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智.別讓周遭的人影響你(3-3-下)利益在哪裡真相就在哪裡 - 獎勵與鐵錘人

2024/04/2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書籍完成目錄

利益在哪裡,真相就在哪裡 - 獎勵與鐵錘人

要看清楚一件事情的全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順著利益的源頭往上走,因為利益在哪裡,往往真相就在哪𥚃。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有犒賞,有獎勵,沒有人會努力去做得不到任何利益的事。(哦!好吧,這樣說也許太武斷,說大多數的人好了!)

因此,當你要從別人那裡,接受一種觀念、一種想法,也就是建立自己的認知時,可以簡單地審視要灌輸你觀念與想法的人,是否會從中獲取任何的利益?這樣的利益合不合理?他會不會為了利益,而灌輸你錯誤的觀念?或告訴你連他自己都搞不太清楚的東西?

還記得第一章的這一張表格嗎?「銷售商品」的這一欄,就是利益的所在,為了利益,人們正確理解、認知一件事情的權利,是可以被利益追求者所捨棄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商業世界會競相利用各種行銷技倆,試圖或自然地,混淆消費者(投資人)的認知,因為利益就在那裡。

銷售商品這一欄就是利益所在。人們正確認知一件事的權利,是可以因為利益而被捨棄的。

銷售商品這一欄就是利益所在。人們正確認知一件事的權利,是可以因為利益而被捨棄的。

有時利益追求者,並不具備任何行銷技術,也並非全然刻意要欺騙人,他們可能只是有了「鐵錘人(Man-with-a-hammer Syndrome)」症狀。或只是所知有限,並經由企業的組織訓練,讓每個人都能頭頭是道說出一些道理,熟練者更可能精通各種話術,目的就是讓自己能獲得直接的(銷售)利益,或至少是額外有形或無形的獎勵。

這些人有可能就在每個人身邊,甚至也常常是自己的親朋好友,有時也常常因為關係夠好,會坦誠地說真話。我們來看看受制於利益的關係,他們通常會如何解讀投資,並建議人們投資的方法。

利益追求者/關連者:受制於利益或獎勵可能會說的話,以及其所可能引導的投資方向。

  • 不動產經紀人(營業員):投資不動產是抗通膨最好的方法,所有土地、建材成本都在上漲,房子只會愈來愈貴。一旦房子上漲,租金也會變貴,租不如買,不要幫房東繳房貨。現在不買房,老了就沒人租房子給你了。(利益:賣出房子)
  • 保險經紀人(業務員):保險能富留子孫、能節稅,也能利用投資型保險兼顧投資需求。因為通膨的關係,保險只會愈來愈貴。風險無法預估,應該盡早買保險,因為年齡愈低,保費也愈便宜。(利益:賣出保險)
  • 理財專員:人不理財,財不理你。通膨會讓貨幣購買力降低,錢不能存銀行,一定要會投資。許多高收益的商品可以購買,或是買基金讓專業基金經理人幫忙投資。若有房子也可以增貸出來投資,適度運用槓桿,加速資產的累積。外幣、債券、保險都是不錯的投資選擇。(利益:賣出金融商品)
  • 銀樓業者/友人:金價一直創新高,就證明了黃金是抗通膨的最佳投資標的。黃金的需求隨著戰爭不斷發生,只會愈來愈昂貴。貨幣可以一直印,但黃金的量只會愈來愈少。有錢一定要投資黃金,金融體系或國家若跨了,至少還有黃金。(利益:買賣黃金)
  • 菸酒行業者/友人:紅酒、威士忌、老酒只會愈喝愈少,全球暖化農作物產量減少,戰爭又加劇糧食短缺,帶動物價上漲。因此,投資稀缺性的名酒,例如威士忌,長期持有絕對是穩賺不賠的低風險投資。(利益:交易酒品)
是不是聽起來都很有道理呢?

這個列表其實可以一直寫下去,例如寶石收藏家、名錶收藏家、藝術收藏家、古董(車)收藏家、畫作、奇木、普洱茶…等等。只要狹隘地從自身的角度思考,每一個人都能自以為似地,認為自身所處的行業是最值得投資、最能解決通膨問題的。這其實就是一種鐵錘人的現象。

已逝的查理.蒙格,在其著作《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提到了人傾向於:「手拿著鐵錘,看到的,就都會是釘子」。這句話有好幾個不同的英文版本,意思也都差不多,其中一個版本是:「To the man with only a hammer, every problem looks like a nail.」。它的簡單意思是: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有限,技能有限,工具有限,身上只有鐵錘,任何問題他都只會一種解決方式,就是「敲下去」。既然只會敲,那麼不管遇到什麼問題,他都得讓它變成釘子。

因此,如果要解決同樣一個防止貨幣貶值,也就是通膨問題時,房仲會拿出賣房的鐵錘、保險業務會拿出賣保險的鐵錘,理財專員會拿出賣金融商品的鐵錘,銀樓和珠寶商自然會高舉黃金和寶石的鐵錘……,因為鐵錘是他們唯一僅有的技能與工具。

鐵錘人的現象如果從利益與獎勵的角度來看,就會發現它很容易被利益的誘因所強化。對同樣一個角色來說,例如拿著賣保險鐵錘的業務,不管客戶的問題是尋求人身安全的保障,或是理財規劃、節稅、子女教育基金、養老長照,還是資產增值,他都必須把它變成釘子,也就是用保險鐵錘就必須解決所有的問題。即使他有其它的鐵錘,例如指數化投資的鐵錘,也不應該拿出來,因為除了賣出保險,他不會得到任何直接的利益或獎勵。

查理.蒙格之所以會在其書中談到鐵錘人現象,是因為他非常強調「跨領域的思維」。如果一個人總是身處在單一的特定領域,他的思維必然受到侷限,手上永遠只有一把鐵錘。若能聽從他的建議,你就可能會從歷史的角度,預判創新科技勢必不穩定的未來;從心理學的角度,淡定看待估值過高與波動劇烈的股價;從行銷廣告、新聞傳播的角度,迅速分辨出有用與無用的資訊;甚至從人性貪婪與經濟犯罪的角度,遠離經理人可能舞弊或內線交易的企業。

事實上,鐵錘人現象也是一種認知偏誤。這個概念,又稱為工具法則、馬斯洛的錘子,指的是人們總是過度依賴他所熟悉的工具、技能或知識

提出需求層次理論的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在1966年出版的《科學心理學》中寫道:「如果鐵錘是你僅有的工具,你就會把每件事都視為釘子。」想像有一台自動洗碗機,它勢必或只能,把所有被放入的東西當作碗盤,因為它的技能就僅止於此。

而率先記錄表述這個概念的,則是1964年的亞伯拉罕.卡普蘭(Abraham Kaplan),他將其稱之為工具法則(the law of the instrument):「如果你給小男孩一個鐵錘,他將會發現每個地方都需要大力的敲一敲。」至於鐵錘人這句話最早是誰說的,似乎已不可考。

鐵錘人現象不管是在自己身上,或在他人身上,都時常發生。如果出現在自己身上,可試著跨領域多方思考,才不會讓思想受到侷限。如果發生在別人身上,那麼稍微從利益的角度,判斷事情可能的全貌。切記:別被周遭有鐵錘人症狀的朋友、業務人員或專家所誤導,務必小心身旁那些拿著鐵錘的小男孩

書籍完成目錄

7.6K會員
97內容數
投資就是人生。這大概是我唯一能想出的一句話,來詮釋為什麼投資找不到正確答案的原因。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答案,不管是投資,還是人生。只要選擇良善、正直的企業,或是人生的道路,雖然會有不同的結果,但結果一定不會太糟,而且通常是甜美的。永遠,也不要妥協。不要因為短期的利益,而忽略了長期會帶來的效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