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一:臣服帶來能量

一二一:臣服帶來能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災難和衰事降臨到頭上,凡事都不對勁或事與願違的時刻,你都是怎麼去面對的呢?

現在的我學會學習臣服的力量。這種感覺就是原因相信自己的直覺,不是要自己委屈求全,而是更知道很多事不要耗費太多邏輯思考。即便我們是對的,其中耗時耗能所付出的代價卻難以估量。

這個週末我終於起了逛街購物的念頭,去了一間我很喜歡的服飾店,剛開始我選了幾件上衣,但都沒有特別喜歡,後來店員推薦了我幾件,又告訴我都三折。這家店的單價本來就高,聽到三折我滿心歡喜。可是到結帳時,店員拿起其中一件說:「這是五折,應該可以接受吧。」接著她很迅速撕下標籤結帳。

那個被欺騙的感覺突然湧上,我開始回想然後確定她從一開始就大力推薦五折的衣服,想魚目混珠,因為她的說詞非常流暢、結帳快速、一氣呵成。這種感覺真的很差。

我正在猶豫要不要跟她表達不滿時,我突然問我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這件衣服?真的很在意那五百塊的差價嗎?

其實想想,我也逛了好幾家店了,都是空手而回,這家不但一下就看中好幾件喜歡的衣服,而且打的折扣比原本預期的低很多。

我突然感覺,宇宙沒有偶然,我接受生命在自然流動的過程中就是會發生這些,重點是,我很高興買到一件真正喜歡的東西,我覺得那讓我心情很好。但同時我也知道,我是有能力選擇要不要捨棄這件衣服,然後花更多時間去逛街,碰碰運氣看是否能找著這麼喜歡的上衣。

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讓我更清楚,比起別人怎麼對我,我更在意自己怎麼對待自己。我值得擁有一件很喜歡的東西,我值得。面對不合理的事情發生時,我的目光是放在別人的錯誤還是臣服於自己內心本來的抉擇。

面對這件事,我沒有讓憤怒緊緊抓住我,我相信這個店員不知道她損失了一位忠實的顧客。因為我更想把那些用來抗拒的時間和精力拿來做一些更有建設性的事。像是快點把衣服洗乾淨,多穿幾次,這樣不但相對降低了它的單價,也能有更多時間展現自己漂亮的樣子。

接納一切發生在我身上事情,我願意積極去面對,隨著我越長大,越知道要將力氣用在對的地方。面對我的病情,我也是一樣的態度,別再去問為什麼是我,已經是我了,就積極面對,用一個舒服的方式讓自己好好活著!

avatar-img
玄玄心的沙龍
176會員
377內容數
躁鬱症又稱雙相情感疾患,它剝奪了生命中許多美好,但也同時在絕望中看見許多人性光輝。想分享自己十多年來用如何藉著一些實用的方式,讓自己感覺好一些,尤其在面對自殺議題時,該如何自處。願患者都能更自在、平靜的面對這場生命風暴,也知道就算生病了,還是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玄玄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仔細想想,那些我們所擔憂的事真正發生的機率有多高?它們真的會發生嗎?我想大部份的時候,並非災難真的發生,而只是情況不如我們預期。 真正堅毅的人,應該是能隨時能降低標準繼續向前走的人。當然,所謂的向前走不是要逼著自己堅強,其實指的只是把日子過下去。
到了睡前,手機還是很有吸引力讓人愛不釋手。文章一篇接一篇、影音檔一段接一段,你想著再看一下就睡,好滿足腦內的多巴胺,殊不知越滿足越難入睡。 過去身兼職業和家庭的我,就是愈夜愈美麗,睡前那種忙了一整天捨不得睡的心情讓我的生活更混亂。哄小孩睡覺後,me time開啟了怎麼能讓它這麼快就結束呢?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以賽亞書42:3) 這段經文是在我很低潮時支持我的力量,也是讓我很感動的一段話語。 當時的我,感覺生命枯竭,沒辦法再承受更多的苦痛,我需要倚靠些什麼讓我可以繼續活下去,信仰是那些時間給予我盼望的來源之一。
在團體中我與一位病友分享「這個狀況在我們的病裡很正常。」頓時,我猛然覺察,正不正常那條線我不知道該怎麼界定。 結果我想到最好的辦法,就是別去劃分了。我們一定都有一樣的經驗,看一件事、一個人很快會幫做出評論、為對方貼標籤,不管是正面或反面。
《愛麗絲夢遊仙境》作者Lewis Carroll)曾說:「既然不知道要往哪兒去,不論選擇哪一條路都沒有太大的差別。」 這段話將我病後的人生詮釋的淋灕盡致。所以在後來的每一個選擇,我似乎都不再那麼糾結,而且可以用很輕鬆的態度面對。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仔細想想,那些我們所擔憂的事真正發生的機率有多高?它們真的會發生嗎?我想大部份的時候,並非災難真的發生,而只是情況不如我們預期。 真正堅毅的人,應該是能隨時能降低標準繼續向前走的人。當然,所謂的向前走不是要逼著自己堅強,其實指的只是把日子過下去。
到了睡前,手機還是很有吸引力讓人愛不釋手。文章一篇接一篇、影音檔一段接一段,你想著再看一下就睡,好滿足腦內的多巴胺,殊不知越滿足越難入睡。 過去身兼職業和家庭的我,就是愈夜愈美麗,睡前那種忙了一整天捨不得睡的心情讓我的生活更混亂。哄小孩睡覺後,me time開啟了怎麼能讓它這麼快就結束呢?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以賽亞書42:3) 這段經文是在我很低潮時支持我的力量,也是讓我很感動的一段話語。 當時的我,感覺生命枯竭,沒辦法再承受更多的苦痛,我需要倚靠些什麼讓我可以繼續活下去,信仰是那些時間給予我盼望的來源之一。
在團體中我與一位病友分享「這個狀況在我們的病裡很正常。」頓時,我猛然覺察,正不正常那條線我不知道該怎麼界定。 結果我想到最好的辦法,就是別去劃分了。我們一定都有一樣的經驗,看一件事、一個人很快會幫做出評論、為對方貼標籤,不管是正面或反面。
《愛麗絲夢遊仙境》作者Lewis Carroll)曾說:「既然不知道要往哪兒去,不論選擇哪一條路都沒有太大的差別。」 這段話將我病後的人生詮釋的淋灕盡致。所以在後來的每一個選擇,我似乎都不再那麼糾結,而且可以用很輕鬆的態度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