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要出生,是不是比較好?|2.出生是傷害嗎?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不要出生,是不是比較好?厭世時代的生命哲學|2.出生是傷害嗎?


📝閱讀心得

這本書或許對一般人來說沉重,不過對我而言,有人走在前面讓我感到並不孤單,書中很重要的區分兩種想法:「寧可沒出生」與「不如一死了之」:

「寧可沒出生」與「不如一死了之」這兩者的想法其實截然不同。「寧可沒出生」的想法,此時此刻的我無法付諸實行,因為我已經出生了,所以不可能抹滅一切;然而,「不如一死了之」的想法,此時此刻可以實踐,有可能透過自殺完成。換句話說,透過自殺可以肯定的是「不如一死了之」的想法,並不是「寧可沒出生」的想法。我們一定要理解這個邏輯。悲歎「寧可沒出生」而選擇自殺,在哲學上是錯誤的行為。

也就是說,「寧可沒出生」的吶喊,和「不如一死了之」的吶喊,性質完全不同,說的更直接一點,「寧可沒出生」的思維,並不包括「不如一死了之」的念頭。當然,有可能因為「寧可沒出生」的思維,萌生「不如一死了之」的意念。但是,不能因此說前者包含了後者。

「寧可沒出生」的思想被歸類為「反出生主義」:

「寧可沒出生」的思想,廣泛地被歸類為「反出生主義」。反出生主義,即否定人類的出生或人類生育下一代的思想,主張人類降臨於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種錯誤,因此我們不應該孕育更多的生命。反出生主義包含多種類型,無法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

比較有趣的是獨身主義的宗教,基本上是反出生主義的,更進一步,對性產生罪惡感是否也是某種程度的反出生,認為出生是罪惡呢?


另外《舊約聖經》中也有佛教斷滅見的思想:

《傳道書》的開頭是這麼寫的——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根據舊約聖經翻譯委員會版《舊約聖經》的註釋,「虛空」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既無目的也無意義」,而且人類的存在與作為也「沒有任何特殊的意義」,而最極致的表現是「虛空的虛空」。

我認為佛法發展到中觀思想,已經有點像在斷滅見上建立一絲緣起,於勝義諦中無,於世俗諦中有:

對龍樹而言,業沒有真實的實體,因爲沒有自性存在;然而,業確實會顯現,它是一種顯現的現象,在那種程度上業是真實的,它存在。做這樣的區分似乎有些迂腐,但是這對空性學派的思想相當關鍵。—《業的力量:與死亡的恐懼共處》

這種「『虛空』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既無目的也無意義』,而且人類的存在與作為也『沒有任何特殊的意義』,而最極致的表現是『虛空的虛空』。」回到了「存在焦慮」:

存在焦慮是當我們面對「存在的事實」——死亡、自由、選擇、孤獨以及無意義時的結果。—《諮商與心理治療》CH6 存在主義治療

但正是這種無意義、無自性,給了認知行為治療空間,也就是「重新詮釋(reframing)」。不過從究竟層面則會知道一切意義皆是被「賦予」而感到荒謬,這來到了卡繆:

真正嚴肅的哲學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判斷生命值不值得活,就等於答覆哲學最基礎的問題。至於其他的,世界是不是有三維空間、精神思維分九種或十二種,都是次要的。那些都是不重要的,必須先回答首要的問題。—《薛西弗斯的神話》

不過本書指出:

透過自殺可以肯定的是「不如一死了之」的想法,並不是「寧可沒出生」的想法。我們一定要理解這個邏輯。悲歎「寧可沒出生」而選擇自殺,在哲學上是錯誤的行為。當然,有可能因為「寧可沒出生」的思維,萌生「不如一死了之」的意念。但是,不能因此說前者包含了後者。


此書將反出生主義分得更細:

本書在反出生主義範疇中,把否定自己出生的思想稱為「否定出生」;把否定生育下一代的思想稱為「否定生育」。這兩者原本就有密切的關聯性,但我打算在本書將討論重點放在前者的「否定出生」思想,也就是「寧可沒出生」的想法。

「否定生育」讓我想到《蠢蛋進化論》電影描述「21世紀的期望導致了最聰明的人類選擇不生育,而最愚蠢的人類大量生殖(劣生學),導致了人類逐漸變得愚蠢」。

我認為「已出生」已是既定事實,則「否定自己出生」沒有任何解方,唯有探討「是否生育下一代」與「此生如何自處」才是務實的。

但我個人也是認同「否定出生」的,這也確實會影響決定「否定生育」,就如網上流傳的「如果孩子的出生,是為了繼承自己的勞碌、恐慌、貧窮,那麼不生也是一種善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36會員
616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子非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19
牛津非常短講
Thumbnail
2024/11/19
牛津非常短講
Thumbnail
2024/11/06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2024/11/06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2024/11/05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2024/11/05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存在主義中,自由、無意義、孤獨以及死亡是核心理念。本篇文章探討了這四大主題,並提供了對於存在主義的理解。同時,也推薦了相關的存在主義相關書籍。如果你對存在主義感興趣,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瞭解這一哲學思想。
Thumbnail
在存在主義中,自由、無意義、孤獨以及死亡是核心理念。本篇文章探討了這四大主題,並提供了對於存在主義的理解。同時,也推薦了相關的存在主義相關書籍。如果你對存在主義感興趣,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瞭解這一哲學思想。
Thumbnail
反生育主義(Antinatalism)認為,人們應該避免生育,這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因為生育行為在道德上是錯誤的。我們經常有「不應該把人生下來受苦」的想法。哲學家大衛・貝納塔(David Benatar)抓住這個想法,提出了強的反生育主義論證,他主張無論人的生活品質如何,出生永遠是傷害。
Thumbnail
反生育主義(Antinatalism)認為,人們應該避免生育,這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因為生育行為在道德上是錯誤的。我們經常有「不應該把人生下來受苦」的想法。哲學家大衛・貝納塔(David Benatar)抓住這個想法,提出了強的反生育主義論證,他主張無論人的生活品質如何,出生永遠是傷害。
Thumbnail
1.虛無:存有是表象 「我常覺得惟黑暗與虛無乃實有」-鲁迅。 「沒有什麼比虛無更實在了」-貝克特。 痛苦是生之主體-如大海; 快樂是幻象-如浪濤沖激的泡沫。 痛苦源自對虛無的恐懼,快樂源自對虛無片時的忘卻。 2. 價值:對虛無的反抗 「我反抗,故我們存在」、「正因為人生沒有意義,才值得一過」-卡繆
Thumbnail
1.虛無:存有是表象 「我常覺得惟黑暗與虛無乃實有」-鲁迅。 「沒有什麼比虛無更實在了」-貝克特。 痛苦是生之主體-如大海; 快樂是幻象-如浪濤沖激的泡沫。 痛苦源自對虛無的恐懼,快樂源自對虛無片時的忘卻。 2. 價值:對虛無的反抗 「我反抗,故我們存在」、「正因為人生沒有意義,才值得一過」-卡繆
Thumbnail
我們陷於世界與社會中,卡謬提出在面對漫漫長夜的旅途中,以對生活的追求進行生存本能的反叛, 即使是最後遍體鱗傷,行動與思維一致都是有意義的。好比一個窮困潦倒的藝術家追求藝術中的桃花園幾十年,雖然最後抑鬱而死,可在生命的過程中,他已最貼近自我的意識流,所有苦難都化為判斷這個生命是否有價值被
Thumbnail
我們陷於世界與社會中,卡謬提出在面對漫漫長夜的旅途中,以對生活的追求進行生存本能的反叛, 即使是最後遍體鱗傷,行動與思維一致都是有意義的。好比一個窮困潦倒的藝術家追求藝術中的桃花園幾十年,雖然最後抑鬱而死,可在生命的過程中,他已最貼近自我的意識流,所有苦難都化為判斷這個生命是否有價值被
Thumbnail
「是你的想像力把它『惡化』了」 「我們不戳破是保有你生命尊嚴最後的矜持也是我們給你最大寬容度的自由」 「世界上不是每一個人都愛你但是只要在乎你的人愛你就足夠了」 「不要想像自己能夠做到100分 ,那不可能你又不是我,我就算不圓滿亦是圓滿」
Thumbnail
「是你的想像力把它『惡化』了」 「我們不戳破是保有你生命尊嚴最後的矜持也是我們給你最大寬容度的自由」 「世界上不是每一個人都愛你但是只要在乎你的人愛你就足夠了」 「不要想像自己能夠做到100分 ,那不可能你又不是我,我就算不圓滿亦是圓滿」
Thumbnail
自然滅絕是必然結果。
Thumbnail
自然滅絕是必然結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