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來到傳統市場購買港式魯味,因為魯味需要切盤,總是會等上一些時間,大家都很有默契的排隊等候,此時,突然一個聲音響起。
「老闆,我要兩隻鴨頭不用切,趕快幫我包起來,計程車在外面等我。」一位年長的婦人說著。
老闆很好心的趕緊包著兩隻鴨頭給她,我看了一眼那位婦人,左手提滿了好幾袋塑膠袋的食物,看起來應是已經買了一陣子了,所以計程車在外面等很久?她都是這樣買東西?用「計程車」三個字插隊?
又經過了一些時間的等候,好不容易輪到我了,當老闆很努力的切盤之中,一個聲音傳來了。
「老闆,我要一袋雞爪,多少錢?」於是老闆放下我的切料,招呼那位客人,然後再重新清點我的切料金額。
經過一分鐘,再次傳來一個聲音。
「老闆,我要一隻鴨頭不用切,包起來就好。」於是老闆再次放下我的切料,招呼那位客人之後,再次重新清點我的切料金額,再繼續切料。
經過幾秒鐘,再次傳來一個聲音。
「老闆,我要三塊豆乾跟一塊豆腐不用切,包起來就好。」這一次,老闆仍保持她親切的聲調,然後說著。
「等一下喔!我先切一下這些客人的。」
於是,終於終止了這段"聲控"的插隊戲碼。
遇到這種市景小民的插隊法,覺得無奈又好笑。什麼樣的心態,會做出插隊的動作?起心動念的瞬間,哪來的勇氣去忽略他人的權利?這不禁讓我想到,記憶很深刻的兩次被插隊的經驗,區分為「自然融入插隊法」及「氣勢取勝插隊法」
今年初到葡萄牙旅遊時,當在排隊等候乘坐聖胡斯塔升降機時,因為事先已知道,這是很熱門的觀光景點,需要排隊等候很久很久,所以當站定位之後,就開啟滑手機打發時間模式。 滑了一陣子之後,發現前面怎麼站著一位高大的白人年輕男子,左思右想,前面應是兩位身型胖胖的白人女子,而這個白人年輕男子看起來不像是會插隊的模樣。
於是問了家人,排在我們前面的是他嗎?家人們都搖搖頭說不知道,因為大家都在滑手機。過了沒多久,來了一位年長的白人男子站在年輕男子身旁,自然的走進隊伍中,又過了沒多久,又來了年長的及年輕的女子,於是,他們四個人很自然的融入隊伍中,神態自若的插隊。
108年8月某天,當飛機從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機場出發,於清晨八點抵達香港機場降落時,馬上傳來香港機場關閉飛機停飛的消息,於是我們被困在香港機場一整天。
香港這樣的國際性機場,機場關閉飛機停飛會是什麼樣狀況?視線所及,滿滿的席地而坐的乘客及大大小小的行李,走路的地方都不是直線,已分不清楚哪裡是走道。排隊劃位的隊伍更是彎了好幾個彎,整整排隊四小時多才等到劃位的機會。
在這漫長的等候劃位當中,在我眼神放空的看著前面櫃檯時,突然一位身著光鮮亮麗的年長女子,慢慢的走到我的前面,她一直仰頭左右張望的看向櫃檯及四周,我心裡想著,妳是機場的主管嗎?在視察民情?關心現場狀況?
後來驚覺到,她是在插隊!我的前面好像不是她?看起來也不是前面的家人,就在遲疑當中,排在我後面的中國年輕妹妹小聲的問我,她是不是插隊?原來後面的人都有盯著前方的排隊狀況。
然後中國年輕妹妹馬上跟那位光鮮亮麗的年長女子說妳插隊,我們都已經排了好久了,但是那位光鮮亮麗的年長女子仍然不以為意,仍然很堅定的站在我前方。
於是中國年輕妹妹立刻跑去跟附近的工作人員反應。當那位男生工作人員走過來時,我心裡想著,這位看似弱弱的男生工作人員有辦法排除狀況?
男生工作人員過來詢問現場狀況,我很明確的說,我前面的人不是那位光鮮亮麗的年長女子,而我後方的中國年輕妹妹也趁勢助攻說她插隊。
「我要回北京,我很急,我有很重要的事情。」那位光鮮亮麗的年長女子大聲嚷嚷說著。
「妳看這麼多人在排隊,要到世界各地,大家都排很久了,妳要到後面那頭開始排隊。」男生工作人員淡淡的說著並指向遙遠的看不到盡頭的排隊起點。
「我們已經排了好幾個小時了。」我跟那位中國年輕妹妹接著說。
於是,光鮮亮麗的年長女子悻悻然的離開了。
插隊,直接影響其他人的權益,會去插隊的人相信也不希望被插隊,茲歸納插隊的三種心態。
插隊,是一種羊群效應,這是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比喻。當第一位插隊成功了,原本很有秩序的排隊氛圍就悄悄的起了化學反應,排隊者的心理開始有了道德感的拉距戰,理智線斷了線就跟著效尤,若沒有人制止這樣的行為,最後整個場面就失去秩序了。
**羊群效應(herding effect)亦稱為群聚效應或從眾效應,盲目的從眾,一窩蜂地做出相同反應。
插隊,首先要有踏出去插隊的勇氣,這份勇氣可能來自於個人的優越感。或許其在生活上,已都多次以非排隊的方式取得所要的回饋,例如利用社經地位、外貌...,多次的成功經驗,已內化為個人的處事方式。
插隊,是越過他人的權益,未能顧及他人的感受,忽視內心應有的道德規範,只為了滿足自己的目標,道德感較為薄弱,處事方式多以利己為導向,久而久之,就會有這樣的行事作風,插隊,變成一種習慣,一個慣性思維。
插隊不犯法,卻觸動了道德感的隱形敏感神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換位思考,被插隊的感受不好,更不應該為自己的利益破壞秩序。大家共同的遵守秩序,正視內心應有的的道德尺度,是自重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IG:vanessali330
◇圖文|Vanessa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