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資訊爆炸之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來源:博客來

來源:博客來


書籍資訊

書名:資訊爆炸之後 (原文:Too Big To Know)

副標題:網路思想先驅溫伯格解構資訊爆炸、知識轉型與資訊焦慮 (Rethinking Knowledge Now That The Facts Aren't The Facts, And Experts Are Everywhere, And The Smartest Person In The Room Is The Room)

作者:溫伯格(David Weinberger)

出版:貓頭鷹出版


筆記

「所有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但不能有自己的事實」- Moynihan

資訊過濾以及資訊過載

網路出現無疑改變了我們接收資訊及知識連結的方式。作者指出,我們其實從以前到現在都一直處在資訊過載的狀態,只是方式不同,那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現在是個資訊過載的年代呢?由於過往紙本書籍的內容是經由層層篩選並淬取出來,並在書本闔上時有「句點」的知識,大部分的人也不一定會去翻閱甚至查閱書中引用的文章或書本。而網路出現造就非專家及專家都能分享知識,許多時候由「讚」數或閱讀量過濾哪些內容「值得」閱讀,並只要點個超連結馬上能進入到別的文章或網站,讓資訊源源不絕進來,而讓我們更無法躲過資訊過載。

對知識的理想化

  1. 多元化: 網路的出現降低提供知識的門檻也增加了獲取知識的便利性。在我們以為因此能聽到多元聲音,卻忽略網路的「讚」數過濾器讓未經證實的資訊也更能被傳播,包含陰謀論、否認科學等言論。作者提醒多元性要根據內容而有限度,其中包含像是如果需解決的問題是只靠一人無法解答,那這時多種聲音便有可能集結智慧,而當群體的目標一致時這樣的多元就能發揮最大功效(呼應副標題the smartest person in the room is the room房間內最聰明的是集結專家的房間自己)。這裡也強調「多元」並非許多企業徵才誤區的「種族」多元。
  2. 客觀: 對知識的定義若是「科學證實」並「客觀」,則很容易認為經過層層過濾的長篇論證書籍才是知識。作者反問到真正的「客觀」是否存在,並提出「客觀」不符合錯綜複雜的世界結構,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世界的認識。由於讀者並無法參與到書本的編輯,一本書籍也可能有著作家對名望地位等等的集結,這樣的長篇論證並無法達到「客觀」(例如許多科學實驗要有「結果」才會被出版,而造就科學家們假造結果等等),反不如網路資訊能夠隨時更新修正,而讀者也能不斷檢視作者的權威性。

如何「包含」而非排除網路知識

作者總結了過去及現代唯一不變的就是「我們共有的,不是大家都同意的知識,而是共享一個大家始終意見不合的世界」。由於世界之大,我們無法理解全貌,更無法定義社媒/傳媒/網路究竟是「好」或「壞」。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應該學習網路怎麼運作以及靠著更好的過濾系統把有價值的資訊推送到讀者面前,並善用多元化增加理解和回聲室(同溫層)促進連結的優點。網路的超連結是否點入取決於自己,就如同蓋上書本是否找下一本書也取決於自己。


心得

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六章節,作者並非一味批評網路「導致」資訊爆炸,反而提出我們是否對「客觀」及「長篇論證」有著幻想,將資訊爆炸的「錯」怪在網路而忽略取得資訊要靠自身取決如何應用知識媒介。不可否認的是我也有著書籍似乎比網路文章來的有「深度」的迷思,明明自己也讀過很多作者不之所云而看不下去的書,反而會去網路搜索自己要的資訊。

由於這本書出版是在ChatGPT問世之前,並沒有提到人工智能AI的發展會怎麼影響我們探索知識。但是看著AI的發展,似乎也能看出當某些公司過度餵給AI「多元化」時會導致事實被扭曲,也能看出AI的出現似乎也在不斷修正什麼資訊該被過濾掉,至於是往什麼方向「修正」就還要持續觀察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獨旅 | 讀旅
17會員
37內容數
🧳分享一些獨旅攻略 📖也分享一些讀書心得 🙈偶爾聊聊美國社工界和助人產業
獨旅 | 讀旅的其他內容
2025/04/15
《原子習慣》的作者James Clear是一位美國作家,他透過自己做習慣實驗的內容發表在網路上後獲得廣大群眾迴響,也促成了開始著手寫這本書的契機。作者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文字講述了習慣四大法則,也融入了許的認知科學和行為科學,幫助讀者慢慢改變以及建立習慣。 「我們每天的所作所為中,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是
Thumbnail
2025/04/15
《原子習慣》的作者James Clear是一位美國作家,他透過自己做習慣實驗的內容發表在網路上後獲得廣大群眾迴響,也促成了開始著手寫這本書的契機。作者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文字講述了習慣四大法則,也融入了許的認知科學和行為科學,幫助讀者慢慢改變以及建立習慣。 「我們每天的所作所為中,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是
Thumbnail
2025/03/24
本書作者是一位美國擁有約二十五年經驗培訓個人及企業提升領導能力的講師。光看標題會以為是一本純粹的工具書,好像問出講師給的問題範例就能成為好領導。實際上作者花更多時間對讀者提問,幫助我們探索究竟「領導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這些答案背後也可能是每位領導行為背後的信念。與其說知
Thumbnail
2025/03/24
本書作者是一位美國擁有約二十五年經驗培訓個人及企業提升領導能力的講師。光看標題會以為是一本純粹的工具書,好像問出講師給的問題範例就能成為好領導。實際上作者花更多時間對讀者提問,幫助我們探索究竟「領導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這些答案背後也可能是每位領導行為背後的信念。與其說知
Thumbnail
2025/02/22
作者為日本文學教授,認為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更應該讀書來增進我們觀看世界的角度跟培養專注力。網路上碎片化的資訊無法讓人有深度更無法讓人有深度或知識有效化,而作者介紹的一些方法則能幫助我們過讀書增進對於知識的理解力與深度。 「讀書的最大目的不在吸收知識,而在體驗」- 齊藤孝(《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
Thumbnail
2025/02/22
作者為日本文學教授,認為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更應該讀書來增進我們觀看世界的角度跟培養專注力。網路上碎片化的資訊無法讓人有深度更無法讓人有深度或知識有效化,而作者介紹的一些方法則能幫助我們過讀書增進對於知識的理解力與深度。 「讀書的最大目的不在吸收知識,而在體驗」- 齊藤孝(《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之前在YT的討論區,曾看到兩岸網友針對新聞自由與言論審查發生過辯論。 大陸方網友對於台灣的多元意見感到不可思議,並認為經由政府審查公布的資訊,相對統一且正確,不用民眾再費心辨認真假新聞。
Thumbnail
之前在YT的討論區,曾看到兩岸網友針對新聞自由與言論審查發生過辯論。 大陸方網友對於台灣的多元意見感到不可思議,並認為經由政府審查公布的資訊,相對統一且正確,不用民眾再費心辨認真假新聞。
Thumbnail
你以為在網絡的海洋中,所有的資訊都是觸手可及,世界觀自然會更加全面和平衡。錯了。事實上,資訊的碎片化和多平台環境卻讓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即使我們每天都沉浸在各種信息流中,仍然可能對自己所處的世界一無所知,甚至走向極端和偏見。
Thumbnail
你以為在網絡的海洋中,所有的資訊都是觸手可及,世界觀自然會更加全面和平衡。錯了。事實上,資訊的碎片化和多平台環境卻讓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即使我們每天都沉浸在各種信息流中,仍然可能對自己所處的世界一無所知,甚至走向極端和偏見。
Thumbnail
你是否和我一樣,都是從網路得知最新資訊?懶人包之類的。 我們是否曾經有做過查證呢?我是沒有😏 所以我對網路的認知就是70~80%的信任度。 再來就是靠自己花時間去查閱了。驗證了。 不過我們有需要特別去驗證網路資訊嗎? 不全然需要。 看你對資訊的需求。 所以這邊,我要向
Thumbnail
你是否和我一樣,都是從網路得知最新資訊?懶人包之類的。 我們是否曾經有做過查證呢?我是沒有😏 所以我對網路的認知就是70~80%的信任度。 再來就是靠自己花時間去查閱了。驗證了。 不過我們有需要特別去驗證網路資訊嗎? 不全然需要。 看你對資訊的需求。 所以這邊,我要向
Thumbnail
進一步地說,「網路化的引述資料」被巧妙地設計以超文本的形式存在,意即,大量存在於每個網頁裡的超文本都可以將每一位使用者分毫不差地導入另一個全新的網頁、全新的領域、甚至全新的世界。
Thumbnail
進一步地說,「網路化的引述資料」被巧妙地設計以超文本的形式存在,意即,大量存在於每個網頁裡的超文本都可以將每一位使用者分毫不差地導入另一個全新的網頁、全新的領域、甚至全新的世界。
Thumbnail
溫柏格一邊批評書本為主的舊知識型態,一邊用作為媒介的書本娓娓道來網際網路的優勢,他這樣做豈不是自打嘴巴,甚至愈打愈腫嗎?
Thumbnail
溫柏格一邊批評書本為主的舊知識型態,一邊用作為媒介的書本娓娓道來網際網路的優勢,他這樣做豈不是自打嘴巴,甚至愈打愈腫嗎?
Thumbnail
每次穿梭不同網站時,我們總會不斷按著網站給出的連結,一個網頁接一個網頁地前進。在網路世界裡,似乎可以無止境探索,讓人有源源不絕想知道的事情。但是這些輸入總是過眼雲煙,轉過頭就忘記了,剩下的只有不斷想知的焦慮,彷彿少知一樣事情就會吃虧一樣,這便是現代人的通病——資訊焦慮。
Thumbnail
每次穿梭不同網站時,我們總會不斷按著網站給出的連結,一個網頁接一個網頁地前進。在網路世界裡,似乎可以無止境探索,讓人有源源不絕想知道的事情。但是這些輸入總是過眼雲煙,轉過頭就忘記了,剩下的只有不斷想知的焦慮,彷彿少知一樣事情就會吃虧一樣,這便是現代人的通病——資訊焦慮。
Thumbnail
這是本挺有立場的書,是從哲學的角度討論後真相的時代,面對一個資訊爆炸、很容易找到各種似是而非的訊息,究竟應該如何面對。 過去總覺得有一個共同得以認識的事實存在,儘管各人對事實的感受不同,多數人仍認為客觀存在不容質疑。然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流通得比過去還快,所面臨的挑戰竟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窘境,人
Thumbnail
這是本挺有立場的書,是從哲學的角度討論後真相的時代,面對一個資訊爆炸、很容易找到各種似是而非的訊息,究竟應該如何面對。 過去總覺得有一個共同得以認識的事實存在,儘管各人對事實的感受不同,多數人仍認為客觀存在不容質疑。然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流通得比過去還快,所面臨的挑戰竟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窘境,人
Thumbnail
真相不重要?!只因人們更信他們的「事實」!  你以為我介紹這本書只是要說網路讓你變笨!別逗了!這本書沒那麼膚淺!你沒看到,書名後面是問號「?」好嗎?  你一年看到的文字有上百遍跟你說網路不好,紙本書沒落了,人們不再閱讀了……,有多少位作者會說這一切都是資訊「歷史的演變」、「科技革命」呢!
Thumbnail
真相不重要?!只因人們更信他們的「事實」!  你以為我介紹這本書只是要說網路讓你變笨!別逗了!這本書沒那麼膚淺!你沒看到,書名後面是問號「?」好嗎?  你一年看到的文字有上百遍跟你說網路不好,紙本書沒落了,人們不再閱讀了……,有多少位作者會說這一切都是資訊「歷史的演變」、「科技革命」呢!
Thumbnail
  最近在啃這本知識的假象: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站 作者告訴我們:人類很聰明,但也沒這麼聰明;知識的假象讓我們以為我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事實上我們自以為理解許許多多的知識或原理,但真的要解釋時,又反而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作者提出包括咖啡機原理、膠水黏住紙的原理,相機焦距的
Thumbnail
  最近在啃這本知識的假象: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站 作者告訴我們:人類很聰明,但也沒這麼聰明;知識的假象讓我們以為我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事實上我們自以為理解許許多多的知識或原理,但真的要解釋時,又反而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作者提出包括咖啡機原理、膠水黏住紙的原理,相機焦距的
Thumbnail
世界在歷經社群網站出現之後,幾次重大的輿論惡戰後,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在社群網站上,「同溫層」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而在發現了社群網站中,「同溫層」這種現象後,不少人都想打破同溫層這種現象,希望至少讓社群網站,成為不同意見得以相互對話的平台。   問題是,可能嗎?至少到目前為止,所能夠得到的答案很簡
Thumbnail
世界在歷經社群網站出現之後,幾次重大的輿論惡戰後,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在社群網站上,「同溫層」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而在發現了社群網站中,「同溫層」這種現象後,不少人都想打破同溫層這種現象,希望至少讓社群網站,成為不同意見得以相互對話的平台。   問題是,可能嗎?至少到目前為止,所能夠得到的答案很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