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Q&A〉考慮康復之家時,我需要注意什麼?(上篇)——家人需不需要使用康家?該怎麼選擇康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資訊提供/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接線志工團隊
資訊整理/劉秀玟

〈照顧者Q & A〉專欄介紹

由在生活中嘗試與實踐照顧經驗的家屬們,討論並交流在陪伴中遇上的大小困擾及疑難雜症,藉由共同商議及經驗分享,整理出照顧者視角的照顧問答集。


raw-image

在照顧精神疾病家人的路上,很多家屬都會考慮「康復之家」這個資源。但是,該如何決定要不要入住康復之家?如何尋找和選擇康復之家?入住前要做什麼準備?諸多來電中,我們聽見了家屬焦慮。因此,我們與接線志工們一起整理彼此的經驗知識,書寫成兩篇文章,期待提供讀者一些參考方向。

「我的孩子前陣子懷疑受到鄰居監控、認為鄰居在水裡下毒,和對方大打出手而送醫住院,現在快出院了,但還是不太穩定,生活上需要有人看照。平日我和太太都需要上班,沒有其他家人可以幫忙照顧孩子,小孩對我們很失望,也不想回家住。有沒有一個,可以讓他住宿,有人照顧的地方?」

什麼是康復之家?

康復之家(簡稱康家)是社區復健機構的一種,在社區內提供半保護住宿式環境,協助疾病當事人漸進式地與社會及家庭生活接軌,培養獨立照顧自己的食、衣、住、行能力。

在當事人居住期間,康家會藉由團體方式,或日常生活的規律化,訓練當事人的家事能力、金錢管理、休閒安排、人際互動、工作適應等獨立生活訓練。住民白天可自由進出,參與活動、安排休閒或工作。部分康家會協助住民媒合工作,或鼓勵住民參與社區清掃、志工隊等與鄰里連結,社區共好的活動。

雖然康復之家應有以上功能,但實際上仍會因負責人理念、住民特性、家屬期待、社區環境等等因素,而有不同。

在入住資格上,大部分的康家希望入住的住民狀況穩定,有康復潛能(年齡低於65歲),無酒藥癮病史、生理功能限制(如插管等等行動不便的狀況)及其他嚴重的生理疾病,且自願入住。

對於年齡逼近65歲的個案來說,已經達到康家願意收的上限,可詢問康家有沒有合作的護理之家可以媒合。

參考資料:

💡 補充:康復之家外,因應不同家庭狀況,也有不同醫療及社區資源可選擇,以住宿機構為例,社區家園、團體家屋、精神護理之家等社區居住形式,視家人需要,也可以是一種選擇。住民的自主性從低到高依序為精神護理之家→康復之家→社區家園→團體家屋,自主性越高,住民越需要練習如何自立生活。可參考有點怪也OK網站中的「復元旅程,出發!」→「專業陪你走」章節Q1.精神疾病有哪些治療、復健或支持服務?,以及【影片】《思覺公寓》精神康復者的社區家園生活 / 高雄市心理復健協會

什麼時候可以考慮住康復之家?

如果家人不方便在家中生活,那麼入住康復之家可能是一個選擇,如:

  • 家人剛出院,情況還不太穩定,親朋好友沒有條件貼身照顧;或環境對病情有影響,如家中空間狹小容易彼此干擾、隔音不佳過於吵雜等等。
  • 家人間的關係存在張力,需要另一個空間拉出心理距離,以免過於密集的相處摩擦。
  • 家人想練習獨立生活。
  • 家人需要培養作息規律。
  • 家人的生活缺乏關係滋養,需要人際連結(為什麼家人需要人際連結,可參考這篇文章:精障者的輔具),或練習與人互助合作。入住康家後,白天也可以同時參與工作坊或會所。

怎麼判斷是否適合入住康復之家?

了解康家之前,我們可能對康家有一些期待想像,也會好奇康家是否能符合自己與家人的需要。實際上,我們可以怎麼期待康家呢?

  1. 康家的居住環境非單人房,需要與他人共同生活;反面思考,也能促進人際連結與學習如何與人合作: 康家的住民需與他人一起生活,配合康家的規則穩定作息、參與活動、輪值公共事務如清潔、煮菜等等,且可能有門禁,無法自由活動;但相對可以學習怎麼與人相處合作。
  2. 不同的康家,有不同的運作模式:
    1. 不同的康家,請住民服藥的方法不同,如有特定需求,可以諮詢康家: 有的康家的藥櫃是開放的,由住民組成小組彼此照顧、提醒服藥;有的康家是由護理師提醒,點名詢問是否服藥;有的康家,則會讓住民排隊服藥,實際看到吃藥情況。
    2. 康家,不一定會幫忙協調住民的個人糾紛: 如果住民在康家外遭受詐騙,或與他人產生私人糾紛,康家不一定會幫忙協調。
    3. 有些康家功能偏向安置,而非復健;如果我們對家人的復元有所期待,可以詢問康家,在協助住民復元上,有哪些規劃?平常安排哪些活動給住民?會鼓勵住民做對復元有益的規畫嗎?
  3. 康家床位的需求量高,可能沒有條件選擇最為理想的: 身為家屬,可能會希望家人可以居住到最符合理想的環境,但康家床位需求量高,能夠選擇的康家可能不多,需先有心理準備。

如何尋找和選擇康復之家?

「我在網路上找到好多間康家,該怎麼選擇?有沒有推薦的康家呢?」

如何尋找康復之家?

網路搜尋"衛福部 精神復健機構資源",進入衛福部網站,參考全國精神復健機構名單

選擇康復之家的要點

考慮入住哪間康家時,除了康家本身的因素,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例如家人的狀況、家庭的支援與照顧能力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家人的狀況,我們整理了幾個選擇康家時可以注意的要點供大家參考,如果有提到你在意的事項,可與康家細談:

  • 康家對於作息、門禁及生活安排的規定
    康家的作息規定如何?例如白天能不能不下床、幾點起床、幾點洗漱、幾點就寢?康家對於出入的管制程度?是否影響家人的重要工作或活動?是否有針對單一個案的個別門禁計畫?
    康家的出入管制大致分為以下幾類,可以針對個別需求選擇康家。
    -第三級:完全開放式,部分康家會規定住民幾點到幾點可以外出,住民要在規定時間自行返回。
    -第二級:由穩定的老學員帶著新學員外出,需要報備要出去做什麼事情才可以外出。
    -第一級:完全禁止外出。這基本上違反康家的法令規章,但其實實務上還是有這樣的做法。例如:有藥酒癮狀況的住民,有的家屬會要求禁止外出。
  • 居住環境
    1. 硬體設備是否老舊故障。
    2. 環境整潔度: 觀察空間有無異味。 廁所有無強烈異味。 洗衣機數量是否足夠。 棉被、枕頭清潔度,如果無法接受,可以自己攜帶。 觀察住民可以活動的空間大小、通風與否,是否容易累積不舒服的異味如汗臭味。
    3. 需適時調整期待,康復之家並非套房,居住環境可能會與期待有所落差。
  • 地理位置
    1. 是否可以就近回家/探視。
    2. 是否接近回診的醫療院所。
    3. 是否接近慣常活動地點(如所參與的日間復健機構、工作場所等等)。
    4. 探視的方便性。
    5. 就業機會。
    6. 康家費用補助:可向康家詢問當地的康家費用補助管道、資格及申請流程,如果康家所在縣市與家人的設籍縣市不同,可以特別注意補助是否有限制設籍縣市。
  • 就業媒合
    1. 所媒合的工作收入。
    2. 所媒合的工作類型。
    3. 是否協助糾紛處理。
  • 家人的需要
    1. 住院是否保留名額:有些康家自願住院可請假(在規定期間內住院可以保留床位),強制住院是否可請假不一定。
    2. 如家人需要陪伴就醫,家屬是否有需要陪伴就醫?當家屬無法陪伴時,康家的工作人員能不能陪伴就醫?
    3. 康家有哪些課程或活動?這些課程或活動的功能是什麼?對家人有沒有幫助?選擇上課的彈性?
    4. 須外出辦理的事項如社會福利的申請,家屬和康家如何分工?
    5. 是否可以讓家人接受職業重建訓練(註一)或其他日間機構的活動?
  • 可參考該年度的精神復健機構評鑑成績排名。但因評鑑在意康家應該具備的面向可能與您著重的面向不同,排名僅供參考,還是要考量您們的需求做最後決定。如想了解評鑑基準,可在網路查詢”精神復健機構評鑑”參考衛福部網站公告的評鑑基準。

註一:職業重建是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流程,協助身心障礙夥伴協助身心障礙夥伴能重返職場並獲得適性及穩定的就業機會。透過職業輔導評量的評估與盤點身障夥伴基本工作能力後,藉由各類職業訓練可協助身障夥伴在就業前能先經由有系統的學習與訓練提升自己未來就業的相關技能,或由職業訓練的過程中發掘自我工作技能的不足,以進一步培訓一技之長與強化現職技能。(參考資料:【職能治療師專欄】到底什麼是「職業重建」?我們可以如何協助身障者重返就業

在選擇康家的過程中,我有哪些管道可以諮詢?

「孩子快出院了,我找了好幾間康家都拒收。好擔心回家後照顧不了他,誰能幫我找找適合他的康家?」

「康家有好幾家,我到底該選擇哪一家?一家一家參觀實在太累了。」

  • 詢問住院醫師及社工:如果家人處於出院階段,他們可能可以推薦或幫忙轉介當地的康復之家。可以在出院前,與醫院社工討論出院準備計畫,預備家人出院後的生活安排。如果需要回診,可以優先安排靠近回診醫療院所的康家。
  • 訪問康復之家:在選擇康復之家之前,建議先去電康家討論需求、資格及預約參訪,參訪時務必與家人一起,確保康家符合需求。
  • 詢問其他家庭的經驗:如果你認識其他精神疾病家庭,他們可能會有關於當地康復之家的經驗可以參考。也可以去電當地的康復之友協會詢問看看。
  • 詢問關訪員或社工:如果家人有社區關訪員或心衛社工協助,可以與對方討論。
  • 查詢康復之家的資訊:可以查詢當地康復之家的資訊,例如網站、粉專、評鑑分數或網路評論。

💡 小提醒:對個別康復之家的經驗可能因人而異,諮詢前可以與家人溝通,先整理一下,自己和家人在意什麼,是設施的新舊、環境的友善,或其他條件?諮詢時,留意對方是因為什麼原因,不推薦或推薦該康家?這些原因是自己在意的嗎?可以回頭連結自己和家人的需求,與家人討論,綜合考量再做出決定。

結語

看完以上資訊,您可能會因為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而感到暈頭轉向。這是一個重大且不容易的決定,希望我們的整理能幫您進一步釐清要不要考慮康家,以及選擇哪間康家。

入住康家前,如何與家人溝通,在家庭關係及家屬個人心態上可以怎麼準備,可能也是家屬會感到苦惱的。如果需要,可以參考我們在下篇的整理。

-

感謝獨立媒體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將本文編輯、排版,以更易讀的形式刊登到多多益善的報導平台,讓文章可以被更多讀者觸及。

歡迎大家至多多益善平台閱讀:〈精神疾病照顧 QA:家人需要住進機構嗎?要怎麼選擇適合的「康復之家」?〉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服務對象:思覺失調、雙極性情感疾患、重鬱症、憂鬱症等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家人或朋友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3:30–20:30,國定假日除外
▹電話專線:02-2230-8830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精神疾病是內傷,經歷疾病是不容易的事,亦會勾動過去人際相處的經驗,那些引發出來愧疚、悲傷、或者憤怒的感受,如何包紮「內傷」,至今我們都在學習及練習。面對外傷,找出原因,將阻礙移除、做出治療決定。面對內傷,更接近是使得孤立、絕望感的聲音得以調音調頻的過程。
在接線小組的夥伴討論中,我們身為家屬,可以理解此時最在乎的是「如何解決不吃藥、不就醫的『問題』」,但很多時候,或許我們可以選擇退後一步,回到自己與生病家人的「互動關係」思考。 什麼是互動關係?互動關係重要嗎?以下我們將以三種互動關係做討論:照顧者與當事人、照顧者與其他家人、照顧者與自己。
當我們身邊的人開始出現一些「不合常理」、「不尋常」的狀態時,作為一個人,我們都會有自己理解的方式。所以在遇到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想想,我們怎麼想這件事。 到底是病,還是個性? 1、人際關係 2、過往經驗 3、更詳細的釐清與討論 4、家族史以及家庭互動
先對自己喊聲停,多疑是「病」還是「個性」 靠近對方的情緒 看見背後的擔心或害怕,聽見「與生活的關聯」 點出視野的差異,取代爭論真實 一起評估風險,討論可替代的行動或選擇
或許我們會疑惑,明明家人就有穩定服藥了,為什麼狀況卻不穩定?還是非常起伏? 第一,怎樣叫做穩定服藥? 第二,最近生活是否有重大改變? 第三,飲食習慣如何?
精神疾病是內傷,經歷疾病是不容易的事,亦會勾動過去人際相處的經驗,那些引發出來愧疚、悲傷、或者憤怒的感受,如何包紮「內傷」,至今我們都在學習及練習。面對外傷,找出原因,將阻礙移除、做出治療決定。面對內傷,更接近是使得孤立、絕望感的聲音得以調音調頻的過程。
在接線小組的夥伴討論中,我們身為家屬,可以理解此時最在乎的是「如何解決不吃藥、不就醫的『問題』」,但很多時候,或許我們可以選擇退後一步,回到自己與生病家人的「互動關係」思考。 什麼是互動關係?互動關係重要嗎?以下我們將以三種互動關係做討論:照顧者與當事人、照顧者與其他家人、照顧者與自己。
當我們身邊的人開始出現一些「不合常理」、「不尋常」的狀態時,作為一個人,我們都會有自己理解的方式。所以在遇到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想想,我們怎麼想這件事。 到底是病,還是個性? 1、人際關係 2、過往經驗 3、更詳細的釐清與討論 4、家族史以及家庭互動
先對自己喊聲停,多疑是「病」還是「個性」 靠近對方的情緒 看見背後的擔心或害怕,聽見「與生活的關聯」 點出視野的差異,取代爭論真實 一起評估風險,討論可替代的行動或選擇
或許我們會疑惑,明明家人就有穩定服藥了,為什麼狀況卻不穩定?還是非常起伏? 第一,怎樣叫做穩定服藥? 第二,最近生活是否有重大改變? 第三,飲食習慣如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照顧失智症家人的相關知識和實用建議,並提醒照顧者要懂得尋求外援,避免成為家中潛在的第二個病人。
Thumbnail
專業評估、評估環境、專業指導、您有這些困擾嗎?照顧家人或照顧長輩的困擾,想自己照顧,但是不會照顧、沒有專業的知識,環境是否友善老人、家人的健康。交由照顧管家團隊協助您。專業指導、專業評估、環境協助。 親人、病人的離開 學會獨處、孤獨 認知心靈歷程 面對親人或病人的離開,學會獨處和理解
Thumbnail
[微心世界]解答大家最常遇到的問題: 5、13、15、17、24、35、40、44、51、57、58、63。 9. (3) 有關慢性病老人居家照顧的優點,下列何者不正確? ①可預防與延遲入住機構的時間 ②被監視的感覺較低 ③在成本效益分析上,居家式的照顧較機構式的照顧昂貴 ④留在家裡可享受家
Thumbnail
照顧無負擔、照顧小撇步   照顧管家團隊帶您探索家庭幸福之道,打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生活”全面照顧解決方案"   我是照顧管家李管家,我有多年的照顧經驗,目前還在學習長照方面的知識,就讀空大社會科學系,我曾經照顧過中風、失智、癌症等各種狀況的家人,我也曾經面臨過各種照顧的困境和壓力。我想要分享給
Thumbnail
陪伴失智家人一段時日,有時會突然有種錯覺: 「失智症照顧者,是不是才是那個被照顧著的一方?」
在臺灣,長期照顧失能家人的壓力很大。選擇安養院或家中看護都有壓力。本文談及讀者面臨的問題,並提出探討和討論。
Thumbnail
「每次你來我們家,媽媽就特別開心。」「你來了之後,我們鬆一口氣,終於有了解的人了。」以上這些話,真實地發生在照顧的家庭裡。除了提供實際的照顧專業服務,照服員的來訪,對於許多長輩與家屬而言,都是默默支持的力量。
Thumbnail
在照顧病人時發現病症變化時,需要好好溝通家屬,提醒家屬及時帶病人去看醫生,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合作與溝通是保障病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Thumbnail
在照顧服務產業久了,總會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 前面談了照服員,現在來說家屬。 在面談完照服員後接到一通要聘照服員的電話, 通常我們接應業務電話的都會先問服務地點 後問病情及相關事宜。 但家屬對我問的問題都不回應,只是一直強調, 我們的病人很好顧,看護來這裡沒有什麼事好做, 很輕
Thumbnail
居家照護是什麼?與家庭托顧、日間照顧有哪些不同呢? 各種照顧模式,究竟要怎麼選擇呢?其實可以從家人的失能(或失智)程度、家庭的人力與經濟資源,甚至是生活型態做綜合評估,以下先與大家介紹居家照護、家庭托顧、日間照顧是什麼?再來評估您的家庭適合哪一種照顧方式。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照顧失智症家人的相關知識和實用建議,並提醒照顧者要懂得尋求外援,避免成為家中潛在的第二個病人。
Thumbnail
專業評估、評估環境、專業指導、您有這些困擾嗎?照顧家人或照顧長輩的困擾,想自己照顧,但是不會照顧、沒有專業的知識,環境是否友善老人、家人的健康。交由照顧管家團隊協助您。專業指導、專業評估、環境協助。 親人、病人的離開 學會獨處、孤獨 認知心靈歷程 面對親人或病人的離開,學會獨處和理解
Thumbnail
[微心世界]解答大家最常遇到的問題: 5、13、15、17、24、35、40、44、51、57、58、63。 9. (3) 有關慢性病老人居家照顧的優點,下列何者不正確? ①可預防與延遲入住機構的時間 ②被監視的感覺較低 ③在成本效益分析上,居家式的照顧較機構式的照顧昂貴 ④留在家裡可享受家
Thumbnail
照顧無負擔、照顧小撇步   照顧管家團隊帶您探索家庭幸福之道,打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生活”全面照顧解決方案"   我是照顧管家李管家,我有多年的照顧經驗,目前還在學習長照方面的知識,就讀空大社會科學系,我曾經照顧過中風、失智、癌症等各種狀況的家人,我也曾經面臨過各種照顧的困境和壓力。我想要分享給
Thumbnail
陪伴失智家人一段時日,有時會突然有種錯覺: 「失智症照顧者,是不是才是那個被照顧著的一方?」
在臺灣,長期照顧失能家人的壓力很大。選擇安養院或家中看護都有壓力。本文談及讀者面臨的問題,並提出探討和討論。
Thumbnail
「每次你來我們家,媽媽就特別開心。」「你來了之後,我們鬆一口氣,終於有了解的人了。」以上這些話,真實地發生在照顧的家庭裡。除了提供實際的照顧專業服務,照服員的來訪,對於許多長輩與家屬而言,都是默默支持的力量。
Thumbnail
在照顧病人時發現病症變化時,需要好好溝通家屬,提醒家屬及時帶病人去看醫生,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合作與溝通是保障病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Thumbnail
在照顧服務產業久了,總會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 前面談了照服員,現在來說家屬。 在面談完照服員後接到一通要聘照服員的電話, 通常我們接應業務電話的都會先問服務地點 後問病情及相關事宜。 但家屬對我問的問題都不回應,只是一直強調, 我們的病人很好顧,看護來這裡沒有什麼事好做, 很輕
Thumbnail
居家照護是什麼?與家庭托顧、日間照顧有哪些不同呢? 各種照顧模式,究竟要怎麼選擇呢?其實可以從家人的失能(或失智)程度、家庭的人力與經濟資源,甚至是生活型態做綜合評估,以下先與大家介紹居家照護、家庭托顧、日間照顧是什麼?再來評估您的家庭適合哪一種照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