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寫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今天心血來潮在方格子上面閱讀其他作者的文章,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

先前在平台上看文章,多半是從首頁的「精選內容」進入,或者是某些被掛在單篇文章底下的「你可能也想看。今天,從曾經留言或互動的格友連出去,意外連到許多之前未曾看過的作者。而檢視在一些留言板時常出現與互動的作者名字,似乎可以感覺到,其實作者群之間有個隱而未顯的社群連結——一個靠著文字與內容建造起來的網絡關係。

於是,原先只點開了幾篇文,讀完文章接著看底下的留言討論,看到了有趣的留言,就連到留言者的頻道,再往下接著讀。就這樣,一個連一個,視窗愈開愈多。原本只打算讀個半小時,後來差不多刷了兩小時,直到準備要出門了才暫停。

讀到好些篇喜歡的內容,有的呢,充滿畫面感,帶你身歷其境;有的呢,不僅有畫面,還是動畫哩,摘要在下面跟大家分享。


熟齡文青的悲情城市:

未曾想,過去存在於課本或書籍裡的內容,活脫脫在知道的人身上發生過,會是什麼樣的感觸。原來,歷史沒有很遠。

文中描述景美軍事看守所接見室的場景,特別是在文章的最後,當原來的看守所,變成了「紀念園區」之後,作者看著前面一群熱鬧的參觀人群,背景襯著導覽員對該處背景的聲音,而他就站在那裡,一個帶著歷史與家族記憶的人,就站在那裡。

(╥﹏╥)(╥﹏╥)(╥﹏╥)(╥﹏╥)



小日光的烏龍事件簿:

ㄟ,簡直跟動畫一樣的情節。

雖然,作者寫的似乎是一件生活「小事」(是說,能遇上這麼一連串的連環不湊巧,其「日常皆如演大戲」的體質似乎不容小覷 XD),但是,當作者寫出了內心的瘋狂OS,對照她實際的應對方式,那個反差啊,讓每個環節皆充滿戲劇張力。

還會讓讀者跟著緊張:「啊,機車臨停在紅線嗎?」「啊!居然沒有趕上嗎?」還想跟著一起罵:「啊啊啊!阿伯走開,關你屁事啊!」還有還有,最後出現的那位堅持不懈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媽媽……,完全可以從文字中感同身受作者的「老天爺啊!」

或許是因為經驗相似:我也不愛那樣的阿伯、也曾經在火車站為了送人接人臨停在馬路邊,還有一個,日夜不停持續24小時開張營業的內心小劇場。



再分享一個,陽台觀察者的陽台:

對於植物完全陌生的我,無法對陽台的小動物與小植物提出任何有深度的心得,頂多是超級膚淺的「圖片也拍得太漂亮了吧!」「那個山蘇的嫩葉QQ的好可愛!」或者「那綠繡眼綠得好鮮活、生得好精緻,化妝技術比我強XD」。

在這幾年的生活中,我唯一好好養過的植物只有虎尾蘭,從一盆變六盆(挺胸)。

總之,讀陽台觀察者,就是學習來著,不管是從來沒見過,或者可能有見過但不知道其芳名與性格的小朋友們。如果不是陽台觀察者,我大概還不知道,原來,陽台可以這麼熱鬧呀!他的陽台,或許時刻都在上演著熱鬧精彩的小短劇吧!



啊還有,黃璧怡的新章節:

作者從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觀察出發,捕捉日常的靈光乍現,分享感受與思考。

我特別喜歡「做一個連自己也喜歡相處的人」這篇,作者從自身的體驗中反思,打開了另外一雙眼睛,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

雖然乍看標題時,我想到的是:透過做一個「自己也喜歡的人」能夠讓自己不至於討人厭,能夠更好地與外在世界相處。



還有 小倖的自我揭露:

透過個人經驗分享,讀者更能貼近真實的患病狀態,也比較理解了真正患有「強迫症」的人,他們所面對處境或日常挑戰是什麼。

「強迫症」在社交平台上頻繁出現,到後來似乎更常被作為一種形容詞使用,如同「社恐」,都是用來表達一種感覺、一種形象,一種在某些場合方便溝通的「自我標籤」。




最後,想分享幾位我在真實世界中認識的朋友寫的文章:

  • 和月亮一樣溫柔的存在的 瑄月

還有,


avatar-img
70會員
100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ylvie的移動城堡 的其他內容
當時,對方主動與我說明她對於職涯的看法與決定,在一來一往之間,我順著她的邏輯,嘗試透過幾個提問希望能夠聚焦重點,確認她真實的需求與想法,畢竟,對方希望我能提供建議。 然而,即使是相當中性的「此刻對妳來說,哪一個需求最重要?」「妳為什麼會認為XX選擇可以達到OO目的呢?」與「嗯,那我沒有其他問題了」都
「為自己負責」聽起來或許簡單,但是,也是這一兩年我才察覺到,我們時常會把自己的期待加諸在別人的身上,連帶地把風險與成本都轉嫁出去——這就是賣夢的人,期待有人可以來實現自己的願望、承擔自己該負的責任。
當時,對方主動與我說明她對於職涯的看法與決定,在一來一往之間,我順著她的邏輯,嘗試透過幾個提問希望能夠聚焦重點,確認她真實的需求與想法,畢竟,對方希望我能提供建議。 然而,即使是相當中性的「此刻對妳來說,哪一個需求最重要?」「妳為什麼會認為XX選擇可以達到OO目的呢?」與「嗯,那我沒有其他問題了」都
「為自己負責」聽起來或許簡單,但是,也是這一兩年我才察覺到,我們時常會把自己的期待加諸在別人的身上,連帶地把風險與成本都轉嫁出去——這就是賣夢的人,期待有人可以來實現自己的願望、承擔自己該負的責任。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霍格華茲魔法學院是哈利波特裡的經典城堡,雖然是虛構的建物,但影響力卻超乎現實,身為現代人沒有人不認識這座偉大的魔法學院,美國一位女性樂高玩家「Alice Finch」,使用了超過四十萬片以上的樂高積木耗時一年,以樂高人偶尺寸為比例重現了這座學院。
輸家有目標,贏家有系統。系統:在長期來說對你有利的地方,反覆現身做對的事。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霍格華茲魔法學院是哈利波特裡的經典城堡,雖然是虛構的建物,但影響力卻超乎現實,身為現代人沒有人不認識這座偉大的魔法學院,美國一位女性樂高玩家「Alice Finch」,使用了超過四十萬片以上的樂高積木耗時一年,以樂高人偶尺寸為比例重現了這座學院。
輸家有目標,贏家有系統。系統:在長期來說對你有利的地方,反覆現身做對的事。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感謝最近支持訂閱 越來越有繼續創作分享的動力! line 裡可以直接交留 歡迎加入! 記得要方格子名稱一樣比較好喔! 我比較好對名單 感恩 兩個群組
Thumbnail
最近和一些長期追蹤的創作者互動後,發現他們在文字表現上雖然很厲害,但在真實對話中卻顯得有點溝通不良。這讓我擔心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對那些追蹤他們的人產生影響。我知道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但還是想要抒發一下。
我滿感謝自己的文章都有人看過而且留下愛心,有種默默被大家關注的感覺,有點溫馨、有點酷,但有時候有點害怕(?),因為大部分都沒有留言,會有點好奇大家的想法 「啊之前不是一直說不在意別人的回饋嗎現在又在那邊blablabla」 我想了一下,這兩者應該並不衝突 我覺得「不在意」的意思並不是毫不關心,
Thumbnail
對於文字工作者來說,有合適發揮的平台就試試,尤其是對於日更的創作者來說,可以有更多曝光度的地方都值得努力看看。
因為看到格友在方格子沙龍的發文。 想到了自己這篇,三週前在Threads的發文。 並沒有要拿方格子和Threads之類的SNS相比,各個平台有其特色和優缺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和善加利用,都會是加分。 內文直接複製過來就不修改了: 『我在方格子近期的兩篇瞎聊 我知道自己的追蹤人數和沙龍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原文連結放留言處🙂 也是有許多卡友給予有幫助的建議。 我知道網路言論尤其是負面、難聽的看看就好,我相信大多人在現實生活都是一般人,因為網路匿名的自以為是的安全感,讓一部分的人肆無忌憚發言,認真要找還是能夠透過各種方式找到此人的。 起初這篇我是沒有在意,直到重看看到發文者的更新,才去細
回頭看看,自己也陸續打下不少文字,有時只是單純想寫些生活的形狀,試著將色香味帶入至閱讀者的眼前,有時只是紀錄一些靈光乍現的感受,寫完就與它告別了、和解了。 當然我也經常想著,有些訊息該如何傳達給完全和我生活圈不同的人,不過似乎有點難。 昨日看著商周的報導短影音對現代人習慣的改變:
成為方格子的活躍用戶已經一段時間,淺談一下個人經歷。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感謝最近支持訂閱 越來越有繼續創作分享的動力! line 裡可以直接交留 歡迎加入! 記得要方格子名稱一樣比較好喔! 我比較好對名單 感恩 兩個群組
Thumbnail
最近和一些長期追蹤的創作者互動後,發現他們在文字表現上雖然很厲害,但在真實對話中卻顯得有點溝通不良。這讓我擔心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對那些追蹤他們的人產生影響。我知道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但還是想要抒發一下。
我滿感謝自己的文章都有人看過而且留下愛心,有種默默被大家關注的感覺,有點溫馨、有點酷,但有時候有點害怕(?),因為大部分都沒有留言,會有點好奇大家的想法 「啊之前不是一直說不在意別人的回饋嗎現在又在那邊blablabla」 我想了一下,這兩者應該並不衝突 我覺得「不在意」的意思並不是毫不關心,
Thumbnail
對於文字工作者來說,有合適發揮的平台就試試,尤其是對於日更的創作者來說,可以有更多曝光度的地方都值得努力看看。
因為看到格友在方格子沙龍的發文。 想到了自己這篇,三週前在Threads的發文。 並沒有要拿方格子和Threads之類的SNS相比,各個平台有其特色和優缺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和善加利用,都會是加分。 內文直接複製過來就不修改了: 『我在方格子近期的兩篇瞎聊 我知道自己的追蹤人數和沙龍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原文連結放留言處🙂 也是有許多卡友給予有幫助的建議。 我知道網路言論尤其是負面、難聽的看看就好,我相信大多人在現實生活都是一般人,因為網路匿名的自以為是的安全感,讓一部分的人肆無忌憚發言,認真要找還是能夠透過各種方式找到此人的。 起初這篇我是沒有在意,直到重看看到發文者的更新,才去細
回頭看看,自己也陸續打下不少文字,有時只是單純想寫些生活的形狀,試著將色香味帶入至閱讀者的眼前,有時只是紀錄一些靈光乍現的感受,寫完就與它告別了、和解了。 當然我也經常想著,有些訊息該如何傳達給完全和我生活圈不同的人,不過似乎有點難。 昨日看著商周的報導短影音對現代人習慣的改變:
成為方格子的活躍用戶已經一段時間,淺談一下個人經歷。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