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二世谷野雪之旅 暴風雪中的Weisshorn 震撼初滑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雖然年紀越來越大,但是只要隔天是要做很期待的事,我前一晚就會開始徹夜難眠。這個2024 年三月的北海道你們野雪獨旅的計畫,在今天就要正式的開始,想也知道我的心情不會平靜。自然昨晚上就睡不好。平常在台灣的上班日,都是手機鬧鐘叫我起床;今日則是我的血絲眼等早上六點的鬧鐘。運動手錶很老實的顯示睡眠不足!又如何呢?今天是要幹大事的一天。今天將是我人生第一次滑野雪(backcountry ski, 簡稱bc),第一次solo bc ski 啊!一切的準備就看今天了!

但窗簾一拉開,心情沉了一半,雖然昨天看氣象預報早有心理準備,但真實面對的時候,心情還是受到影響。陰陰的天空,往北方看,雲也是黑的,雖然還沒下雪,但是氣象預報已經帶來不好的消息,中午前鋒面就會駕到。一開上大馬路,照片中美麗的羊蹄山,也只露出下半截,上半段已經被雲包著了。事實上,整個九天的行程,天氣最好的也就第一天跟最後一天,偏偏這兩天都是交通天,既不上山也不滑雪,完全不需要天氣。這就是我這趟旅程中除了出發前染covid 影響體力之後的第二張驚奇卡--天氣不佳。

天氣雖不佳但也還沒到平地下大雪的程度,所以還是堅持出發了!收拾裝備與搬上下車又是一番工夫,我把這段心得寫在「搬運雪具的種種挑戰」的另一篇文章裡。


開車經過二世谷最熱鬧的街區,正在感嘆二世谷可是全日本消費最高的滑雪村,但與歐美的熱鬧大雪場比之,規模又差太多時,眼前路又一轉把我帶到更深山,雪更白,人車更少的山路上。最後連除雪路都走完了,來到一塊破舊的雪場路牌上面寫著「Weisshorn」,這就是登山口了。這趟旅館到登山口的路也開了快40分鐘。


登山口是一個林道,林道底是Weisshorn 廢棄雪場

登山口是一個林道,林道底是Weisshorn 廢棄雪場





二世谷最簡單的野雪地:Weisshorn

來介紹一下今天要去拜訪的野雪路徑 -- Weisshorn (ウアイスホルン)。 這個很歐洲的洋名字,好像真的是很早時候歐洲人來取的。在瑞士的瓦萊州有完全一樣名字的山頭,就在策馬特峰的北面。不過這個二世谷的1045.3m 高度Weisshorn 顯得平易近人多了。這個二世谷的Weisshorn 本來有一個滑雪場,但是後來收掉不做了之後,目前是附近的花園滑雪場 (Hanazono) 在經營CAT skiing。

因為是舊雪場的關係,一些雪道都還很清楚很寬大,只是沒有在壓雪而已。因為這個廢棄雪場已經有CAT ski 公司經營,所以一般的BC 客只能從旁邊的山麓skin上升到山頂再原路滑降,原則上是不可使用他們的舊雪場區域。

Weisshorn 坡度平緩,雪量大,沒有谷地地形,雪崩風險很低 (主要是因為坡度不夠斜)。從登山口開始爬,在樹林裡的時間不多,大概過了800m 高度出了樹林線之後就是很開闊的所謂阿爾卑斯地形,只有白雪和遠景。而且從登山口到山頂大約就上升500m 的高度就到了。這種又短又緩的坡面對一些高手來說可能太無聊;但我覺得這是對我這種人生第一次 solo bc 的人很友善的山頭。所以我的處女bc 就決定來拜訪這裡。


第一次嗎?

停好車之後開始整裝。東西都拿下車,雪板插地上。這時我又開始緊張了,我又怕做錯了,待會兒走得踉蹌,我更怕路上的bc 老手經過笑我。一些BC 的基本動作,上skin、touring boots、touring binding 的使用法,我已經在台灣的家裡看過教學影片,也在家裡實際操作過。但今天真的到了現場,寒風吹一吹,路旁的硬雪踏一踏,望著山路,再望著插在雪上又自己倒下來的skis,腎上腺素又一湧而上,智力與記憶還是退光光了。一陣慌亂之下,看到往前的林道的雪還蠻結實又沒有坡度,竟然決定把雪板都扛肩上,雪杖拿在手上先走一段平路看看,等到真的開始爬坡了再開始用板子。

如此費力的笨蛋走法,像是還在用扛雪具到纜車站裡的場內模式。果然才沒走幾分鐘,林道上的雪就變鬆變難走了。每踩一步就陷下去。這時才覺得扛雪板走林道還蠻笨的,應該現在就開始穿雪板。手忙腳亂的把鞋子踩進touring binding 之後開始用手腳並用的滑這個林道。

現在我就有點像cross country skiing ,沒有skin 又在平路上滑行,這不就是那個冬季奧運裡會有的cross country skiing 嗎?這個沒練過的一定一下子就累倒了喔!

果然,這樣沒練過,踏兩步滑退一步也不是辦法,於是又停下來,忙著把背包裡的skin 拿出來貼在ski 上。很多有關bc 的事情,在今天這個行程都是第一次,一次湧上。至於我擔心的有bc 老手路過被搖頭嘲笑,今天倒是多操心了。因為…一路上除了最後回到停車處看到一隊bc 人馬之外,其他連一個動物也沒有。


廢棄雪場探訪

上了 skin 之後,每一步就變得踏實了,在雪上不會滑動了,這才開始增加行進的速度。有關這段林道,如果你問我再來一次的話,這一段有雪的林道平路要怎麼走?我大概會跟你說我會在家裡勤練上半身,以nordic ski 的方法,一邊skating 一邊滑,不上skin 在這個林道上奮力的熱身之後再開始爬坡。

在林道上浪費了不少時間,結果認真的啃林道讓我錯過了一般bc 客該叉開林道往上爬的路徑,一路的走進了Weisshorn的舊雪場裡。

路底就是舊雪場,往山坡看,很明白的就是一個很大的場內雪道。兩間已經半倒的建築物在旁邊,被白雪壓到門都埋進雪裡了。

Weisshorn  舊雪場底部的廢棄房屋,已經被雪壓到門都看不見了

Weisshorn 舊雪場底部的廢棄房屋,已經被雪壓到門都看不見了


這大概是Weisshorn 的舊纜車站,遊客中心跟舊售票口吧?

繼續沿舊雪道邊往上,穿著有skin 的ski 往上爬。每一步很踏實,要一直到坡度很明顯的地方才覺得需要用zigzag 方式。不遠處則是看到一支一支舊的纜車鐵柱,中間還經過一個也是廢棄的纜車中繼站。

廢棄建築的背後可以看到舊雪場寬大的雪道

廢棄建築的背後可以看到舊雪場寬大的雪道

半山腰的廢棄纜車站,整個雪道面對羊蹄山,現在正埋在雲裡

半山腰的廢棄纜車站,整個雪道面對羊蹄山,現在正埋在雲裡


這一切都很像台灣的合歡東峰的坡呢!同樣在坡上都看得到一支一支的廢纜車柱,跟一個廢纜車站。




看來今天沒有CAT ski,那我就沿著舊雪道邊邊往上爬好了。舊雪道往上會抵達最後一個纜車站,然後就和bc 客的路線合會,最後都會上到山頂。

隨著高度的上升,我可以看到整個俱知安市區,還有對面的羊蹄山。只是,看到風景之餘,天空的雲也越來越厚,風變大了,雲壓得越低,羊蹄山能看到的部份越來越少。氣象報告說約中午11 點之後就會開始刮風下雪。而我往北邊看去,來自北方的冷氣團與烏雲,依約報到。越往上推進,風勢就越強勁。


在強風還沒使勁吹的山腰上,可以看到遠方埋在雲裡的羊蹄山,右邊近處的山就是很多滑雪場的安奴普利山,但很明的山頂附近已經開始明顯變天了。

在強風還沒使勁吹的山腰上,可以看到遠方埋在雲裡的羊蹄山,右邊近處的山就是很多滑雪場的安奴普利山,但很明的山頂附近已經開始明顯變天了。



天氣轉惡,簡單的行程也變得十分嗆辣

現在學到經驗了,如果要去的山頂是像對面的山這樣埋在雪裡,或是有一點在吹風的覺的話,那身處其中一定會非常慘烈,寧可今天就放棄,直接往下滑回家。

現在學到經驗了,如果要去的山頂是像對面的山這樣埋在雪裡,或是有一點在吹風的覺的話,那身處其中一定會非常慘烈,寧可今天就放棄,直接往下滑回家。


等我快要推進到900m 高度時,短短半小時之內,北風風勢越來越強勁。雖然沒有明顯的降雪,但是地上的雪都被強風吹起來,遠著看像是沙漠裡的沙被狂風吹飛,只有在地理頻道才看得到的畫面,這些風吹雪橫著打到我身體上。我的背包套也因為狂風而被吹著啪啪作響。側風抬腳走一步都覺得困難。

真的是聞聲憶事。背包套被強風吹得啪啪響的聲音,讓我想起了大學時候跟登山社出動爬台灣的東郡橫斷,不幸也是在山稜線上被一個颱風困住。我們也是在狂風驟雨的稜線上勉強前進。人不照時,天不照理,在不對的時間入山,就會碰到恐怖的自然體驗;比方說那個風是從山谷吹上來,感覺上像是從腳底吹來,那個雨也不是從頭頂下來,而是從四面八方,包括腳底打上來。同樣的,狂風也是把我的登山背包套打得啪啪作響。

當年一起在東郡稜線上受苦受難的隊友們,現在不知道過得如何?


今天,20多年之後,我又在日本的山稜線上聽到同樣的聲音。一點稍微正面的情況是,這裡不會下雨,雪也還沒開始進來。但想必今天的風也是颱風等級的吧!望上去,眼前視界也越來越迷茫,有個明顯的建築物,那就是最後一個纜車站。本來再往上約100m 就會到山頂,不過我當下就決定到那個廢纜車站就好了。停下來找個避風處換裝。

然而一切都沒有那麼順利。狂風依舊猛吹;吹得我舉步維艱,吹得我心煩意亂。我走到水泥建物旁,本以為是一間房子,沒想到早已沒有牆面,只剩水泥柱。我靠著一根水泥住的背風面,脫下ski ,用鞋子踢出一個洞出來放背包,身體靠在柱子旁休息。並且思考一下待會要怎麼換裝。心裡回想著,我好像有看過登山記錄,有人在藍鳥天的時候來這裡BC, 還爬到身旁這個廢纜車站結構上去照相,風景超好的呢!現在眼下什麼都沒有…唉~~

首次bc 就碰到惡劣天氣的考驗

一個人的風景,一個人獨享的雪坡,這是所有bc 客的夢想;但同時,也是只有一個人在面對天氣。沒想到人生首次bc 就碰到這個狂風與吹雪的場面,那有什麼時間休息。我看著兩個插在雪裡面的ski 跟雪杖,被狂風吹得搖搖晃晃,心中突然一驚:「強風、暴雪、雪盲 (Whiteout) 即將同時出現,再不快點轉換的話,各種風險將會急速升高,可能導致下不了山,這可是致命的。」

於是在暴風之下,我展開了人生第一次bc ski 轉換。「轉換」,指的是bc 時從上升的行走模式轉成下山的ski 模式。這包括了:(1) 把skin 從雪板上撕下來保存好,(2)把ski binding 從touring mode 改成ski mode ,(3) 同樣的把鞋子從touring mode 改成ski mode , (4) 一般上升時不會戴安全帽跟雪鏡,轉換時要把安全帽戴上,把墨鏡摘下換上雪鏡,然後檢查服裝細項。至少有這四大項。然後,今天我要第一次,在狂風暴雪中,做BC 轉換。

不管如何,現在要趕快轉換,趕快下山,不然風險一分一秒的增加。包括失溫、雪盲、吹落等等,你想得到的恐怖事項。

想當然爾,外面在風暴,身體裡面一定也是腎上腺素風暴,智力記憶嚴重衰退,手忙腳亂。我的衣服都有穿正確所以還好沒有明顯的失溫,但在腎上腺素風暴下,做什麼事都顯得很亂很急。skin 撕下來了但是沒有想到一個好方法收好,導致他在風裡亂吹亂黏。強風的雪地裡,ski binding 改成ski mode 又花了我一些時間搞清楚怎麼操作,彎腰上下了好幾次,搞得我氣喘噓噓心煩意亂;每次以為都弄好了但其實沒有,又要重新彎腰做一遍。慌亂之下我還忘了改雪鞋模式,導致我一開始下滑時一直摔,摔了幾次才想到剛才在水泥柱旁邊忘了ski boot 也要改;我的天啊怎麼會忘了這一動。只好又在狂風中停下來重新檢整。安全帽亂戴,安全帶沒扣好,跟著摔的時候滾落雪坡。我就看著安全帽在雪坡上滾啊滾的,在強風的助力之下,下降了一百多公尺才停下來。還好有停下來,還好不是白色安全帽,不然我肯定看不到的。要是找不到我又要破財買新的帽子。我也忘了最後最重要的,就是最終的服裝檢整。帽子沒戴好,手套沒封緊,口鼻布沒確實遮好,gore-tex 外套的頭套也沒綁緊,所以一開始下坡就這個掉那個掉的。

太沒紀律了,離開安全點之前沒有確實檢整,滑到一半在危險處停下來重來一遍,非常危險。

我好不容易的,又滾又滑又摔的,終於沿著原路回到一開始上坡的舊雪場底部;高度下降了幾百公尺之後,風勢也終於小了一些,也沒有吹雪。我才算是鬆了一口氣。

檢查一下身上沒有噴飛什麼裝備物品之後,我慢慢的沿林道回停車處,在路上終於碰到一隊也是去滑Weisshorn 的隊伍。不過也許是我剛才誤走了舊雪場路線,而他們是走bc 客路線,所以沒有在山上相遇。不管剛才是多狼狽的滾下山的,看到他們我馬上拿出bc 一百次的口氣與他們隨意攀聊幾句,他們也是說山頂風太大,所以提早下滑。看吧!風太大了,真的,大家一致的共識,一定不是只有我膽小慌張而已。

就這樣,結束了我人生第一次BC, 人生第一次solo BC, 人生第一次在暴風與吹雪中bc。結果一路上我緊張到都沒拿出手機照相。所以對我來講很震撼的場面,我居然沒有影像記錄。

如果明天天氣更惡的話,我看我也只能去滑場內,排纜車,在吊椅上吹寒風了。



附記

有關backcountry skiing 的各種裝備簡介。這篇文章中出現了好多一般場內滑雪不會出現的裝備,比方說touring boots, touring bindings, skins 等等。可以參考下面的影片來了解bc skiing 的一些相關介紹。

或是參考一下這個簡單的中文介紹。




什麼是 CAT skiing: 以下簡單講CAT skiing。舊雪場已經沒有纜車了,而CAT skiing 就是利用雪場使用的壓雪車改造之後,拿來載運滑雪客,大家一起坐巨大的壓雪車沿著舊雪道上升之後,找到適合的點再放大家下來滑,一般來說CAT ski 行程會這樣滑舊雪道兩趟再結束。花費也不便宜,一次的行程一人大約是兩萬多台幣;加點錢就是紐西蘭的一些直升機滑雪 (heli ski) 的開價了 。下面是目前在Weisshorn 場地CAT Skiing 的網頁。裡面有舊雪場環境的影片。

什麼是越野滑雪 (Cross country ski/nordic ski) :一種源於北歐國家的冬季運動,主要是在平地與緩坡上比滑的速度。「冬季兩項」則是在路途中加入了空氣步槍射擊的項目。詳細可以參考下面的網站文章。

台灣合歡東峰的舊雪場遺跡:講到廢棄舊雪場,很難想像,合歡山東峰也曾經有一個雪場!而且四十年前廢棄之後,到目前那些纜車結構也都還在山坡上。我都懷疑現在在松雪樓旁邊的「滑雪山莊」以前可能曾是纜車站。近十年來全球暖化,連合歡山的雪都越來越少。我小時候也在雪季上合歡山過,那時的雪量真的是很多,多到可以撐起一座滑雪場。在covid 疫情時不能出國滑雪,我也曾經以滑雪的角度去爬合歡東峰,我可以說,風景肯定是一流的,滑雪者一路下滑時,對面就是雄偉的白色的奇萊稜線。但如果現在的合歡山東峰那裡還有雪場的話,這個坡度也是有挑戰的!

想像的合歡東峰滑雪場,天然草坡,面對積雪的奇萊稜線滑降,坡度也很有挑戰性。唯一沒有的就是合歡山已經很少下大雪了。殘念!

想像的合歡東峰滑雪場,天然草坡,面對積雪的奇萊稜線滑降,坡度也很有挑戰性。唯一沒有的就是合歡山已經很少下大雪了。殘念!

台灣也有廢棄雪場喔!這是台灣合歡山的合歡東峰的山坡。現在要爬合歡東峰,一定會看到這些纜車的鐵柱,還有半山腰上一間廢棄纜車間。

台灣也有廢棄雪場喔!這是台灣合歡山的合歡東峰的山坡。現在要爬合歡東峰,一定會看到這些纜車的鐵柱,還有半山腰上一間廢棄纜車間。


在惡劣天氣中bc 的注意事項:bc 跟人生一樣,沒有天天都藍鳥的,也會有出門藍鳥半路就變天的考題。除了懂得看天氣決定要不要行動之外,也要熟練被天氣抓住時的應處之道。

以這次行動為例。這是一個週日的早上,這是一條很簡單的bc 路線,二世谷又是日本bc 的勝地,為何早上九點了停車場還是只有兩三台車呢?這是不是代表了什麼事情?也許,今天真的不宜bc?當地人都不出動了,只有我這種外國傻子才來。下次再碰到這種事情,可以先預料一下。

山稜線或是大片空曠的山坡,都是有風的,就算晴天也比山下的風還大,風大風小而已。所以bc 爬久了,總有一天會碰到在大風中轉換。所以應該力求每一個動作都要做確實,反正都要吹風了,寧可不要慌不要急,但是每一步做確實完整,確實的紮好,確實的封好,確實拉緊,確實扣到位再出發。往後我還有六天的時間可以好好的在山上練習何謂有效率又確實的轉換。

且不論雪崩的風險,未壓雪的野雪坡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想要滑得盡興與安全,我看我需要進場內好好的再練一下skiing 的技巧,在惡天氣中快速安全的下降。

學著看氣象,尤其是風速與風向,也要學著在現場看天氣跡象。如果今天有冷氣團來,就算是「即將到來」,山上也會先吹風。山下的旅館門口已經在吹風的話,山上一定吹更大。陣風預測如果已經是12m/s 以上的話就別自討苦吃出動了。如果是去有雪崩風險的斜面,下過大雪的隔兩天之內都不要去滑野雪。















一切有關正念運用、呼吸訓練、性器官探索,前列腺快感、乳頭調教、口交感受調教,肛門調教與男性高潮理解之文章在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美麗莫斯科|讓我走不出也不想走的**普希金博物館之十九 - 二十世紀歐美藝術畫廊**滿滿的感動堆滿三月的最後一天 滿滿的照片填滿手機相簿記憶體
Thumbnail
avatar
nana
2024-05-04
春之國旅初體驗,團友邀唱《孤勇者》,港燦導遊阿珍在台灣變成了碩士論文!? 「你都不唱一首給我們聽?《孤勇者》你沒有聽過嗎?陳奕迅的呢,台灣連小學生都會唱呢。」蛤,真的沒聽過。等,慢着,這歌詞和旋律有點熟,搞不好聽過,可是陳奕訊的聲音我不可能認不出來啊! 過年期間如常跟着企業旅行團拍照,過去的行程混雜會議商務,今趟春節純旅行團還是第一次。在台灣,本島旅行稱為國旅,
Thumbnail
avatar
張子房
2024-02-23
春之回聲在燈火通明之夜,影子舞動, 鞭炮聲中,舊日的節奏再現。 紅紙金字,門前繫上, 希望和繁榮,共舞於空中。
Thumbnail
avatar
恭禧
2024-02-07
春之綠春節前後,在晨跑所見的河堤風景中,長出心形果實的薺菜,一整片的,在逆光中搖曳。這提醒了我,季節的變換,以及,可以買薺菜水餃來吃。
Thumbnail
avatar
陳彥仲
2023-02-26
春之頌 豔而不嬈 芳郁施與天 美麗獻給地 千姿萬態  滿庭歡
avatar
阿福小詩
2022-04-30
春之頌~信念與執著其實,我想問的是,春天來了,我們是否都有打起精神,迅速累積期待的力量,面對現實與挑戰…… 關於春天,是我非常喜歡的季節。 關於春天,也是回憶滿滿的季節。 春天卻又是勵志的,從小到大,師長們總是教育著我們,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際又在於晨,那麼,春天的早晨,真的需要緊緊把握住。
Thumbnail
avatar
凡昕老媽
2022-03-04
春之見證讀這種歷史紀事,要像偵探一樣,會知道,證詞呢,絕對不會只有一種;同一件事情,絕對不會大家的說法都一樣,而是每個人都會從有利他的角度,去說一些事情。
Thumbnail
avatar
Abun
2022-02-27
春之島  關於春之島的傳說眾說紛紜,我選擇記錄的只是所有可能性中的其中一個。以下是流傳多年的其中一個故事版本。     春之島常年大雪。島嶼住著一位15歲男孩。自他有記憶以來就是一個人,直到有天從海上漂來一個電視機。從此他的世界走向一種滅亡。 後記 Well I do   邊聽邊哭,哭完繼續寫故事。
Thumbnail
avatar
藍草
2022-02-22
春之精靈前言     我本不想寫下這個故事的,飽含傷痛的故事總讓人難以承受,雖然過程中有過幸福,可我們常常免不了只看見悲傷。真正讓我下定決心動筆的契機是一件身邊的事情,某個親戚與另一位親戚長年冷戰,直到其中一位突發重病要離世了,他們才恢復來往。當然,相處的時間不多。   人們總是這樣,老是要事情無法收拾才願
avatar
藍草
2021-11-24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1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