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政府塑造成教育偉人的六氏先生

2024/04/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995年士林國小重修的六氏先生墓

1995年士林國小重修的六氏先生墓

  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為早日同化台灣人,在芝山巖惠濟宮後殿成立「芝山巖學堂」,被譽為「全台教育發祥地」。

  其實從我的角度看去,應該是「全台日本教育發祥地」。

  第一批派任在此的教師共有六人,最年輕的平井數馬才17歲,年紀最大的楫取道明為38歲。其他四位分別是桂金太郎、關口長太郎、井原順之助、中島長吉。

  1986年元旦,六名教師和工友小林清吉原本下山要到台北城慶祝元旦,但接到台北城被抗日義士襲擊的消息,於是打算返回學堂,途中先到警察署探聽消息,警員建議七人留在警署以策安全。但他們擔心學堂無人看守,還是決定返回。

  其實警署在他們離開不久後,就被以賴昌為首的抗日志士攻陷,反而逃過一劫。

  但七人大概在九點時,覺得山上也不安全,決定下山,結果賴昌部隊正好轉往芝山巖,碰上這七人,七人手無寸鐵,面對百人隊伍,眾寡不敵,全部被斬首並剝去衣物。

  六氏先生屍體被棄於道旁或田間,後被當地民眾收埋,總督府找到屍首後,葬在芝山巖大樟樹旁。

  此事震驚總督府,調查後將士林街保良分局主理潘光松以暗通土匪罪,斬首抄家。

  潘家是士林大家族,芝山巖學堂最早的21名學生中就有4人是潘家子弟。結果日本政府面對歸順者毫不留情,照樣處死。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後來日本政府編了六氏先生的故事,六氏先生被推崇為為教育犧牲的偉人,伊藤博文為之手書「學務官僚遭難之碑」,並定期舉行祭典,總督府文武官員、學校師生及仕紳皆來參拜,連日本皇族到台灣訪問時也會來此致祭。

  1898年,六氏先生入祀靖國神社,1903年,再設立「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與「故教育者姓名碑」,把所有在台犧牲的教育人員一併祭祀之。

1958年政府所立的「芝山巖事件碑記」

1958年政府所立的「芝山巖事件碑記」

  1930年,為六氏先生立神社,稱芝山巖祠,光復後,六氏先生骨灰、紀念碑及神社被搗毀,改建雨農閱覽室。現今所見的六氏先生墓為1995年士林國小百年校慶時所立。

  2000年時,台北市長馬英九將「學務官僚遭難之碑」、「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故教育者姓名碑」重新豎立在雨農閱覽室旁。

  顯而易見,六氏先生相關文物,乃大日本帝國宣傳手法的產物,在日本帝國的角度看來,六氏先生是偉人,殺害他們的乃是「暴徒」,所以不管是重新造墓的士林國小,或是重新立碑的馬市府,當時都受到不少非議,不過早在1958年,為免史觀偏頗,士林鎮芝山公園興建委員會立了「芝山巖事件碑記」。

  碑文中說六氏先生被殺後,日本政府遷怒於農民賴昌和仕紳潘光松等六人,逼供無果,慘遭殺害。光復後楊卻俗訪問當年國語傳習所潘光楷和吳文明兩人,還原事情經過,經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立碑以誌其事,頗有平衡報導的味道。

雨農閱覽室,圖右有芝山巖事件碑記,圖左樹下為學務官僚遭難碑記

雨農閱覽室,圖右有芝山巖事件碑記,圖左樹下為學務官僚遭難碑記

  而今兩碑並立於雨農閱覽室前,見證了風雨飄搖年代中,價值觀的變遷。

  說故事,找故事,是樂風最愛做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