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陳明亮的存在無法說
深入探討《無努力》
讀者:
記得明亮在這裡多次談過修行的話題。今天剛好讀到Ramana Maharshi的一段話,很有感觸。借明亮的一畝三分地貼一下: “There is a state beyond our efforts or effortlessness. Until it is realized effort is necessary.” (有一種狀態超越努力與不努力,直到體悟到努力是不必要的)
明亮:
上面的評論很有意思,值得深入地探討。我多次提到,沒有深刻明白《無努力》,就沒有真正明白。雖然我這樣說,聽眾的理解往往很膚淺,完全沒有明白“無努力”的微妙之處。
先讓我舉個例子,有一天,某人問我:“到底需不需要努力?”我說:“不需要,什麼努力都不需要。”他聽完我的話後以為自己明白了,就說:“從現在開始,一旦發現自己努力了,就立刻放鬆下來,不努力了。”
現在我問大家,這位先生真的明白了“無努力”的含義嗎?
完全沒有!他思想上理解的“無努力”和我說的“無努力”不是一回事。如果他發現自己在努力,就停止努力,轉變成不努力,其實這個轉變本身就是一種隱性的努力。在經驗層面,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行為上,把“努力”轉化為“不努力”其實還是一種努力。很多人努力地讓自己進入不努力,結果適得其反,變得更糾結、更焦躁。每當他們發現努力了,就努力地把“努力”轉化為“無努力”,好像一個警察先生老是站在自己身後監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多麻煩啊?這種努力地讓自己輕鬆的心態,不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努力嗎?不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糾結嗎?
真正的《無努力》完全超越經驗層面的“努力”和“不努力”對立面。也就是說,在經驗中,一旦你發現自己努力了,就隨它去努力,不必要刻意壓抑感覺上的努力。你品味到“努力了”,就夠了,至於感覺上是怎樣,隨便它去發展,不刻意去修改什麼,讓這種感覺上的“努力”自由發展下去。
換一種說法,真正的《無努力》就是我以前常常說的《高級不在乎》,雖然用詞不同,意思完全一致。真正的無努力不會在乎努力。好像對自己說:“我努力了嗎?也許是吧,也許不是吧,我分不清什麼是努力,什麼是不努力,隨便它有什麼關係呢?我不在乎!”RAMANA大師說得好:“A state beyond our efforts and effortlessness.” 就是說:真正的無努力超越經驗層面的“努力”和“不努力”對立面。下面我用一些句子,讓你真正品味到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無努力》:
對於經驗層面的“努力”,不在乎,無所謂,也不確定它們真的是思想告訴你的“努力”。一切都是同一個能量震盪。
對於經驗層面的“不努力”,不在乎,無所謂,也不確定它們真的是思想告訴你的“不努力”。一切都是同一個能量震盪。
努力了?OK。放鬆了?OK。你不再覺得努力比放鬆在價值上高一些或低一些,也不覺得放鬆比努力更高級。你甚至不確定“努力”和“放鬆”這些概念。做一個比喻,前者能量震盪頻率是200Hz,後者是50Hz,有本質區別嗎?完全沒有!根本沒有前者或後者,前後兩者的對立差別都僅僅是“看上去有,其實沒有的”。它們都是同一個能量在不斷變顏色,其實啥都沒變。
你不會因為放鬆了,就多了一些價值,高尚起來了。你也不會因為努力了,就少了一些價值,墮落下去了。完全不是思想告訴你的邏輯!一切經驗層面的顯現形式都是等價的。
真正的《無努力》其實就等於《高級不在乎》,其實也等於《無分辨》。
但《無分辨》也經常被誤解成不分東西,不分好壞。不是這樣的!真正的《無分辨》包含了一切表象經驗中的“分辨”。比如,我遇到危險,當然會自動地躲避,我不會因為自發自動地躲避危險而定義為“分辨”,因為我不在乎任何表象經驗中的“分辨”和“不分辨”。我超越了這些表象經驗中的二元對立矛盾。
我可以在經驗層面自由“分辨”,但只是自發自動的,並非出於“我”這個“人”的意志。表象經驗中的看似出現的“分辨”其實並不真的是分辨,而是無法言說的無限終極能量震盪形式而已,是思想上把這種能量震盪形式定義為:“你分辨了”,陷入了思想邏輯循環中。
我不會對自己說:你現在努力了,或,你現在沒有努力。我也不會對自己說:你現在分辨了,或,你現在沒有分辨。對於我來說,一切經驗形式,都是同一無二的無限終極能量流,我沒有什麼“努力”和“不努力”概念,我順著能量流下去,看似按概念行事,其實沒有。我沒有“分辨”和“不分辨”概念,我順著能量流下去,看似有無數的“分辨”在發生,但對於我來說,它們都是能量震盪形式,沒有“分辨”和“不分辨”概念。
一旦你提出問題,想和我討論,我就會順著你的邏輯跟你討論。你說有“努力”,我就承認對於你來說,這些邏輯概念是有意義的。這是對於你來說的“意義”,對於我來說沒有意義。
雖然我常常告訴大家,要品味高級的不在乎,要品味高級的無努力。但我沒有建議你“停止努力”,也沒有建議你“停止在乎”。因為你在沒有明白之前,是無法停止努力的。你在沒有明白之前,是無法停止在乎的。你思想上理解的不在乎不是真正的不在乎,還是一種在乎。你思想上理解的無努力,其實還是一種努力。
還有一種說法:
我建議你繼續努力修行,最終發現,努力的目的是發現不需要努力。修行的目的是發現不需要修行。
打坐的目的是什麼?某刻你會品味到,打坐和不打坐沒有任何區別。打坐並非必要,也未嘗不可。It doesn’t matter 。
醒悟的目的是什麼?醒悟的目的是發現思想概念上的醒悟不成立。沒有屬於“你這個人”的醒悟,沒有屬於思想意識上的搞清楚。當我聽到你說:“我什麼都不知道”,這就差不多了。
你無法在思想上理解:“沒有道路”。你只能順著思想認為的“道路”走下去,也許是你認為的修行吧,也許是你認為的靜坐吧,也許是你認為的練功夫吧,也許是你認為的閉關吧,都沒有關係。通過走這些“道路”,你會發現沒有任何道路可走,連“道路”這個看似合理的邏輯概念都不成立。
我以前做過靜坐,做過各種各樣的學習,走過各種道路。但突然明白了,這些都是經驗而已,和晚上的夢境一樣,是看似的,其實不是那回事。也就是說,看似像走道路,其實不是走道路,而是能量流自己給自己的“走道路”感覺,除了感覺是這樣,並不真的是這回事。到底是咋回事?當這個問題自動消亡了,就是《如是》。所以,我建議你品味金剛經中的這句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努力不是努力,是夢幻泡影。
不努力不是不努力,是夢幻泡影。
分辨不是分辨,是夢幻泡影。
不分辨不是不分辨,是夢幻泡影。
道路不是道路,是夢幻泡影。
修行不是修行,是夢幻泡影。
瑜伽不是瑜伽,是夢幻泡影。
經驗不是經驗,是夢幻泡影。
一切思想上認為的,都不是思想上認為的那回事,是夢幻泡影。
只有一個詞:如是。
再簡單精進一點,只有一個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