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政治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些時候和大學同學和台北101附近的高檔餐廳聚餐,席間遇到了一個大學畢業以後就沒再見過的同學。

他繼承家族企業,到了中國成了台商,從此就很少回到台灣,專心在中國打拼。

聊天時他說曾經有一次在學校為了一件事辯論起來,讓他覺得我有些宗教狂熱,我是真的忘記這件事了,不過有時看到一些為了自己的政治或宗教立場的狂熱網民,心中還是會隱隱間覺得似曾相識。

我很早就進入宗教,接受宗教的教導、努力研讀宗教的經典,不過自己有文學底子,又喜歡哲學思辯,慢慢地就覺得不對勁起來,首先有些神學教義和早期的哲學理論有著相當類似的地方,到底是誰先誰後?也就是誰參考誰的問題?這件事變成是我當時心中的一個疑團。

再來就是宗教經典,對於同一個人的性格表現竟然有著南轅北轍的描寫,我又是寫小說出身,性格的不統一性一向是寫小說的大忌,既然不是小說,那為什麼性格上不統一?好像是在寫不一樣的人似的,當然你也可以用「瞎子摸象」理論來解釋,可是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全部攤在陽光底下,讓大家一窺全貌,而不是將另一些不合己意的經典用異端之說給排除於所謂的正統之外。

教主消失了18年,18年後開始憑空出現宣揚真理,和信徒朝夕相處,從信徒的言行錄中從來沒有教主說到這18年的經歷和童年生活,這實在是說不過去,除非這些言行錄刪除了這些讓人可以知道教主生平、更認識教主的東西。

然後一直用相信來取代理智或邏輯,讓你建立許多不合理的信念,並讓質疑或獨立思考在這個群體裡面成為一個笑話或禁忌。

最終在這個群體成長的信徒,因為宗教上的洗腦,開始變成依附權威,只有立場,但是缺乏是非觀念,到這個階段就算完成了宗教化。

其實我說的不止是宗教,也是政治,很多政治用宗教這種方式來產生狂熱分子,利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試圖挑起對立,形成自己是正義一方的態勢,其他不站在自己這邊都是邪魔歪道,常常訴之於仇恨,而不是訴之於理性,習慣把一些惡意的論述或語詞加在對方身上,讓被洗腦的群眾一聽這些惡意論述或語詞就會抓狂地聯想到對方,到這邊也就完成政治狂熱化。

中國的小粉紅在某些程度上就是這樣形成的,中共變成是一個宗教教主,只要誰敢對其或相關圖騰不敬,一定是群起而攻之,然後一眾小粉紅在教主面前變成了奴才,唯教主的意向是從,什麼違心的話都不敢說!更不用說質疑或獨立思考了。

思考其實分兩種,一種是依附思考,另一種則是獨立思考,依附思考的人總想著別人在想什麼?我也應該這樣想!屬於一種從眾的思維,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至於於獨立思考則是由自身出發,對於人事物的看法抱持著保留質疑的態度,意思是我雖然相信,但是對於我不相信的部份有一個保留的空間,在思考或是個人上選擇自己當自己的主人。

其實沒辦法自主獨立思考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惰性,甚至是奴性,總想找一個更高級的存在來依附,以為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於是很多時候顯得荒謬可笑。

我後來離開宗教是因為不想再跪在地上,而想站起來獨立思考當一個人,他們說他們的,至於我則做我的,他們的價值觀是他們的價值觀,我也有自己的價值觀。

在我的想法裡面,凡是訴諸恐懼、對立、憤恨和見不得人好的,都是邪魔歪道的操作,不管它是來自宗教或是政治,真正應該宣揚的東西應該是愛、寬容、理解、尊重、和平和理性,而不是一大堆整天讓你負能量、心情不好的東西。

雖然如此,在民主的機制中,該罷免就罷免、該請他下台一鞠躬就請他下台一鞠躬,這無關愛和寬容,純粹是就事論事,不再適任、沒辦法代表民意,讓他換工作應該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石的沙龍
24會員
398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新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本文以生物學的比喻,闡述共產主義如同病毒或癌細胞,會破壞社會結構,感染正常細胞(人民),最終導致社會癱瘓甚至死亡。以國民黨、美國及臺灣的例子說明共產主義的入侵及危害,並提出以經濟制裁等方式,切斷共產勢力的養分供應,最終消滅共產主義。
Thumbnail
2025/04/08
本文以生物學的比喻,闡述共產主義如同病毒或癌細胞,會破壞社會結構,感染正常細胞(人民),最終導致社會癱瘓甚至死亡。以國民黨、美國及臺灣的例子說明共產主義的入侵及危害,並提出以經濟制裁等方式,切斷共產勢力的養分供應,最終消滅共產主義。
Thumbnail
2025/04/04
黨工:「領導!是不是我的認知有問題?台灣不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嗎?怎麼他們還有軍隊、總統,連護照都和我們不一樣,這是怎麼回事?」 領導:「這本來是國家機密!既然你是未來的接班團隊,那我就把來龍去脈跟你講好了!你看過魯迅的阿Q正傳吧!」 黨工:「我看過!裡面提到阿Q被人打得很慘,只好用精神勝利法
Thumbnail
2025/04/04
黨工:「領導!是不是我的認知有問題?台灣不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嗎?怎麼他們還有軍隊、總統,連護照都和我們不一樣,這是怎麼回事?」 領導:「這本來是國家機密!既然你是未來的接班團隊,那我就把來龍去脈跟你講好了!你看過魯迅的阿Q正傳吧!」 黨工:「我看過!裡面提到阿Q被人打得很慘,只好用精神勝利法
Thumbnail
2025/04/03
最近教育又搬上了檯面,原因是有一個高中老師,又是接受央視採訪,又是和白狼同框,主管機關說基於教育中立和言論自由,這樣的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教師的本業是教育,舞台是課堂上,行有餘力在課餘的時間的確可以做其他的事,只要這些事不影響教育工作或形象。 可是跑去敵國官方媒體,大談國家政策,又跑去和黑道人物
Thumbnail
2025/04/03
最近教育又搬上了檯面,原因是有一個高中老師,又是接受央視採訪,又是和白狼同框,主管機關說基於教育中立和言論自由,這樣的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教師的本業是教育,舞台是課堂上,行有餘力在課餘的時間的確可以做其他的事,只要這些事不影響教育工作或形象。 可是跑去敵國官方媒體,大談國家政策,又跑去和黑道人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他們很好,但我恐怕沒有機會再靠近一點。
Thumbnail
他們很好,但我恐怕沒有機會再靠近一點。
Thumbnail
退休以後,大概就把以前很多的人際關係給疏離,甚至斷了。 這其實表明我已經慢慢體會「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差別,舉個例來後,以前常常上教會,跟著教會的活動忙來忙去,後來發現這些活動都是要以它為主,而不是考慮到我的實際狀況,基於「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尊重原則,我慢慢就遠離了。 職場上也是,除了少數的教師同
Thumbnail
退休以後,大概就把以前很多的人際關係給疏離,甚至斷了。 這其實表明我已經慢慢體會「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差別,舉個例來後,以前常常上教會,跟著教會的活動忙來忙去,後來發現這些活動都是要以它為主,而不是考慮到我的實際狀況,基於「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尊重原則,我慢慢就遠離了。 職場上也是,除了少數的教師同
Thumbnail
文章深入探討宗教、政治與獨立思考之間的關係,以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為基礎,探討了對於信仰、依附思考和獨立思考的看法。除了討論宗教和政治本身,也提及了對信仰的質疑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整體上,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引導讀者思考宗教、政治的本質以及獨立思考的價值。
Thumbnail
文章深入探討宗教、政治與獨立思考之間的關係,以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為基礎,探討了對於信仰、依附思考和獨立思考的看法。除了討論宗教和政治本身,也提及了對信仰的質疑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整體上,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引導讀者思考宗教、政治的本質以及獨立思考的價值。
Thumbnail
少數敵多交友,是生存在社會上的入門。 一沒背景,二沒背景,三沒背景,所以就是沒背景,就是沒靠山,你最大的靠山,就是你自己。 在社會上,有些時候,從眾比對立還要容易多了。 這並不是沒主見,而是一種順勢而為且為之。 有許多事並不是樣樣要爭,樣樣要強,有時候讓位給更適合的人去做,更適合的人去上
Thumbnail
少數敵多交友,是生存在社會上的入門。 一沒背景,二沒背景,三沒背景,所以就是沒背景,就是沒靠山,你最大的靠山,就是你自己。 在社會上,有些時候,從眾比對立還要容易多了。 這並不是沒主見,而是一種順勢而為且為之。 有許多事並不是樣樣要爭,樣樣要強,有時候讓位給更適合的人去做,更適合的人去上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蔣勳,以下選出一些書中內容和我的想法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蔣勳,以下選出一些書中內容和我的想法
Thumbnail
在這次台北場單身營會中,我和幾位在教會服事的弟兄姊妹有幾段對話,他們和我分享了自己在營會中的經歷,也和我分享在自己的反思。在這些對話中,他們都很期待更深的敞開,在教會中發生,但是他們同時也懷疑敞開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在這次台北場單身營會中,我和幾位在教會服事的弟兄姊妹有幾段對話,他們和我分享了自己在營會中的經歷,也和我分享在自己的反思。在這些對話中,他們都很期待更深的敞開,在教會中發生,但是他們同時也懷疑敞開的可能性。
Thumbnail
但我是那種合得來就會黏在一起,合不來不勉強的人。
Thumbnail
但我是那種合得來就會黏在一起,合不來不勉強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