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包裝」,不是單指書本的外觀,而是所有的介紹文字與符號。它們都圍繞在「神經可塑性」的核心概念上,而這個概念,光從名稱就賦予我們一種想像,這種想像介於現實與理想之間:一方面,它承認我們的感受與行為深受神經影響,隱含悲觀的唯物論觀點;另一方面,它樂觀地告訴我們這有改變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不是說故事式的正向心理學,而是從臨床的角度出發。作者妮可.維諾拉是神經科學家,她用實證的方式來闡述「神經可塑性」的觀點,在許多環節上都有著細緻的論述。舉例而言,她不主張所有感官知覺都有可塑性,而是區分難易度,如視覺幾乎不可能在成年後才發展,而語言確實在年幼時學習較為有利。然而,大多數的感官知覺都有辦法在成年後重新塑造,這讓我們有擺脫焦慮,邁向積極成長的可能。
在導論之後,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來說明這個步驟,分別是「擺脫負面情緒」、「改變你的敘事」以及「增強積極性」。從神經談到心靈,從偏見談到多巴胺,這本書的內容豐富,讓我在使用略讀法時必須非常小心,深怕錯過有意義的細節。我還沒有仔細讀完整本書,但目前看來是值得閱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