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flow - 心流,創造生活最優的體驗!【下】

In the flow - 心流,創造生活最優的體驗!【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之前我們一起認識了 心流 和 其所能帶來的 好處

 

這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我們的意識

想讓我們的意識保有一致性,其實有許多的方法。

好比競技型的運動賽事,因為具有清楚的詳細的規則,通常選手們需要專心投入其中並遵守著規定,不斷的專注於練習和比賽時,往往都能很快地進入心流當中。

 

(圖片出處:https://progress.im/sites/default/files/styles/content_full/public/colourbox11754473.jpg?itok=mlOwBn-s)

 

近年來許多學者也透過研究證實,通常有一些難度但又不會過於挑戰的任務,最容易會讓人上癮。

這也進而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常會對物質或藥物等上癮,也有越來越多的線上遊戲、APP等設計,都逐漸透過創建心流的方式,讓玩家們沉溺於遊戲之中。

但世界上也仍有許多事情需要靠自己去設定目標、建立良好的習慣、回饋和維持專注力等,比方說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項、工作上的文案撰寫、學期末的報告。

 

所以今天我們要來聊聊該如何透過心流,創造生活中最優的體驗

 

(圖片出處:https://m.media-amazon.com/images/I/61OLmI7kpVL._AC_UF1000,1000_QL80_.jpg)

 

在《FLOW》這本書裡,作者Mihaly教授提到,他的目的是希望能透過這本書去回答他研究多年最常收到的問題:

人們到底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意識?又應該如何不斷為自己創造心流?

怎麼去建立意識和的一致性才能讓每件事情都變成心流?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深刻的體會並享受每一件事情呢?

 

 

Mihaly教授認為,如果要去回答這些問題,普遍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共同性,就是我們需要盡可能地去練習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和每個經驗裡不斷規律且重複的讓自己進入心流的狀態。

書中有一句話「People who learn to control inner experience will be able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heir lives.  知道如何控制內在體驗的人們將有能力決定自己的人生品質。」

 

 

心流之所以是正向心理學當中很重要的一環,是因為許多研究發現,當一個人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能規律且反覆的進入心流時,生活品質、整體的幸福感(well being) 都會更著大幅提升;長時間在這樣的狀態裡會讓人更積極也更快樂。

在 Nakamura 教授 和 Mihaly教授 於2002年刊登於正向心理學期刊(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的研究中提到五個計入心流關鍵的要素:

 

(1)當事人需要熱愛所投入的事情

(2)對於投入的項目要有相對主控的能力,並具有一定的技能

(3)事件需要有一定的挑戰性,但又不會太過於困難,難度微服大約10%大於當事人現階段的能力,才會讓項目具有一定但又能控制的難度挑戰

(4)在過程中需有明確的獎勵與回饋

(5)要設定明確的目標和達成的步驟

 

Mihaly教授表示,其中能順練進入心流的要訣在於所選擇的目標挑戰需和自己的的技能相符合。

你所設定的目標要夠難,因為會擔心出差錯或做不好,所以人們才會全神貫注。但是目標的課定又不能夠太難,因為經常失敗的挫敗感會讓人容易半途而廢,或是很快就失去努力的動力,當喪失注意力和關注意識時,這些感受就不會聚焦於熱愛和投入事物上了。

 

心流的發生能夠讓我們聚精會神,雖然離開心流體驗時,身體上可能會有疲憊感或是耗損了體力,但心理上則是積極、正向且富足的;整個人反而可能覺得神清氣爽或是充滿能量。

不只是在運動場上,心流其實在各種場域(職場、創作過程、寫作業、閱讀等)都有可能發生。

 

若我們能時刻都心流,將它融入日常生活當中,就更能時刻保持積極正向,並對生活、工作、學業家庭等各式的事件感到更高的幸福感。

進而會帶來更多的益處與熱忱;並協助我們能夠更快速的達成所設定的目標。

 

一個人在心流裡的時間越多,自身的幸福感、滿足感月能夠大幅提升;這樣也更能提升自己對目標的堅持、正向積極的心態以及努力不懈。

 

 

參考文獻: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0055?utm_source=copyshare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8455?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152877

http://www.psy.ntu.edu.tw/wellbeing/News_Photo_Content_n_105707_s_108930.html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mihaly-csikszentmihalyi-father-of-flow/

https://news.uchicago.edu/story/mihaly-csikszentmihalyi-pioneering-psychologist-and-father-flow-1934-2021

https://www.mindfulness.com.tw/blog-detail/flow

https://readingoutpost.com/flow-writing-steps-and-skills/

https://psycnet.apa.org/record/2002-02382-007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0055

https://psycnet.apa.org/record/2002-02382-007


  • 於2024年6月初夏
avatar-img
心月 ☾的沙龍
3會員
7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心月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之前我們討論過 Psychomotor(心理動作) ,今天則是要來談談心理動作和皮拉提斯運動的關聯性。美國心理學家 Edwin A Fleishman 最知名的研究著作之一就是探討人們的知覺運動表現和個體差異及分類。他同時也是組織心理學界的專家,針對工作分析與工作技巧等,提出了許多描述和理論。
你知道一個人平均的日常會做出多少動作嗎? 你有想過你每一個動作背後的動機和目的嗎? 你認為我們的動作和心理是否有任何關聯呢?   (圖片出處:https://knilt.arcc.albany.edu/images/f/f5/Cognitive%2C_Affective%2C_Psychom
近幾十年來,醫學研究和科學家都透過許多實驗及研究證實,壓力會對人們的整體生活健康造成影響。 除了是肥胖、免疫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會增加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23年美國心理學會一份調查發現,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尤其是對35歲至44歲的民眾來說,壓力造成了更大的問題。 這個年齡層的
之前我們討論過 Psychomotor(心理動作) ,今天則是要來談談心理動作和皮拉提斯運動的關聯性。美國心理學家 Edwin A Fleishman 最知名的研究著作之一就是探討人們的知覺運動表現和個體差異及分類。他同時也是組織心理學界的專家,針對工作分析與工作技巧等,提出了許多描述和理論。
你知道一個人平均的日常會做出多少動作嗎? 你有想過你每一個動作背後的動機和目的嗎? 你認為我們的動作和心理是否有任何關聯呢?   (圖片出處:https://knilt.arcc.albany.edu/images/f/f5/Cognitive%2C_Affective%2C_Psychom
近幾十年來,醫學研究和科學家都透過許多實驗及研究證實,壓力會對人們的整體生活健康造成影響。 除了是肥胖、免疫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會增加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23年美國心理學會一份調查發現,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尤其是對35歲至44歲的民眾來說,壓力造成了更大的問題。 這個年齡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