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志的真相,其實是控制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由/自主意志」究竟存不存在、有多少比例存在並不重要,真正的重點在於,我們究竟能夠給予生命多少的可能性與寬廣度。


自由意志帶來痛苦

有人說,自由意志其實是我們不快樂的來源,我們渴望能夠自主決定自己的行為,而非受到外界限制。假如自由意志不存在,人便會如同動物和機械般無感情的運作,這樣一來,也就沒有「不快樂」、「不自由」等情緒了。


雖然近年越來越多科學實驗證明,自由意志很可能根本不存在。早在我們認定自己「下決定」以前,無意識訊息和無數雜訊就已經決定了我們的行動。


但不論自由意志是否為大腦給予的幻覺,為何它如此重要,甚至影響著我們的悲喜?當我們「覺得」自己能夠自由做出任何決定──幾點起床、幾點上班、在哪裡工作,三餐吃什麼......我們會感覺滿意和快樂。可以說,是否能夠自由決定生活中的一切,就決定了我們的快樂程度以及對生活的滿意度。


相反來說,一旦受到外部諸多的限制:法律、道德與社會規範、公司規定、校規、家規等等,我們便會覺得自由意志受到壓制。因為有一顆天生渴望「自由」的心,於是在這有著諸多限制的現實世界,快樂如同高山上的氧氣一樣稀薄,常常覺得自己就要窒息般,不自由也不快樂地活著。


然而,這件事是真的嗎?


自由意志的真相

在「自由意志」的背後,其實隱藏著我們的生物本能,也就是對環境的控制慾。我們會希望事情能夠按照「我」的想法、按照對我有利的方向去發展,我們之所以在「自由意志」被限縮時感到不快樂、憂鬱、焦慮,是因為我們感覺自己失去控制周遭環境的能力,這對生物來說是一種生存警訊。


所謂的「控制」,也就是為自己創造理想環境,可以將其視為一種操控/預見短期未來的能力,這是生物維持生命的核心能力,畢竟生物要活下去,就是要保障食物來源並遠離危險。一旦無法讓環境朝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基本上等同宣告死亡。


在動物身上不好說,但在擁有意識和情感的人類身上,這種操縱環境的本能衍生出一種情緒需求──一般稱之為「控制感」。


當環境理想、能夠順利操控/預見短期未來時,人便能夠獲得足夠的控制感和安全感。反之,當控制感、安全感不足時,生存本能會發出警訊,提醒你很可能隨時會陷入危及生命的不安全狀態。


而控制感與安全感,在擁有意識的人類身上,衍伸出了一種自我認知的概念──「自由意志」或稱「自主意識」。


當我們相信生存環境是友善的,或是能夠改善的,我們便感覺「自主意識」得到了充分發揮。我們認為自己有能力控制周遭的事情走向,進而對生活、對生命產生努力積極的動力。反之,當我們感覺對環境控制力薄弱,變得不相信生存環境有辦法改善,控制感和安全感低落時,會導致「自主意志」受到限制和壓縮時,我們會感覺受到受威脅、失去控制感,因此變得悲觀、沮喪,消極對待生活和生命。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會連帶失去道德感與責任心。畢竟這兩者的作用都是為生活錦上添花,如果生存質量低下,生命本身已經是塊爛木頭,在上面雕再多的花又有什麼用處呢?


從以上總結來說,足夠的生命保障能夠帶來控制感,而足夠的控制感就能支撐起「自主意志」──也就是覺得能夠掌控自己、掌控未來的意識感。


然而在如今這個時代,生存保障和控制感卻出現極大的矛盾。我們的物質生活極度豐富,生存焦慮卻也同時爆表,「自主意志」也因此處於搖搖欲墜的危險之中。


許多人喪失目標,無力背負責任甚至無力遵守道德,因為我們感覺環境不受控制,沒有什麼能處於掌握之中──其中甚至包含我們自己的行為。


如此看來,想要找回生命的控制感,一味地提升物質層次很顯然已經走到盡頭。生活永遠可以更加方便,人永遠可以更加健康長壽,這種做法是解決一個問題後再繼續面對下一個,形成永無止盡的迴圈。


因此當我們面對生存焦慮時,除了解決問題之外,不把問題當成問題,很可能是當下另一種更有效的解方。


如果你已經能夠安心地活過今天、活過下周、下個月、甚至接下來整整一年。這時候也許可以停下來想想,即便全世界所有人都比我富有,我有需要繼續擔心害怕嗎?


我們被生存本能驅使去延續生命,但這本身卻是一件充滿痛苦的事情。生命本身可能遇到的阻礙無窮無盡,再完美的人生也不可能毫無波瀾,如果有,大概就是出生當下便夭折的嬰孩了吧。


因此,想要找回足夠的控制感和安全感,除了把所有可能的生存危機撲滅以外,另一個或許更好的解決方法,是把我們對控制感和安全感的及格線,修正回合理的程度。


畢竟世事難料,誰都無法保證自己下一刻還活著,但我們也不需要因此每分每秒都活在焦慮之中。這不是說不要替未來打算,但不應該讓焦慮膨脹到不必要的程度。


把對控制感和安全感的標準放低,只在需要的時候啟動生存焦慮,其餘時候讓「自主意志/自我掌控感」好好地發揮,積極、有活力地面對生命。生存在物質條件極高的社會中,生存焦慮實在不應該被放得那樣大,只要我們無須擔憂明天、下周、下個月的生存危機,我們其實就被允許過得更加快樂、放鬆、自由自在。


這種快樂、放鬆、自由自在,充滿掌控感的生活方式,就是「自主意志」蓬勃發展的時候。「自由/自主意志」的重點事實上並不在於自不自由,或者說,所謂的自由,即是指我們與生命當下的狀態是否衝突。


當我們處於焦慮、憤怒、悲傷、困惑中,感覺受到極大限制、失去控制時,「自主意志」便隨之萎縮、削弱。而當我們感覺喜悅、創意、充滿活力,覺得生活可控,且會愈變愈好,「自主意志」──目標感、期望感、方向感等等內在驅力,也就隨之欣欣向榮。


所以說「自由/自主意志」究竟存不存在、有多少比例存在並不重要,真正的重點在於,我們究竟能夠給予生命多少的可能性與寬廣度。除了必須的生存焦慮之外,容許「自主意志」多少存在與發揮的空間,我想這才是與我們生命更加切身的議題。


參考資料:

圖片來源:DALL·E 3

圖片來源:DALL·E 3


avatar-img
4會員
2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笑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出於保護自己的意念,最終讓自己受了傷──從頭至尾,僅有我一個人受傷。我連憤怒都不敢發洩,只能讓其反噬自身。就像太過害怕的動物,在過激反應下往往會傷到自己,出於保護的行動,最後卻造成更大的傷害。
不要討厭慣於討好的自己。委屈自己、討好他人是一種生存策略,如果你總是這麼做,代表這能為你帶來某些好處。只要你討好,就能讓事情處於控制之中,或舒緩氣氛讓自己感覺舒服。如果不斷討好讓你覺得疲憊,可以躲到無人的地方休息一會,但不要因此責備自己懦弱。
有時候,我們會過於著迷自己的病症,以至於將它視為自己的一部分,不論如何也不願放手。 你說這怎麼可能?疾病為我帶來痛苦,我恨不得擺脫它。但事實是,疾病也可能成為我們的舒適圈,我們可以在其中扮演受害者自憐自艾,也可以藉由它享受他人的同情與關照。
今天途經以前常逛的商店街,即便沒有任何打算購買的物品,依然控制不住腳步,朝那個方向走了過去。但走在街上看著商鋪裡各種琳瑯滿目的商品時,我發現自己今天的心境,和以前全然不同了。
我們常常在焦慮、憤怒或不耐煩時將自己與當下割裂,認為那不是自己想要的,進而捨棄當下的時刻,只追求未來「屬於自己」的時間。然而我們應該學會接受當下的自己,擁抱當下的情緒與狀態,與時間共舞。我們應學會成為時間之流中的一部分,接受自己就是時間的一部分,在當下找到自由與平靜。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與注意事項,包括實用書、想像文學和歷史書的閱讀要點,深入探討實用性書籍的目的、方法以及影響,想像文學帶來的好處,以及歷史書的史實性問題以及閱讀歷史所能帶來的智慧。
出於保護自己的意念,最終讓自己受了傷──從頭至尾,僅有我一個人受傷。我連憤怒都不敢發洩,只能讓其反噬自身。就像太過害怕的動物,在過激反應下往往會傷到自己,出於保護的行動,最後卻造成更大的傷害。
不要討厭慣於討好的自己。委屈自己、討好他人是一種生存策略,如果你總是這麼做,代表這能為你帶來某些好處。只要你討好,就能讓事情處於控制之中,或舒緩氣氛讓自己感覺舒服。如果不斷討好讓你覺得疲憊,可以躲到無人的地方休息一會,但不要因此責備自己懦弱。
有時候,我們會過於著迷自己的病症,以至於將它視為自己的一部分,不論如何也不願放手。 你說這怎麼可能?疾病為我帶來痛苦,我恨不得擺脫它。但事實是,疾病也可能成為我們的舒適圈,我們可以在其中扮演受害者自憐自艾,也可以藉由它享受他人的同情與關照。
今天途經以前常逛的商店街,即便沒有任何打算購買的物品,依然控制不住腳步,朝那個方向走了過去。但走在街上看著商鋪裡各種琳瑯滿目的商品時,我發現自己今天的心境,和以前全然不同了。
我們常常在焦慮、憤怒或不耐煩時將自己與當下割裂,認為那不是自己想要的,進而捨棄當下的時刻,只追求未來「屬於自己」的時間。然而我們應該學會接受當下的自己,擁抱當下的情緒與狀態,與時間共舞。我們應學會成為時間之流中的一部分,接受自己就是時間的一部分,在當下找到自由與平靜。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與注意事項,包括實用書、想像文學和歷史書的閱讀要點,深入探討實用性書籍的目的、方法以及影響,想像文學帶來的好處,以及歷史書的史實性問題以及閱讀歷史所能帶來的智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的生命極其美麗珍貴,看到不自由的人們隨之都被貪婪的原罪侵佔生命時,立刻就知道現實中偶爾呈現出的混亂,是因為原罪在使用我們的生命,活出它自己。 因此當我們說「打造現實」時,我們擁有著自由,而我們天生擁有的創造能力,也來自於此,但自由的來源是什麼? 讓我們透過舉例認識一二。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非自由意志」就像多數個墊腳石,所形成的階梯,爬完階梯,不會疲倦,只會因為找到「自由意志」而獲得無限。 原來,奇異點以及無盡的美好豐碩,都已經在等待著我們,等待著我們的自由意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從自然而然的活著,發現自己正在給予時,就會體會到自由的來源是生命,而這種活著即榮耀的存在,就會被定義為愛,而自己只是活著,用光芒回饋給造物主。 於是若在自由的來源是生命下,再定義自由,就會找到自由的來源是自然而然的給予。 而愛是環境對此現象的描述,榮耀是本身存在時的樣貌。
Thumbnail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渴望自由的靈魂。有些人的性格能接受約束、管控。但長大了羽翼豐厚之後,就會懂得飛出那個以愛為名的牢寵,獲得重生的機會。 有的人卻寧願處於長期壓制的環境裡,以為所謂的為你好才是真實的愛,被切斷了翅膀,連展翅高飛的本能都失去了。 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活在沒有靈魂的軀殼裡。明
Thumbnail
運用與生俱來的內在力量解放過去並自由的發揮新的可能。
Thumbnail
人們想要在各方方面面期許要求著自由;如思想,工作,言論,財富,民主,,,等等° 自由在人生整體意涵中不是全部,而只佔據了部分片段;若將其無限擴大,將使自己淪落為武斷下的受害者° 如己要求身體自由卻恣意揮霍用之!不知節制,傷害病痛隨即而至,輕者尚需時復原,重者無法彌補傷害終生! 自由
自由不是隨心所欲、暢所欲言
Thumbnail
完全的自由,伴隨著完全的責任~ 是的,許多人一生所追求的「做自己」,渴望為自己做任何決定,並過著自己渴望的人生;想擁有相當的自由,也必須擔負相當的代價~ 若紡在幸福能量播報中,每每講到瑪雅黃人印記的時候,就會提起「自由」這一詞,也就是說,每個人肯定有著絕對的自由意識,肯定能為自己做任何選擇,但相
Thumbnail
在還未意識到自由意志之前,就我們的直覺而言,我們相信人有選擇的自由,相信人們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但是當科學不斷發現人類在行動之前、在意識之前,似乎早已決定了意識的走向,我們如何再相信我們的直覺呢?這是否表示人們並沒有選擇的自由呢?(包括我打的這篇文章都是決定好的?)本書試圖搶救與科學衝
Thumbnail
人的生命極其美麗珍貴,看到不自由的人們隨之都被貪婪的原罪侵佔生命時,立刻就知道現實中偶爾呈現出的混亂,是因為原罪在使用我們的生命,活出它自己。 因此當我們說「打造現實」時,我們擁有著自由,而我們天生擁有的創造能力,也來自於此,但自由的來源是什麼? 讓我們透過舉例認識一二。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非自由意志」就像多數個墊腳石,所形成的階梯,爬完階梯,不會疲倦,只會因為找到「自由意志」而獲得無限。 原來,奇異點以及無盡的美好豐碩,都已經在等待著我們,等待著我們的自由意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從自然而然的活著,發現自己正在給予時,就會體會到自由的來源是生命,而這種活著即榮耀的存在,就會被定義為愛,而自己只是活著,用光芒回饋給造物主。 於是若在自由的來源是生命下,再定義自由,就會找到自由的來源是自然而然的給予。 而愛是環境對此現象的描述,榮耀是本身存在時的樣貌。
Thumbnail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渴望自由的靈魂。有些人的性格能接受約束、管控。但長大了羽翼豐厚之後,就會懂得飛出那個以愛為名的牢寵,獲得重生的機會。 有的人卻寧願處於長期壓制的環境裡,以為所謂的為你好才是真實的愛,被切斷了翅膀,連展翅高飛的本能都失去了。 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活在沒有靈魂的軀殼裡。明
Thumbnail
運用與生俱來的內在力量解放過去並自由的發揮新的可能。
Thumbnail
人們想要在各方方面面期許要求著自由;如思想,工作,言論,財富,民主,,,等等° 自由在人生整體意涵中不是全部,而只佔據了部分片段;若將其無限擴大,將使自己淪落為武斷下的受害者° 如己要求身體自由卻恣意揮霍用之!不知節制,傷害病痛隨即而至,輕者尚需時復原,重者無法彌補傷害終生! 自由
自由不是隨心所欲、暢所欲言
Thumbnail
完全的自由,伴隨著完全的責任~ 是的,許多人一生所追求的「做自己」,渴望為自己做任何決定,並過著自己渴望的人生;想擁有相當的自由,也必須擔負相當的代價~ 若紡在幸福能量播報中,每每講到瑪雅黃人印記的時候,就會提起「自由」這一詞,也就是說,每個人肯定有著絕對的自由意識,肯定能為自己做任何選擇,但相
Thumbnail
在還未意識到自由意志之前,就我們的直覺而言,我們相信人有選擇的自由,相信人們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但是當科學不斷發現人類在行動之前、在意識之前,似乎早已決定了意識的走向,我們如何再相信我們的直覺呢?這是否表示人們並沒有選擇的自由呢?(包括我打的這篇文章都是決定好的?)本書試圖搶救與科學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