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哲學的故事|叔本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哲學的故事(跨世紀經典,威爾杜蘭暢銷全球鉅作)


📝閱讀心得

這篇作為前幾篇《不要出生,是不是比較好?》關於叔本華的補充。

意志本身即意指欲望,它想攫取的永遠比它真正可及的範圍大;願望被滿足了一個,總有剩下的十個尚未被滿足。

在《善用悲觀的力量》提到「享樂適應」:

人類不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知足;努力工作、得到想要的東西之後,我們會慣性地失去對渴望事物的興趣。我們得到的並不是滿足的感覺,而是感到有些乏味,為了回應這種乏味,又會形成新的、更大的欲望。心理學家研究了這種現象,命名為:享樂適應。—《善用悲觀的力量》

進一步可以延伸至《欲望分子多巴胺》、《多巴胺國度》等研究「欲望」本身,生物似乎為了生存,被設計成無法滿足的天性。

這延伸到佛法中,貪欲是輪迴取蘊的重要原因,貪我、貪生造成想持續存在,不想消亡,導致不斷輪迴。

而在《廣論》中提到:

世間的安樂並不是真正的快樂,就像一個人走太久了,暫時休息一下就會覺得很舒服。我們行、住、坐、臥時,一開始都還挺舒服的,但走久了就感到腿痠,坐太久了覺得屁股痛,飲食等也都一樣。如果是真正快樂之因,應該越享受越快樂,如同痛苦之因,越享用就越苦。行、住、坐、臥、飲食等,我們受用久了就會覺得苦,那就說明其實所享用的不是真正的樂,而是苦因,所以越受用,痛苦就越增長。一切都在行苦當中生,一切都在行苦當中滅。—《覺燈日光》

叔本華也認為:

生命是邪惡的,因為痛苦是它基本的刺激與現實,歡愉只是痛苦的消極中止

叔本華認為「生命的全貌幾乎是痛苦到讓人無法深思並探究。生命全賴於我們對它的一知半解」。所以最終「唯一終極而根本地征服意志的辦法,必然在於中止生命之源」:

唯一終極而根本地征服意志的辦法,必然在於中止生命之源,也就是生殖的意志。「對於生殖衝動的滿足,從本質上而言,應徹底受到譴責,因為它是對生命的貪欲最強烈的肯定。」這些孩童是犯了什麼罪過而必須被生下來?

很悲觀、很喪、很消極嗎?我覺得叔本華、佛法只是說出事實,「想要快樂,一個人得跟年輕人一樣無知才行」,書中繼續寫道「跟樂觀主義比較起來,這樣的哲學有種直率的誠實,而大部分的樂觀主義信條則像是催眠般的偽善」。我是希望一般人一輩子最好不要遇上「存在危機」,如果遇上了,這專題有紀錄整理一些資料,你並不孤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33會員
604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子非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19
牛津非常短講
Thumbnail
2024/11/19
牛津非常短講
Thumbnail
2024/11/06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2024/11/06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2024/11/05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2024/11/05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如何獲得奧理略所說的內心的平靜呢?奧理略認為關鍵在於思考,畢竟 ⌜生活是否幸福取取決於思想的品質⌟。
Thumbnail
如何獲得奧理略所說的內心的平靜呢?奧理略認為關鍵在於思考,畢竟 ⌜生活是否幸福取取決於思想的品質⌟。
Thumbnail
此書主要是講自我成長、自我救贖;所謂的幸福真的是靠物質、名聲、社會地位可以定義的嗎? 前四章,叔本華將人分成三種屬性,並各別提出來闡述,在第五章明確的提出所謂的"幸福生活"指的是"較少不幸的生活",並各別指出在律己與待人中如何獲得幸福
Thumbnail
此書主要是講自我成長、自我救贖;所謂的幸福真的是靠物質、名聲、社會地位可以定義的嗎? 前四章,叔本華將人分成三種屬性,並各別提出來闡述,在第五章明確的提出所謂的"幸福生活"指的是"較少不幸的生活",並各別指出在律己與待人中如何獲得幸福
Thumbnail
「生命就是一團欲望,欲望得到了滿足就會無聊;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左右搖擺。」我們總是受不了自己的頹廢,但又不知道到底哪裡頹廢,也不知道為何而努力,只知道如果再不持續前進,自己會被這社會、環境、身邊的一切事物淘汰。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什麼解方嗎?
Thumbnail
「生命就是一團欲望,欲望得到了滿足就會無聊;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左右搖擺。」我們總是受不了自己的頹廢,但又不知道到底哪裡頹廢,也不知道為何而努力,只知道如果再不持續前進,自己會被這社會、環境、身邊的一切事物淘汰。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什麼解方嗎?
Thumbnail
「一個人, 要麼選擇庸俗, 要麼選擇孤獨, 除此之外, 別無他擇」-叔本華。 「誰終將聲震人間, 必長久深自緘默; 誰終將點燃閃電, 必長久如雲飄泊」-尼采。 一、西方的理性傳統。 二、叔本華的意志主義與悲觀哲學:世界是由「意志」及「表象」共同構成。 三、尼釆的權力意志與強者道德:超人與末人的對立。
Thumbnail
「一個人, 要麼選擇庸俗, 要麼選擇孤獨, 除此之外, 別無他擇」-叔本華。 「誰終將聲震人間, 必長久深自緘默; 誰終將點燃閃電, 必長久如雲飄泊」-尼采。 一、西方的理性傳統。 二、叔本華的意志主義與悲觀哲學:世界是由「意志」及「表象」共同構成。 三、尼釆的權力意志與強者道德:超人與末人的對立。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希望過更美好生活,但是卻感到內疚,覺得自己應該學會滿足於現狀?你是否常常聽到「老師」、「大師」告訴你應該學會滿足,提醒你只要減少欲望,就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最新的心理學研究結論告訴我們:這種說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不可能達到」的。 本文參考自〈Always Wishing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希望過更美好生活,但是卻感到內疚,覺得自己應該學會滿足於現狀?你是否常常聽到「老師」、「大師」告訴你應該學會滿足,提醒你只要減少欲望,就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最新的心理學研究結論告訴我們:這種說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不可能達到」的。 本文參考自〈Always Wishing
Thumbnail
如果慾望使我們痛苦,那它為何存在?
Thumbnail
如果慾望使我們痛苦,那它為何存在?
Thumbnail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人活著的目的,就是傳播自己的基因,我們就要做各種事情,吃飯、生孩子、競爭、獲得聲望等等,做完這些事情我們就能獲得喜悅,但這些快樂卻又消散即逝,這就是佛說的苦。 冥想幫助我們不被各種情感和思想困擾,不受大腦模組的控制,獲得自由。專注呼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練習把握對自己大腦的控制權。
Thumbnail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人活著的目的,就是傳播自己的基因,我們就要做各種事情,吃飯、生孩子、競爭、獲得聲望等等,做完這些事情我們就能獲得喜悅,但這些快樂卻又消散即逝,這就是佛說的苦。 冥想幫助我們不被各種情感和思想困擾,不受大腦模組的控制,獲得自由。專注呼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練習把握對自己大腦的控制權。
Thumbnail
電影「終極追殺令」有段對白  瑪蒂達:「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有童年如此?」  萊昂:「總是這樣。」    很多年前,作家張愛玲接受某個採訪時曾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我不太清楚張愛玲說這話的背景,但是卻讓我想到鹿橋所著未央歌書中女主角藺燕梅的話:「人生實在甜蜜,
Thumbnail
電影「終極追殺令」有段對白  瑪蒂達:「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有童年如此?」  萊昂:「總是這樣。」    很多年前,作家張愛玲接受某個採訪時曾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我不太清楚張愛玲說這話的背景,但是卻讓我想到鹿橋所著未央歌書中女主角藺燕梅的話:「人生實在甜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