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未能更新,這幾個星期主要在忙著搬家、整理東西,一邊還要進行兩邊工作的收尾和起頭。從24年的1月份,到了台南科學工業園區的公司當工程師之後,25年的1月份,告別了工程師的工作,準備前進下一份工作。
說實在的,我也沒想過那麼快就會換工作,本來以為至少還會累積個兩三年在工廠工作的經驗,但是,剛好很湊巧的遇到了一個我覺得還不錯的機會,就趁著休假很多的期間,去應徵投履歷、面試。其實面試的結果出乎我原本的想像,本來以為應該會很肅殺、可能會有一些詭異的氣氛等等,但是溫馨的場面和彼此尊重的氛圍,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讓我非常心動。
真的確定要辭職前,心裡其實還蠻掙扎,也有很多害怕,但是我還是覺得那是一份我想要去試試看的工作,既然機會到手了,儘管知道未來的壓力會比現在大,生活環境也會變得複雜,但是,本質上其實做什麼事情都很難,既然很想去做,就不要怕東怕西,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準備辭職的前一個月,跟主管預告自己要辭職,遠道從台北去台南工作的我,起頭跟主管說,「我想回台北了」,也就知道了言外之意。面談時,我把我所能講的都開放式的告訴主管,事到如今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而且我本來就蠻喜歡也蠻信任他,幾次的談話都是想到什麼講什麼。
念到博士,我待在學校的時間很長很長,從大學畢業以後,就一直過著與學校的種種有關的日子。可能也是因為這樣,待在「學術象牙塔」裡太久,確實有一點難以喘息的感覺,因此,當時博士班一畢業,真心覺得自己無法就這樣一直待在學術界,真的必須暫時逃離。
在科學工業園區,工作的地方本質上是工廠,對我而言是一個完全沒有碰觸過的領域。面試的時候記得面試官有提醒過,但我想想過去日本聽到的專題,大多也都是涉及製造業的領域,那麼進入到工廠端,也算是一種學習。而我也想知道在學校裡面學到的AI,是不是只是紙上談兵的AI,那麼不管怎麼樣,也得進入到實際的場域之後,才知道。而我的工作內容主要協助一些改善生產的數位化專案,需要盤點廠內資料,也需要讀外面的論文,還需要寫程式,有理論也有實作。
很感謝在公司裡面,主管給了我很多的信任和支持,一開始,我確實在思維上也轉換不過去,做簡報有太多的理論細節,過度關注邏輯更勝於產出等等。但是,在企業裡面做系統、導入AI、寫程式,重要的是要有人用、要能提升人員工作效率、要有對產線實際的幫助等等。
這就是跟學術界做論文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是做研究,比較在乎的是想法與點子夠不夠創新、技術上是不是有新的突破、能不能讓模型或程式本身的效率或是表現度更高等等。
一個關注點是在組織績效(performance)的提升,另一個關注點在於技術績效的提升。而在成本方面,在企業裡面要做新東西,得考量到成本問題,有時候可能是硬體不到位,有時候是人力不足,有時候可能是長官聽不懂、不支持等等,解決方法可能就是降低產出效能,達到堪用程度即可,或者直接讓案子結束、認賠殺出。而學校裡面做東西,也會遇到這些困難,不過如果降低效能,恐怕難以發表論文,還得想辦法轉換路線,重新另闢蹊徑,畢竟還是得做出一個更新、更好、或是更特別的東西,才有辦法變成論文產出。
另外,在公司裡面會遇到的人和學校裡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學校裡面除了教授之外,會遇到的人就是同學,而隨著自己待在學校的時間越來越長,遇到的學生的年紀也越來越多都是比自己年紀小的人。
不過在公司裡面,遇到的大多是比自己年長的前輩,而且不少也已經成家,過著穩定的生活。所以相較於學生的那種自由隨興的日子,感受到更多的是每個人每個人對於自己生活的經營。我很欽佩那些為人父母的同事,他們不少也有房有車,在工作賺錢以及經營家庭之間維持平衡和穩定的日子。常常也能感受到有家庭的同事以此為出發點而表現出來的責任感、穩重感以及對於人與人之間不同生活方式的尊重。
而由於我現在的年紀,已經開始是我與我父母同時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年紀重疊了,有時候我也會想像,原來我還只是個三歲小孩時,和現在的我同樣年紀的父母正在出外打拼。當我看著比較年長的同事,也會想到原來我開始唸書的同時,我父母大概是這樣的年紀這樣的在工作。儘管業種截然不同,但以需要維繫家庭為出發點來說,想想覺得這真是不簡單的事情。比起小朋友在學校讀書、學習、成長,大人要面對、要經營的事情好多好多。
有閒聊機會的時候,我也跟主管或者同事表達了對他們的欽佩,尤其是在生活方面的,能夠結婚成家而且在公司上班有著穩定工作,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常常觀察他們想事情的方法、角度,以及說話的內容、出發點等等,甚至觀察他們生活的細節,穿的東西、用的東西。對我而言,偷偷學這些眉角,也都是很重要的收穫。
接下來,我要換新的工作了,不過,我想很重要的事情是,正是因為有了在業界的這一年,讓我對於接下來的這份工作有了更多想法,也因此受到了青睞、獲得了錄用。
我的新工作是大學老師,我要回到學術界了。
很感謝在業界讓我了解了很多技術實際上被應用的可能,也體會了一些現在業界在導入資訊系統的一些需求和痛點,學到了很多跟做論文不一樣的思維和方法。而新工作的環境以及課程安排,讓我感覺新的工作單位也期待我可以將在業界的所見所聞帶入到課堂裡面,並且發揮我在日本學習到的一些新技術或理論思維,能帶來一些比較新的課程和技術。
下學期的課程除了系上必修課之外,還會帶來一門「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的選修課,持續增進自身的技術,並且將知識分享、傳授給更多的人,是我對今後自己的期許。
而方格子的「台北人的台南大冒險」就算完結篇了,接下來的方格子所寫的內容,應該會以AI最新動向和一些技術筆記為主,甚至帶一點教學筆記,就當成是備課資料的一部分,敬請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