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友誼》談那些說再見後還會再見的朋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全世界76億人之中,有多少人我們稱得上朋友?你會說這76億人之中,真正跟我輩子有交集的可能不到760人(千萬分之1),那就算在生活有交集,每天朝夕想處的求學階段,全班35人又有哪些人在當時成為朋友,甚至友誼持續到畢業後、出社會後呢?朋友是都變成臉友?還是朋友因為時間的考驗,生活逐漸沒了交集、沒了共同話題而漸行漸遠呢?而為什麼感覺出社會後越難交到新朋友?臉友算是朋友嗎?當我們想到朋友時是為了什麼事呢?又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了朋友呢?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問問,何謂朋友。


  同學、同事、同胞、同好,因為共同的義務(求學、當兵)、或能力(建築系畢業就去建築師事務所上班)、或價值(支持某種價值理念而參與社會運動、演講等活動)、或環境(選擇去最近的市場買菜、最近的公園運動)等,讓我們與陌生人有了第一次接觸的機會。但同學、同事、同胞、同好會不會成為朋友,是需要時間的,而第一次接觸或說從日常的生活中增加接觸的機會,便是增加認識彼此的機會。朋友是從接觸認識開始的,但,是什麼讓我們在認識之後能夠走向朋友的關係,這必須讓我們稍微想一下我們自身的朋友。


  朋友有很多種;不同性格、興趣、性別的朋友,而每個朋友又有不只我一位朋友,他們在其他朋友面前必然與在我面前呈現了不同的樣貌,而我也必然在不同朋友面前有不同的樣貌,即便我生性活潑外向,也不會在每一個朋友面前都呈現活潑外向的一面。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有些朋友在一起就是無聊,但無聊並不會影響友誼,正因為無聊,彼此共享無聊,才凸顯友誼不只是工具式的或目的式的一面,友誼有時就只是為了友誼本身。


  因此,每個朋友之間的友誼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都「創造」了獨特的我,讓我有機會認識不同的自我。至於為什麼我們彼此會成為朋友,為什麼某些友誼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而有些則不行,或者說是什麼讓友誼終結?友誼的終結在於,友誼的條件不存在了,而友誼的條件便是我們想了解(創造)那個在朋友面前的自我,當朋友不再想更了解(創造)我的任何面向,或我不再想更了解(創造)朋友的的任何面向,那天就是我們友誼終結時刻。


  以我的經驗為例,高中時有位好朋友,「曾經」是好朋友,我們一起留校晚自習、一起喇賽講幹話、一起分享了許多有趣或無聊的時刻,然而我們也一起競爭、一起比較、一起消遣對方,直到某次段考發考卷後,一開始他的總分還比我高一點,但一公布數學時他馬上被我大大超前,然後就被我消遣一番,看似平常的消遣卻讓他當場翻臉,至此之後,我們也就漸行漸遠了。友誼的終結,哀悼的不是失去了那些好處,而是哀悼失去了那個在他面前獨一無二的自我。


  在友誼的開始時,必然都有某種工具式或目的式的關係,因為也不可能馬上認定與對方的關係就一定能夠進展為友誼。但為什麼我最後是選擇與A產生朋友關係,選擇讓A了解(創造)自我而非與B呢?當我們在想我們為什麼會和他人成為朋友時,即便我舉了許多例子,像是他很誠實、他很幽默、他對哲學也有興趣、他跟我是同鄉、他很有錢、他長得很帥、甚至他很廢、很窮、很醜、很ㄎ一ㄤ等,但這些形容詞並無法真實反映我與他的友誼,甚至對於這些形容詞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想像與理解,而友誼卻是只有處在友誼中的彼此才能感受到的,再多的形容詞、隱喻,也不會是友誼本身。那麼是否我們永遠無法透徹理解朋友呢?要描述我們的關係,只能用適用於我們兩人的詞語(包含肢體語言),且這些詞語只適用於我們兩人。因此,我們永遠無法理解為什麼他人之間會成為朋友,但我們永遠理解我們之間為什麼成為朋友。


  那麼臉友算是朋友嗎?首先,並非所以朋友都會是我的臉友,或所有臉友都是我的朋友。第二,臉友可能從來都沒見過面、甚至沒留過言(這也就是為什麼要辦見面會),而我們對彼此的了解只來自於臉書;只了解那些願意分享、總是美好的貼文。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因為加臉書而變成朋友的經驗(有的人請在下面留言),因為朋友可以不需要臉書,或者說臉書的關係不是友誼關係,臉友的關係可以因為一則貼文、一則留言而刪除好友。當然,現實生活中朋友之間也可能因為一些齟齬而反目,但反目之後還是能夠和好,而和好的原因在於,我們知道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我們有共同的回憶、共享的時刻,正因為他是他,我是我,所以我們成為了朋友。


  出社會後,新臉友變多了,但新朋友卻變得不多,一段友誼總是伴隨著重大且無法預測的未來,當我們越來越理解自己、越喜歡某種自己時,便越不願意、越沒有動力去重頭理解、認識、創造不同的自我。這沒什麼好或不好,友誼在重質而非重量,重要的是更深刻的友誼關係而不是多元廣泛的友誼關係,畢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與其重新一段友誼關係,不如從珍惜友誼關係做起。

2018/8/25

7會員
529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此言情小說女主有了臉”——論從書中走出來的女神是的,本著造福世人的前提下,終於將女神篇也催生出來啦,總不能讓人說我重女輕男(喂 #之前同系列的文章有男神篇,連結如下: https://vocus.cc/article/6554b1d5fd89780001ff20d3 #不計名次,單純按照想到的順序做排列。 #不一定全是演員。
Thumbnail
avatar
린/凜(筆名:155cm/九畹蘭)
2023-12-17
“從此言情小說男主有了臉”——論那些從書中走出來的男神#不計名次,單純按想到的順序排列! 1.《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馮紹峰/飾演顧廷燁(a.k.a.顧則誠) OS:對這個角色,我還能多說什麼?只消丟一句“嫁人當嫁顧廷燁”就OK了吧(淦 還沒追過該劇的人,都給我追起來,保證你不會後悔!!! 而且還會重刷它千千萬萬遍到地老天荒!
Thumbnail
avatar
린/凜(筆名:155cm/九畹蘭)
2023-11-15
論侯友宜民調從第一掉到第三,不是做錯了什麼,而是沒做了什麼。已經多份民調,包含親藍機構,侯友宜已經確定穩居老三 但幾個月前,侯友宜的支持度卻是第一名。 不過就2-3個月,就從第一淪為第三。特別在確定被徵召後,支持度還跌破2成。 而且半年來,情勢對國民黨大好,民進黨接連發生imB、跟MeToo事件 很多人討論到底是侯友宜做錯了什麼,但筆者認為是侯友宜沒做了什麼
Thumbnail
avatar
楚焱堯
2023-06-24
右翼網民有從惡役千金輕小說學到教訓嗎?從台大經濟系選舉,候選學生發佈歧視言論看右翼網民要燒掉惡役千金或惡役令孃的輕小說?若果他們支持台大經濟系陳柏錞和謝易陶的仇恨歧視言論?如何看待兩人的處分?惡役千金和惡役令孃輕小說大多提倡多元、平權、社會福利,筆者舉《我的推是壞人大小姐》、《堤亞穆帝國物語》為例!
Thumbnail
avatar
胡啟敢
2023-05-26
事業行有余律:從「反智」開始-討論中的方案提出與主客觀自己現在,有自己的標準來決定是否參與討論,如果一個人的論述除了批評之外,沒有提供「更好且主張可行的解決方案」,那我通常就會跳過。要批評很簡單,父子騎驢式的批評,或是任意提高不可行的標準,就一定找得出可批評之處,那如果真的有心要完成一個怎樣的可達成的目標,也提出嘗試的方法,那對我來說,才有討論的價值
Thumbnail
avatar
余宗鳴/AhUtopian/四葉有魚
2023-04-22
認識我從「墓誌銘」開始,若是人生要有個定論,你希望最後被記得的你是什麼樣的文字?今天,來做個自我介紹吧。 「戴境吟」,我猜我爸媽應該是出自於對風水命理的研究而取了這個名字。但我知道他們一直希望我做一個簡單、清澈的人,期許我能夠在一個很好與自由的環境下長大,並熱愛及堅持著做自己喜歡的事物。 對我而言,我的名字其實就是我性格的縮影。 「境」對於我而言是無邊無際的空間,是廣闊無垠的區
Thumbnail
avatar
今日小戴
2023-04-18
【略論】日本從古至今有沒有男尊女卑?淺談佛教對女性的影響「男尊女卑」思想本就不是起源日本,源自大陸外來文化, 「卑」指為卑弥呼一說並不正確。更別說什麼有「男女都能當王」的鬼扯。
Thumbnail
avatar
路人
2022-01-10
論好棒友事件:從行為經濟學與演化生物學分析(以下18禁,所有內心os都是模擬) . 為了繁衍後代,男女分工很明確,男人要播種,女人要個窩。(圖解魅力學) . 阿翔:我們是好朋友,一時失控,對不起大家。(倒楣) . 阿翔的夫人:我支持他。(靠北,上次48分鐘車車事件,......
avatar
Jackie Chien
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