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你一定想說怎麼可能,最好是可以在週末賺百萬元(《Million Dollar Weekend》書名的直白翻譯)!
如果週末可以賺進百萬,我可能就不會寄這封信給你(誤
不得不說一開始看到《Million Dollar Weekend》這本書,總是會有點戒心,想說讀起來和各種強調財富自由、斜槓的概念可能差不多。
但沒想到讀了之後,深深地被本書作者 Noah Kagan 給吸引。不僅是他本人的見解實在非常有趣之外,他對於如何建立事業的步驟、想法也很簡單和容易學習。
《Million Dollar Weekend》的概念是說在 48 小時內,讓人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資金,就能開啟一門百萬美元的事業。雖然說週末賺進百萬有點浮誇,但他想談的重點是開啟百萬業務這件事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之中他介紹了許多的流程與方法。
這期內容會來介紹:
在寫這期電子報還蠻猶豫的。一來,這跟以往聊書的類型很不同。《Million Dollar Weekend》討論了更多如何在短時間內開啟、建立一項有機會賺到百萬元的事業。
二來,不想製造焦慮。看到書名的第一個想法是週末賺百萬元,大概會出現怎麼可能、最好是的想法。接著,就會出現焦慮、刺刺的感受,像是我該怎麼做,才可以達到百萬的目標等。
但為什麼最終讓我決定來聊聊這本書?
之前,收到一封讀者的訊息,他和我分享他付費訂閱電子報的理由,是為了瞭解別人成功的祕訣。這個想法也放在我心中,有時討論的主題聚焦在科技新創、商業趨勢上,距離一般人還是有點遠。
如果介紹一般人也可以參考、複製的可行見解,無論今天有沒有計畫要開啟一項事業,我想《Million Dollar Weekend》都會帶給你一些不錯的想法。至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常常會有原來開啟一項事業也可以這麼省,或是出乎意料的見解,反而沒有給我太多焦慮的感受。這也是我想分享給大家的。
還是要提醒一下:一項事業要成功營運需要時間。在書中他確實分享了許多如何在周末兩天的時間,開啟一項事業的方法,但要經營數十、數百個週末後,才會達到百萬這數字。
Noah Kagan 會走上創業一路,是被現實所逼。
回到 2006 年,Noah Kagan 是 Facebook 早期 30 號員工,甚至持有 Facebook 的 0.1% 的股票。就在他工作了 9 個月後,找他加入的投資者、Benchmark 的普通合夥人 Matt Cohler 約他在咖啡廳,毫無徵兆地告訴他被資遣的消息。
他也因此一蹶不振了一段時間,但正因為這樣的人生轉折,讓他踏上了各種微型創業,在 48 小時內,建立可以賺近百萬業務的事業。
過去他成功創了八家百萬美元的公司,包含 Kickflip、Gambit、KingSumo、SendFox、Sumo、Tidycal、Monthly1K 和 AppSumo。
比如說,AppSumo 它是專門把各種線上軟體服務、數位資源等綑綁在一起,讓人用很便宜的價格,約 50 美元,訂閱像是 電子郵件行銷服務 MailChimp、名片製造商 MOO、金融工具 FreshBooks 和 Formstack 等的服務。到了今年 AppSumo 將達到 1 億美元。
但在順風順水之前,Kagan 也是失敗過蠻多次。像是當時,他想著大家都喜歡賭博、都喜歡體育,於是當時他花了半年、十萬美元,找了工程師來建立一個運彩網站 BetArcade,結果網站上線,沒有任何人要用。
這也給了他機會打造 Gambit。這是一個為線上遊戲和社群網路提供支付解決方案的公司,他比當時的競爭者提供更低的抽成服務,這讓他們在第一年裡賺了千萬美元。
當時,他看到了一個大家都有的痛點:沒有人喜歡 OfferPal 在遊戲中抽 50% 的費用。這給了他蠻重要的想法:他提供的解決方案是維他命(Good to Have)還是止痛藥(Must Have)。比起維他命,只有止痛藥才能讓人願意付錢購買。
這本書試著在不用接受資金、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和金錢的前提下,讓大家可以在短時間內開啟一項事業,這流程有三個步驟:
這本書的結構主要有三個部分:開始、建立和成長。在這期電子報會花更多篇幅介紹如何找到商業想法、如何建立一個有機會達到百萬規模的事業。
如果覺得百萬太困難,沒關係,可以想一個過上理想生活中的「自由數字」會是多少,來當作目標。
粗估一下你覺得每個月需要多少錢,來支撐你理想中的生活,不需要做你不想做的事,可以讓人覺得有自由、有餘裕,吃好點的餐廳、跟家人朋友旅遊等。
要達到這狀態的理想數字是多少,每月大約需要多少錢,可能是五萬、十萬或更高等,這就是你的自由數字,把接下來的百萬替換成這數字也可以。
要開始一項副業好難,不知道該怎麼開始?如果投入時間和心力,真的可以為我帶來收益嗎?當把這些問題想過一遍後,這時就想要拖延下去。只要找到那個最正確的那條路,一直都還在準備中不開始,就不會失敗。
這些可能是多數人的心聲,但 Kagan 想說的是:「別想,馬上做!」(NOW, Not How!)。過度思考是個多數人容易掉進的陷阱中,希望開始之前找到更好、失敗率低的方法,但這很少會成功。
通常,只有當開始了才有機會在每次行動中得到用戶回饋、驗證假設,也進一步有調整或改進的方向。這類似 MVP 的概念,從行動中不斷迭代、修正,讓產品越來越好。
與其思考、想像,Kagan 是個超級行動派。當實習生跟他說學生優惠卡的點子,他不等對方提了各種企劃後才繼續行動,而是他們真的跑到路上問店家對於學生優惠卡有沒有興趣。
展開行動的第一步就是:問問看。
不知道做這件事有沒有搞頭、會不會有人想買,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問。詢問有無限多的好處,可以從中知道潛在客戶在意的利弊、付費的意願等,這些都指引你去想去的地方。而且幾乎沒什麼壞處,頂多被拒絕。
Kagan 的父親是影印機銷售員,對他來說被拒絕幾乎是家常便飯。推銷商品、被拒絕,一周下來大概會被拒絕百次。他從父親身上學到最重要的是:設定拒絕目標,愛上拒絕,像寶藏一樣收集它們。
當敲的門越多,總是會在一群說不的人當中,找到願意說「是」的那群人。Kagan 說了令人印象深的話,「把被拒絕變成一場遊戲,而不是對我自我價值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