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技職教育 (2)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表格整理

表格整理

表格整理

表格整理

6、雲林科技大學

創立於1991年,前身為「國立雲林技術學院」,1997年改為「雲林科技大學」,為臺灣第一批的科技大學,且是少數直接從技術學院升格改制的學校,現為雲林國立大學聯盟成員。

雲林國立大學聯盟為國立臺灣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三所大學於2018年12月6日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之大學聯盟。盼攜手合作可以提升地方的學術研究風氣和競爭力。

雲科大以「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為發展願景,目前設有工程、管理、設計、人文與科學及未來五個學院、二十六個系所、七個學位學程,以及二十五個產學研究中心。

 

7、虎尾科技大學

創立於1980年,前身為雲林工專,為昔日三大工專之一。1997年升格為技術學院,將校名改為「國立虎尾技術學院」。2004年再更名為「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2018年因應政府政策,預計與包括昔日三大工專(另二所為今臺北科大、高雄科大)等9所學校重啟五專部,設立「精密機械工程科」(新五專)。精密機械工程科與p-tech國際教學模式合作。

目前設有目前有工程、管理、電機資訊、文理四個學院。


8、高雄科技大學

由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及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於2018年合併而成,為臺灣學生人數規模第二大的高等教育機構,僅次於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創立於1946年,1967年改制為五年制專科學校,更名為「高雄海事專科學校」。1979年,高雄市升格,改隸於高雄市,並同時更改校名為「高雄市立海事專科學校」。1982年,改制為國立,同時更名為「國立高雄海事專科學校」。1984年,遷校於楠梓校區。1991年,設立澎湖分部,就是後來的「國立澎湖科技大學」。1997年,升格為「國立高雄海洋技術學院」。2004年,升格為「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2018年,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合併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前身為1963年所創立的高雄工業專科學校。2000年7月,改名「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2018年2月1日合併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現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建工校區與燕巢校區。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成立於1995年,原校名「國立高雄技術學院」。1998年更名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2018年2月1日合校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現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第一校區」,高第一校區分為東校區(教學研究區)和西校區(運動休憩區),東西兩校區中間以跨高速公路大橋(大學橋)連接。

合併後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成為臺灣規模最大的科技大學。現有五個校區:燕巢、第一、楠梓、建工、旗津。

 

9、屏東科技大學 

1924年創立,今年正好100年。最早叫做「屏東農業補習學校」,校址在屏東郡黑金町,就是現在的「屏東夜市」。是三年制農業科學校。1928年改名為「屏東農業學校」,由三年制改為五年制,招收國小畢業生,設農業科、畜牧科。1945年改名為「省立屏東農業職業學校」。1954年省立屏東農業專科學校於屏東市民生東路校區(現今國立屏東大學民生校區)成立,校長由省立屏東農業職業學校王玉崗校長兼任,初期亦借用屏東農業職業學校教室上課。1963年屏東農校併入屏東農專。1975年農業工程科改名為農業土木工程科。並奉令停辦五年制。1981年省立屏東農業專科學校改隸中央,改名為「國立屏東農業專科學校」。1989年原屏東市校區之後移撥給國立屏東師範學院(今國立屏東大學)使用,並遷校至目前的內埔校區。1991年升格為「國立屏東技術學院」。1997年升格,再更名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其中以農學、獸醫為主要專長,並與許多國外著名大學有著合作關係,為全臺大學中主校區腹地面積最大的一所大學,也是位於全臺灣最南端的學府;除本校區外,在屏東縣車城鄉附近有一座保力林場及一座位於台東縣達仁鄉附近的達仁林場。 

以獸醫為例:目前國內擁有獸醫系所的學校共四所:臺灣大學、中興大學、嘉義大學、屏東科大。根據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估算,全臺開業獸醫中,每三個就有兩個來自屏科大;就連國內兩大連鎖動物醫院體系:慈愛動物醫院、全國動物醫院的創辦人,也都是屏科大獸醫系的系友。 

事實上,屏科大獸醫系雖多年來穩居技職體系農業類第一志願,但由於學生組成仍維持高中、高職生各半,若單就去年大學申請入學做比較,屏科大最低錄取約為六十六級分,比起其他三校超過七十級分的高分,仍有一段差距。


10、商業類大專院校 

1991年,國立屏東商業專科學校創校,設置五專部及二專部企業管理科、國際貿易科、財務金融科、會計科。至此南部亦有國立商專,完成北中南各一座商專的建構(另二所為臺北商專、臺中商專)。 

臺北商專,就是現在的「國立臺北商業大學」,也是臺灣少數以商業類科系為主、唯一以「商業」命名的大專院校。

臺中商專,則是現在的「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屏東商專,1998年升格為「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在2014年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合併為「國立屏東大學」。原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之校區,改稱「國立屏東大學屏商校區」。

最後,想來聊聊「關於五專免試入學」。 

五專是一條「進可攻、退可守」的路。畢業後可就業,也可升學。五專畢業生可獲得「副學士」學位,能進一步報考二技,或參加轉學考,到科技大學插班就讀(又簡稱「插大」);另可選擇投入職場,20歲開始累積就業經驗,取得3年以上工作年資後,還可再報考碩士班,挑戰碩士文憑。

這是【技專校院招生策略委員會】的網站。 

簡介 

五專主要是招收國中畢業生,畢業後可取得副學士學位,為培育中級技術人力的重要管道之一,重視適性且多元的啟發教育,並與一系列的的實務課程結合,是職場甚為重視的人才培育學制,且五專為大專教育的一環,擁有大學規模的教育資源、自由的學風與多元的學習內容,是孕育具創意思考與務實致用能力人才的最佳搖籃。 五專徹底落實專業證照制度,幾乎所有科別皆有其對應之專業證照,除了證明學生們的專業能力及提升職場的競爭力外,有許多證照甚至是進入職場必備的入場券;除了求職有保障外,五專畢業生可繼續升學二技,修業2年取得學士學位,取得大學學歷,亦可報名大學及四技轉學生招生,甚至畢業3年後直接報考碩士班。因此具多元且彈性的五專學制可提早體驗工作職場、壓力小但更有捷徑的升學進路、快速選擇人生的方向,正適合性向明確、有理想目標的熱血青年加入! 

要進入五專,有2個免試入學管道: 

五專優先免試入學

五專聯合免試入學

雖說,現在升學管道很多元,卻仍有許多家長、學生一窩蜂地想擠重點高中。孩子讀得辛苦,大人也只能在一旁乾著急。 

距離會考,剩16天;之前上課,我問學生:有沒有考慮報職校或五專?學生答:什麼是五專?哇賽,鐵了心,就只想讀高中就對了? 

更有學生回我:他對五專沒興趣,只想讀高中。 

不過,也不能怪學生,因為臺灣就是對技職教育超不重視的國家。 

要知道,德國、日本都是世界一流的工業強國;最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相當重視基礎(層、本)的技職教育。 

許多企業家都來自技職,如:鴻海的郭台銘、華碩共同創辦人之一的童子賢、已故的奇美創辦人許文龍、鈊象電子公司創辦人李柯柱等。 

在臺灣,技職教育被忽視,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管道多元,但所有人都往高中走,這樣的教改方向確定是對的? 

如今,報考五專的人數約全部的1/10。 

當然,少子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再來,就是大專院校紛紛升格,大學早已成為最基本的學歷、門檻。既然如此,又何必浪費時間去讀五專? 

但該思考的是:是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讀高中、高職? 

有學生反駁:可是,我不知道我讀五專出來要幹嘛? 

答:那你高中畢業後要幹嘛? 

其實,我內心真實想法是:喔不,你確定你能畢得了業?又或者你確定你能考到哪一間了不起的大學(科系)? 

就算能如期畢業,不也同樣要面臨就業的問題?! 

所以,我才會說:五專是一條「進可攻、退可守」的路;畢業後既能就業,也可選擇升學。 

我也是技職畢業。 

當年選擇高職,是因為那時的大學錄取率非常低,才會選擇職校。 

聯考時代,高中、五專、高職是分開考的;像我,三種都有考;而且,三種我都考上還不錯的學校。畢業後,考四技二專;那時候,沒有科大,北、中、南也就四間技術學院是四年制的,連臺北工專才更名為技術學院,高雄工專都還沒升格。大部分的人,都是高職→二專→二技。 

高職我是讀電子科,但並不是出於興趣;二專我改讀工業工程與管理(工程組);二技再轉企業管理。 

現在是個小小補習班的國中、小數學教師。 

有些不務正業就是了。 

從工科橫跨至商科,我也沒覺得我比誰差。對於當初的選擇,我沒有後悔過;但若讓我再選擇一次,我會選擇讀高中。原因很簡單:我覺得我是適合讀高中的。因為我的學科成績還不錯。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各校官網連結,圖表整理自大考中心。



100會員
654內容數
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