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問你,你有多少朋友,在第一時間你會想到多少人?從哪個角度判斷的呢?
社群時代,想要擴大交際圈的方法多了一條,就是透過網路與其他人溝通往來。一開始會接觸到的人肯定會是現實中熟知的那些傢伙,所以在網路上的互動方式就只是把現實那套搬來網路重複一遍,或許會有點口無遮攔和漫無目的,但這都是在雙方能接受的情況之下產生的互動。
隨著上網時間的增加,交際圈會不斷生根發芽,在壯大根基的同時進行向外擴張的動作,但我們可能會因為熟識這些動作而忘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我們可能會認識到與自己的世界毫無關聯的人。「網友」,網路上的朋友,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同意將其歸屬於現實中不認識的人一類,要是用往常的態度行事,踩到他人底線的機率想必會大大上升。
現實中想要進行朋友養成,就需要花上一段時間觀察及磨合,才能擁有一些外人無法察覺的梗,知道彼此在意的點、害怕的點以及需要的點。即使沒有準備什麼話題也還是可以約見面,單單只是坐在一起什麼都不做依然很開心。但是隔著一條網線的距離,我們還有辦法照著這個SOP進行嗎?
缺少面對面的互動,當「Follow」鍵按下去的那刻,對某些人來說即是建立了關係,但對另外的某些人來說就只是點下去而已,所以似乎不能以此作為「嘿,我們已經是朋友了」的證明。若就這樣直接把和朋友互動套入(特別是那種對很熟的朋友的隨意感)開始說話,網線對面的人臉上大概就會出現那張「老人地鐵手機」的標準表情包吧(笑)
「請問我跟你很熟嗎?」
我想網路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可以透過文字來表達想法。有些事情用說的可能會顯得很肉麻,但是因為看不到對方的實際面目,所以可以無顧忌的發表言論。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內心認為已經很熟了,其實實際上一點也不。
話說回來人跟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怎樣呢?
在網路上看到互相追蹤的人發文抱怨時,我要麼留下符號,要麼留言說聲「怎麼啦,還好嗎?」但現在我在疑惑那真的是出自我的內心而非是某種例行公事?或者應該反過來說,在我留下痕跡之後,收到的對方真的會在意嗎? 準確的分析自己,我想我完全不在意要不要收到反饋,只是我似乎只是透過這個舉動,讓我感覺到自己跟別人仍然存有連結,我並沒有被世界排除在外,透過這樣的方式讓我感覺到充實而已。
哈,我又開始胡說八道了,僅以此文來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