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的力量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The longest journey is the journey inward 最遠的探險是向內心探索。

這句話伴隨我將近十五年。

大約是在升上高中那年,英文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這句話,當時詮釋的細節與和場景已經記不得了,但這句話在我後來的人生裡,不斷地出現。

從面對不安的內心,到判斷自己的想要與否,以及權衡責任與個人需求,這句話一直陪伴著我。


擔心停滯不前的大學時期

每年都為了嘗試新事物,以及挑戰自己,而參與在各種活動之中。

停下來的時刻,都會令我感到非常不安,擔心自己是不是就這樣停滯不前。

久而久之,不再因為事情新鮮有趣,反而是讓擔心與不安變成了自己前進的動力。

直到某個熬夜看日出的機會,這句話突然浮現腦海,像是當頭棒喝,逼自己重新思考每個忙碌與熬夜到底是為了什麼?

於是發現它們變成我認為自己有在前進的象徵,但內心深處的那個我,依然在原地不知所措,只是被外在的事物拉著走。

直到這個反思的出現,讓我意識到是時候面對自己內心的狀態,而不是拿各種活動來填滿行事曆。

我需要好好地關注「我」這個人。


練習各種選擇的國外實習

在國外實習時,有來自各個國家的實習生。

第一次面對全英文的職場環境,是透過模仿別人如何對話、寫信來學習。也因此下班後,和實習生們外出相處的期間,總會想著要如何和對方打成一片。

在那時,我已知道自己是相對內向,需要個人空間充電,也需要寫下日記來整理思緒。

而我的其中一個室友是外向活潑,每天都可以參加派對的活動咖,因此我會為了要不要赴約,常感到苦惱,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兩個月,直到某次發薪日。

當時實習生們約好在酒吧聚會,慶祝發薪日(是的,當時的我們什麼都能夠慶祝)。那也是我第一次見到所有在當地的實習生,也更清楚知道每個人互動的眉眉角角,甚至不論出席與否,其他人實際上並不在意。

在那次之後,當每個聚會邀約出現時,我會問問自己想不想要,而不是要不要和大家打成一片。

我意識到,我能為自己的旅程做出選擇,並且在選擇後,好好感受隨之而來的體驗。


在轉換工作中,照顧好自己

在後續數次的工作轉換,與主管之間總有些來回協商。情況不外乎希望移交穩妥,降低離職帶來的衝擊。

然而當下是否是最合適的交接時間,以及有沒有合適的交接對象,往往不是當事人們可以掌握的。

起初,提出離職讓我有罪惡感,因為身邊的同事都會受到自己影響,擔心這是不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然而在交接的過程中,除了顧及公司的需求,讓我逐漸有所轉念的是,我有沒有回過頭思考自己提出離職背後的需要。

當時的我,不完全因公司的推力而決定離開,自己其實非常在意外部拉力和個人需求,如果想要做到更好的自我探索與成長發展,必須轉換環境才有辦法獲得。

也因此,權衡了雙方的需求後,我能夠更有意識地照顧好自己,並且朝著期望的方向發展。


總結

直到現在,在面對重要的選擇,或是感到困惑的當下。

The longest journey is the journey inward 總是會時不時地冒出來提醒自己。

走過的大學的擔心與不安,經歷過實習期練習大大小小的選擇,也體會過轉換工作中,平衡關係人的影響和自我需求,或許還有更加挑戰的場景尚未出現,但這句話在過去十多年所帶來的提醒與力量,透過持續的內在省思與對話,讓我能夠成為更真實的我。


對你而言,有沒有那麼一句話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為你帶來力量呢?

歡迎分享,也在此與你擁抱。

3會員
27內容數
願你在人生的聚散離合中,都能帶著相信與禮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