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迴鐵路通車四十週年:臺灣東部交通革命的回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0年過年期間最熱門的交通議題,想必就是甫通車不久的蘇花改了。然而,就在大家慶祝蘇花改通車的同時,連結蘇澳與花蓮之間的北迴鐵路也邁入四十個年頭。北迴線通車以來,不僅改善了東西部的交通,更是臺灣鐵路史上再一次凝聚全台灣的一次交通革命。

raw-image

東西聯絡線的追求

日本在甲午戰後獲得台灣主權,但在平定乙未戰事的過程中,卻因交通不便而吃盡苦頭。不僅西部受到多條河川阻隔,台灣東西海岸受中央山脈阻隔,日治初期除了劉銘傳時代開闢的三條道路之外,僅能透過海路互相往來,因此不久後便將鐵道敷設列為施政優先項目。

1898年,臨時臺灣鐵道隊隊長山根武亮率隊兵分三路進行東部鐵路調查,隨後鐵道部成立便以宜蘭經蘇澳至花蓮港、打狗經恆春至台東以及從埔里至璞石閣或花蓮港三線進行評估。雖然第一案里程較短、坡度起伏也不大,但大南澳至大濁水間是長達12哩的斷崖地形,加上不時仍有原住民侵擾,因此後來鐵道部先進行了宜蘭線、台東線及枋寮線的建設,並持續進行路線調查。然而在時局變化下,這個環島鐵路的夢想終究只能等待後人來完成。

蘇澳花蓮港間測量隊畫報(取自《臺灣鐵道》第56期)

蘇澳花蓮港間測量隊畫報(取自《臺灣鐵道》第56期)


北迴鐵路新建工程

二戰後國民黨政府接手台灣,同樣也對環島鐵路進行討論。北迴線的建設先後於1947年與1963年進行兩次踏勘,作成山線與臨海線兩案進行比較,1969年完成初步規劃,並在1971年完成選線工作。1973年10月行政院核定北迴線建設,時值第一次石油危機,11月蔣經國便將其納入五年九大建設項目,北迴線則在12月25日開工。

取自《台灣土木史叢書交通工程誌II:鐵路工程篇》

取自《台灣土木史叢書交通工程誌II:鐵路工程篇》

北迴線北起南聖湖站,南至花蓮新站,總長81.61公里,包含花蓮港線則為87.33公里。土木工程部分由榮民工程處分段議價承建,其中最為艱困的就是隧道工程。工程之初榮工處向美國訂購兩部大約翰開挖機做為主力,輔以輪胎鑽堡與人工鑽炸施工,然而因隧道地質複雜,做為主力的開挖機使用一年多就損壞,只能忍痛放棄。直到1977年向日本專家求助,才讓工程順利進行。

觀音隧道長7740公尺,通車時打破了草嶺隧道維持56年的紀錄,
成為臺灣最長的山岳鐵路隧道

觀音隧道長7740公尺,通車時打破了草嶺隧道維持56年的紀錄, 成為臺灣最長的山岳鐵路隧道

1975年新城經三角線往花蓮港的路線首先通車營運,作為亞洲水泥的運輸路線。1979年,花蓮新站至和平通車,1980年1月全線完工,並在2月1日正式通車營運。透過北迴線的串聯,台鐵東西兩地的無線電話系統也終於接通,過去分隔東西的台鐵運轉體系統一。1932年蘇澳至花蓮港間的東海巴士單程需要5小時,北迴線通車後僅需約1個多小時即可完成這段旅程,串聯台灣東西兩岸的百年追求終於實現,說是東部開發史上的交通革命也不為過。

穿過險峻的地形,東西兩岸鐵道終於得以串聯

穿過險峻的地形,東西兩岸鐵道終於得以串聯

尋找初代北迴線

初代北迴線全線為單線設計,隨著台東線軌距拓寬完成、自強號可直通台北至台東後,客運量快速增加。加上沿線水泥工廠的礦石與成品運送,很快地便不敷使用。因此,台鐵便提出了「東部鐵路改善計畫」,進行北迴線的重軌化、雙線電氣化與號誌改良,並於2003年通車。

石灰石列車是北迴線上最主要的貨物

石灰石列車是北迴線上最主要的貨物

在東改計畫中部分路段於原有隧道旁新建另一座單線隧道,以拓增路線容量。然而大部分路段因地質敏感,不少橋梁與隧道面臨改線,例如長達10307公尺的新觀音隧道便是觀音、鼓音、谷風三個隧道改線而來。雖然舊隧道已卸下鐵路運輸的任務,但蘇花改觀音隧道施工時,為了避免開挖通風井、增加工程難度,便利用舊北迴線觀音隧道做為工程導坑,未來也繼續作為通風管道服務來往的旅人。

東岳湧泉旁的東澳北溪橋即是改線之後廢棄的橋樑,
從線型可以明顯看出橋梁北端的東正線就是初代的北迴線

東岳湧泉旁的東澳北溪橋即是改線之後廢棄的橋樑, 從線型可以明顯看出橋梁北端的東正線就是初代的北迴線

左側是南澳北溪橋,右側是蘇花改大南澳陸橋

左側是南澳北溪橋,右側是蘇花改大南澳陸橋

蘇花公路旁的武塔一號隧道南口

蘇花公路旁的武塔一號隧道南口

武塔一、二號隧道之間的舊營舍

武塔一、二號隧道之間的舊營舍

武塔二號隧道南口,已快被樹林所淹沒

武塔二號隧道南口,已快被樹林所淹沒

觀音隧道北口前,因為工程需要使得探索舊線的路況極佳

觀音隧道北口前,因為工程需要使得探索舊線的路況極佳

觀音隧道北口

觀音隧道北口

raw-image



觀音隧道前的瞭望塔

觀音隧道前的瞭望塔

北迴通車四十年來,柴電機車牽引的莒光號已經變成快速的普悠瑪號,單線的鐵道拓增為雙線,也陸陸續續增設待避用股道。北迴線的開通,促成了東部交通革命,使得人流與物流往來更加密切。然而,豐富的大理石與石灰石礦產卻也吸引了多家水泥廠設立,造成中央山脈的開發與環境破壞,也令人反思在交通便捷之後所帶來的正面與負面影響。

雖然蘇花改風風光光通車,但我想北迴線依然會是東部交通走廊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承載著台灣的美麗與哀愁,繼續邁向下一個十年!

raw-image

參考資料:
1. 《臺灣鐵道》第56期(1917,臺灣)
2.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臺灣鐵道 臺東線》(出版地不詳: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1917),第一章 〈沿革〉。
3. 臺灣鐵道旅行案內昭和十年
4. 《台灣土木史叢書交通工程誌II:鐵路工程篇》(台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2008),頁18-21。
5. 《戀戀北迴三十有成:北迴鐵路通車30週年紀念專輯》(台灣: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2010)

avatar-img
44會員
183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日前看到新聞,台鐵車票要改版了。最近搭車才發現,車票上多了個QR-code。趁此也稍微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雙北捷運進度更新又來了,從頻道開張起算,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紀錄不少路線的重大變動。那究竟過了一年之後,先前的經費上漲跟標案流標情況,有沒有緩解?以及眾多路線目前施工進度到哪裡?還有因為0403地震而損壞的西環段,近期調查跟修復結果又是如何呢?
Thumbnail
由於颱風影響,北迴鐵路遭到部分路段中斷,對於無論是從北部還是從花蓮前往的朋友們來說是相當不便的。但願能夠盡快恢復正常,讓交通恢復順暢。 機票訂不到,只好來個台灣大環島。經歷了長達七個小時的車程,終於抵達了花蓮。為了明後天的工作雖付出這麼辛苦的旅程,但想到第一線原住民朋友們為族語復振的擺上,這樣的付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10/03/2021 花東記憶   昨日才由台東返家,今早就至陽明山服勤。 七點騎車出門, 記憶仍停留在花東, 只是縱谷換成了中山北路, 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為大樓所代替。 七點半鐘,台北街頭的車輛, 就已比前幾天看到的加總還要多了。   花東平均十六公尺才會看見一個人, 今天
Thumbnail
  談論南迴鐵路前,先讓我們認識關於南迴鐵路的十大冷知識: 1. 共98.2公里,西起枋寮車站,東至台東車站。 2. 共14站(含起訖車站、2個號誌站)。 3. 歷經12年,1980年動工興建,1991年12月16日通車典禮(履勘尚未通過),1992年1月12日正式營運。
Thumbnail
臺鐵藍皮解憂號提供獨特的鐵道旅行體驗,隨著介紹車廂裝潢和沿途景點,搭乘者可以享受多日行程或單程旅程。穿越山脈回鄉的過程中,沉浸在火車運轉聲中,零距離感受海潮氣息,欣賞海岸線美景。 行程提供部落走讀、美食小點心,讓旅程更加豐富有趣。以及獨家車站體驗,高CP值的鐵路小旅行體驗。
Thumbnail
這次在東引,因為沒有機車當代步工具,所以我們決定跟著台灣好行前進。台灣好行「東引-國之北疆線」跟一班路線不同的是,它是郵輪列車,上了車就是半天的行程,每個點都保有固定的下車觀光時間,對外地旅客相當方便,並會根據當日狀況調整行程,一起來看看走訪了哪些經典景點吧。
Thumbnail
每到假日、甚至是連續假期,國道5號到蘇花改之間的道路,畢竟先前不管是在清明還是元旦連假,就只有塞爆兩個字可以形容,更讓蘇澳當地居民抗議連連,也讓政府推動的國道5號銜接蘇花改計畫,備受大家關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整個路線是怎麼規劃的、究竟能轉移多少原本塞在台9線的車流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日前看到新聞,台鐵車票要改版了。最近搭車才發現,車票上多了個QR-code。趁此也稍微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雙北捷運進度更新又來了,從頻道開張起算,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紀錄不少路線的重大變動。那究竟過了一年之後,先前的經費上漲跟標案流標情況,有沒有緩解?以及眾多路線目前施工進度到哪裡?還有因為0403地震而損壞的西環段,近期調查跟修復結果又是如何呢?
Thumbnail
由於颱風影響,北迴鐵路遭到部分路段中斷,對於無論是從北部還是從花蓮前往的朋友們來說是相當不便的。但願能夠盡快恢復正常,讓交通恢復順暢。 機票訂不到,只好來個台灣大環島。經歷了長達七個小時的車程,終於抵達了花蓮。為了明後天的工作雖付出這麼辛苦的旅程,但想到第一線原住民朋友們為族語復振的擺上,這樣的付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10/03/2021 花東記憶   昨日才由台東返家,今早就至陽明山服勤。 七點騎車出門, 記憶仍停留在花東, 只是縱谷換成了中山北路, 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為大樓所代替。 七點半鐘,台北街頭的車輛, 就已比前幾天看到的加總還要多了。   花東平均十六公尺才會看見一個人, 今天
Thumbnail
  談論南迴鐵路前,先讓我們認識關於南迴鐵路的十大冷知識: 1. 共98.2公里,西起枋寮車站,東至台東車站。 2. 共14站(含起訖車站、2個號誌站)。 3. 歷經12年,1980年動工興建,1991年12月16日通車典禮(履勘尚未通過),1992年1月12日正式營運。
Thumbnail
臺鐵藍皮解憂號提供獨特的鐵道旅行體驗,隨著介紹車廂裝潢和沿途景點,搭乘者可以享受多日行程或單程旅程。穿越山脈回鄉的過程中,沉浸在火車運轉聲中,零距離感受海潮氣息,欣賞海岸線美景。 行程提供部落走讀、美食小點心,讓旅程更加豐富有趣。以及獨家車站體驗,高CP值的鐵路小旅行體驗。
Thumbnail
這次在東引,因為沒有機車當代步工具,所以我們決定跟著台灣好行前進。台灣好行「東引-國之北疆線」跟一班路線不同的是,它是郵輪列車,上了車就是半天的行程,每個點都保有固定的下車觀光時間,對外地旅客相當方便,並會根據當日狀況調整行程,一起來看看走訪了哪些經典景點吧。
Thumbnail
每到假日、甚至是連續假期,國道5號到蘇花改之間的道路,畢竟先前不管是在清明還是元旦連假,就只有塞爆兩個字可以形容,更讓蘇澳當地居民抗議連連,也讓政府推動的國道5號銜接蘇花改計畫,備受大家關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整個路線是怎麼規劃的、究竟能轉移多少原本塞在台9線的車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