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埔鹽的兩間「長工廟」

2023/10/1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過去農業社會需要大量人力,有些人家會聘請工人協助農務,從1910年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可以一窺這些工人的狀況。

  「......農家所雇傭人。概屬男子(唯廣東種族其女子亦務農)。特為農事而使役者。分有長工、月工、日工、看牛工等類。長工即內地所謂作男者。寢食
俱在主家。年得薪金五十圓乃至九十圓。一切費用,自己負擔......」

  長工在過去舊社會相當普遍,有些長工客死異鄉,身後事遂由主家代為打理,為其立一小祠祭拜,最近在埔鹽便發現兩間祭拜長工之小廟。

raw-image

  第一間位於埔鹽西湖村,受祀對象為當地陳家長工吳烏粽,我到訪之時,正巧遇到主家後代在旁邊打掃環境,得以透過老伯之口,為此廟留下珍貴歷史。

  老伯表示吳烏粽在陳家當長工,僅知其為南投人,去世時不知道怎麼聯絡其親屬,又因無法入陳家公廳,便為其立廟,老伯說他今年七十多歲,小時候便看過這間廟,此廟少說也八十年以上歷史了。

raw-image

  目前吳烏粽和田頭公同祀於一廟,隔鄰另有地主陰公小廟。

raw-image

  第二間廟是位於埔鹽湖仔內的阿利伯公祠,也是到訪之時,正巧旁邊有位掃地阿伯可問。據他表示,阿利伯公生前也是長工,原廟址在距此東南邊,後來主家將之遷到此地。

raw-image

  阿利伯公似乎很受湖仔內居民敬重,廟中神位稱之為先賢,廟聯也稱為「鄉賢」,2011年重修時,湖仔內居民也樂捐不少丁錢,看來相當受愛戴。

raw-image
raw-image

  印象中我在秀水似乎也看過類似廟宇,當時沒做調查,現今想起來,應該也是無法入公廳的長工。而由這些長工廟亦可看出農業社會裡,人跟人之間的可貴情感

  說故事,找故事,是樂風最愛做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