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寫作與寫程式的共通點──文理組的界線還是不要劃開清楚吧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學創作和寫程式之間,似乎是兩件充滿衝突的事情,有時候我會有點難以解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種二元特性。以前國高中學習的時候,學科被分割成國英數社自五個項目,其實我最喜歡的科目是國文和數學,在高中要分類組的時候,因為感覺自己除了國文數學之外,還喜歡歷史,所以選了一類組。但是,如今回首從高中選組之後到現在超過十年的路程,感覺分組的界線其實限制了蠻多想像。


寫文章和寫程式,都是一種有條理的產出

都是腦中有了一些想法,然後透過文字或code等形式把那些想法呈現出來

最近有了更多時間沉思,觀照自己,其實也是在尋求一個內心對於自己的一種比較俯瞰性的認識。我感覺寫文章和寫程式的過程有共通之處,他們都是透過某種觸發之後,在內心產生想法,然後透過某種形式把他們呈現出來

寫文章的觸發來自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帶來了一些生活的感悟或體驗,或者有的時候可以是一個有趣的點子或觀點,開啟了想要延伸成一篇小說的想法。但實際上要組織成文章,在寫作之前還是要經過一定程度的規劃,去思考要怎麼布局,並且組織適當的文字語言來表達自己想要傳達的內容。

而寫程式的觸發會來自生活、或者在工作中碰到的可能可以被程式解決的問題,而為了尋求解法,也必須要事先規劃程式撰寫的方向,程式碼的架構,大一點的專案還需要把程式分割成很多個不同的部分。先有一些初步的架構想法之後,才會開始coding,組織成適當的程式。

過去在文學概論課上學到,文學其實也某種程度的給予了人們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困境的解方。例如在小說中,我們關注人物的命運與故事的情節發展,但人之所以會著迷於小說情節,我們可能是想透過小說中的人物的命運發展,讓我們與自己真實生活的選擇、迷惘、遭遇達成一種和解。也就是說,文學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而那些問題,或許是人的內心裡過不去的坎,或許是對於某些抉擇的不確定,也或許是對於未知的命運而產生的恐懼等等,但我們在閱讀中,卻可以在文字的消化中,一定程度的與內心的不平靜達成和解


程式與文學有一種共同的美

他們是解決問題的不同種形式,也會在閱讀好的作品、程式碼的過程中,發現驚奇

在大學時候上文字學這門課時,記得教授簡短的帶過他之所以進入到中國文學的世界的理由,他說他接觸中國文學是為了保命,是因為文字學很有用。我想,老師課堂上所說的保命,並非指的是那種保全人身安全的那種保命,而是一種安身立命的命,為的是能在天地之間,好好地成為一個人。

而中國文學的範圍廣泛,不只是所謂literature,大學(如四書五經的學問、哲學類的課題)、小學(如文字聲韻訓詁、資料處理類的課題),都在中國文學的範疇之內,從整體的範疇當中,確實在大學期間所讀的典籍及修的各種課程,都在各個面向帶給了我不同角度的思考

寫程式所帶給我的驚豔感,不亞於文學世界。我第一次接觸程式語言,是在國中的時候一位同學教我的,而我可能永遠也不會忘記我第一次接觸所學到的東西。我記得他先拿出白紙,寫下式子:

x = 1

x = x +1

x = ?

在第一次接觸的時候,對於這個「=」的用法,實在是印象非常深刻,怎麼會有人想得到要突破這個=的用法,把它變成這種形式呢?為什麼等號的兩邊可以不相同呢?而且很神奇的是這樣一來x就變成2了!

程式語言本身觸動我的,也是這種不同角度的思考。程式語言可以解決的問題有很多,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每個人會採取的程式碼的邏輯也會不盡相同,以前國中時候寫程式的目標之一是參加解題比賽,那時每天中午和同學一起練習解題,去想怎麼用程式語言破解題目想要得到的output,現在回想起來,那樣的經驗其實非常寶貴。只是當時的我不懂事,可能是太自卑或是太自負,遇到卡關的時候沒能很順利的跟同學討論,現在想想當時真是太傻了。


跨越文理組的界線

這是個錯誤的命題:如果喜歡國文和數學,要念什麼科系比較好呢

到現在回首來時路,我又想到了這個問題。以現在這個社會來說,文理組的界線可能真的越來越不重要吧。許多領域的範疇,也不是用國高中的國英數社自就能夠劃分出來。不過,當時高中畢業在選擇大學科系的時候,卻誤把考試分數作為指標當成選擇的標準,如果在思考自己的未來時,只用這五個學科的分數來去做比較與衡量的話,很容易就會掉入選擇的誤區

寫程式或寫作,都可以說是一種表達方式,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我想,engineering有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價值是解決問題我著迷於欣賞那些「聰明」的解決方案,並且也很喜歡去發現那些會讓我感覺「哇!這太厲害了吧!到底是怎麼想出來的呢?!」的那種事情,然後自己也會想要做做看。以這個角度而言,我很適合做engineering也說不定。

不過或許像我這樣把寫作和寫程式看成類似的事情的人,其實沒有很多,不知道有沒有與之共鳴的人。又或者我純粹只是覺得敲擊鍵盤與搖筆桿本身是一件很帥的事情而已。繞了一圈,文學的世界以及電腦科學的世界,都是在教我面對問題時可以採取的各種姿態吧。

高中時候夢想成為一位「文人」,至今依舊。雜食性熱愛學習,念過中文系、心理所、資訊所。古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願以文字為核心,建立我的六藝。這是我的沙龍,包含文學、心理學、AI、資訊工程,還有很多雜七雜八。透過書寫,我想要持續成長,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好,散發正能量。E-mail: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他們在島與寫作二─如歌行板》談─詩人之必要 昨晚《公視主題之夜》破天荒的播了三個鐘頭的紀錄片─談《他們在島嶼寫作二─如歌的行板》,介紹瘂弦(本名:王慶麟)先生的一生。從1932出生在中國河南,到後來從軍來台(因為可以吃肉),擔任過高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創立《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現居加拿大溫哥華。 原
Thumbnail
avatar
Kuan Ju Lee
2024-03-11
閱讀與寫作淺談我為什麼喜歡閱讀?  因為閱讀能讓我跟外界搭起橋梁。  我聽不見,吸收資訊很有限,在人際關係上一直都是孤單的,不曉得怎麼跟人溝通,因此,書成了我的慰藉,它陪伴了我大半生,當我沉浸在書海,就會忘我,所有一切彷彿停止了,好像在對我說話,我停頓了,開始思考,自言自語。 
Thumbnail
avatar
小猴
2024-02-19
談怎樣成功推廣一件事|與寫作也有關,因為「道理」一樣談怎樣成功推廣一件事|與寫作也有關,因為「道理」一樣
Thumbnail
avatar
承熙
2023-08-19
談寫作:「先有再說」的創作心法與創作意識的養成過去談論創作心得,雖然我屢次提及過「先寫再說」、「先有再說」的必要性,不過在最近我發現到,以往都是僅止於「勸告」,而非提出清晰明確、有系統的理論,讓各位在接收「意見」的同時能有個可以遵循的觀念與方向,進行寫作練習;因此藉著最近剛完成一部長篇小說創作的經驗,僅現這次,暫時重啟一下「談寫作」。
Thumbnail
avatar
Moonrogu
2022-10-06
【談寫作】與故事第一次親密接觸用畫面按鍵開啟:「萬事起頭難」,不過,之後就簡單了,這種狀況,在寫小說的世界,難的,就是那個「畫面」。
Thumbnail
avatar
亦若是
2022-08-27
每日15分鐘雜談寫作:七里香與游泳池我們家的小孩每個暑假都會被丟去游泳池,媽媽的抽屜裡有一整本的年票票券;去游泳池不但可以運動,還可以洗完澡才回家吃飯,對家長來說非常方便吧?每個暑假都過著身上飄著淡淡消毒水味道的生活,游完泳後一起在小吃部點一碗泡麵分著吃是那時候最快樂的事;頭髮總是吹到一半就懶得再繼續吹乾
Thumbnail
avatar
里歐娜
2021-07-29
每日15分鐘雜談寫作:失眠與護法咒哈利波特裡面施放護法咒不是要想著最快樂的回憶嗎?越快樂越明確,你的護法就會越強大,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我覺得冥想想的畫面和護法咒的感覺有點像,我可能連施放護法咒也會有點困難,那是類似一種與自己親密度的測試;你覺得是最快樂,但其實那不是,因為不夠了解自己、不知道真正所渴望的快樂是什麼。
Thumbnail
avatar
里歐娜
2021-07-28
每日15分鐘雜談寫作:台語的屎在滾因為我覺得能在兩種語言之間切換自如是一件非常帥氣的事,所以平常也會去注意生活中台語和國語的切換,可以這麼流暢又自然地把台語用語或句子融入生活,是一種很可愛而且很有趣的現象。會幻想如果我是在台灣讀書的外國人,剛剛那句話其實有台語的部分,應該會聽不懂吧?應該會很想多學點台語的常用句子或單字吧。
Thumbnail
avatar
里歐娜
2021-07-08
淺談 -寫作與內容豐富度關於內容豐富度的迷思,很多人會覺得作品看起來很單調,或是不夠吸引人,做不出想要的氛圍,對話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這都跟內容豐富度有關。
Thumbnail
avatar
羽尚愛
2020-10-28
淺談寫作儀式與靈感其實,專業寫作不應該依賴靈感。不過,如果你需要靈感的話,我倒是有個建議:除了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之外,也可以透過建立儀式感來強化寫作動機。簡單來說,就是透過一系列的準備或者調整,讓自己迅速進入到精力集中的狀態,得以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件事情當中。
Thumbnail
avatar
鄭緯筌
20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