓學生了解事件的始末,利用字卡排列二林蔗農事件的重要脈絡,幫助學生從歷史片段中拼湊出完整的故事。


最後一站,學生來到二林蔗農事件紀念碑的所在地,這片田間小路如今人煙稀少,甚至連確切位置也鮮為人知。在這裡展開的討論,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歷史的沉寂與遺忘。那場事件的爆發地,彷彿與這塊紀念碑一樣,逐漸被埋沒在時間的塵埃中,等待人們重新發現與追憶。


身體與土地的對話

透過身體去感知環境所存在的訊息,跳脫單向接收資訊的學習方式。

透過身體去感知環境所存在的訊息,跳脫單向接收資訊的學習方式。


這趟課程的獨特之處在於,學生不僅僅是被動地聆聽歷史的敘述,更透過親身經歷來感受土地。以自行車作為探索的工具,學生們沿著昔日五分車的軌跡前行,車輪輾過的是糖業發展的歷程,目之所及則是今日的鄉村風貌。


在這個過程中,歷史與當下的風景交織,從中重新審視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如何透過鐵道,將權力滲透到每一吋土地的脈絡,藉此獲得最大化的產業利益。這種以行動體驗取代單純文字輸入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認識歷史之餘,也與土地建立真實的連結。


互動與提問:歷史的再發現


信天翁學長姐在課程中設計了多樣化的互動關卡,例如提問「五分車的軌距為何叫五分?」、「當時糖鐵的起點與終點在哪裡?」等問題。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但背後卻蘊含著對地方歷史的深層探索,引導學弟妹反思在地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底蘊。


透過學生之間的問答與討論,他們逐漸發現,每個地景的形成並非偶然,而是歷史、經濟與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提問的一方需要根據史料的整理與詮釋,試圖構建清晰的歷史脈絡,引導學弟妹們建立對歷史事件的正確認知;而回答的一方則必須以現場環境為基礎,觀察周遭的地景與線索,結合課前學到的知識,嘗試拼湊出事件的來龍去脈。


這樣的雙向互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思考與分析能力。


未來願景:從地景到故事,行動中的歷史學習

農村地景隨著季節變化,而歷史的紋理就隱藏其中。

農村地景隨著季節變化,而歷史的紋理就隱藏其中。


透過五分車鐵道的實地探索,學生不僅了解了糖業興盛時期對二林地方發展的深遠影響,也深入感受了蔗農事件中農民的抗爭與韌性,以及事件背後的多元立場與複雜性。這些故事不僅為學生打開理解歷史的新視野,也讓他們體會到,原來歷史不僅僅是課本裡的文字,更深藏於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與空間。


「聽聞的甘蔗往事」這堂課試圖為學生搭建起歷史與土地的橋梁。課程並非單向的知識傳遞,而是一場與土地共鳴的體驗之旅,讓學生在騎行中觸摸過去的痕跡,並在互動關卡與討論中,反思殖民時期經濟與權力的交織關係。信天翁學長姐的設計巧思,透過提問與實地觀察,逐步揭示歷史的真相,激發學弟妹對在地文化更深層次的思考與理解。


這堂課程最重要的提醒,是歷史並不只存在於課本或文獻之中,而是深藏在每一片土地、每一處地景之間。唯有透過行動去觸摸它、感受它,才能真正理解其意義,並將這份記憶傳承下去。


想進一步了解如何進行地方文化課程設計▸▸請洽蔗青文化工作室粉絲專頁或來信chiatshenn@gmail.com洽談教師研習合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蔗青文化工作室
16會員
31內容數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找尋地方文化和體制教育的交會點,共同思考如何將生活中的每個大小事物,轉譯成教育現場的學習元素,不管是田野調查的觀點、地方文學的解析,或者是我們實際走進教育現場的課程案例,期盼更多人一起投入地方教育的工作領域,作為地方社會與體制教育的橋樑。
蔗青文化工作室的其他內容
2025/01/14
「農民 x 人權」旨在透過歷史與文學的視角,引導學生理解台灣農民在不同時代所面臨的挑戰。課程以學生體驗為中心,運用教學工具如臺灣文學桌遊《農民力》和數位地圖工具「Felt」,讓學生以不同方式探討二林蔗農事件,並結合當代資源進行反思與導覽路線設計。
Thumbnail
2025/01/14
「農民 x 人權」旨在透過歷史與文學的視角,引導學生理解台灣農民在不同時代所面臨的挑戰。課程以學生體驗為中心,運用教學工具如臺灣文學桌遊《農民力》和數位地圖工具「Felt」,讓學生以不同方式探討二林蔗農事件,並結合當代資源進行反思與導覽路線設計。
Thumbnail
2024/12/04
「微臺語」作為「二林譜系列課程」其中一個課程的嘗試,將學生的語言學習與文化環境反思緊密結合。這門課程旨在鼓勵學生開口說臺語,並從實際的語言使用經驗中,引導他們重新審視語言與個人、家庭、甚至社會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2024/12/04
「微臺語」作為「二林譜系列課程」其中一個課程的嘗試,將學生的語言學習與文化環境反思緊密結合。這門課程旨在鼓勵學生開口說臺語,並從實際的語言使用經驗中,引導他們重新審視語言與個人、家庭、甚至社會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2024/12/01
「聽!鄉音」的課程核心,是透過聲音這一常被忽視的感官,引導學生觀察與記錄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課程設計打破前一階段以視覺為主的田野踏查形式,讓學生不再局限於圖像和文字,轉而關注聲音,並進一步理解其背後的文化意涵。
Thumbnail
2024/12/01
「聽!鄉音」的課程核心,是透過聲音這一常被忽視的感官,引導學生觀察與記錄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課程設計打破前一階段以視覺為主的田野踏查形式,讓學生不再局限於圖像和文字,轉而關注聲音,並進一步理解其背後的文化意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農民 x 人權」旨在透過歷史與文學的視角,引導學生理解台灣農民在不同時代所面臨的挑戰。課程以學生體驗為中心,運用教學工具如臺灣文學桌遊《農民力》和數位地圖工具「Felt」,讓學生以不同方式探討二林蔗農事件,並結合當代資源進行反思與導覽路線設計。
Thumbnail
「農民 x 人權」旨在透過歷史與文學的視角,引導學生理解台灣農民在不同時代所面臨的挑戰。課程以學生體驗為中心,運用教學工具如臺灣文學桌遊《農民力》和數位地圖工具「Felt」,讓學生以不同方式探討二林蔗農事件,並結合當代資源進行反思與導覽路線設計。
Thumbnail
「聽聞的甘蔗往事」課程由二林高中師生共同規劃,期望透過五分車糖業鐵路改建的自行車道,引領學生認識二林的在地歷史與文化。課程以實地探索為主要方法,以二林蔗農事件及糖業發展為主題,建構了解地方歷史與其對當地經濟、社會的框架。
Thumbnail
「聽聞的甘蔗往事」課程由二林高中師生共同規劃,期望透過五分車糖業鐵路改建的自行車道,引領學生認識二林的在地歷史與文化。課程以實地探索為主要方法,以二林蔗農事件及糖業發展為主題,建構了解地方歷史與其對當地經濟、社會的框架。
Thumbnail
食農教具成果發表會 112年11月25(六)、26(日),農村水保署台東分署在台東故事館2樓舉辦食農教育教育發表暨示範操作活動,共計4組教具,4場體驗活動。
Thumbnail
食農教具成果發表會 112年11月25(六)、26(日),農村水保署台東分署在台東故事館2樓舉辦食農教育教育發表暨示範操作活動,共計4組教具,4場體驗活動。
Thumbnail
課程進行到集體記憶這件事,從孩子的生活出發,讓孩子也學著建構屬於他們這一代的歷史意識。 以宏觀的角度來說,社會上發生了某個歷史事件。但先從小地方談起,生活中也有許多事情共同構築在他們的記憶裡。
Thumbnail
課程進行到集體記憶這件事,從孩子的生活出發,讓孩子也學著建構屬於他們這一代的歷史意識。 以宏觀的角度來說,社會上發生了某個歷史事件。但先從小地方談起,生活中也有許多事情共同構築在他們的記憶裡。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彰化縣員林,那時的員林,鐵路還沒有高架化,每天晚上要回家時一定會經過惠來路的平交道。在平交道前我總是會期待它開始鳴起警報、閃起紅燈,放下柵欄,這代表著又有火車可以看了。在離惠來路平交道不遠的莒光路,也有一個平交道,可是我從來沒有看過那邊有火車經過,也沒有像惠來路的平交道那麼大,只有兩條鐵軌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彰化縣員林,那時的員林,鐵路還沒有高架化,每天晚上要回家時一定會經過惠來路的平交道。在平交道前我總是會期待它開始鳴起警報、閃起紅燈,放下柵欄,這代表著又有火車可以看了。在離惠來路平交道不遠的莒光路,也有一個平交道,可是我從來沒有看過那邊有火車經過,也沒有像惠來路的平交道那麼大,只有兩條鐵軌
Thumbnail
“ 台南四百年不只是歷史的里程碑,更是讓屬於臺南的記憶,被看見、被了解,然後慢慢的讓大家一起「變台南」 ”
Thumbnail
“ 台南四百年不只是歷史的里程碑,更是讓屬於臺南的記憶,被看見、被了解,然後慢慢的讓大家一起「變台南」 ”
Thumbnail
說起三峽老街,對於「三峽」的認識,僅止於三峽老街、金牛角、三峽河、祖師廟,對於三峽當地,說真的,沒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次來到了甘樂文創,聽到甘樂文創的執行長講述著關於三峽的點滴,連三峽當地人都說聽了他的講解之後,才對三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Thumbnail
說起三峽老街,對於「三峽」的認識,僅止於三峽老街、金牛角、三峽河、祖師廟,對於三峽當地,說真的,沒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次來到了甘樂文創,聽到甘樂文創的執行長講述著關於三峽的點滴,連三峽當地人都說聽了他的講解之後,才對三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Thumbnail
交大人社系教授「阿枝」帶我們吃一頓源自童年熟悉的溫暖味道! 歷史學是怎麼和人類學搭上邊?教授的大學生活都在做什麼?一位歷史學家是怎麼養成的,一起關注本期的「編輯約你吃早餐」!
Thumbnail
交大人社系教授「阿枝」帶我們吃一頓源自童年熟悉的溫暖味道! 歷史學是怎麼和人類學搭上邊?教授的大學生活都在做什麼?一位歷史學家是怎麼養成的,一起關注本期的「編輯約你吃早餐」!
Thumbnail
  我從小到大,總是在歷史課本上讀到,台灣在日治時期作為重要的蔗糖生產地區,糖業是多麼發達,是多麼受日本帝國重視,但是那個台灣糖業的榮景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歷史課本好像不曾帶我們實際見證一下那個時光。想親眼看看台灣糖業的興衰嗎?那就來走一趟高雄橋頭糖廠吧! 橋頭糖廠訴說著台灣糖業的故事。
Thumbnail
  我從小到大,總是在歷史課本上讀到,台灣在日治時期作為重要的蔗糖生產地區,糖業是多麼發達,是多麼受日本帝國重視,但是那個台灣糖業的榮景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歷史課本好像不曾帶我們實際見證一下那個時光。想親眼看看台灣糖業的興衰嗎?那就來走一趟高雄橋頭糖廠吧! 橋頭糖廠訴說著台灣糖業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