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資訊爆炸之後

更新於 2024/08/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來源:博客來

來源:博客來


書籍資訊

書名:資訊爆炸之後 (原文:Too Big To Know)

副標題:網路思想先驅溫伯格解構資訊爆炸、知識轉型與資訊焦慮 (Rethinking Knowledge Now That The Facts Aren't The Facts, And Experts Are Everywhere, And The Smartest Person In The Room Is The Room)

作者:溫伯格(David Weinberger)

出版:貓頭鷹出版


筆記

「所有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但不能有自己的事實」- Moynihan

資訊過濾以及資訊過載

網路出現無疑改變了我們接收資訊及知識連結的方式。作者指出,我們其實從以前到現在都一直處在資訊過載的狀態,只是方式不同,那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現在是個資訊過載的年代呢?由於過往紙本書籍的內容是經由層層篩選並淬取出來,並在書本闔上時有「句點」的知識,大部分的人也不一定會去翻閱甚至查閱書中引用的文章或書本。而網路出現造就非專家及專家都能分享知識,許多時候由「讚」數或閱讀量過濾哪些內容「值得」閱讀,並只要點個超連結馬上能進入到別的文章或網站,讓資訊源源不絕進來,而讓我們更無法躲過資訊過載。

對知識的理想化

  1. 多元化: 網路的出現降低提供知識的門檻也增加了獲取知識的便利性。在我們以為因此能聽到多元聲音,卻忽略網路的「讚」數過濾器讓未經證實的資訊也更能被傳播,包含陰謀論、否認科學等言論。作者提醒多元性要根據內容而有限度,其中包含像是如果需解決的問題是只靠一人無法解答,那這時多種聲音便有可能集結智慧,而當群體的目標一致時這樣的多元就能發揮最大功效(呼應副標題the smartest person in the room is the room房間內最聰明的是集結專家的房間自己)。這裡也強調「多元」並非許多企業徵才誤區的「種族」多元。
  2. 客觀: 對知識的定義若是「科學證實」並「客觀」,則很容易認為經過層層過濾的長篇論證書籍才是知識。作者反問到真正的「客觀」是否存在,並提出「客觀」不符合錯綜複雜的世界結構,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世界的認識。由於讀者並無法參與到書本的編輯,一本書籍也可能有著作家對名望地位等等的集結,這樣的長篇論證並無法達到「客觀」(例如許多科學實驗要有「結果」才會被出版,而造就科學家們假造結果等等),反不如網路資訊能夠隨時更新修正,而讀者也能不斷檢視作者的權威性。

如何「包含」而非排除網路知識

作者總結了過去及現代唯一不變的就是「我們共有的,不是大家都同意的知識,而是共享一個大家始終意見不合的世界」。由於世界之大,我們無法理解全貌,更無法定義社媒/傳媒/網路究竟是「好」或「壞」。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應該學習網路怎麼運作以及靠著更好的過濾系統把有價值的資訊推送到讀者面前,並善用多元化增加理解和回聲室(同溫層)促進連結的優點。網路的超連結是否點入取決於自己,就如同蓋上書本是否找下一本書也取決於自己。


心得

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六章節,作者並非一味批評網路「導致」資訊爆炸,反而提出我們是否對「客觀」及「長篇論證」有著幻想,將資訊爆炸的「錯」怪在網路而忽略取得資訊要靠自身取決如何應用知識媒介。不可否認的是我也有著書籍似乎比網路文章來的有「深度」的迷思,明明自己也讀過很多作者不之所云而看不下去的書,反而會去網路搜索自己要的資訊。

由於這本書出版是在ChatGPT問世之前,並沒有提到人工智能AI的發展會怎麼影響我們探索知識。但是看著AI的發展,似乎也能看出當某些公司過度餵給AI「多元化」時會導致事實被扭曲,也能看出AI的出現似乎也在不斷修正什麼資訊該被過濾掉,至於是往什麼方向「修正」就還要持續觀察了。

avatar-img
16會員
26內容數
🧳分享一些獨旅攻略 📖也分享一些讀書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獨旅 | 讀旅 的其他內容
書籍介紹 書名:極端政治的誕生 (原文:Prius or Pickup?) 副標題:政客如何透過選舉操縱左右派世界觀的嚴重對立(How the Answers to Four Simple Questions Explain America’s Great Divide) 作者:馬克·海瑟林頓
書籍介紹 書名: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 (原文:The Practicing Stoic) 副標題:跟著塞內卡、西賽羅、叔本華等10位斯多葛哲學家,學習面對不確定性年代的生命智慧(A Pholisophical User's Manual) 作者:沃德 • 法恩沃斯(Ward Farnswort
書籍介紹 書名:焦慮世代 (原文:Tänk Om En Studie I Oro) 副標題: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What If The New Age of Anxiety) 作者:羅蘭•保爾森(Roland Paulsen) 出版:大塊文化 筆記 隨著科技及經濟發展
書籍介紹 書名:極端政治的誕生 (原文:Prius or Pickup?) 副標題:政客如何透過選舉操縱左右派世界觀的嚴重對立(How the Answers to Four Simple Questions Explain America’s Great Divide) 作者:馬克·海瑟林頓
書籍介紹 書名: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 (原文:The Practicing Stoic) 副標題:跟著塞內卡、西賽羅、叔本華等10位斯多葛哲學家,學習面對不確定性年代的生命智慧(A Pholisophical User's Manual) 作者:沃德 • 法恩沃斯(Ward Farnswort
書籍介紹 書名:焦慮世代 (原文:Tänk Om En Studie I Oro) 副標題: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What If The New Age of Anxiety) 作者:羅蘭•保爾森(Roland Paulsen) 出版:大塊文化 筆記 隨著科技及經濟發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所以當你看到一篇由他們寫出來的「資訊」之後,第一步,請先查證或是先想:他們說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不要照單全收,是治癒資訊焦慮症的第一帖藥方。
Thumbnail
你是否正迷失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不知該閱讀什麼?💡 本文將帶你探討閱讀經典的重要性,教你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經典,並透過實用的閱讀方法,讓你與大師對話,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想擺脫閱讀迷茫,就趕快點進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當代硬科幻大師」筆下18篇來自從前或現在的短篇小說選輯。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爆炸的時代, 網路上有許多的訊息都是以訛傳訛, 到處聽說而來的。
Thumbnail
如果知道每一個進入你腦中的訊息,都對你的大腦帶來了影響,我們會不會慎選接收的資訊呢?如果大腦是棵植物,我們拿什麼餵養這生命?
Thumbnail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中報告;關於我對知識論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所以當你看到一篇由他們寫出來的「資訊」之後,第一步,請先查證或是先想:他們說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不要照單全收,是治癒資訊焦慮症的第一帖藥方。
Thumbnail
你是否正迷失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不知該閱讀什麼?💡 本文將帶你探討閱讀經典的重要性,教你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經典,並透過實用的閱讀方法,讓你與大師對話,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想擺脫閱讀迷茫,就趕快點進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當代硬科幻大師」筆下18篇來自從前或現在的短篇小說選輯。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爆炸的時代, 網路上有許多的訊息都是以訛傳訛, 到處聽說而來的。
Thumbnail
如果知道每一個進入你腦中的訊息,都對你的大腦帶來了影響,我們會不會慎選接收的資訊呢?如果大腦是棵植物,我們拿什麼餵養這生命?
Thumbnail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中報告;關於我對知識論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